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镇化带来的问题

一:城市化会带来什么问题

过度城市化,也会带来弊端。比如: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城市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噪音污染、交通拥堵、治安恶化等多种“城市病”正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归纳一下,城市化过快和过度可能造成至少四个难以逆转和纠正的后果:

一是大量耕地非正常减少。

事实上,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非常快,圈地之风仍然盛行,随着大批豪华厂房、楼宇和各种“形象工程”的崛起,大片大片昔日的良田沃野消失,使我国原本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仅最近几年净失耕地就达3800万亩,造成一大批无地、无业、无保障的农民,也是粮食产量接连滑坡的重要原因。

二是产生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太快,城市过大,短时间过多人口往城市集中,不可避免产生大批失业、淡水和能源供应紧张、交通拥挤、犯罪增加、环境恶化、各种危机风险增加等现象。有专家说,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导致“城市病”,产生“城市病”的根源在于指导思想的片面性,产业结构与布局的不合理性,以及“低密度扩张”的发展方式,提出“发展克服城市病”、“规划减少城市病”、“管理医治城市病”。这些意见不无道理,但问题是,我们在实践上能不能做到指导思想没有片面性,规划能不能做到科学合理,管理能不能做到严格到位。

三是房地产“泡沫化”。

现在许多城市建房太快太多,占用大量银行资金,如果严重供大于求,或价格超过市民承受能力,就会出现大量房屋空置,酿成经济危机。经验证明,由房地产泡沫化引起的经济危机,需要好多年才能缓过劲来。

四是城市“废墟化”。

可能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二:一是上面提到的房地产严重供过于求,出现大批楼宇空置;二是本世纪中我国人口将出现的下降趋势。根据我国人口政策的设想,达到17亿最高峰以后,总人口将逐渐下降,最终达到7亿左右的理想规模。那么今天搞了那么多大规模的城市,将来会不会出现有一天没有那么多人去居住?

我国的城市化,就其规模来说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不能相提并论的。它不仅关系到今天,而且关系到明天,关系到后代。城市建了,是不能轻易拆掉的;城市化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是难以恢复的。我们的步伐应该稳健,应当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化的利好,尽量避免或减少因为不慎和盲目可能带来的弊端。

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和自然之间应该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城镇化既可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会加重城镇水、电、燃气等资源消耗的负担,增加生活垃圾、废气、污水等废弃物的排放。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自然伴随着人口增长。但如果城镇的人口增长过快,一旦其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排泄量超出了城镇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就会带来城镇环境污染。

2.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界多种多样的物种是大自然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基础,而我国则是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加之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滥砍树木、乱占耕地、随意改造河塘等现象不时发生,破坏了生物的固有栖息地,致使城镇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进而制约了城镇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土地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在河北省乃至全国都表现得很突出。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固有产物。在农村城镇化建设初期,许多地方对小城镇的功能、性质和定位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把握还不够准确,只追求面积扩大,盲目向外扩张,有的甚至放弃已经形成的原有集镇,重新征地建设新城镇。这样就使得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降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农村人与地之间的矛盾变得更为突出。

三:中国快速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经济快速而又平稳的运行了20年,创造了让世人称羡的奇迹,但是最近似乎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引人深思,值得我们加倍的关注,首先是猪肉出现疯涨,过去不过10-12元/公斤,现在已经到了25-30元/公斤,并且此事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个事情绝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中国经济运行出现问题的一种征兆,这样反常的事件发生了,如果搞经济的专家们没有关注,没有引起中央没有重视和警觉,那才是不正常的了,果然猪肉的涨价引发连锁反应,所有的物价也跟着涨,粮油涨了,蔬菜涨了,这些可都是生活必须品呀,其次是人民币一升再升,据说,我国的外贸出口一个月就损失了90多个亿,惊人吧;第三是楼价连续几年的疯涨已经翻了二到三倍了,现在普通百姓还能买的起房吗.一系列的现象都证明我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货澎涨,通货膨胀的持续结果就是经济危机.

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迅速,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1)大量的耕地被占,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由原来的商品粮基地变成运进粮食的地区,农业的基础地位被削弱;

(2)大气污染和珠江水污染严重;

(3)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交通和居住问题严重;

(4)还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五:城镇化发展过快有可能引发哪些社会问题?

城镇化发展,本来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如农民工进城落户的问题。

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大多都重视城市的外延式扩张,在土地城镇化的同时,人口,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能实现相同的城镇化。

而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如果不在户籍、就业、土地、财税、基本公共服务等体制机制方面狠下功夫的话,人口的真正城镇化就无从谈起,“半市民化”的现象还会更加突出。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公平的问题。要让更多的人落后城镇,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待遇。如果不及时转变观念,继续注重城市建设、城市规模扩张的话,很多社会问题都会日益凸显,社会因此便会发生较大的动荡。

六:城镇化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资以及可能出现巨额地方负债。

当前干部考核体制还是偏重于经济方面,GDP崇拜还存在。中央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后,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夸大新型城镇化中关于投资的部分,继续走投资依赖型道路,继续将投资看成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首先是地方政府会集中投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这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投资的几率,甚至在推进速度上搞竞赛模式。而对这一领域投资力度的盲目加大将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诱发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风险,使一些城市出现“空城”、“鬼城”现象。打着城镇化的幌子片面追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扩大投资盲目做大GDP总量,将使城镇化走样。

其次是投资房地产领域——如果地方政府以为新一轮城镇化又可以大规模拆迁、征地、建房,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继续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将可能使城镇化变味成“房地产化”。这种投资依赖的城镇化,必定导致地方政府大量举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地方政府利用多个融资平台进行举债,因债券利率远高于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无形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同时,未纳入债务预算管理的现象也将大量出现,大规模的隐性债务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

第二,可能对农业带来冲击。

按照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城镇化可能对农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大量耕地被地方政府商业化,如果没有过硬的措施,粮食保障将面临压力。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解决明天“谁来种地”是当务之急。同时,城镇化还将带来从事农业的高成本、高风险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比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使城市、工业在与农业和农村的水资源争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粮食生产面临水资源不足的瓶颈,这无形中会对农业产生冲击。

此外,城镇化可能对乡村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可能让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古街道等得不到妥善保护,整体格局和风貌遭到破坏,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消失。

第三,可能存在城市综合承载力不够的问题。

当前中国有2.6亿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未来中国城镇化率要达到70%的水准,就意味着,还会有3亿农民进城,这将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提出极大的考验,很可能因承载力不够而形成新的“城市二元结构”。

农民进城需要城市有产业支撑,便于解决就业。对于进城农民来说,就业是他们成为市民的先决条件之一。而如果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化,就会导致就业岗位不足。应防止一些城市不做科学论证、一味扩张城市建设规模,导致产业和园区出现“空心化”现象。农民进城还存在户籍改革与公共服务不对等的现象。城市户籍改革的推进如果没有相关公共服务的跟进,农民在城中的生活依然艰难,受到的待遇依然和城市居民无法对等,同时他们已经失去土地无法回到农村,这种现象长期积累将会导致城市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几亿农民进城对城市交通、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承载力也提出了挑战。当前城市病已经严重,如果不进行集约水平的提升,很有可能会加剧城市病,最终使城镇化质量下降。

第四,存在刻意追求城镇化率提高的可能。

当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过于追求城镇化率的提高。这样一方面会继续让城镇化走速度型的老路,另一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从而错失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战略机遇期。

第五,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按照什么样的模式建设城镇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目前的模式有传统城......余下全文>>

七:城市化会带来哪些问题?秒回!!!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