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

一: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实践表明,发展旅游业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是统筹经济社会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因为旅游直接就是为人服务的,大家也知道,从中国的旅游业,过去不知旅游为何物,到现在认为旅游是高端消费,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这个也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是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一种需求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点,是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不断的扩大、市场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

第二个表现是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持续全面增长,国内旅游是旅游量最大、潜力最深、基础性最强的,国内旅游良好的成长性能和强劲的带动功能继续蓬勃发展,居民出游人数持续增长,国内旅游首先是把入境旅游放在首位,应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三个表现是出境旅游,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出国旅游目的地不断的增多,我国国民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速度,出游范围更加宽广、出游方式更加灵活、出游规模日益扩大。

从国内旅游来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拥有13亿人口,这里把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第一个,从政治上看,当前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国内立足改革与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立足和平发展,整体塑造文明大国形象,而作为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合构建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也不断的得到提升,从1985年,中央首次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到1992进一步明确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再到1998年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直到十一五期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大培育,从这个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二个,从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表现为强力支撑和转型跃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就为中国发展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越来越宽松,对于入境旅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转变,按照预测,未来10年将保持7%的稳健增长的态势,国民人均GDP也将大幅度提升,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总体上得到满足以后,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旅游人口、出游率、旅游花费及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拐点。而且刚才讲了,旅游从目前来说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必要内容之一,这些经济环境将呈现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镇居民休闲游、农村居民观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我们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是强力支撑着转型升级。

第三个,从社会环境来讲,因为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中国大力创造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居环境、民生经济、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中国作为全球最安全的旅游地国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游的双向互动效应,能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提高国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和提供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汇集全民的基础上,旅游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之一,理应也肯定应当成为人类共享、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旅游消费也正在逐步进入国民生活领域,休闲权、旅游权,如同劳动权和受教育权一样,是人类全......余下全文>>

二:求《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或者2015年中国旅游业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数据

旅游业的年度统计公报出来较晚,一般在下半年,下面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国内游客4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增长13.1%。入境游客13382万人次,增长4.1%。其中,外国人2599万人次,下降1.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83万人次,增长5.6%。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689万人次,增长2.3%。国际旅游收入1137亿美元,增长7.8%。国内居民出境12786万人次,增长9.7%。其中因私出境12172万人次,增长10.6%;赴港澳台出境8588万人次,增长4.4%。

三: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首先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大家都知道对于我本人来说,我从事旅游业已经是20多年了,我想在这里把一些基本情况跟各位简要介绍一下,大家知道从1978年到今年2008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在这30年中国,中国旅游业跟中国整个社会经济一样,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这么认为,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领各行业之先,在旅游领域里面迈入了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服务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和整体质量的提升,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现在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近几年来,国务院已经作出一系列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扶持、发展服务业,而旅游业在服务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有的人说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我认为也是恰如其分。

实践表明,发展旅游业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是统筹经济社会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因为旅游直接就是为人服务的,大家也知道,从中国的旅游业,过去不知旅游为何物,到现在认为旅游是高端消费,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这个也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是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一种需求。

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旅游业已经明显具有比较巨大的优势和巨大的国内需求,成为消费潜力巨大、成叮性能良好的服务产业,因为今天参加会议的人大多数都是从事地产行业的人,所以我在这里想把旅游业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介绍,使大家对旅游业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刚才讲了从1978年到现在经过30年的发展,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产业规模不断的扩大、产业体系也是日趋健全、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从上一届政府提出,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现在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前进。简单的说,或者概括的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点,是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不断的扩大、市场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其中,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很快,比如说在过去一年,2008年最终数字没有出来,2007年一共接待外国旅游者2161万人次,同比增长17.6%,我们中国的旅游是从入境旅游开始,纵观世界各国旅游发展,首先都是从国内旅游开始,先有国内旅游,然后才有入境旅游,我们国家从78年开始,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正在建设,外汇紧缺,首先是从入境旅游开始,所以我们一直都提倡入境旅游,政策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入境旅游是我们的一个重点。第二个表现是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持续全面增长,国内旅游是旅游量最大、潜力最深、基础性最强的,国内旅游良好的成长性能和强劲的带动功能继续蓬勃发展,居民出游人数持续增长,国内旅游首先是把入境旅游放在首位,应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越来越显得重要,因为最近国务院领导同志也明确提出,国内旅游是旅游业的基础,只有国内旅游扎实了、规模上去了、质量提高了,才会有更好的国际旅游。所以,国内旅游从一开始国家对于国内旅游政策上是不鼓励、不发展、不提倡,三不政策。但是国内旅游确确实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当年国家对于国内旅游是三不政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休闲时间的增长,荷包越来越鼓,现在国内旅游是迅猛发展,现在中国整个收入,中国旅游整体收入1.09万亿,中间国内的旅游收入占到了7771亿,剩下的国际旅游收入419亿美元,抛去港......余下全文>>

四:旅游景区可以发展哪些行业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1993-2012年20年间,国内旅游人数从4.10亿人次增长到29.60亿人次,年复合增长率达10.96%;国内旅游收入从864亿元增长到2.5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77%。在出游率方面,2000-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出游率由1.04次/年提升至3.16次/年,农村居民人均出游率由0.44次/年提升至1.68次/年。

目前,我国大部分知名景区为非商业性投资所建景观,这一类景区门票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换言之,各地景区的定价权,主要在地方主管机构手中。并且国家发改委也曾发布过文件规定了旅游景点的门票涨价机制:旅游景点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三年,调整幅度不得超过15%。但到了地方,这一初衷为减缓景区涨价的措施,被执行成了"逢三必涨":到了三年就可以调整票价,调就要调15%,调只能往上调,不会往下调。

但是,在地方的主管部门和旅游业从业者看来,旅游业既然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如果游客们逛来逛去都是免费的,自己岂不是亏了。正因如此,许多地方采取了"门票分账"模式,景区的所有方、运营方和当地政府,均在高额的门票中分一杯羹。由于一些宁静偏僻的地方政府并无过多财政收入来源,突然涌入的游客,会使得当地社会管理支出骤然增加,不从门票收入中分账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正因如此,许多地方旅游业形成了"门票一家独大"的收入模式。

优质景区供不应求的状态使景区具备较强定价能力。同时,结合景区产业配套、景区管理结构两方面考察,前瞻认为涨价策略将是短期内景区主要定价策略。

另外,从景区管理结构来看,票价易涨难跌。我国景区管理部门较多:风景名胜区隶属于国家建设部,森林公园隶属于国家林业部,自然保护区隶属于国家环保总局,博物馆隶属于国家文化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隶属于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或宗教管理部门,水库风景区隶属于国家水利部门。通常一个景区隶属于多个管理部门,涉及众多利益主体,票价易涨难跌。

五:如何看待中国的旅游业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81亿人,年增长6910万人,增幅61.9%,使用率提升至29.3%。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足以反映出在线旅游作为服务类电商在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

从投资方向来看,近年投资的重点集中在两个:一个是针对休闲度假等产品,另一个是旅游信息媒体类网站。前者体现出继机票、酒店等产品之后,度假产品将成为在线旅游下一个支柱型产品;后一类公司“轻”(信息媒体类网站仅做相关的信息聚合和流量转移工作,发挥媒体价值,并不直接持有库存和销售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资本推动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时效性更强,而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是在线旅游行业必将持续景气。

六:中国旅游业近几年推出的重要战略极其内容

中国旅游业近几年重要战略主要包括“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战略等。

“515战略”

中国旅游业发展“515战略”,即2015-2017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五大目标,十大行动,52项举措”。

2015年1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作了《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的新天地》报告,剖析中国旅游业发展新形势,全面部署2015-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重点,即紧紧围绕“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五大目标,开展十大行动、52项具体举措,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

十大行动包括:

(1)坚持问题导向,依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2)坚决惩治旅游不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3)强化底线思维,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4)发动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厕所革命),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5)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创新旅游产业促进机制;(6)大力开发新产品、新业态,促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7)打破地区藩篱,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8)开展旅游外交,构建旅游对外开放新格局;(9)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为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0)积极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用信息化武装中国旅游业。

52项具体举措(略)

“515战略”是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按照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全面分析判断过去35年旅游发展和未来35年旅游业发展趋势背景下,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创新谋划。实施一年来,“515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取得很多新突破,形成前所未有的大格局。

“旅游+”战略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研究部署实施“旅游+”战略,受到了中国各地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影响和全力推动。通过智慧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等领域,重点推进“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动态性,“+”的对象、内容、方式都不断拓展丰富、多种多样,“+”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社会越进步发展,“旅游+”就越丰富多彩,“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

全域旅游战略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

2015年8月19日,全国旅游工作研讨班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随后,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并于2016年1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全面提出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开创中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将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

推进全域旅游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旅游业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方式,符合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整体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方向。

“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战略

习总书记于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倡议,“一......余下全文>>

七:2015年10月8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5年国庆假日旅游统计报告》

2015年国庆假期今天结束。假日期间,各级旅游部门高度重视、共同努力,认真落实责任,突出抓好旅游安全、市场调控和政府公共服务。旅游市场供需两旺,运行秩序整体平稳,人民群众又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国庆长假,较好地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假日期间,国家旅游局首次启动和实施了最大承载量和高峰限流措施,主动调控效果显现,旅游安全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9月30日12时至10月7日17时,国家旅游局未接到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假日旅游安全创造新记录。

一、旅游市场繁荣,整体供需两旺

假日期间,国庆节旅游消费集中释放,居民出游热情活跃。全国各省市发挥本地旅游资源优势,挖掘打造旅游亮点,扩大旅游产品供给,活跃假日旅游市场氛围,推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活动。2015年国庆假日期间,北京共接待游客115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总收入83.1亿元,同比增长7.1%。吉林省共接待游客1001.45万人次,同比增长19.6%;实现旅游收入59.45亿元,同比增长28.5%。山东省共接待游客5139.1万人次,同比增长8.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2.1亿元,同比增长12.8%。湖南省旅游人数突破3700万人次,同比增长7.58%;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7.98%。甘肃省共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8%;实现旅游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6.5%。江苏全省纳入统计的10家重点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25.80万人次,同比增长8.4%;门票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2.2 %。湖北省共接待游客3517.05万人次,增长11.07%;旅游收入165.9亿元,同比增长12.48%。国庆期间,纳入监测的在线旅行商的交易总量平均增长134.7%。

出境游需求旺盛。日本、韩国、泰国等周边国家出境游市场火爆,美、俄、法、意等长线游大幅增长。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统计,赴韩中国游客增长了30%。据日本领事机构数据显示,广州9月发放赴日签证数量同比增加40%。1至6日,内地赴港旅客为100.1万人次,同比增长3.26%;内地赴澳旅客为79.97万人次,同比增长6.3%。据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通报,1至7日大陆赴台游客总数突破9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2成。北京、浙江、上海为最主要出境游客源地。

二、旅游方式多元,拉动消费明显

游客出行需求呈多样化,城市休闲、乡村旅游最受欢迎,假日旅游方式已从传统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拉动消费作用明显。 1至6日,全国铁路系统共发送旅客6279.2万人次,同比上涨8.8%,客票收入35.4亿元,同比上涨18.5%;民航系统共发送旅客763万人次,同比上涨10.0%。散客自驾游、自由行成为主流。黑龙江部分城市自由行比例占七成以上,预订一日游、门票、交通用车等服务的比例明显增长;1至5日,辽宁高速公路通行小轿车474万辆次,同比增长15.6%,驶入大连市自驾游车辆同比增长11.5%;福建泉州自驾游比例达到83%以上;承德散客游客占72%,游客多选择自驾方式;江西庐山自驾进山车辆达2.8万余台,自驾游客占游客总量近九成。休闲旅游表现抢眼。北京乡村旅游收入约4.1亿元,同比增长6.8%;上海商旅文体联动,有效地促进了本地商业消费,427家大中型商业企业“中秋”、“十一”期间共实现营业额133.8亿元,同比增长10.3%。广东旅游虽受台风影响,但温泉旅游热度不减,揭阳京明温泉、清远聚龙湾温泉接待游客同比增长60%至70%,康桥温泉同比上涨40%,颐和温泉城前四天共接待游......余下全文>>

八:国内旅游市场现状是怎样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2004年全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比2002年增长11.37%。 2005年1—10月份,入境旅游人数10018.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57%。2004年中国内地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2004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国际社增加10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长9.42%;直接从业人员为24.62万人。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西部地区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资源获得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国内外投资者开始关注西部旅游业。但是,由于西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发展西部旅游业相对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区而言难度要大得多。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西部旅游业迎来新的机遇,也给了垂涎西部旅游业的投资者们出手的良机。 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 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您若想对旅游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旅游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共有十八章,首先介绍了旅游业的定义与投资特性,接着对相关行业、国际旅游业的现状、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的入境旅游、生态旅游、黄金周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旅游小城镇、主题公园、其他等进行了细致透析。随后对旅游业市场细分与消费者、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业的竞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旅游业上市公司、我国的重点旅游资源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旅游业的前景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九:“全域旅游”成国家战略,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是怎么回事?

中国经济网3月6日讯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这是“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旅游及相关内容,在2016年工作回顾中提到,“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出境旅游超过1.2亿人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在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中国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旅游综合效应更加凸显,旅游积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旅游扶贫效果明显。旅游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我国旅游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然而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在全国政协委员、锦绣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管飞看来,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引导。全域旅游契合了当下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旅游业正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将从传统旅游发展到“旅行”,进而发展到“旅居”,这个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2016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旅游人数超过44亿人次。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达11%、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说,我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基本形成,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十:请问谁有《2012-2016年中国旅游产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前瞻网摘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随着旅游消费阶梯性分布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处于不同梯度的游客需求差异逐渐加大,中国旅游市场显现出高、中、低端市场协同发展的新消费格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三大游市场不断发生变化,游客消费倾向发生改变,中国已进入观光游和休闲游共同发展的时期。旅游消费阶梯性增长导致旅游市场呈现多层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随着旅游消费阶梯性分布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处于不同梯度的游客需求差异逐渐加大,旅游市场显现出高、中、低端市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从游客数量的角度来看,高、中、低端市场潜在游客数量逐层增长,呈正金字塔形分布;从消费能力的角度来看,高、中、低端市场旅游消费支出逐层递减,呈倒金字塔形分布。高、中、低端旅游市场分化发展的同时,各市场内部的旅游业态也在悄然变革,传统业态在升级,新兴业态逐渐崭露头角。

前瞻产业研究院旅游行业研究小组分析指出,近三年,我国居民旅游人均花费增速均超过了人均收入增速,这表明我国居民的旅游意愿在逐步增强。长期来看,旅游行业依旧持续向好。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极具发展前景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