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避事平生耻

一:“为官避事平生耻”的出处

你好,

李鸿忠说,“为官避事平生耻”。他为此强调了二十个“任”字:任劳者任怨、任职者任责、任谋者任作、任事者任议、任为者任过、任绩者任累、任誉者任常、任得者任失、任人者任难、任仁者任勇。

二:为官避事平生耻原诗

金·元好问

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三:为什么开展"为官不为,懒官懒政"专项治理

为官不为,就是人们平常说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宁可不干事,确保不出事”等。如此,“懒官懒政”、不作为,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耽误的是一方发展,辜负的是人民的期待。

《贞观政要》载有这样一则故事。西晋时期,惠帝当政,贾皇后专权,要废除司马遹太子之位,司空张华竟不据理力争,只是阿谀附和。等赵王司马伦举兵废除贾后,派人捉拿张华时,张华辩解:“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时不被纳用。”赵王使者说:“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张华无辞以对,遂被斩。

张华害怕失去自己的官位,不愿得罪权贵,于是“苟在阿顺”。说到底,这是不作为,老好人心态在作怪。谁都不得罪,遇人笑嘻嘻,逢事打哈哈,事皆称美,实际却是圆滑世故的好好先生。孟子即入木三分地刻画其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不作为,老好人的心态,本质上是没有坚定立场、不能坚守原则,临时墙头草,决定随风倒。

现实中,一些干部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不讲原则讲关系,不看章程看面子,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面对丑恶现象不敢说不,遇到歪风邪气和稀泥,遇到矛盾问题更是绕道走;有的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凡此种种,归结为一点,就是为官不为,好人主义盛行,担当精神匮乏。为官一任,不干事、无担当,尸位素餐,要你何用?

“懒官懒政”、“为官不为”,一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的消极的腐败行为,人民群众对此恨之入骨、深恶痛绝。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有勇气和机会对过去许多党政机关干部中存在的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的行为提出批评和指责。二是人民群众思想素质越来越高,对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胡作为等现象改变了过去逆来顺受不吭不哈的默认和忍耐状态,敢于直言,勇于指出。三是党务、政务相对公开、阳光行政逐步推广,网络问政越来越习以为常,人民群众遇到不平事,委屈事、冤枉事,不仅可以写信,而且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发帖、网络投诉等多渠道反映并要求解决。四是一些干部虽然对反腐败风暴产生了敬畏感,但在内心深处对过去的特权行为仍存在幻想。在此特定背景下,那些理想信念逐步动摇、宗旨意识逐渐弱化、担当责任越来越消退的人,在工作中就出现了为官不理事、做事没担当、不收礼也不办事、不按潜规则走让你办不成事、服务不主动不积极不热情或者“公事公办”、工作效率不高、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等“懒官懒政”现象。

从深层次来剖析,一是一些干部只是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作为幌子,没有从思想深处去为人民考虑。心中“私”字作怪,一门心思为自己、为个人利益,唯独没有老百姓。二是衙门作风、官僚主义根深蒂固。一些干部仍对过去的高高在上、漠不关心,不送礼不办事,没有好处不办事等惯性思维、封建做派留有幻想,至今仍在等待、观望,一心想着啥时候能够重回过去。三是公务员法等法律制度执行不到位,惩治力度不够。个别干部对法律、人民和制度无敬畏之心。法律制度不落实,反而怂恿了部分干部的懒政和不为。四是现有干部制度存在弊端。在用人上唯上不唯下,唯虚不唯实,票数定优劣,一把手定乾坤,人民群众在干部使用上失去话语权,加之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传统体制,让个别人心存侥幸、坦然处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五是机构膨胀,人满为患,庸官充斥机关。官员过多,他们若都去勤政,不但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而且严重扰民。六是干部监督考核机制落后,工作标准不高,奖罚不严,不但给懒官懒政、为官不为者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且严重伤害了那些勤政为民、敢作敢为、有担......余下全文>>

四: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是什么意思

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要着力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做一名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疾步前行。一、守纪律讲规矩才能在政治上做到“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也是建设好干部队伍必须解决的重大原则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丧失了对党的忠诚,就丧失了作为共产党员的最起码资格。守不守纪律、讲不讲规矩,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试金石”。对党忠诚要“在党言党”。在党言党,阐述了党员干部应有的立场和观点。当前国际经济整体复苏缓慢、不可预测风险因素诸多、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各种社会思潮跌宕起伏,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听众,误导了价值取向,给党执政带来了严峻挑战。作为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定地、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勇于坚持真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敢于同错误思想和歪风邪气作斗争,带头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跟党走。对党忠诚要“在党忧党”。在党忧党,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清醒和立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党忧党,强调的也正是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说到底,就是要明确党和人民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就是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慎初、慎小、慎独、慎微、慎权,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始终为党的基业永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对党忠诚要“在党为党”。在党为党,强调的是党员干部的贡献和使命。为民用权还是为己用权,是检验和衡量领导干部对党忠诚与否的标准。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确保权力始终按照党的原则、党的政策、党的纪律运行;必须心中装着人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二、守纪律讲规矩才能在作风上做到“个人干净”“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整体性沦陷看,漠视纪律、漠视规矩就是一切腐败的源头。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在腐败面前败下阵来,不是党的纪律和规矩发生了变化,而是这些人的头脑里根本没有纪律和规矩这根弦,就是其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结果。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自觉把党纪党规作为检验自己党性、检视自己行为的一把戒尺、一面镜子;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用严明的党规党纪激浊扬清,筑牢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堤坝,守住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个人干净要做到以下几点:心存敬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执行者,必须始终手握戒尺、心存敬畏。常常与党章、党纪国法、制度规定相对照,看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带头严格按规矩事,使各项制度真正成为刚性约束而不是橡皮筋。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党的干部、人民公仆,必须敬畏人民、敬畏良心。心里装着人民,内心有了道德约束和思想防线,即使没有明文规定,也不会出格,也不会出错。严格自律。党员干部要严守纪律、严明规矩,切实筑牢廉洁自律防线。要准确理解守纪律讲规矩的深刻内涵,将思想行动统一到......余下全文>>

五: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什么根本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思想教育这个根本。

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四个自信”。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确保我们的江山不易色、政权不丢失、道路不改变。因此,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抓紧抓好,强化干部的坚定意志和坚守情怀。

加强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要注重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从哪里来,根扎在哪里,要走向哪里。在这方面,宁夏坚持省级领导主抓主讲,对县处级以上干部全部进行了轮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把握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忠诚信仰信念。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关键是要入脑入心,做到知行合一,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更好地指导实践。要注意推动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严三实”实践取向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迫切需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心,使应有的意志不被“乱花”迷惑,应有的定力不被“浮躁”困顿,应有的作为不被“舒适”消磨,应有的正气不被“物欲”摧毁。宁夏作为民族地区,我们更加注重加强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教育,教育干部树立“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实现常态化。党性教育不同于其他培训,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常抓见长效、持久抓成常态。要加强干部经常化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寓于日常工作之中,着力破解“讲历史很过瘾,讲现实不解渴”的问题,通过“春风化雨”式的经常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引导广大党员自觉把“补钙壮骨”作为人生常态,高举理想之帜、信念之炬,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学习时报:理想信念教育是干部培训的首要任务,所起的是“固根守魂”的作用,宁夏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如何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从而发挥教育培训“正本清源”的功能?

傅兴国:正本才能清源,根深才能叶茂。党员干部的名节源于党性、私欲止于正气,党性党风党纪就是共产党员的根,只有根正,才能凝神聚力。

突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从严加强思想教育,必须加强纪律规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的关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教育。既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到工作中,也要落实到干部教育培训中,建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关制度,严肃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虚化、弱化、过程化等问题,推动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时代性、战斗性。在这方面,宁夏注重加强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开发、建设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同心红军西征纪念馆和盐池革命纪念馆等16个现场教学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实地教学,让党员干部切身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自觉性。

突出严格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防止干部身上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亚......余下全文>>

六:吴少华的人物品格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24字,既言简意赅又内涵丰富。“三严三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的有机统一。其中,“三严”是根本、是出发点,“三实”是目标、是落脚点。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做到“三严”,才能结出“三实”之果;学习好践行好“三严三实”,首要在于领会其精髓要义,把握其时代内涵,以三严塑造形象,以三实证明形象。严以修身,做有品位的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修身为先。修身不足,“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空谈。严以修身是党员干部灵魂晋身的最基本门槛。严以修身,须渗透“信仰之修、道德之修、境界之修”。信仰之修。人要有点精气神,说的其实就是信仰。缺了理想信念,就会丧失精气神,政治上就会变质、经济上就会贪婪、生活上就会腐化、道德上就会堕落。出离信仰之门,有人就会依靠手中的权钱优势,做出令人发指、有违人伦法纪的咄咄怪事来,妄谈全心为民、献身事业、忘我牺牲了。信仰,是头顶的星空。有信仰的人,不需要外力的簇拥,便能向着内心的航向前行,如焦裕禄,心中装满了党员宗旨、发展大局与社会公义,已达到“忘我”之境。“民之难即党之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这是吴天祥的经典座右铭,体现的正是他“一心为民”的不变信仰。道德之修。筑牢道德防线,讲修养、讲道德、讲人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些被打掉的“虎蝇”案例告诫我们:忽视道德修为、放弃德行护心的官员,越是高效行权、大刀阔斧之“能者”,破坏力越大。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只有“守底线、知敬畏、常修德”,才能做到既担当大任,又拒腐防变。尤其在物欲横流的现实冲击下,在权力遭遇“公关”和“围猎”的当下,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就显得弥足珍贵。境界之修。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诗曰:“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意思是说如果不能从自身入手,控制好自己的私念、欲望、惰性等,又怎能干出一番大事呢?“小我”之境,常为私利所累,在攀比计较中难免心浮气躁或心理失衡,极易堕入诱惑的泥淖而不能自拔,最终失节毁誉、误己误国。“大我”之境,则在于“积善成习”。做一件好事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难的是一辈子廉洁奉公、恪尽职守,行大道、利天下。严以用权,做守规矩的领导干部严以用权,就要按规则、按制度用权,不能忘了规矩、乱了章法。有人说,领导干部是高危职业,高危就高危在用权上。权力如火,任性用权,引火烧身,后患无穷。严以用权,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到“三个铭记”,对手中权力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确保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越轨、不出格。铭记“公权不私,私用即盗”,坚持秉公用权。权力使用不可大意,“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用权当以为民服务为己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明确规定权力的属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央鲜明的政绩观昭示世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干部严以用权,就是保护干部免受权力的伤害。铭记“勤政为民,洁身自好”,防止权力腐败。官以不贪为宝,民以清官为宝。“贪污”两字,很有讲究,“今”“贝”为贪,今天想一下子得到许多宝贝,就会走上贪腐的不归路;“水”“亏”为污,如果总想捞油水,油水多的地方往往很滑,迟早要吃大亏。“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权与财需要绝缘。近些年来,一些单位出现的“权力腐败”、产生的“小官巨腐”,一些人身边的“权力掮客”,都源于权力被腐蚀。为官者不可能把权力带进坟墓,而权力却可以把为官者送进坟墓。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余下全文>>

七:王晓东五问“为什么” 警醒领导干部要敢为善为有为

王晓东五问“为什么” 警醒领导干部要敢为善为有为

《人民日报》11月24日刊发访谈文章称,在反腐的背景下,该片不是关于一个妇女个人冤屈的电影,也不只是人情社会走向法治社会中遇到的困顿那么简单,“这是一则社会寓言,而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便是,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 ”

那么,领导干部到底应该如何担当?

今天,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在讲到政府系统干部作风问题时,以《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剧情举例,五问“为什么”,指出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也不可否认,类似电影反映的人和事也不同程度存在。

“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就是不讲政治,也是腐败。 ” 王晓东警醒领导干部 ,“不担当,半点忠诚也没有 ” ,要敢担当、真担当、善担当,做敢为善为有为的好干部。

代省长王晓东五问“为什么”

1、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变成一桩大事、一个简单问题会变成一个久拖无解的复杂难题?

明明只不过是一个农村妇女的婚姻问题,却不断放大、变异、发酵,引发非正常上访,从县里到市里、直到中央,最后成了一个“死结”,上下都感到棘手,一拖十多年始终未能解决,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2、为什么群众和干部相互之间缺乏信任?

李雪莲最初期望法院公正判决、期望政府关注解决,但最终走上了赴京上访的道路。我们的各级政府、司法机关,是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让群众失望、失去群众信任的?这中间,李雪莲曾明确表示不再上访,但我们的干部却根本不相信,从而又激起李雪莲再次上访。

3、为什么上级的意见在层层传达执行中变味、走调,甚至与初衷完全背离?

影片中涉及的各级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阻止李雪莲上访,为达到目的动用了多种手段,处理了大批干部,力度很大。而上级的要求只是要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但影片中并没有一个人真正从源头上帮助李雪莲解决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为什么会出现“一个人在前边撒芝麻,一万个人在后边捡芝麻”这种怪现象?

为了阻止一名群众赴京上访,市、县、乡各级可以说倾尽全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动用了警力。这件事看似荒唐,但现实中确实存在,其根源到底出在哪里?怎么杜绝?

5、为什么各级官员没有任何人故意刁难李雪莲,可是事情却越办越糟?

从市长到县长、县法院院长,到具体办事的人员,每个人都为处理上访事件付出了努力,但效果适得其反。好心办不成好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出现这五个“为什么”,我感到,根源仍然是“为官不为”。反映出干部担当精神、担当能力上存在问题。

“为官不为”主要表现为“三个不”

总书记关于好干部标准讲了三句话,就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并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蒋超良书记要求,全省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做“五个表率”,其中之一就是“做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表率”。

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也不可否认,类似电影反映的人和事,特别是“为官不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方面还比较突出。主要是“三个不”:

1动力不足不想为

一些干部习惯当太平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遇到矛盾绕,面对困难躲,解决问题拖;敷衍推诿、消极怠工,对群众诉求不闻不问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能力不足不善为

一些干部长期不学习提高,一切唯领导、唯文件、唯指示行事,没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面对难题束手无策。

3担当不足不敢为

一些干部害怕“挑水多、罐子摔得多”,把拍板当成“冒烟的手榴弹”,该自己解决的事统统“踢皮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怕得罪人,......余下全文>>

八:如何理解"尊敬领导,听党的话

一、为什么要强调讲奉献、有作为

首先,“讲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奉献是无私的给予,是真诚的付出,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奉献;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也是奉献。在当代,从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到雷锋“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也是奉献。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奉献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次,讲奉献是中国共产党讲奉献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大家知道,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服务,就意味着奉献。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不怕牺牲,贺龙一家有名有姓的宗亲烈士就有2050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坚持“人生在世,奉献二字”,坚持做官不谋私利、一心只为老百姓,始终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着共产党人的誓言,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与成就,正是因为我们有一批能打硬仗、敢打胜仗、乐于奉献的共产党员,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习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此,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和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第三,讲“奉献”、有作为是《党章》党规对党员的要求。

《党章》对党员基本义务的八条规定。第二条规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就是讲共产党员要有作为。第三条规定,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就是讲共产党员要多贡献。

除此之外,2015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也对党员的廉洁自律规范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第一条讲到“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第四条讲 “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因此,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就要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着一份光荣和使命,要处处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这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讲奉献、有作为,有公共精神,起到表率作用。

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第110条规定,遇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这就从制度上要求党员必须讲奉献,有作为,否则将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

二、当前党员队伍中不讲奉献、不作为的表现。

讲奉献、有作为在我们党的队伍中一直是一种主流思想,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侵入了个别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奉献”二字开始被淡忘。

党员不讲奉献不作为首先表现为宗旨观念淡薄。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是现在有的党员淡忘了自己的宗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只讲权力,不尽义务。有些基层党员,换届选举时,积极踊跃,平时开会不愿意参加;有些党员不愿意交纳党费或少交党费。按照《党章》规定向党组织交纳党费......余下全文>>

九:人至察则无凸徒 前一句和整句话的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更多图片(1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比喻做人应当宽容随性,不要过于苛刻。

本名:班固

所处时代:汉

民族族群:汉

主要作品:后汉书

分享

出处

【成语】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出处】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十:容事是什么意思

容事。容事才能成事 ,容他人所不能容 ,方能为他人所不能为。要坚持以大局为重 、以事业为重 ,站得高 、看得远 、想得全 ,只要有利于发展大局的事 ,不管困难多大 ,都要全力支持。要敢于担当 ,勇挑重担。为官避事平生耻”。工作就是解决困难 ,在困难面前 ,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积极的态度 ,务实的作风 ,身先士卒 ,深入一线 ,科学分析 ,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组织解决困难的力量 ,采取针对性措施 ,化解矛盾 ,排除困难。要敢于探索 、敢于实践。对由于经验不足 、条件不够而出现失误的事 ,要勇于承认 ,敢于创新 ,及时修正 ,以积极的态度 、饱满的热情 、昂扬的斗志 ,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