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个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和2个应有指南三个层次构成:
1、基本准则。基本会计准则的作用是“准则的准则”,对38个具体准则起着统驭和指导作用,具体会计准则应在基本会计准则规定的框架内,按照会计业务或事项的类别进行制定与执行。主要规范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规定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目的。新基本会计准则将制定会计准则体系的目的归纳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处会计信息质量。向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规范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会计的基本假设)没有作修改变动,仍然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将原来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修改为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修改前的会计核算原则为12条,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要遵循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谨慎、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重要性原则。新会计准则将原来的会计核算原则12条原则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改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包括:真实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贯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而将原来的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作为对会计要素计量提出的要求处理。
(3)规范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告整体要求。新基本会计准则仍然将企业会计要素规范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未发生变动;原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只有历史成本一个,新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有有五个,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并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新会计准则在原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对报告的内容规范为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即由披露的信息取代了原财务会计报告中的财务情况说明书。
2、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应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精神制定,用来指导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38项具体准则又具体规范三类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处理:
(1)一般业务处理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与计量。如存货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职工薪酬、收入、建造合同、所得税、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借款费用、资产减值、每股收益、企业合并、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等。
(2)特殊行业会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的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处理,如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等;
(3)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定业务的确认与计量,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或有事项、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列报、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
浅析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体系 来自: 第一范文网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的细则。主要解决在运用会计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及其格式及其编制说明,类似于以前的会计制度。由于金融企业的会计业务与其他企业的会计业务存在较......余下全文>>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内容包括哪些
财政部相关文件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由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发布于2006年2月15日,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于2006年2月15日,文号:财会[2006]3号,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具体准则共计38项,分别是: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财政部发布于2006年10月30日,文号:财会[2006]18号,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应用指南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应用指南共计32项,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其中,32个应用指南分别为: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应用指南
《企业......余下全文>>
三: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哪些新理念
一、会计信息决策有用观新理念 如果想要把握并实施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就应该从新会计准则 的几点重要理论改进入手, 将新会计准则顺利贯彻实施。 、把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相结合随着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股权分置难题得到解决, 越来越多的 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都希望通过企业的财务报告来了解企 业的经营状况, 方便自己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根据《新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的第1章第1条和第4条规定, 会计的目标是“为了规范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 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和先进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从这些规定中不难看出,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 这充分考 虑到了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 不仅 反映出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受托责任观”, 还体现了帮助使用者 做出决策的“决策有用观”。由此可见,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 用观”的融合, 是新会计准则的一项重大突破。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强调的是相关性和重要性的原则。总体来讲, 会计信息质量的目标是满足需求者的需求, 其关键就是会计信息的产 生。所以, 用生产者的眼光来看, 会计准则就是生产会计信息的“模 考虑到新会计信息准则把会计目标定位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 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下, 会计信息应该提供给 企业相关方, 实现了从服务的管理者到服务相关方的突破, 这其实就是 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债权人、投资者、监管部门、经营者以及社会公 众等相关方的需要。较以前的政府管理部门只是为企业相关方提供 信息需求和信息对称方面的便利, 这是对原来的基本原则进行的一个 重大改进。新会计准则还对可比性原则及重要性原则进行强化。除 此以外,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被纳入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 是对原基本原则进行的一次创新。
二、资产负债观新理念 在会计学里面,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这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直 存在于对收益的确定、会计要素的定义以及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的重要性认识上。资产负债观指的是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 准则时, 先要对此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 进行规范, 之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以及负债的变化对收益进行确认, 资产负债表要重于收益表。收入费用观恰好与之相反, 持这种观念的 人认为确认、计量收入、费用要素应该是会计工作的重心, 确认、计 量资产和负债要素要依附于收入、费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收益表重 于资产负债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 委员会等接连采用资产负债观。我国在这次的会计改革过程中, 准则的制定上基本采用了资产负债观。例如: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第4条规定, 企业取得资产、负债的时候, 应当对其计 税基础加以确定,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有差异的, 应该 进一步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递 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正是资产负债观的体现。另外, 其他 的具体准则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理念的运用。确立资 产负债关理念, 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加重视; 对企业 所面临的就会和风险要引起关注;关注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更 要强调资产负债表对财务状况的真实公允的反映。因此, 企业提供的 ......余下全文>>
四: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什么?求解答
完善后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由40余项会计准则构成,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
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存货、固定资产等准则项目。
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中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石油天然气、农业等准则项目。
报告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准则,如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等准则项目。
五: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制定发布的单位是?
B、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六: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内容包括哪些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内容构成。
这三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构成了统一的整体。
七: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
因为书上没有啊,准则就是写有XX准则,差不多有这个就是了,分为国务院出台或者地方出台的,都称为准则
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层次包括
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发布于2006年2月15日,属于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发布于2006年2月15日,属于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定企业会计制度》)。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发布于2006年10月30日,属于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