德国农村生活

一:德国农村生活习惯资料50字

在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之际,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然而,在社会最基层的广大农村社会中,因缺少健康的文化生活而滋生出许多不良社会现象。现在我们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就必须逐步消除社会基层中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暑假期间,本队队员分别到景谷县益智乡石寨村的昔俄社和勐堆社;元谋县姜驿乡的大村和三家村;保山市芒宽乡新光村上彩坝社和勐古村大沙坝共三个地区的六个村寨作实地考察,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对材料汇总分类并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后,找出了不同地区在同一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所存在问题的异同。经过反复讨论,总结撰写成本调查报告。本调查报告农村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社会现象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二:德国农村为什么这么美

那是因为你没见我的大天朝的美。

三:德国的农民什么样子

据了解,德国 农民是最惬意、最抢手的职业。

当今中国面临的情况是,城市人生活节奏太快,每天在忙于奔命。而农村收入太低、生活乏味,也少有人愿意从城市回到农村当农民。然而,德国的情况完全相反:富裕的人到农村居住,住在农村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甚至有本事的人都想去农村当农民,因为德国所谓的农村,其实没有任何城乡差别,所有的“农村”都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生活、交通、通讯等都非常方便。

德国农村不仅美丽,窗前门外几乎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坪,视野很开阔,而且文化生活也特别丰富。经常看到男人们坐在街边喝啤酒聊天,或者几个妇女围坐在院子里“Kaffeekwatsch”(下午四点左右喝咖啡闲聊)。有的人牵着狗遛弯,有点则在草坪上烧烤。而且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节日,甚至每条小街都有自己的“街节”。

为啥德国农民如此悠闲?原因很简单:他们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更不愁销路,因为德国生产的农产品处于短缺状态。国家每年需要从南欧进口大量的粮食。也许有人会问:为啥德国不多生产粮食呢?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的耕地面积不足。德国人认为,不要过多地向土地索取,而应该把土地养护起来。怎么养护?种草、种花和种树。因此,在德国大地上,除了大片的森林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坪。

由于农民生活安逸,所以这个职业在大学生眼里成了不折不扣的“抢手货”。当然,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重要的原因,国家对农业专业学生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得到低息政府贷款买地或租地来建立自己的农场和农业企业;在创办农场的第一年,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补贴和随后几年的减免税收待遇。政府完善保险制度,使医疗、退休、工伤等保险覆盖到每个农民,从而做到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

此外,德国具有强大的农民组织,他们向农民提供各种无偿服务,从提供信息到维护农民的权益等,无所不包。因此,农民成为德国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原载2011年12月24日《羊城晚报》)

四:德国的农村什么样,这样的环境真想在这当一辈子的农民

欧洲人和咱们中国人眼里的美女不同,他们往往喜欢眼睛不大,脸部轮廓不太明显的中国女人名模吕燕就是欧洲男人喜欢的类型

五:看了德国的农业,我才知道什么才是差距

1.德国的农村很享受:

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田野,悠闲自在的牛羊,一个个干净整洁的小村镇……上下水电、通信、交通应有尽有。德国农村所有的地方均是草坪和树木,柏油路通达每家每户。据说,很多德国人的梦想之一,就是有个院子,养匹马,养几头牛,还有鸡,羊。

2.德国的农民太幸福:

在德国,当农民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必须进行农业教育,执证上岗。德国实行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其核心在于农业补贴。据统计,目前德国农民约40%的收入来自直接补贴。

3.农民业余生活很悠闲:

男人们坐在街边喝啤酒聊天,或者几个妇女围坐在院子里。有的人牵着狗遛弯,有点则在草坪上烧烤。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节日,甚至每条小街都有自己的“街节”。

4.德国农业很先进:

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农户不足60万户,平均每个劳动力养活124人,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德国是世界最大的农机出口国,从播种到收获全部机械化;

全国有各种联合体1079个,各类合作社1万多个。德国设立“德国农民协会”,下设有300多个地区性的组织,90%以上的农民都隶属于该协会,协会向农民提供各种无偿服务,从提供信息到维护农民的权益等,无所不包。

德国的农业发展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90%农户经营饲养业及普通种植业,10%农户是种植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及烟草的专业户;畜牧业是德国大多数家庭农场重要的收入来源,每户农民年人均收入约合人民币31.5万元。

5.德国的农业专业不好上:

在德国,当农民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必须进行农业教育,执证上岗。20岁的茨海姆,他在农业技术学校学了三年,拿到了农艺师资格,又到美国去进修两年,获得经济管理师资格,再有两年工作经验,才能满师,而只有拿到满师证,茨海姆才有资格继续父亲的葡萄园产业。

6.德国的秸秆不焚烧:

饲料仓库、牛圈、挤奶车间、生物发电站……德国人一直遵循的原则是,秸秆是自然价值链的一部分,在农业循环中有一席之地。在农场的秸秆中,有1/4用于饲料,另外3/4用于铺设牛圈,在铺设牛圈后,最终与牛的粪便混在一起,成为农场的肥料,肥沃土壤。

六:高大上的德国农村是怎么处理生活污水的

这个处理污水的系统是很复杂的,中国没有这个技术,也估计很少有人知道

七:看看人家德国农村怎么造房子的

可以把厅放在最左边上,把两个房间放在右面的南面,一个房间放右面的北面,北面的可以做客厅,南面两房的左面可以做个小饭厅;  或者三个房间都放在南面,把厅做东西走向; 或者可以多了解下房型,再根据土地面积来设计一个合适且合理的房子。 最好先设计一个想要修的户型图出来,可以把三个卧室房子一起,客厅和餐厅单独出来,达到动静分区的效果

八:各国农村如何生活

一位中国规划师背上行囊奔赴欧洲,历时3个月,深入法国、英国、葡萄牙、意大利等10个欧洲发达国家,进行了100个样本的农村调查。

他眼中的欧洲乡村是怎样的?

“生态农村”成为共识

这位规划师叶齐茂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澳大利亚皇家规划院成员。2003年他离开生活10年的澳洲,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

2004年,他在北京郊区进行了“百村调查”;2005年,他在具有代表性的11个省份进行全国版“百村调查”;欧洲之旅是叶齐茂“百村调查”的第三章。

从飞机窗口向下看,无垠的浅绿色田野、牧场和山川中镶嵌着星星点点深绿色的簇团,在这些簇团中依稀可见五彩缤纷的楼宇。灰白色的道路蜿蜒地把这些簇团串在一起,然后,再向着遥远的天边延伸。

“真美!”即使在如诗似画的澳大利亚生活了10年,叶齐茂依然赞叹不已,从巴黎戴高乐机场上空进入欧洲,直到飞离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告别欧洲,“始终被绿色包围着”。

鸟瞰欧洲大陆的村庄,它们仿佛就是绿洲中的一员,“没有留下多少人工雕琢的痕迹”。无垠的田野和牧场,总会在一些树林边戛然而止,而树林深处也有人家。从维也纳出发,沿阿尔卑斯山的北坡横跨奥地利和德国的巴伐利亚地区与黑森地区,道法自然的村落随处可见,峰回路转处总有一些散落的村庄,丝毫没有喧宾夺主,仿佛它们本来就是群山的一部分。

无绿不成村——这是叶齐茂对他走访的欧盟10国100村最精练和直接的评价。“与绿色对象占据的空间相比,建筑、道路、设施、车、人和动物所占的全部空间不会超过10%。”

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村庄,高低错落有致的房屋呈现在眼前,让看惯了中国农村正在陆续建设的积木式建筑的叶齐茂心旷神怡,尽管这个村庄也不少新建的房屋,但看不到进行大刀阔斧的大规模农村建设,而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周遭的环境,所做的无非是在原有建设用地上的再开发而已,没有一栋新造的房屋显得鹤立鸡群。

“欧盟的农村社区建设不是完成时而是正在进行时,不过,建设方式正在从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叶齐茂介绍说,欧盟的农村发展政策围绕着“最好地利用自然的和文化的资源”、“改善乡村生活质量”、“增加地方产品的价值”和“发扬已有的技术和创造新技术”4个主题,来调配资金支持欧盟农村社区的发展。

到2004年底,参与欧盟农村发展“领导+”项目的15个欧盟国家的农村社区有892个,选择“最好地利用自然的和文化的资源”的农村社区最多,占34%,在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荷兰、意大利、英国,这个数字甚至超过40%。不难看出,欧洲人对“生态农村”理念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法国、英格兰、比利时和德国的国土面积的90%至今仍然为农田、草场和森林,即使像荷兰这样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建设用地也仅为13%。可以预测,由于欧洲人口的衰退,在今后数百年里,这种状况不会出现重大的变化。

欧洲农村正在死而复生

说到欧洲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叶齐茂的调查结果可能要颠覆很多国人“想当然”的固有认知。

以英格兰农村社区为例,28%没有社区活动中心,29%没有社区办公室;43%没有邮局,在英格兰,邮局承担许多政府和金融机构委托的业务,几乎是与外界进行正式联系的唯一渠道,而那里至少有50万个家庭离开最近的邮局2公里以上,约占家庭总数的1/6;49%没有从事义务教育的学校;83%没有村里的医疗诊所;75%没有有规律的公共交通服务,在英格兰,大约50万个农村家庭没有小汽车,约占1/6;42%村庄没有任何商店,70%没有杂货店;99%没有就业中心。

......余下全文>>

九:欧洲的农村为什么那么美

欧洲

目前向中国开放旅游市场欧洲的12国是:法国、意大利、希腊、德国、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典和芬兰。法国悠久的文化、希腊古典的城邦、音乐之乡奥地利、千湖之国芬兰等等,都是人们向往已久的旅游圣地。

享受欧洲20天

第一站:法国 留三天给巴黎

巴黎,这座世界闻名的浪漫之都,每一次到来,都能看到它迷人的不同之处。从罗浮宫的方庭上看艺术桥上的一抹夕阳;斜倚在18区的一个小酒馆的柜台上喝一杯白葡萄酒;于午后的阳光下坐在街头雅致的咖啡馆,品味浓香的法式咖啡;夜晚从拉丁区的一个爵士俱乐部中传出一声声嘹亮而有节奏感的萨克斯管乐声。周日的巴黎塞纳河边,汽车是禁止通行的,它成为了为行人、溜冰鞋和自行车专设的道路。

巴黎提示:

交通:飞机和高速列车使得法国各大城市之间只需几小时的旅程,剩下的就由辅助铁路网覆盖,在法国坐火车可以到达绝大部分城市。从巴黎到波尔多、或从巴黎到马赛,乘高速列车都只需要三小时。每个城市都有有轨电车、地铁和公共汽车网,可以在城市中自由穿梭。

住:既有极尽奢华的旅馆,也有乡村小客店。最大力推荐的选择是在居民家中租房住宿,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法国人的生活方式,真正体验法式生活。

食:大部分的餐馆在12点至15点和19点至23点两个时段营业,所有的大餐厅和位于火车站前的餐馆则会延长营业时间。在大城市里,一些小食品店一直营业到半夜。餐馆里的饮用水和面包是包含在菜价里的,按照常规,一般要给提供服务的侍者小费。

第二站:西班牙 在巴塞罗那逛两天

到大教会广场、西班牙广场上去吹吹风,晒晒太阳,每星期四在巴塞罗那大教堂广场会有古董跳蚤市场,每年三月这个广场上还有一个欧洲最重要的古董博览会——古董沙龙(Salon de Anticuarios)。巴塞罗那有许多古董店,而这些店大多都分布在新城区内。仅在古董街(Bulevard dels Anticuaris)上就有73家之多。在这些店里,你可以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古董。在亚拉贡(C. Aragon)街和多斯德玛姬街(C. Dos de Maig)有几家和一般顾客做买卖的批发古董商。

巴塞罗那正越来越被认可为欧洲的一座真正的聚会城市。

西班牙提示:

交通:从巴黎经过观光小镇布利维(Brive),来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巴塞罗那的大多数公交车都是从早晨五点半行驶到晚上十一点。

住:三、四、五星级酒店都有。

食:西班牙美食汇集了西式南北菜肴的烹制方法,其菜肴品种繁多,口味独特。

第三站:法国第戎 中转一天

离开西班牙巴塞罗那,到达法国第戎。

第戎主要特产是蜗牛菜和芥末,第戎也是法国知名的酒乡,还拥有举世闻名的葡萄酒、更加引人入胜的是乡土佳肴的美食吸引力,因此热爱美酒美食之旅的人,绝对不能错过此红酒区。第戎是以勃艮第地区葡萄酒乡而闻名的富庶之地,保留了许多旧时贵族的豪华宫殿和遗迹,以古堡著称全国。人与人之间既友善又活泼,那里的气氛会把你深深迷醉。

第四站:瑞士 利用三天去日内瓦和伯尔尼

离开法国,进入瑞士国界,首先可以去到日内瓦和伯尔尼。

日内瓦是瑞士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坐落于西欧最大的湖泊——美丽的日内瓦湖之畔,法拉山和阿尔卑斯山近在眼前。首先可以去看看名人故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诞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里。英国诗人拜伦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区一栋名为迪奥大迪的别墅里。

在这别墅不远处,是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的旧居。

再来到瑞士中部高原城市卢塞恩(Luzern),它是个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城市,也是瑞士......余下全文>>

十:德国风俗民情

德国民俗风情习惯、民族节庆、社交礼仪

走近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所谓 入乡随俗 ,就是这个道理。但怎么才能 随 得好呢?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一、守纪律 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二、守时间 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三、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