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官之道

一: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曾国藩,清朝名臣,其生前死后的功过是非,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但曾国藩的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却始终受到追捧,就连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这些叱咤中国的风云人物,也是曾国藩的“粉丝”。   曾国藩身上有一股坚韧之气。有一件著名的光屁股事件,精彩地为其坚韧增添了佐证。38岁的曾国藩为表清白,堵住政敌的恶弧诽谤,当众把自己脱个精光,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真相。   自此,曾国藩赢得道光皇帝的空前信任。   在仕途的初期,曾国藩竟能在九年内连升十级,为人所称道。咸丰帝即位不久,就将大清帝国的五部大权交给了42岁的曾国藩。曾国藩以学养和人格魅力,为自己大展宏图谋篇布局。   这一路的升迁,为曾国藩提供了丰富的阅历和见识,而他的坚韧品性更是为他增加了不尽的胆魄。曾国藩一生处变不惊,遇人无数,从书中悟得的观人术,也给他成就大业帮了忙。哪怕是小小的管家,他也是就事论事,赏罚分明。渐渐地就形成了他识人、用人、待人上的曾氏妙法:尊上不媚上、使下不欺下。《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是后代人修身教子的重要典籍,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正直的灵魂,也是传统道德延续的见证。   曾国藩可取的一面,是他给后人树立了这样一个榜样: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人人都可以成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固然伟大,但离普通人却很遥远,可以瞻仰却无法模仿。曾国藩则可以被一般人学习。他成为圣贤,他建立功勋,他娶小老婆而被骂,凡此种种,他的优点与缺点,在一般人身上也能看得到。他的自我鼓励精神、小心谨慎作风,他的识人用人方法、良好大局观,以及坚韧执著等成就大事的品质,我们似乎都可以通过向他学习来获得。   我总结了一下,曾国藩在发迹阶段,做事、做人、做官有以下原则:做人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把所有人得罪了,就谁也不得罪了;有油水的地方往往最滑,站稳都难,所以不去沾染;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可以得罪忙人,但不能得罪闲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可以把人送进坟墓。这或许对现代人有某些启迪。

二: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曾国藩的名言什么意思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此句话是出自曾国藩,在直隶总督府内的有此对联,

曾国藩借此已表为官之道,为人之道。

1、【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做事谨慎,时刻提醒自己恶有恶报;

2、【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为人光明磊落,身处逆境,也应当眼光远大、胸怀宽广;

以上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似乎是曾文正公【曾国藩】的做派。

三: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的《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新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平装: 310页正文语种: 中文开本: 16ISBN: 9787801799449条形码: 9787801799449内容简介《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写了读曾国藩,可察其为官之道;品曾国藩,可感其处世之精;学曾国藩,可悟其成事之法。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首的一代“中兴名臣”。编辑推荐《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是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目录第一章 修身之智:坚持不懈地锻造自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人生信条,而“修身”则是一切行为的基点。古往今来,那些成其大事的人,是否拥有绝高的起点和绝佳的天资并非关键。曾国藩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为“二百年来清代最有权势的汉人”,原因在于他对于自身坚持不懈的锻造。1.“俭”是一种内在的美德/32.正视自我,发现缺点和不足/103.内圣外王,中庸之道/144.有失败才有成功/185.“强”字是成就大事的第一关/226.“勤”字是人生第一要义/277.培养好习惯,戒除坏习气/32第二章 交友之道:选择朋友就是选择成功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点事情,是必须要朋友们的帮忙的,否则他的路,就会越走越艰难。因此,曾国藩在家书中教导子孙,交友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必须选择人品好、志向远大的人做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1.择友是人生第一要义/372.找到高人为自己指路/403.宰相肚里能撑船/454.患难与共,交真朋友/505.谦恭礼让是交友处世的准则/546.朋友重要,事业更重要/597.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63第三章 处世之要:以圆融为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曾国藩曾说:“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因此,处世也必须刚柔并用,以圆融为做人的基本原则。”圆融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它告诉我们要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凡事留有余地,把握好度,灵活处理意外情况,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游刃有余。1.能屈能伸大丈夫/692.精诚团结,以和为贵/723.给人面子,曲意相助/764.“滑”,一种有效的办事润滑剂/805.大智若愚,藏锋圆通/856.举止要重,发言要慎/887.学会忍气,才能静心/958.藏锋不露,“浑”字处世/989.审时度势,左右逢源/101第四章 用人之谋:用人是万事的根本曾国藩认为,用人是万事的根本。成大事者,必须学会尊重和运用人才。牦牛不可用来抓老鼠,骏马不可用来守门,宝剑如用来劈柴则不如斧头。用得合时合事,即使是平凡的人才也能发挥巨大作用。1.善于知人、明于用人/1072.摸透人的精、气、神/1103.善于驾驭各种类型的人才/1144.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成长/1175.把人才用到最合适的位置上/1226.人才都是磨砺出来的/1267.借人之才为才,用人之力为力/1298.慎重选择自己的接班人/1339.学会放权,发挥将领的能力/140第五章 齐家之方:家是一个人事业的根基曾国藩非常重视治家、持家,他认为为官不是长久之计,而家庭则与一个人的一生相始终。在传统社会中,家是一个人事业的根基,治家与治国相通相关。不善治家者,必不能治天下。一个人再有能力,倘若家庭出了问题,也就如木拔其根,难以立......余下全文>>

四:曾国藩做人之道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一曰身勤

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五:当官为什么要学曾国藩

如果不懂的可以看一下他的《冰鉴》 曾国藩此人是典型的儒家士大夫的代表,一生追求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深谙为官之道 一生之中与之交恶的同僚极少,左右逢源哪里都是朋友。。。仅与左宗棠有过矛盾,完全是因为左宗棠性格太耿直 在曾国藩提拔了他之后竟然揭发曾九贪赃的内幕。。。使得后来曾国荃只被封了个伯爵

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频频往家里写家书,但是内容大多都是问问家里的房子装修的怎么样,猪圈里的猪长肉了没有这类显得自己目光短浅 胸无大志的内容,然后清朝当局之后大大放松了对他几十万湘军的警惕,这是许多带兵在外的将领做不到的事情,长毛匪乱平定之后立刻解散湘军,自己名满天下之后急流勇退,晚年还不忘培养门生,晚清的重要大臣 彭玉麟 胡林翼 李鸿章 曾纪泽 都是出自他的湘军派

因为曾能够在官场相当吃得开,名与利都得了,最后还青史流芳,所以成为后世官场人物顶礼膜拜的对象

六:曾国藩为什么没有黄袍加身

曾国藩是深知为官之道的,他早有急流勇退之心。曾国藩说出了一番感言,用事太久,恐人疑我兵权太重、利权太大。意欲解去兵权,引退数年,以息疑谤一段话,则写得明明白白。故本目具招请病,以明不敢久握重柄之义。当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在厘金收入中再三为难湘军,裁减了湘军的军饷,户部居然也准了。要知道,江西总督巡抚,可是曾国藩辖下之人啊。他要向朝廷以明其志 。

一位熟读四书五经之人。功高招忌,狡兔死、走狗烹,道理人人知道,然能真正能把握其关键者,少之又少。史书上多少权臣,伍子胥、韩信、都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身败名裂。他写下对联,以明心志,比如: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也感叹功名之地,自古难居,人又何必占天下之第一美名裁?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

毅然决然选择急流勇退。他进南京之后,立即办了 3件事。一是盖贡院提拔江南人士;二是建造南京旗兵营房,请八旗兵南来驻防;三是裁撤数万湘军。曾国藩在奏折中对他个人去留也只字不提。他深知,此时无论进退,都会产生各方猜忌。曾国藩常怀临深履薄之惧 ,自削兵权、自去利权、斩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终于换回信任,也换得了曾家后代的平安。

七:为什么最后是又笨又慢的曾国藩成了大事

你好

人不可貌相 其实曾国藩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名字

很多人也许能做到他那样谦虚 忍让 内圣外王

但只有他这么出名 这是历史的选择。

八:老梁说:什么是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本文摘自《老梁说天下2:犀利的民生反映,睿智的文人担当》,梁宏达 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在历史课本里,只要一讲到晚清的章节,曾国藩的名字是绕不过去的。而且,我们经常会在书店、书摊上看到有关曾国藩的书籍。这些书籍,大多是很厚的精装本,隔着层塑封,有个曾国藩头像,书名不是叫《曾国藩为官之道》就是叫《曾国藩逆境成功学》,等等。总而言之,在这些书中,曾国藩就是中国的“成功学教父”,他的著作就是中国最经典的成功学教材。然而,翻开我们的历史课本,就会发现这里面并没有这么“捧”曾国藩。在历史课本里,一提曾国藩就说他是血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的刽子手,人称“曾剃头”。虽然肯定了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但是对于他镇压农民起义,历史课本上明显是贬的地方多,褒的地方少。可是呢,你再看看民间的评价,就大不一样了!

仔细研读《曾国藩传》你就会发现,很多名人,甚至一些伟人,都对曾国藩推崇备至。而且曾国藩死后,后人还为其拟了一副挽联,怎么写的呢?上联: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下联: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什么叫“完人”?也就是完美的人,这人一点儿缺点都没有。实事求是地说,历史课本里边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些过于苛刻了。然而,说曾国藩是一“完人”,又仿佛有点儿抬高了他。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为官、成功之道,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普天之下,但凡是有一定功绩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坚持不懈。曾国藩能获得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曾国藩并非十分聪明之人,在这一点上,他遗传了他的父亲曾麟书。曾麟书当年考学十分费事。当时是乡试、会试、殿试,一级一级往上考,曾麟书光考秀才一考就是16次,直到第17次才考上,而那时他已43岁了。曾国藩也是从十来岁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直到23岁那年,才考上秀才。由此看见,曾国藩的成功靠的是努力,而绝非天分。

有一个典籍里记载的一件事颇为有趣,当然这个记载有点儿夸张。曾国藩十八九岁的时候,在家里读书。过去不像现在这样人人都有夜生活,大家是天睡我睡,天醒我醒。曾国藩每晚是挑灯夜读。有一天,他在挑灯夜读的时候,家里进来个小偷。这小偷翻墙进院后,一看四下的情况,心想蹲窗户根儿下吧!等人都睡了,我再把门撬开,进去偷东西。然而曾国藩一直在挑灯读书,小偷就一直等着。而曾国藩那晚读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看一会儿背一会儿,可是无论怎么背就是背不下来。翻来覆去地背第一段,记第一句忘第二句,第二句记住第一句又忘了,来回倒腾。小偷在窗子底下越等越着急,心中不停地默念:我的亲爷爷呦,你倒是赶紧背完呀,背完了,灯熄了,我好进去偷东西。结果,曾国藩一直磨磨叽叽,就是背不下来。最后,小偷实在没招了,从窗户底下愤然站起,猛砸窗户,骂道:“你这个笨蛋,这个破文章都背不下来,我给你背一遍: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小偷都背下来了,曾国藩都没有背下来,可见他有多笨。当然这个故事在如今看来,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但这样的故事能够流传下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曾国藩绝非是天资聪颖之人。而且曾国藩后来位高权重,应该不会有人故意编出这么一则故事来诋毁他的名誉。不过,我们也从这则故事中,感受到了曾国藩坚持不懈的努力。

但是话说回来,光坚持不懈,能行吗?那当然不行。它只不过是成功的基础条件。你看曾国藩在当官以后,十年间连升了十级,最后升到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官至封侯这种级别,就说明他并非只靠坚持不懈——当然也不是靠金钱贿赂,他靠的是......余下全文>>

九:如何客观的评价曾国藩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的价值和意义

曾国藩主要是中庸之道,修心养性,其为官之道也是中庸,是清朝也是历史少有的全身而退的大官,也是清朝汉人为官之最,平定了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的统治,开创了清朝汉人为主的军队,超过八旗军和绿营军,创立湘军,为北洋军的前身,和左宗棠与学生李鸿章为最杰出将领,完全可以自立为王却精忠报国,一代圣贤名将名臣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