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资料

一:关于风筝的资料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是一种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骇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当今,中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一块牌子醒目的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博物馆也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风筝大约在14世纪传入欧洲,这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自己随便抄一点吧

二:有关风筝的资料有哪些

风筝简史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北方多称“纸鸢”,南方则称“鹞子”由于风筝像鹞鹰那样乎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盘旋,故以为名。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风筝在中国就已出现。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鲁班(公输般)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受到启迪,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和他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墨翟也曾用3年时间,制成木鸢,能在天空飞翔。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时,李邺加以改进,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周而得名“风筝”。

唐代著名诗人高骈在《风筝》一诗中描述说,“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宋代,放风筝已成为城乡居民普遍的娱乐活动,不仅市井小儿、布衣平民喜爱,甚至帝王将相、王公贵胄也乐此不疲。及至明、清两代,放风筝则达到了鼎盛时期,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常以风筝作为绘画:写诗的题材,留下37首咏风筝的题画诗,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间放风筝的盛况。

曹雪芹是制作风筝的高匠巧手。他于1750年蛰居北京西山时,撰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集中国古代风筝扎、糊、绘、放四艺之大成,对南北各地风筝绘以彩图,并配有歌谣。曹氏这部著作成为京津地区制作风筝的范本,对风筝的普及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风筝,中国城乡各地几乎都会扎制,但作为风筝荟萃之地当推北京、天津和潍坊。它们被称为“中国风筝三大产地”。这些地方扎制的风筝,自成一派,各具特色,并有各自代表的名师高手。

北京风筝继承曹雪芹的遗风,各种传统风筝都采用曹氏风筝的图样。著名凤筝大师有两家:一家是金福忠。他们扎制的风筝以造型雄伟、画工粗犷、飞行能力强等特点为人称道。几十年来,兄妹俩扎制了数百种风筝,其中令人叫绝的有12节的带毛大娱蚣、活腿的白仙鹤、软翅的绿靖蜒等;另一家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风筝哈”。“风筝哈”如今已传到第四代。

第一代哈国良潜心钻研,博采众长,逐渐自成一家流派。第二代哈长英受父熏陶,自幼酷爱凤筝艺术,他制作的四只软翅风筝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章。哈氏风筝以骨架精巧、画工严肃、造型奇特、观赏价值高见长。

天津风筝多以动物、飞禽图案为主,吸收中国画、版画和杨柳青年区的优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市区内外会扎制风筝的民间艺人众多,而以“风筝魏”最为著名。“风筝魏”原名魏元泰。他扎制的风筝能折、能叠,数丈长的娱蚣,可装进1尺大小的盒子里;他做的蝴蝶,一线在握,可以在天空自动调换位、置;他扎的飞机能散发传单;他制的小鹰两翅能上下翻动,两眼会自动启合。他的风筝作品曾干191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

潍坊是风筝发明人之一墨翟的故乡,制作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全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的杨家埠700户人家,“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把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去,更促进了潍坊风筝的发展。它集扎、画、糊等工。艺为一体,造型优美、扎制巧妙、色彩鲜明、起飞平稳,具有浓郁的乡上气息和独:特的地方色彩,成为中华古国的民间艺术奇葩。

风筝大约于七八世纪传入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然后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等地。本世纪以来,世界上对风筝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国家掀起“风筝热”。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曾把风筝列为表演项目。在日本放风筝已成为人民的传统习俗。全国建有“风筝协会”,会员达1300多人。每年销售风筝600万只以上。全国生产风筝达500多个品种,是世界上生产风筝品种最多的国家。

......余下全文>>

三:风筝的资料30风筝资料30字字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 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 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四:搜索关于风筝的资料

直接去百度搜索风筝就可以了!

五:风筝的别称有什么??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3357.htm

六:关于风筝节的资料

风筝节,起源于中国的唐朝,中国的很多城市也依旧有风筝节,其他东南亚各国也几乎都有风筝节。不过历经千年变迁,东南亚各国的风筝节已经不在同一个季节。这些国家的风筝节加起来的话,节日的期限几乎延续全年。中国风筝节主要分布在潍坊、武汉、阳江等地。海外美国、日本等国也有风筝节。

七:一( )风筝????????????

软翅风筝一般以带翅膀的动物造型为主,它可以扎成平面的,也可以将躯干扎成立体的,不管何种形式,它的飞行原理是一样的。  下面介绍简易蝴蝶风筝的扎制方法。  一、风筝的设计  二、材料的选择:  根据设计图,选取下列材料(竹片):  15cm×0.3×0.2 2根  15cm×0.1×0.1 4根  50cm×0.3×0.2 2根  以上尺寸都是加工后的尺寸,在截取时预留一定的量,并准备80cm×60cm大小的布料一块备用。  三、竹条的削制:  15cm×0.3×0.2竹片是蝴蝶风筝的躯干主骨架,其它的竹片都绑扎在这根主骨架上。削制时,尺寸要到位。削制达到要求后,用砂纸打光即可。  15cm×0.1×0.1竹片共需4根,实际上截取材料时只需选用一根15cm×0.6×0.2左右的竹片,削薄至0.1厚度,再用刀把它一劈为四,然后略加削光、打磨即可。因为其中2根用于须,2根用于尾,规格相同,形状不同而已。  50cm×0.3×0.2的竹片2根,是用于翅膀的。截取时只需一根50cm×0.7×0.3的竹片。加工时先削薄至0.2厚度,然后在一端的三分之一处再逐渐削薄至端处,只要0.1的厚度。因为翅膀越外端越需柔和,吃风力后翅膀向后略弯,便于泄风,保持风筝的飞行平衡。削好后再从中间将其一劈为二,略加削光打磨即可。这样制作的竹片,由于处于同一根竹片,它的韧性及弯度就比较一致,能使风筝翅膀的平衡度基本一致。  四、骨架的绑扎:  1、先将15cm×0.1×0.1竹片分别烤弯成如图2形状:  2、然后将它们分别绑扎在躯干条的两端呈如图3形状:  3、接着在翅条粗端量出15cm,并做好记号,将它们绑扎在躯干条正面,成如图4形状:  4、最后在翅条外端15cm处系上线,将翅条拉成如图5形状:  这样,一只简易的蝴蝶风筝的骨架就扎完成了,当然,别忘了用尺测量一下,拉线两边的线长是否对称相等。如果有差距,必须适当调整,要做到完全对称。调整好后,再在各绑扎点上滴上快干胶,使风筝骨架定型。  五、风筝的裱糊:  将准备好的面料平摊在桌面上,然后在风筝骨架正面涂上胶水,再将涂好胶水的骨架小心地放在面料上压紧,翻转风筝,对面料稍作整理,有漏胶的地方补上胶水。待干后在面料上用铅笔画出蝴蝶图案,(可用纸画好蝴蝶的半边,再复印上去,这样可保证蝴蝶两边的对称)。剪去多余的边料,并在剪下的边料中剪出2根50cm×3的飘带粘贴在蝴蝶的下翅上,以保证风筝在放飞时的平衡性及美观性。最后对风筝着色,使它真正成为一只艳丽的彩蝶。  六、纲线布局及试飞:  该风筝纲线系法与前面学习的菱形风筝纲线系法相同,但是调整方法不相同。如果风筝放飞时右偏,则纲线左移;左偏则右移(软翅风筝调整纲线都是如此)。飞行高度的调整,则仍在上、下二根纲线上作微调。

中国传统老鹰风筝制作图解

老鹰风筝的制作方法详解

老鹰风筝的制作方法详解

春天的和风使人感到舒适温暖。有机会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出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孩子们是不是都想拥有一个美丽的风筝在天空中放飞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教你怎么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吧!你们可要看清楚哦。

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这点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记述中国风筝的详细资料却不多,而专......余下全文>>

八:风筝的由来和发展的资料。 20分

起源

风筝真正的起源,已无法证明。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所以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

「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是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公元前300年),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

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厉,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历史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古代风筝,曾被......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