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艺界收徒拜师传统仪式流程
说拜师,得先说祖师爷,这是民间行业立身的根本。作为现代曲种的相声,其历史不过一百余年,形成于晚清时期,而相声艺人所供奉的祖师爷东方朔却是汉武帝时的大臣。至今,当人们称赞相声演员技艺精湛时,还都喜欢用“曼倩遗风”四个字(东方朔字曼倩)。对于现代相声的创始人这个问题,艺人们普遍认为有两个人对相声的形成起了直接促进作用,他们是张三禄(生卒年无考)和朱绍文(1829-1904)。张三禄本来是八角鼓演员,后来说相声。据倪锺之的推断,他改行的时间可能是同治初年或略早一些。关于张三禄的其他情况,云游客(连阔如)在《江湖丛谈》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当其上明地时,学说逗唱四大技能作艺。游逛的人士皆欲听其玩艺儿。张三禄不愿说八角鼓儿,自称其艺为相声。”
朱绍文原是京剧丑角,曾经改作“什不闲”前脸,表演诙谐,善于抓哏逗笑,后来也改行街头说笑话,艺名“穷不怕”,并开始招收徒弟。张次溪在《天桥一览》中说他:“虽卖单春,而所唱多说者,全是别开生面……拆笔画、或释字义、或引古人、或引时事,结果必是一个硬包袱儿,令人拍案叫绝。”
由于缺乏确切的历史资料,所以,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朱绍文是张三禄的弟子,在艺人的传说中,多数只是承认张略早于朱,但并无师承关系之说。朱绍文因为开业授徒而成为第一代相声艺人,他的徒弟有贫有本、富有根、徐有禄、范有缘四人。与此同时,一些满清没落贵族子弟沈春和、阿彦涛也说起相声,朱绍文和他们以师兄弟相称。这样就形成了相声师承谱系的源头的朱、阿、沈三大派。随后,相声队伍不断扩大,相声也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
相声艺人拜师的传统程序
相声艺人拜师的传统程序拜师仪式,相声行话又叫“摆知”。相声艺人,作为一个特殊行业群体,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行业发展,维护从业人员利益的习俗惯制。其中,严密复杂的拜师仪式是相声传承的核心,联结着全体的职业相声艺人。师承关系如此被重视是源于旧社会艺人的现实生存状况。作为“下九流”的行业,相声与其他民间表演形式一样被人轻贱,相声艺人的地位也非常低,没有固定的表演场所,常是“撂地”演出,生活朝不保夕。这样恶劣的条件必然促使从业人员自觉产生维护本行业的心理倾
向,既要竞争,提高技艺 ;又要生存,填饱肚子。这必然就产生了对没有门户的演员的排挤,对行内人的照顾。想要学相声必须正式拜师,没有师承门户的是不被同行的承认,即使家族内有人说相声,是行内人,也必须另行拜师,成为不变的规矩,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相声艺人拜师举行仪式要有引师、保师和代师,引师就是介绍入师门的人,保师是师徒双方的保证人,代师是代替师父授业的,通常都是师父一辈的艺人。保师也可以由外人来担任。传统的拜师后学艺时间称为“三年零一节”,业满出师。到时候,还要举行谢师仪式。另外,举行拜师仪式按规矩必须请说评书的、唱单弦的、变戏法的艺人参加,据说因为相声这行业在初创时期,在艺术上借用了这三个行业的很多东西。相声艺人每一代还设立门长的大师兄主要管理相声门内部的事务,有一定的权威性。拜师又分为叩门、授业和代拉子三种形式。
新旧拜师仪式比较
关于拜师仪式的详情历史上的记述并不多。在这里,笔者选取传统的马三立拜师仪式和现代的李伯祥收徒及众弟子谢师仪式作为比较对象,两个拜师仪式年代相隔久远相差近八十年,对比十分强烈,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详细比较见列表 :
通过对列表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旧仪式有同有异,对比非常明显。清晰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相声艺人的生活情况和相声艺术的生存状况。从整体来看,作为门规的拜师仪式基本......余下全文>>
二:拜师学武术要怎么做啊?
楼主您好,根据您的喜好,如果真想拜师我可以给予以下建议:
1、首先明白武术的真正意义
2、了解该武馆是不适合你去学,还有你的承受能力和个人础间安排。
3、如果教练教的内容很好,地点、时间安排合适那么您可以去学。
4、如果因为经济原因,那还是自己找个师傅吧。
找师傅如下:通过网络,别人介绍等途径找到些师傅后不要急于认识,可以先观察他的教学 能力和了解口碑
5、直到你最终确认是好老师后,那就真心的去拜师学艺,所谓师徒如父子,除了师傅教的卖力气 剩下的就看你的用功和孝心了。祝学有所成!
三:拜武术老师为师怎么写拜师贴呢
一般先写一些歌颂老师武艺高强、武德高尚的话;
再写自己学武术的目的,尽量高尚点;
再写自己学成以后将如何振兴本门、光宗耀祖的话;
最后写自己练习武术的不怕吃苦决心,请老师念在自己的结识老师的缘分,刻苦练习的决心,甘为弟子的诚心等等,一定要收自己做徒弟。
四:着急!周六有个拜师仪式,需要应景的对联,是武术拜师仪式,希望大家帮我想几个。。。
小妖精努力学武
俏佳人回报师门
MY,这个怎么样?要不喜欢的话就换一个:
闻鸡起舞何惮风霜雪雨
回报师门唯存玉壶冰心
五:今天拜师了,晚上想写点感恩师父的话,应该怎么写呢?我是练武的.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今后师傅有什么需要徒儿办理的事儿,徒儿定当效犬马之劳。
六:武术界特别是太极拳讲究正脉传承拜师收徒请问师徒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
武术界向以拜师仪式繁琐、师徒师承关系名份极严,著称于世。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须经过师父长期的反复考验,符合条件得到认可后,经人介绍,本人写拜师申请,师父和师兄弟们认可后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拜师仪式上徒弟向师父行过三拜大礼,呈上拜师贴,内有压贴礼,师父及两名以上见证人在拜师帖上签字等一系列手续后,方能进入师门,成为师父的入门弟子。入门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大师兄,亦称开山弟子;最后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小师弟,亦称关门弟子。未经过上述程序,向师父学过拳技且功夫较好,得到师父承认的,也是师门弟子,但只能称作记名弟子,不能称为入门弟子。不是入门弟子,也不是记名弟子,只是同师父学过拳技,称为学员、学生或学徒”。
七:武术见证人讲话怎样写
首先要夸奖赞扬师父的武功和人品道德,以及功绩!然后表扬徒弟好学,上进,尊师重道,表达师父以及前辈对后辈的期待~~~
八:怎么样才能从太极套路里练出功夫
编者:中土难生,明师难遇,明师,就是明白的老师。按照我们的传统,要磕头递帖才能得到明师的心传。所谓「明师一点,胜过苦练十年」、「师者,人生之大宝也」——这是真话、实在话。
练太极拳容易,练出境界很难,最近编辑了一些行内同修写的练拳感悟心得,以期给热爱太极拳的老师朋友同修提供一点参考。
太极功夫,讲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制大、沾连黏随、顺势借力,是数千年传统武学的总结与浓缩,也就是说,包含了自古以来的武术的精华。这门功夫有很多层次,如果没有明师言传身教,就会长期停留在一个层次上,很难有所突破。简单地说,要想练出太极功夫,拜求明师指点才是捷径。
明师,就是明白的老师。按照我们的传统,要磕头递帖才能得到明师的心传。之所以如此慎重,是因为这门功夫太宝贵了,通过正式拜师的仪式,来体现师徒双方的诚意与珍重。
所谓「明师一点,胜过苦练十年」、「师者,人生之大宝也」——这是真话、实在话。如同登山,明师是过来人,他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如同渡水,明师是航船,他可以承载你遨游武学巨海。一个人不懂得尊师重道,就没有资格获得真理的感应。所以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获一分利益;十分诚敬,获十分利益。」
太极功夫,修的是智慧之道、觉悟之道。按照道家老子的学说,是要做减法,「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通过自我内在的省求而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炼内功」。外有明师之点授,内有自我之内修,则太极功夫有望上身了。
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可以说太极是生而有之,但并不是生而知之。每个人天生就有太极功夫,但能够认识这一点的人很少。修炼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认识的过程,是回归天性的过程。太极,它本来就在那里,从未曾失去过,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拿开那些遮蔽的东西,用减法,直到它彻底呈现。
修炼太极,是一辈子的事,而不是几年、几个月的事。因为,全面认识自我是很难的,生命中有意无意受到的污染,主观或客观设置的障碍,都不容易清除。譬如傲慢、自卑、狂妄、怯懦、恐慌、疑惧、愤怒,这些负面的性格与情绪,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转化的,而是需要终生不断反省的工夫。
人的心性是无限的,是一个广阔无边的内在世界。意、气、神,是三个符号,通过这些符号,找到通往内心的道路。常人总是习惯往外找,往外求,而忘记了根本所在。一个「内」字,尽括太极之根本。修炼太极,必须要抓住根本来修,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又说:「但得本,不愁末。」
九:李茂春的拜师学艺 武功有成
日复一日,年轻的李法在淀神庙里担经习武,日子虽然清苦,却也安定平静。不料政治风浪的波澜,还是波及到淀神庙,给李法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随着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清政府下令禁止民间习武,不准民间私藏武器。禁武之风吹到霸州,寺庙里再也不能看见和尚们舞枪弄棒的身影,再也不能听到他们习武练功的声音。此时的李法,已经长成20多岁的壮实小伙儿,筋骨强健,力大超人,对武术的挚爱,使他一心渴盼遇到名师高手,提高自己的武艺。禁武之令没能阻止他对武术的追求,白天他毫不惜力地为寺里挑水、砍柴、锄地、割麦,夜晚背着众人,披星戴月地私底下悄悄练习。皇天不负有心人,李法时时寻觅的武林高人终于出现了。李法常去井边挑水,一位老汉独特的挑水动作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他人都是拿起担子蹲下身去担起两桶水,这位老人却是将两个装满水的桶平举至肩,然后担走,而且步履轻盈,毫不吃力。李法知道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底,这样挑水是根本做不到的。他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等待拜师机会的到来,然而拜师过程的一波三折却是他始料不及的。“小老道”李法眼力不错,这位50岁左右、双目炯炯的老者不是普通人,他姓王名绛云,原籍山东,是义和团的拳师,武艺高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王师傅为躲避清廷的追捕,历尽艰险,辗转来到霸州。经过努力,李法终于如愿以偿拜在王老汉门下。拜师仪式是悄悄进行的,没有惊动任何人。自此,“小老道”李法跟随师父王绛云认真习武,用心练功。王绛云师傅的拳术刀剑属于“功力门”,功力门讲究内外兼修,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乃为功力。李法在师父的指导下,受益颇多。师父教得精心,徒弟学得刻苦。李法非常珍惜跟随师父习武的时光,日复一日地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功力日增。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李法整整苦练十年,终于掌握了不少奇功绝技,他精于拳术、剑术与点穴术,擅长使用的器械是双钩。淀神庙的老住持一向器重李法,希望日后将衣钵传交给他。李法是带发修行的弟子,这便引起他人的不满与议论,指责住持的做法不合佛门规矩。李法本无意于住持之位,正遇家中捎来母亲病危的口信,于是离了寺庙匆匆赶回家中。在母亲的病榻前,李法见了母亲最后一面,答应母亲还俗以继李家香火。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李法结束了30年“带发修行”的寺庙生活,还俗留在家中,更名李茂春。他一面帮助父亲种田,一面继续练武。
十:现代学武比如跆拳道等,拜师怎么弄?要不要磕头敬茶之类的?(帮兄弟问的!请大家帮忙!) 80分
现在要看具体情况。
武术的传统拜师礼,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但这些仪式有助于传承传统武术的文化。
拜师礼开始前,先是众嘉宾、见证人和拳法的门人向先师上香,在这一程序上门下的弟子全部行跪拜大礼。
上完香之后,即将拜师的当着现场见证人的面,诵读拜师帖,表达入门意愿并将拜师帖呈递给师父。师傅点头收下拜师帖之后,再接受拜师者的敬茶。
喝过茶的师傅将拳法的入门书赠与徒弟,并赐号(按辈分起艺名)才算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