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

一: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500字左右)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海变化,在党中央正确方针路线的指引下,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如今,在这广袤的祖国西部边疆,民族团结之歌响彻天山南北,民族团结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共同维护着祖国统一和社会安定团结。

改革开放30年,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是取得这一成就的重要基础。

“三个离不开”思想得到党中央充分肯定,为新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上世纪90年代,自治区党委进一步提出新疆民族关系中“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并要求把“三个离不开”作为各族人民的行动准则。广泛、持久、深入的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新疆家喻户晓,在各民族心中深深扎根,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

“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新时期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新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在国家政治制度上的生动体现。

二: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加强民族团结老师该怎么做

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四个认同”、打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基础,重点做好两项工作,突出开展好两项活动。

1、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要从“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上入手,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培养可靠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的关系、育人与成才的关系,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纳入法制教育、公民道德、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日常生活和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绽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夯实民族团结的基础和保障。

2、着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构建“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模式,积极推进核心价值引领、综合能力拓展、身心素质发展、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保障体系五大平台建设。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以推进党的思想理论“三进”为主线,以主题推进年级递进为模式,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职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职责,及时解决师生员工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处理好“软与硬”、“虚”与“实”、“疏”与“堵”的关系,着力改进和克服“只教书(工作)、不育人”的倾向。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和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工作格局。

3、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着力落实和推进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进单位(部门)、进教材、进课堂、进宿舍、进家庭。要把《新疆历史和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教程》作为必修课,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培育,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和中国历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兵团维稳戍边史及形势与政策等内容的学习宣传教育。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课内、课外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多点渗透的方式,不断增强学习宣传教育的效果,努力使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入脑入心。要区分层次,因人施教,努力消除盲区和死角。

4、积极开展“双语”学习活动。

切实把学习“双语”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校内民族预科教育、双语专业教育,提高双语水平和质量;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学生五年一贯的汉语教学,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双语要求;面向汉族学生开设维语课程,鼓励汉族学生学习维语,探索改革汉族学生掌握第二语种条件的相关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措施,使汉族教职工掌握本地少数民族日常用语和简单对话、少数民族教职工都能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

通过共同学习,使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基本普及,各族师生员工对话沟通基本无障碍,“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意识在心底扎根,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成为自觉行动。

三: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

1.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4.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5.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四:如何理解三个离不开思想

“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我国各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正确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的行动准则。“四个认同”是指对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其中,“对祖国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历史悠久的中国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各民族血肉相连,休戚与共,都是中华大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我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保持各民族文化形态丰富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了联系紧密的文化整体,这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基本依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四个认同”意识生动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族和周边的少数民族,以中原地区为核心,汇聚成为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历经迁徙、贸易、婚嫁,以及碰撞、冲突之后,交往范围不断扩大,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绢马互市、茶马互市和西汉王昭君出塞、唐朝文成公主入藏都是典型的例子。在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共同捍卫祖国的统一、共同推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

“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四个认同”意识生动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发展谁也离不开谁的实际,是对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中各有优势、互补共济。总体上讲,汉族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有优势,而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域广阔、资源富集、地理位置重要,在诸多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比如,民族自治地方草原、森林、水力、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各具特色。因此,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把汉族地区和民族地区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发挥出来,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

“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四个认同”意识是防范渗透、抵御分裂的有力武器。长期以来,达赖集团勾结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不断变换策略和手段,进行反动宣传,极力挑起事端、制造动乱,煽动民族对立、民族仇视,妄图从民族关系上打开缺口,以达到分裂祖国的险恶目的。因此,在长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四个认同”意识,筑牢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防线。

在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的今天,“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四个认同”意识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成为整个藏区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藏区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藏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旗帜,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余下全文>>

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个引领是什么

理念,问题,实践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