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教学设计

一:如何在教学设计体现合作教学设计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二:《还是合作好》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初步知道合作的好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行为与习惯:养成学习和生活中与人合作的好习惯,喜欢与人合作,愿意探究。

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与人合作的方法,正确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善于与人合作。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与同学合作的过程,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活动用品:一张桌子,6张卡纸,6张拼图贴画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情景导入

1、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很乐于助人,陈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小困难,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谁来帮老师把这张桌子搬到哪儿去!

2、搬桌子。

师:你来吧!指名一生搬,搬不动。谁再来试试 ?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指名

找三名生搬桌子(搬动了)老师要谢谢你们 !

师 :通过刚才搬桌子,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

指名说。生:合作才能成功。

生:人多力量大。 (师:这是你想的,你呢!)

师小结:看来,在生活当中,有些事情光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还是要大家的共同合作才能成功,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    还是合作好  板书课题

三:谁的博客里有学会合作获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  1、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和屏风的图片导人。2、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二、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1、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四:社会情感学习之《学会合作》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是小学生团体发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城市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辅导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辅导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与人合作。

【辅导难点】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总结分析有利于合作的行为与方法,从而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

【辅导形式】

情景体验、活动实践、讨论分析、交流体会

【辅导时间】

40分钟

【辅导年级】

三年级

【辅导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脑课件、皮球、凳子等。

【辅导步骤】

课前谈话

快乐的童年总是伴随着游戏度过的,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玩游戏,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有趣的游戏,想玩吗?糟了,玩游戏的凳子忘了搬进来了,这凳子比较多,我一个人可能搬不进来,哪位同学愿意帮帮忙?非常谢谢你们,你们的帮助不仅让游戏顺利进行,而且还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们看我们大伙的力量多大,齐心合力就把这个凳子都搬进来了。

(设计意图:以身边平凡的小事,很自然导入本课的主题,不带痕迹地让学生初步感受合作的力量。)

一、游戏引出合作,初步感知合作。

1、体验游戏:《一指抓皮球》

师:我们玩的第一个游戏,名字叫《一指抓皮球》,如果你能不借助任何东西,用你的一个手指在20秒内将它抓起,这个皮球就属于你了。谁来挑战一下?

2、学生尝试,并根据学生情况给予鼓励安慰。

3、你觉得怎样才能把球抓起呢?

师:实践证明一指是抓不了皮球的。游戏做完了,思考留下了,通过这个游戏,你们有什么感想或启发呢?

4、板书活动主题。

师:是啊,只要几个手指合作起来就能轻而易举地将皮球拿起了。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学会合作(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一指抓皮球”的小游戏,让学生懂得一个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事情单靠个体是很难完成,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更好的完成。)

二、联系生活了解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1、老师看图片讲述身边合作的事例。

六一儿童节中的拔河比赛需要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图上同学正在干什么?参加早操比赛。是呀!一致的步伐,整齐的动作,这都需要大家的配合与默契。这是我们学校合唱团参加广州市第十届学校合唱节的照片,由于同学们的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我们的合唱队还获得了广州市的第一名呢!女排姐姐们凭着齐心协力的配合、顽强拼搏的精神终于为祖国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你们看小到拔河比赛,大到为国争光都需要合作,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现在把你们听到的、看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有关合作的事例说一说,也可以分享合作的担心与疑问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去感动吧!

2、学生讨论列举合作的事例与分享合作的担心与疑问。

小结:同学们列举的事例真多,其实刚才我们把凳子搬进来,也是一种合作。看来合作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个故事,相信你们对合作将会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放《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录音)。

3、放《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要和大家分享?(学生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原来几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就要齐心......余下全文>>

五:怎样运用小组合作进行现代文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开放型的、实践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小组自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得到特别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生活实践与体验,提高学生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学会分离与合作,养成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使学生逐步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具备21世纪青少年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品质。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对于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与语文教育发展紧密联系的如今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使命。习惯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改变观念,转变角色,由控制者转变为参与者,有预设者转变为合作者,由权威者转变为引导者,逐步塀弃传统教育所实施的“填鸭式”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己任,从“讲”师变为“导”师,让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始终立足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挖掘各种研究性课题,逐步建立一套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题库,以适应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需要。

1、 教师是探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探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高,终身学习。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角色的特征,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3、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者、合作者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强调的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似乎很高,似乎教师的储备一定要多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给教师背负了太多的“应该”包揽了太多的“必须”;逼迫老师去扮演“超人”的角色,而在当前科学技术突发猛进的今天,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他们易接受新鲜事物,学到教师所不知道的知识,相对于学生来讲,我们只是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我们无奈要不断学习,并主动向学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是常从学生那里得到灵感和启发吗?因此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学生,教师要一次为基点,自己的角色也要发生变化,让学生这眼泉水喷涌而出,永不枯竭。与学生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家长、社会合作,我们才能更快、更好转变自己的角色。

二、 ......余下全文>>

六:人教版九年级为什么要合作教学设计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七: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我觉得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其中教学过程里面又包括导入环节,新知呈现环节,操练环节,知识拓展与巩固环节,再加上总结环节。

八:家庭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有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首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呢? 一、通过资料搜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为其提供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为验证某些看法或观点的需求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使其在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等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中,提高其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如我在教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苏教版)《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前,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长江、黄河、黄山、庐山等的位置,其次,我在向学生推荐《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龙井茶》、《茅台酒》、《江南丝绸》、《景德镇陶瓷》、《傣族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大草原》、《戈壁滩》等相关书目、音像资料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浏览目录和筛选内容等查找资料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图书馆查找、网上咨询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最后,组织学生对自己搜集、查找的结果进行交流,并帮助他们修正有关的内容。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而且通过查找、翻阅、筛选、归纳等方式,让学生把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从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等各方面了解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受到了人文情怀的熏陶,激起强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在这个实际过程中丰富了知识,积累、总结出围绕一定主题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有效方法,学会略读和浏览、筛选和概括、分类标记等,更是尝到了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实实在在锻炼了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被简化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它既忽视了作为每个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的创造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还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的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就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

九: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以说多年的试验以来,老师们的思想观念已基本上可以接受这种理念了,但是具体在实际教学当中的运用,可能就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究竟应怎样去设计教学才能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还得重新学学新课程标准。所谓语文素养就是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而“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指的是学生应对学习有浓厚的求知欲、好奇心、并在它们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去思维、学习;“合作”就是与其他同学一起解决问题,学会敢于发言,能有条理的述说自己的观点,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而“探究”则是“探究”就是“探索研究”,也就是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培养对探索世界、探讨问题的兴趣。就文本解读而言是指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分析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获得对文学世界、语文世界的感受与理解。再次了解“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就会明白教学设计应有什么目标,应培养什么能力,朝哪方面努力,应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才有助于形成这些能力,就不会出现还是“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就不会把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还是理解成老师设计好问题、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再明确答案的问答式的教学;或者还是以学生能否出色回答问题为目的,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能力;还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忽视学生独特感受的现象。为了配合新课改的实验,教育部还编写了好几套新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这些教材的编写理念很先进:选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注意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教材内容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教材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具有开放性、弹性,注意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故决不能将理念这样先进、思想这样明确、内容这样新颖的教材在旧的教学设计中备受煎熬,更何况教学设计是形成这种新学习方式的有力的保证,这就关系到这次课程改革能否达到如期的目的;学生能否如愿的形成较好的语文素养;能否以这次改革给全民族来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围绕着“自主、合作、探究”这个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应遵循以下的几条原则: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2、让学生充分阅读的原则。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再然后,才是教师的参与。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一定要让学生先读、多读,这样才会有所领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切不可在学生都课文还没有充分的阅读,甚至是还没阅读的情况之下匆匆开讲。3、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原则。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良好的语感是“悟”出来“读”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故而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切不可以自己的感受作喋喋不休的支离破碎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尊重他们想表达与述说的欲望,让他们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即使他们的问题与见解有时看来是粗浅白幼稚的,但是要从他们的经历及认知能力出发尊重他们的体验。4、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则。坚信在学生们“乱哄哄”的讨论中会有智慧火花的碰撞;坚信这......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