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急求高中历史教师新课改工作计划及总结

主要写一下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二:如何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实施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这是一个纷繁浩大的系统工程,也将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历史过程。面对这次新课改澎湃大潮,我们这些身处教学第一线“弄潮儿”一方面感受到新课程全新理念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经过系统“师训”和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也深切体悟到无论是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三维目标”落实等等都在悄然发生着新课程改革所期冀的积极可喜变化。

经过一学年的新课改课改学习和实践,笔者体会最深的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设想和计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作出的精心教学筹划,而不只是文本化的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之所以必要和重要,是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而课堂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可以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成败的关键所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和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也是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侧重:

第一,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严格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依托《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同时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高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法规。教师只有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是新课程理念方面创新的主要标志之一。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结合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实际情况,在研究相关文件、课程标准和教材基础上,制定的本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学生毕业及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从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上看,《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高度统一和关联的,都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牢牢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这一“标”和“本”,唯有如此,新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专题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目标(学习要求)是,“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理解美国的总统制;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相比而言,《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课程目标上一方面严格遵循《历史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又对《历史课程标准》目标进行了细化、扩充和升华,使新课程目标更加符合我省普通高中的教学实际。由于新课程特别关注和强调要改变传统课程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通过教与学要求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且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所以,在考量、设计此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因此,在《美国1787年宪法》“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时,笔者......余下全文>>

三: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非易事,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重任。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认识自然事物及应用所学获得知识,大胆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教师怎样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程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定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发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 冷藏食物知多少、头发的承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另外还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学校周边环境、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废旧电池的回收等等,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交流讨论。在老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通过三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学生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物体遇冷不会收缩—教室里的桌凳就没有因为冬天而变小”,再如:“把纸和球同时从高处放手,猜哪个先落地”的假设活动,是想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假设,并在假设的过程中发现: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有时是错误的,经验也可能造成假象。我们再用两张同样重的纸(其中一张揉成团)重复上面的实验”是一个拓展活动,同样说明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而搜索证据是通过观察、实验、测量或从可靠信息源那里获取用以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的数据及资料的活动。许多重要的科学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与搜集证据的基础上的,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 2、提供一个适用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去动脑筋思考。 3、经常比较计划和实际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预见的。 4、在教学中或活动结束时要经常交流讨论,提议学生去思考如何改进探究方法。 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方法学生观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教学......余下全文>>

四:历史教研课题怎么写?

地区二中高一历史组教研课题开题报告

用研究性学习促进高中历史教学

课题名称用研究性学习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期限2007年9月

—2008年8月

组长付佳智成员张成书、胡君、李超峰、董伶俐、韩庆东、田海丽执笔张成书、李超峰

一、课

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目前在许多地方仍盛行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满堂灌,缺乏人文关怀,不考虑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这对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和强大都十分不利。为此在几年前,国家开始着手进行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还在部分省区率先进行试点,近一两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在全国铺开,它象汹涌的潮水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和雷霆万钧之力,在向我们逼近。

对此,我们只能顺而不能挡,我们必须尽力适应,尽快驾驭。

高中新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有着很高的地位,这从新课程中各学科的学分设置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手段。和传统教学相比,它不再是教师一言堂,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它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与社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我们的思路是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学校在高一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何不尝试将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引入历史课学习中来呢,我们索性就将它和历史教学结合起来,用以促进历史教学,推动历史学科学习。

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理论依据:(一)心理学:大多数学生对满堂灌课堂教学不感兴趣,他们的表现是烦躁、厌倦、疲劳,情绪变化大,易激动,常常不顾他人,不计后果,他们很需要调节,需要变换。

(二)研究性学习的自身规律:参与广泛性,能力差异性,方式灵活性,结果多样性和目标一致性。

实践依据:信息来源有广泛性和社会性特点,这决定学生要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取资料信息,从而形成观点、意见,完成有关内容的学习。

研究计划和步骤第一阶段:2007年9月-10月中旬:完成课题论证,课题组组建和分工。

第二阶段:2007年10月中旬-2008年5月底: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学生对教材中历史人物专题进行研究,各组做好材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并进行必要的分析、交流、小结。

第三阶段:2008年6月-8月,总结经验、效果和教训并成文。

研研究方法查文献资料:各研究小组围绕所负责的专题,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或上网查找资料,或通过参观、采访、考察等方式获取资料,经过讨论交流形成观点、看法。

二、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历史0000教学初探》论文课题组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其分工姓名分工及职责所属部门

付佳智组织协调制定课题方案,开题和结题报告并参与指导学生高一历史组

张成书、李超峰制定课题方案,整理汇总材料进行文字处理,参与指导学生高一历史组

胡 君、田海丽、董伶俐、 韩庆东指导学生研究学习高一历史组

资料设备资料:档案袋、各种表格

经费及用途:500元用于购买资料,打印资料及必要的门票费、与区内外兄弟学校进行本项工作的教师交流等交通费。

其 它欢迎其他对此课题有兴趣的老师参加。

备 注考虑到教学实际需要,部分工作可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