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明理学如何体现道教思想? 5分
中国哲学史学科发展状况与趋势调查组指出:“宋明理学与佛道二教的关系等问题虽已有前人之研究成果但更深入、全面的研究将会带来更引人注目的成果。”在对基础研究应予以资助的11个项目中该报告列出了“儒释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宋明理学的思想源头及其流变”、“儒家与宗教”三个课题[1]。我们认为,该报告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对宋明理学与佛、道二家的关系,现在确实该提上研究的议事日程了。尤其是理学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更是研究得比较薄弱的地方。
一
研究宋明理学与道家、道教的关系首先涉及到宋明理学的渊源。关于宋明理学的渊源,建国以来,主要有两种观点。多数人认为宋明理学是在经学、佛学和道教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理学三教合一的实质,一种观点认为理学是“以儒家的理论为中心吸收了佛教、道教的一些宗教修行方法。”[2]这是以儒家为本的三教合一的观点。也有与此不同的观点。如有学者指出,理学是“以儒家的面貌出现,骨子里渗透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3]这是所谓以儒为表以佛道为里的观点。其中还有“阳儒阴释”之说。如有学者认为,“二程的理其实是套自禅宗的真如佛性……所不同者,道学家的理更多地具有封建主义品级结构里的道德律令的性质。”[4]在这种观点看来,理学主要是佛教禅宗的翻版,理学其实是异学,本质不是儒学。对理学究竟怎样实现三教合一,孙以楷认为:“宋代理学之所以能够独尊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保留了儒学热心研究政治,重视人伦道德教育及践履的特点,又效法佛道对天道物理的精深思辨,因而既克服了儒学的庸浅,又摈弃了佛道的空寂,构造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5]这可谓儒学之用与佛、道的思辨结构的结合。贾顺先则主张宋明理学是以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为核心,佛学的思辨结构作骨架,吸收了老庄“道生万物”的宇宙观而建立起来的。[6]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必在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外,再去寻找它的渊源,它既不是希腊哲学中某种概念的翻版,也不是佛家的所谓真如佛性。”这是否定佛教与理学的渊源关系。“理学是儒学的传统,理学的正统也是儒家的正统,儒家的正统是子思、孟子一派,宋明理学是继承了思孟一派的儒家思想并有所发挥而建立起来的。”[7]但道家、道教毕竟也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这种观点显然没有意识到道家、道教对理学的影响。
与总体上的讨论有别,一些学者则具体讨论了一些宋代理学家个人的思想渊源。
关于周敦颐的思想渊源,多数学者围绕着《太极图》究竟确否是周敦颐所自作,如不是他所作,则其学派渊源是什么展开了争论。由于资料的匮乏,这个问题自宋代开始就争论不休,迄今为止尚未取得共识。大体而言,一种观点认为,《太极图》是周敦颐所自作。这以宋代朱熹等人为代表。另外的人则认为,《太极图》不是周敦颐创作的,至少不全部是。这以宋代陆九渊为代表。如果它不是周所创作,那其思想渊源是什么?对此,有学者主张是来源于五代末年陈抟一系道教内丹学派。持这种观点的人占多数。另外也有学者不同意,认为是来源于佛教禅宗。
对邵雍的思想及其渊源研究者历来就不多。对其思想的学派定位,一些学者持正统的观点,认为它是儒家。当然也有人不同意认为它是道教。第三种观点则认为邵雍的思想属于儒道兼综的类型。
二程的思想来源是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一种观点如前所述,认为它深受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最近蔡方鹿提出新观点,认为二程思想深受道家、道教的影响[8]。
由于朱熹哲学在宋明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对其思想来源的研究也稍多一些,自古至今有六种说法:其一,儒佛道三教合一说,多数学者持这种观点。魏琪指出,朱熹哲学体系的核心“天理世界”及哲......余下全文>>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学术史专著是哪一部
《明儒学案》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史专著。
三:什么是学术史
学术的历史,论述各个时期主要学术思潮的历史特征
四:古今学界为什么否定汤斌?
首先是满清的皇帝康熙对汤斌进行过多次批判和指责。康熙帝指出汤斌、李光地为伪道学,“以帝王之好恶为瞻而变易其说”,“汉人行径殊为可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标点整理 1984年 北京 中华书局版《康熙起居注》)。说汤斌“并不能践其书中之言”。(1989年版《辞海.汤斌》)“昔江苏巡抚汤斌、好辑书刊刻,其书朕俱见之。当其任巡抚时,未尝能行一事,止奏毁五圣祠乃彼风采耳,此外竟不能践其书中之言也。”(1986年11月,中华书局《清实录●康熙朝实录》)“使果系道学之人,惟当以忠诚为本,岂有在人主之前作一等语,退后又别作一等语者乎?”(《圣祖实录》卷一六三)康熙一再批评道:“道学者必在身体力行,见诸实事,非徒托之空言。今视汉官内,务道学之名者甚多,考其究竟,言行皆背。”“熊赐履所作《日讲四书解义》甚佳,汤斌又谓不然。以此观之,汉人行径殊为可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标点整理 1984年 北京 中华书局版《康熙起居注》)。
刘师培:“汤斌亦受学夏峰,然觍颜仕虏,官至一品,贻儒学之羞。”(刘师培.《清儒得失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0页)
梁启超:“其纯然为学界蟊贼,煽三百年来恶风,而流毒及于今日者,莫如徐乾学、汤斌、李光地、毛奇龄。……汤斌、李光地,皆以大儒闻于清初,而斌以计斩明旧将李玉廷,光地卖其友陈梦雷,而主谋灭耿、郑,皆坐是贵显。然斌之欺君,圣祖察之,光地之忘亲贪位,彭鹏闽人,给事中,与光地同乡。劾之,即微论大节,其私德已不足表率流俗矣。而皆窃附程朱、陆王,以一代儒宗相扇耀,天下莫或非之。质而言之,彼二氏者,学术之醇,不及许衡,而隳弃名节与之相类;阶进之正,不及公孙弘,而作伪日拙与之相类。程朱、陆王之学统,不幸而见纂于竖子,自兹以往,而宋明理学之末日至矣。”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3卷 新民说: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611页)
梁启超:“而李光地、汤斌,乃以朱学闻。以李之忘亲背交,职为奸谀,(李绐、郑成功以覆明祀,前人无讥,全谢山始诃之。))汤之柔媚取容,欺罔流俗,(汤斌虽贵,而食不御炙鸡,帷帐不过枲絅,尝奏对出语人曰:生平未尝作如此欺人语,后为圣祖所觉,盖公孙弘之流也。).而以为一代开国之大儒,配食素王,末流所鼓铸,岂待问矣!” 后此则陆陇其、陆世仪、张履祥、方苞、徐乾学辈,以媕婀夸毗之学术, 文致其奸,其人格殆犹在元许衡、吴澄之下,所谓《国朝宋学渊源记》者,殆尽于是矣。(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3卷 新民说: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718页)
章太炎:“汤斌、杨名时、陆陇其辈,江郑堂(江藩)《宋学渊源记》所不收,其意良是。何者?炎黄之胄,而服官异族,大节已亏,尚得以理学称哉!”(章太炎.《国学略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60页)
章太炎:“斌既有吏才,而知取与之术,欲托方闻大儒以自华。闻孙奇逢讲学夏峰,往从受业十年。又尝与黄宗羲问对,则曰:"黄先生论学,如大禹导山水,脉络分明,吾党之斗杓也。"然本意欲以此养高,出而缘饰吏事.故终身无自得。特工为剽取,调和朱陆间以自文。而流俗遂相扇为大儒,稍稍忘其拒义师战功矣。”(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章太炎全集•别录乙•汤斌》)
邓实 :邓子又曰:余叙述一代学术,而不及在高位者,如宋学一派,则二魏象枢、裔介、汤斌、李光地,汉学一派,则徐乾学、纪昀、阮元、毕沅,皆以大人先生,执学界之牛耳,然而无取焉者,一则伪名道学,以腴媚时君,......余下全文>>
五:三大文化 是什么?
美洲印第安人三大文化——玛雅文化、阿斯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前两个在墨西哥都有分布,其中,玛雅文化被公认为印第安人的最高文明。
blog.daqi.com/article/25417.html
各国各地都有三大、四大文化,这是美洲印第安人三大文化
六:为什么要认识孔子
主流媒体上,一直没有孔子什么事,要说有,就是有关借孔子之名在海外办学院的一些消息。后来上了博客中国,才发现有那么几个人,在鼓吹打倒孔子。我就写了《孔子、主义及其他》一文,大意是说,孔子主张的仁义礼智信与现代的普世价值并无矛盾之处。有人就在我的文章后面留言,说“你说孔子不等于儒家,就等于说希特勒和纳粹是两码事”。我不能不说这个留言很不恰当。孔子在世的时候,是没有所谓儒家的,儒家的称谓是后人在谈到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现象的时候,对一帮主张仁义的人的称呼。而纳粹就不同,纳粹是国家社会主义的音译,是希特勒建立的一个极权组织。一个是仰慕孔子学问人品的一群人,是松散的,他的主张需要人接受;另一个是信仰某主义,认为犹太民族低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极权组织,它的主张以国家强力来推行。要打倒纳粹,是因为这个组织及其主义,蔑视了一部分人的生命价值,并且他们犯下了现实的反人类的罪行。儒家呢?一个和平地宣扬自己主张的人,你为什么要打倒他呢?我还指出,孔子的主张,经过宋明理学的改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才开始禁锢人的思想。这个后世的变化,不能由孔子承担责任。但是,似乎没有人重视学说的思想流变。感觉是,只要反对某人,就上溯到他的前八百代祖宗。这就流俗于骂街,而不是思想研究了。有人说,我反对孔子,是因为他主张集权专制。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孔子的时代,是封建时代(中国的历史,被郭沫若搞了一笔糊涂账。夏商周是分封建国,应该叫封建时期;秦以后是专制的中央集权事情;中华民国开始资产阶级民主,后来却又不幸退入专制的中央集权时期,现在只有少数中国人享受着民主),那时根本就没有中央集权专制。说孔子主张专制集权,就像说他一个坐牛车时代的人,发明了汽油发动机原理一样。认为孔子主张集权专制的,主要是拿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说事。可这个事,与孔子有什么关系?这不是董仲舒办的事情吗?于是,这些人就又说了,还是你学说里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东西,他才能够办得到啊。那么,我们不妨细细捋一下历史。集权专制,是从秦始皇开始的,他那个时候,尊崇的是法家。到了汉初,高祖不喜儒生是非常出名的,而惠帝、文景时期,都是主张黄老之术,也就是以道家学说治国。到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应该说,即便当时中央提出了独尊儒术的主张,中国社会一直以来对其他学说都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方针,并没有做到真正独尊,或者说,并没有把其他思想视为异端,予以打击和消灭。民间的不讲,就讲庙堂之事。比如朝廷有关天文历法方面的东西,还是道家在做。东汉明帝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民间盛行,于五代时期在统治阶级内的影响达到鼎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此一时期的生动写照。梁武帝还多次舍身佛寺,大臣不得不多次把他赎出来。就是说,佛教也曾经成为了专制集权者尊奉的意识形态。历史上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促成了非儒家被统治者尊崇,比如,唐朝统治者以道家始祖李耳是皇家同门,对道教非常信奉;元朝因为全真七子与成吉思汗有特别的私人友谊,也对道教十分尊崇;明朝成祖朱棣以自己起自北方,便在武当山为主管北方的水神真武大帝修建武当道观,并把它视为皇家家庙;清朝以前,各地武神庙供奉的是岳飞,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是反对自己的祖先金人的,就驱逐了岳飞而改祀关羽,故民间对武神庙的称呼变为关岳庙。我们还没有做到细捋,只是粗略地排了一下,就可以发现:1、儒家虽被尊,但远不到独的地步;2、其他各个思想流派,都曾经献身专制集权的统治者,或者说,专制集权统治阶级都曾经利用它们来做思想武器;3、儒家作为主流思想流派,并没有妨碍其他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甚至还出现了......余下全文>>
七:1900到1919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1900~1919年重要事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对外侵略的要求变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中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迫使清政府屈服,英、俄、日、法、德、美、奥、意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次战争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迫使清政府彻底屈服并与西方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共同要求。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遇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要想保证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必需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所以,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8个侵略国和西、比、荷共11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变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进一步扩大。这一切促使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为了统一革命力量和进一步明确目标,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会等,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清末“新政” 1900年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全国各地反压迫、反侵略武装起义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迅猛发展,清政府统治危在旦夕。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清政府从1901年起陆续推行“新政”。“新政”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面对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式,“新政”并不能帮助统治者度过危机。
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成立以后,陆续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进一步暴露了其腐朽的本质。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策划下,1910年4月27日,由黄兴直接领导的大规模反清起义——黄花岗起义,在广州爆发。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式的发展,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武昌起义 见前
辛亥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新政”的破产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腐朽的本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立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洪宪帝制 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复辟帝制。为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他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接受“二十一条”。帝国主义为扩大侵略利益,也积极支持袁世凯。 1916年,袁世凯做上“中华帝国”的皇帝,改元“洪宪”。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遭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反对。革命党人掀起了护国运动,袁世凯调兵镇压无效,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忧郁而死。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