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方针政策

一: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方针政策

解决"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余下全文>>

二:党和国家现行的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三:当前农村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是什么

党中央早已明确指示,当前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

而为了大规模地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逐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只有这祥,我们在农村中的工作,才能与我们整个的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化的总任务相适应。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

今后五年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国农业的发展始终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任务。因此,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在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新农村建设必须伴随一系列体制创新,其中一大任务就是推进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今年是“十一五”时期的第一年,全国将全面免征农业税,这是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利益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由此必然提出加快推进涉及面更广、层次更深的农村综合改革的任务。取消农业税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也使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并引发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全部取消农业税后,如何遏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卷土重来,避免农民负担反弹;怎样从财力上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是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之一。中央已经明确,2006年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将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统筹推进农村金融等其他各项改革。同时,加大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力度。只有下决心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要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要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新型的农民,良好的社会风貌,完善的村民自治机制。要通过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要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活跃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施,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使新一代农民有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发展基层民主,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正如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的那样:“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要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在2006年以至未来五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把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 唯物史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余下全文>>

五:急求关于农村基层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政策的灵活性,是指( B )的灵活性,否则,就是违背政策的原则。

A.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 B.客观条件变化所要求

C.在界限内 D.实施困难而自我调整

2.农业部门规章是指( A )根据农业法律、农业行政法规的授权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A.国务院 B.国务院各部、委、办

C.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3.法是以国家的名义明确规定人们在一定关系中的行为规则,确定人们在一定关系中的( B )

A.义务和责任 B.权利和义务

C.权利和权力 D.权、责和利

4.《农业法》第10条第1款规定,( B )必须把农业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统一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支持农业,做好发展农业和为发展农业各项工作。

A.国务院 B.各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主管农业的部门 D.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5.《农业法》规定,承包期满,承包人对原承包的土地、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享有( C )

A.优先经营权 B.优先使用权

C.优先承包权 D.优先租赁权

6.农民直接向集体经济组织交纳的村提留和乡统筹费,不得超过上一年( C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

A.全县 B.全乡(镇) C.全村 D.全组(社)

7.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的劳动积累工不得超过( C )

A.5个 B.10个 C.20个 D.50个

8.我国乡(镇)级农业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的经费,由( C )

A.机构自筹解决 B.服务费收入解决

C.政府财政拨给 D.银行贷款解决

9.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条件之一是( A )

A.具有繁殖种子的隔离和培育条件 B.具有种子生产基地

C.具有相应的种子生产人员 D.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设备

10.农产品( A )是国家保证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的供应、稳定市场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A.储备调节制度 B.风险基金制度

C.保护价收购制度 D.优质优价制度

11.《农业法》规定,国家( B )农产品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A.鼓励 B.支持 C.引导 D.帮助

12.我国的农业信贷投资主要由( A )负责。

A.中国农业银行 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中国农业政策银行 D.中国银行

13.《农业法》规定,农业的生产投入和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应当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投入 ( D )。

A.农业物质 B.农业资金 C.劳动积累 ......余下全文>>

六: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法规修养

一、农村干部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村干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村干部努力完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多数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村干部的管理教育漠然置之,普遍存在着“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不交负担气死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此等现象。而且作为一名农村干部既没资金又没实权,每天面对农村矛盾多,任务重,困难大,的确是流了很多汗,受了很多累,也有不少委屈,但是既然当了带头人,就必须要付出。我们每个村的建设和发展与我们村干部密切相关,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村干部既是领导者,又是组织者、示范者。如何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制定规划目标,创新发展举措,壮大集体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等等,都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并组织带领群众实施,因此各位肩负重任,党和政府对农村干部也非常重视,非常关心,非常爱护。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为任职满10年,正常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贴,为村主职干部交纳养老保险。另据九月份省委换届会议精神,将来还要大幅度提高农村干部待遇,可以说村干部工作大有可为。

二、当前村干部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素质有待提高

(1)有的村干部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根据客观实际,突破个人的局部经验和思维习惯,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经济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工作被动得过且过,“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2)部分村干部党性意识不强,组织观念较差,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不够,而且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导致工作中“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

2、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1)有的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高高在上,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多,有的看见矛盾装“瞎子”(装作没看到),听到意见装“聋子”(装作没听到),遇到麻烦绕“圈子”(怕麻烦宁可走远一点),再有的就是患红眼病,老百姓富了不服气,老百姓穷的看不起,患“健忘症”,只顾埋头自己致富,忘记了带领群众发家。要知道在农民种养殖潜在风险存在的今天,农业生产怎样与市场对接,种什么养什么,怎样种养,对这些,村干部往往比一般老百姓更有认识和了解,因此,村干部要具有敢为人先的意识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将自家的责任田建设成供村民学习,取经的样板,对充分调研后看准的新项目要带头示范推广,真正做到把教训留给自己,把经验传给群众。

(2)有的村干部在换届选举时充满激情,许下承诺,但上任后就说大话,空话,不干实事;相互比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不讲风格讲资格;也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还有的参与赌博抹牌等不良现象,所有这些,既失信于群众,又损害了村干部自身的形象和在群众当中的威信。

3、后备干部队伍不足,选人视野相对较窄

由于现在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空心村”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农村优秀人才流失。加上回乡高中生、复员退伍军人、能任职农村干部的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一些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当选村干部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三、当前农村工作新特点、新变化

1、在经济发展方面

(1)农村大多数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经商,留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妇女等弱势群体,虽然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但弱势群体的生活仍然贫穷容易给和谐文明的社会造成新的矛盾和引发新的问题。

......余下全文>>

七:求党和国家现行的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有关农业农村的基本知识,解决农村实际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各市、县(市、区)基层办,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各工作队: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认真做好慰问困难党员和特困群众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县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新农村指导员派出单位领导深入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活动的通知》(桂组明电[2007]154号)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区3万多名驻村指导员的作用,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春节期间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工作,现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驻村指导员要对本村生活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的情况进行一次普遍调查摸底,造册登记,建立台帐的主要内容是:本村目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或因病因灾返贫的党员和群众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对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激励、帮扶长效机制的建议等。

二、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包村单位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桂组明电[2007]154号通知精神,在春节期间采取多种形式,确实做到对每一个生活困难的党员和群众都上门走访慰问一次。

三、注意收集各级领导和指导员包村后盾单位领导深入基层开展慰问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工作的信息,积极向自治区基层办和各级新闻媒体报送新闻宣传线索,信息、图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以市为单位,对本市、县(市、区)慰问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的情况,连同《2008年广西春节期间慰问农村困难党员和特困群众情况统计表》、《广西各级党组织、包村后盾单位帮扶农村困难党员和特困群众工作情况统计表》,于2008年2月10日前上报自治区基层办

八: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有哪些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制度。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中央和试点地区省级财政要增加试点投入。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2010年基本完成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继续选择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的乡村债务进行化解试点。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鼓励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消费品和建筑材料。200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保证下乡家电质量,搞好售后服务。加强农资产销调控,扶持化肥生产,增加淡季储备,保障市场供应。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 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余下全文>>

九:“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解决"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