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层次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优缺点

层次分析法优缺点

(一)优点

1. 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系统的思想在于不割断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而且在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确。这种方法尤其可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

2. 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

这种方法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且能把多目标、多准则又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使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也可了解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计算也经常简便,并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3. 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的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由于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们决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判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步骤留给了大脑,只保留人脑对要素的印象,化为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这种思想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1]

(二)缺点

1. 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较优者。这个作用正好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只能从原憨方案中进行选取,而不能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样,我们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情况,就是我们自身的创造能力不够,造成了我们尽管在我们想出来的众多方案里选了一个最好的出来,但其效果仍然不够企业所做出来的效果好。而对于大部分决策者来说,如果一种分析工具能替我分析出在我已知的方案里的最优者,然后指出已知方案的不足,又或者甚至再提出改进方案的话,这种分析工具才是比较完美的。但显然,层次分析法还没能做到这点。

2. 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

在如今对科学的方法的评价中,一般都认为一门科学需要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完善的定量方法。但现实世界的问题和人脑考虑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说明一切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带有模拟人脑的决策方式的方法,因此必然带有较多的定性色彩。这样,当一个人应用层次分析法来做决策时,其他人就会说:为什么会是这样?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释?如果不可以的话,你凭什么认为你的这个结果是对的?你说你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比较深,但我也认为我的认识也比较深,可我和你的意见是不一致的,以我的观点做出来的结果也和你的不一致,这个时候该如何解决?

比如说,对于一件衣服,我认为评价的指标是舒适度、耐用度,这样的指标对于女士们来说,估计是比较难接受的,因为女士们对衣服的评价一般是美观度是最主要的,对耐用度的要求比较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件便宜又好看的衣服,我就穿一次也值了,根本不考虑它是否耐穿我就买了。这样,对于一个我原本分析的‘购买衣服时的选择方法’的题目,充其量也就只是‘男士购买衣服的选择方法’了。也就是说,定性成分较多的时候,可能这个研究最后能解决的问题就比较少了。

对于上述这样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办法解决的。如果说我的评价指标太少了,把美观度加进去,就能解决比较多问题了。指标还不够?我再加嘛!还不够?再加!还不......余下全文>>

二: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364279.htm

三:求层次分析法的改进(英文版)李展[1] 周世国[2] 王克[3]分类号: TV146文章编号:0468-155X(2007)04-004 50分

你的题目和摘要不是同一篇文章的喔...害得我好困惑喔

www.cqvip.com/...OIPNFP

www.cqvip.com/...OIPNFP

参考资料:www.cqvip.com/

四:层次分析法

RI是随机一致性指标是查表得的,你这个题的情况:n=6,RI=1.24,因为CI=1.03,CR=0.83>0.1,一致性工验不通过,应修正判断矩阵。

五:如何评价层次分析法

评价层次分析法,也就是谈它的作用和局限。

★ 层次分析法是分析语言结构所必不可少的。层次分析理论的建立是语言研究中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层次分析法适用面广,语法分析、语音分析、篇章分析都得用到它,这无须一一举例说明。

1)层次分析能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

像歧义句“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和“我们不需要进口设备”,虽然用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或者称“中心词分析法”)也可以分化,但是像“那照片放大了一点儿”这样的歧义句,句子成分分析法可能就无能为力了。但是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分化这个歧义句。

2)层次分析更大的作用在于能有助于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

比如说,以往的汉语语法书上都说现代汉语里的动词一般都能作谓语,只要意义上能搭配。其实这是不用层次概念来分析句子结构所得出的结论。自从自觉运用层次分析法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汉语里的动词单独作谓语是要受到很大限制的。有大约50%的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像“姓”、“逗”、“企图”、“责怪”等就都不能单独作谓语;而像“看”、“等”、“吃”、“参观”等动词虽然能作谓语,也要受到语用上的限制,像“看”只在祈使句和答话里或含明显对比意义的句子里才能单独作谓语。显然这一重要语法现象,如果不使用层次分析法是不会发现的。

运用层次分析法,我们常常要思考应该在哪儿切分,为什么要在那儿切分这样一些问题,这就有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去揭示前人所未曾发现或注意的问题与规律。如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有极强的规律性,这一点及其具体规则就是因为要解决“父亲的父亲的父亲”这一结构的切分问题才发现的。

★ 但任何理论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当然不能简单地把局限性理解为缺点。所谓局限性,是说任何理论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了它所能解决的问题的范围,就无能为力了。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隐性的语法关系,即语义结构关系。这是因为层次分析只包含切分和定性两方面内容。因此,由于语义结构关系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式就不能用层次分析法来加以分化。例如“鸡不吃了”这一歧义句,一种意思是“鸡不吃(东西)了”,另一种意思是“鸡(我们)不吃了,(再吃点别的菜)”,就没法通过层次分析来加以分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去寻求新的分析方法,比如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等。

★ 参考文献:

[1] 陆俭明, 沈阳.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 张斌. 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六:层次分析法中的两两比较问题

标度 含义

1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若因素 与因素 的重要性之比为 ,那么因素 与因素 重要性之比为 。

这些理论内容,好像是最初清华的某人搞出来的。后来我做了更多的应用方面研究,最重要的是自动优化矩阵,来符合一致性检验指标。

注:国内普遍能找到的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的一致性检验指标,经常很难修正到合理的范围。我已经找到方法,在excel里面实现了自动优化,有需要的,我可以免费在线帮你计算,不过你得把矩阵贴出来。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