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保障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 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制度保障,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也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 展、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 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工作。目 前,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五保 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新 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初步保障了农村群众基本生活。

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会保障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

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制度保障,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也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

展、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

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工作。目

前,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五保

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新

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初步保障了农村群众基本生活。

三:什么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一、养老制度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着手建立针对农民的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新型养老保障制度。

(一)政府责任定位:监管和财政。中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一样,享有社会养老、医疗、救济等公共服务的权利。

1.我国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应当是:通过改革逐步形成机构统一、政事分开、法制完备、机制健全、监管有力,以城镇职工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管理体制。

2.从社会养老保险的特性和政府的职能来推演,政府应发挥其在农村养老保险中的主导作用,并以其主体地位来制定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法律规范,推进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人力度,并强化其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监控管理,从而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双层组合模式,即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障的双层组合模式。

1.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2.坚持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

3.建立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国家补贴相结合的三方筹资方式; 4.普惠制原则;

5.制度具有弹性和包容性;

6.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规建设。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

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筹集倾向于政府财政支持为主。

(四)目前我国农民养老保障的六种方式

1.家庭养老。随着农民观念和家庭规模的变化,结构的家庭在农村普及速度超过城市,可以提供养老保障的家庭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在解体;

2.土地保障。我国人均耕地少,农民养老仅靠土地保障是绝对不够的。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是当前最大的社会问题; 3.农村社区养老。仅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试行;

4.商业养老保险。只适用于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富裕户中,欠发达地区不具备推行的条件; 5.“五保户”制度。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实行费改税后由政府负担; 6.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综上所述,一个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在土地初级保障的基础上,农民的养老缺乏保障,这势必拉大城乡差距,成为引发社会问题的隐患。

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分地区推进。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状况,大体可分为三类:贫困型农村、温饱型农村和富裕型农村。

(五)我国农村养老模式

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模式除了家庭养老外,主要还有个人养老、社区养老以及社会养老三种。个人养老主要是指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或者依靠年轻时存储的积蓄及其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社区养老是指以乡村或乡镇企业为单位,自行设计和组织的养老办法。主要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施,这些地区乡村工业发达,集体经济力量雄厚。社区养老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虽然在推广普及方面存在困难,但它却为未来的养老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二、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含义:由农村务农劳动者自愿参加,并在政府组织引导下,通过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补贴等多种集资方式筹集资金,从而建立一个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民医疗互助制度。

全面覆盖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是共同组成医疗保险的双重要素,其中社会保险提供了基本保障,而商业保险为医疗保险进行了补充。

(二)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

1.提高农村最低保

2.优化残暴人群年龄结

3.建立个人账户积累、缴费定性的农村......余下全文>>

四:农村社会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0] 郭新建. 以包容性增长理念认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 宁夏农林科技, 2011,(01)

[1]秦小红.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 当代财经, 2005,(09) .

[2]孙文基. 试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思路[J]. 农业经济, 2006,(01) .

1]李作梅.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1) .

[2]王成新,陆彦.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J]. 北方经济, 2006,(10) .

[3]张敏. 统筹城乡就业的经济法思考及完善立法的建议[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2) .

[4]刘文娟.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J]. 大连干部学刊, 2007,(08) .

[5]覃双凌.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对策取向[J]. 湖北社会科学, 2009,(04) .

[6]陈美珠.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7) .

[7]江治强,李将军.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议题与政策取向[J].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2) .

[8]陈志龙. 试探我国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的政策选择——基于政府公共政策价值理念的分析[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4) .

[9]王长委,刘增宏,张俊平. 中山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调查及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4) .

[10]林淑周.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综述[J]. 福州党校学报, 2011,(01) . 6]李永生. 甘肃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 兰州大学, 2007 .

[7]王守云.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

[8]陈建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

[9]郭喜忠. 西部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

[10]万敏.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保障的意愿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五: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没有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具有基础性意义。 第一,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风险、家庭“遗传”优劣势的不同以及个人能力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存在,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风险。所以,社会有必要通过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有一个合理的基本生活水平,以有效地应对社会风险。 第二,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个体的人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人们只有在社会合作中,方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样,社会对于每一位社会成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对于处在困难状态的社会成员有责任和义务予以必要的帮助,使之共享由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如是做法,有助于减少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的离心因素,增强人们对社会的普遍认同,形成社会群体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风气,进而提升社会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依赖的程度,增强社会的整合性。 第三,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激发社会活力。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社会成员潜能开发得如何,将直接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事关这个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目标,是要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社会成员通过必要的义务教育和职业训练,可以获得最为基本的发展能力;通过社会保障,可以消除社会成员的种种后顾之忧。这样,便可使这部分社会成员具备正常的发展能力,至少使其发展能力有所提升,使其发展潜能得到普遍的开发。 第四,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保证社会成员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水准。社会保障不仅具有当前的意义,而且具有长时效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保障是一种预先的制度准备与安排。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处境不利的社会成员当前的困难,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成员解决未来困难的能力。所以,社会保障对于保持与促进长远的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把社保和就业放在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位置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十一五”时期,就业继续处于高压状态,社会保障不完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文化体育设施十分匮乏。另外,我国公共服务产品分配严重不均衡。换句话说,在公共服务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公共服务的分配也存在失衡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不同群体享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基本需要,不利于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 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十一五”时期,反映在就业方面的突出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与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表现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增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以公共卫生为例,由于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药费用负担超越了一般农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一些农村居民陷入......余下全文>>

六: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进步

1.初步建立起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2.基本实现农村居民的全覆盖,待遇给付水平在逐年提高;

七:如何完善正在实施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决定》明确提出扩大公共 财 政覆盖农村范围,并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扶贫开发、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部署。众多高含金量的“实 招”, 回应了亿万农民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 期待,必将有效改善农村民生。但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上,目前仍处于法 规、 政策层面,亟待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做保障。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保障是全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现阶段加强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波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建设“和谐 社会”和“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农村社会保障得到了 空前的重视。但是目前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停留在政策层面而没有提升到法律的高度。当前农村 社会保障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层次比较低,除了 《宪法》第45 条之外,并没有形成如《社会保障法》之类的基本法,农村社会 保障制度散乱于法规政策之中。 2.执法和法律监督工作滞后。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不完善,使 得社会保障在执法和监督工作上存在巨大的隐患。农村社会保障基金被占用现象 时有发生。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监督和实施机制是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 设的必然要求。 3.城乡保障项目差异巨大。目前我国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完善,而 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相当薄,呈现出比较明的城乡二元性。 4.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虽然2009 年地方政府机构进行了改革,但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仍然分散管理效率不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 众救助、五保及灾害救助资金破占用、乱用的情况依然存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保事业的发展。 5.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用难。日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统筹层次较低, 大部分由县、乡、村统筹,要保证充足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是相当困难的。近几 年中央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但范围还比较窄,资金水平仍然偏低, 需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工作。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分析 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制约我国 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特殊因素,才能实现“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农村土地保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分析 “国家在把土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的同时也一并让渡了为农民提供社会保 障的责任,农民的生老病死自此概与国家无关,一切保障都必须押在承包的土地 上。”这 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农村土地问题与农村社会保障关系的真实写照。这 种现状已经不符合中国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地少人多,近些年土地生产 成本又大大提 高,收益减少,土地收益仅够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其“保命”的 功能远远大于发家致富的生产功能。根据中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并考虑到现实的土 地承包制度,可以在 土地保障的基础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承认现阶段土 地保障在中国农村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通过更新与变革土地保障的形式,协调 土地利用公平与效率的矛 盾,将发挥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利用其生产资料功 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问题分析 政府对农民的 社会责任。中国过去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把农民排除在外, 即使是实行过的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也因为组织管理混乱,资 金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 各部门互相扯皮,保障基金被挪用挥霍,农民报销无 门,四处碰壁,最终对政府失去信心......余下全文>>

八: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过程

一、我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与发展现状30余年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农村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质上直接影响着计划经济时代依托在集体经济基础之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面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随之改革并加以完善,农村居民的生活风险便会持续增长。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有关部门便开始在农村开展相应的社会保障改革试点。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农村社会保障改革1(1)农村五保供养制度。(2)农村救灾保险(3)农民养老保险。(4)农村合作医疗。(5)农村其他社会保障试验。除上述的几个方面外,在一些农村地区还自发出现过其他社会保障试验,如建立农村老年人集体福利设施、兴建农村幼儿园,以及为农村子女教育提供补贴,等等。农村扶贫虽然难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确实取得了良好的减贫效果。总之,20世纪80—90年代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建立新型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先行试验作用。2.新世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真正意义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进入本世纪以后才开始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它是一项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增加对农村医疗保障投入后,农民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正在得到缓解。在建立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3)探索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农村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不再可靠而且,在养老保障上存在的巨大城乡差距,直接损害了社会公平,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呼之欲出。(4)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继续完善。全国取消农业税,五保供养被全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即政府替代农民成为供养农村五保户的责任承担者。(5)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扎实推进。(6)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取得新进展(7)农村救灾能力不断提高(8)其他社会保障除了上述外,面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还有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总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展较快,一个以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三大制度为支架,辅之以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或政策措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九: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让所有农民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确保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农民,解决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后顾之忧。 一、目前乡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对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时间不长,目前我们基本做到了“应保必保”、“应保尽保”,对部分特殊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各级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为实施这一制度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在制度建设、收入调查、保障对象的确定等环节做了大量工作,对稳定农村社会环境,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社会救助方面:从调研情况来看,低保户“进来容易出去难”问题。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进来了就不想出去,容易产生“养懒汉”现象。加上审批过程中对低保户家庭经常性收入核准难,部分农民群众存在隐性收入,收入核查难,导致部分低保户家庭实际收入虽然高于低保标准,但仍然被列入低保对象。 (二)合作医疗方面:部分基层干部缺乏积极性,有畏难情绪,有的认为要办的大事急事很多,没有时间、精力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有的认为将适当的收费和减轻农民负担简单地对立起来,认为去向农民收取费用不合时宜。少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信心不足,认为合作医疗统筹力度太小,解决不了看病的大问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只注重温饱,健康投入意识差;还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存在投机心理,认为自己身体好,参加合作医疗的钱互助给他人,自己吃亏了,不愿参加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合作医疗的参加率。我们在调研中一些群众深有感触地说:“不怕贫穷,只怕生病,穷可以致富,病特别是大病,足以倾家荡产”,“一人得病,全家返贫”。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坚持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障各类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为准则,从实际出发,完善现有贫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资金监督管理,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扩大覆盖面,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乡村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教育。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宣传力度,加强农民保障意识教育,增强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提高农民参与的自觉性,特别是在普及合作医疗方面,加快推行普及受益面,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是认真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对在城市规划区外被征地农民,应本着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妥善解决其最低保障问题,可引导其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对生活困难且无劳动能力的被征地农民,应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三是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生活制度,是保证农民基本生活,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低收入贫困户档案,凡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都要及时建档立卡,及时给予救助。对家庭人均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救助对象,完善低保家庭收入核查机制。要及时给予清理。对新列入低保户家庭必须实行公示,对无法确定其真实情况的,重点通过民意的方法由村干部推荐和邻居、村民代表议事会议讨论决定,以免存在“养懒汉”现象的发生。我们虽现在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仍不足以解决因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子女上学给农民带来的生活困难,有时甚至是杯水车薪。为了使特殊困难的农民家庭得到更......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