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

一: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强调什么是中心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二: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什么和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共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次,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再次,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三: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强调什么是中心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其中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四:"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提出的一个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用英文怎么翻译

教学做合一

Int锭gr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e

integrity of education, studying as well as practice

供参

五: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 三者中做是中心对吗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六:如何理解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观点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七: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简要)

简记为: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详细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8、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1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2、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6、教育是立国之本。

17、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18、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9、教学顶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20、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1、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2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3、象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24、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2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6、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27、......余下全文>>

八:陶行知,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他是个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九:数学教学中怎样做到“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用陶先生自己的话解释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陶先生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样陶先生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对今天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仍然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多种要素相结合体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切实做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新教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教”与“学”同“做”相结合新教材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教师于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教师要围绕以下几点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1.应用实际问题引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拿出10~15 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课堂阅读时,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把尚未讲过的问题作为一种兴趣、乐趣,甚至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竞争,从而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3.适当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创设 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余下全文>>

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本质是什么

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生活即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是浓缩在生活教育中的本质内核,是生活教育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理论。它解决的是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究竟具备哪些特征的问题。它通过解读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确立了生活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明确提出教育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是通过生活进行的教育,是为了改造生活而进行的教育。它深刻揭示了生活教育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概括了生活教育的主要任务。作为生活教育最基本的理论,它不仅主导着生活教育运动的方向,而且支配着生活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充实和发展。

3.“社会即学校”理论。

“社会即学校”是对“生活即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它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办教育,以及在什么样的范围来实施教育的问题。它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力图通过教育来完成社会改造的大教育观。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陶行知把生活教育的理想同自己所憧憬的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从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面去推进国民教育,大胆地尝试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由人民大众来创办“大众教育”的实践,为开发教育的多种途径,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4.“教学做合一”理论。

“教学做合一”是实现生活教育的根本实践方式。“教学做合一”解决的是如何实施生活教育,运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去推进生活教育的问题。“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与生活教育的本质密切联系;它以“行”为基础,自始至终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以“创造”为目标,推动着生活教育走向更高境界。“教学做合一”不仅是科学的实践方式,也是有效的实践方式。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