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

一: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的策略

。关键词:提高兴趣能力培养积累素材作文修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这就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主要是:重模仿,轻创作;重数量,轻质量。并且,小学生作文时常常会遇到“三难”的拦路虎: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针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优”,生“优”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1、命题要揣一颗“儿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宁可低一点,不搞一刀切;2、指导要用一种“儿童调”。要把导师的架子放下来,要用商量口气,商量写什么,怎样写,怎么改,如何评等等;3、评改要借一双“儿童手”。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写起文章来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绝。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1、指向观察训练,即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等等。3、联系实例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夏天》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气候,以及雷前雷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2......余下全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余下全文>>

三:小学作文教学“教什么”

张祖庆:作文教什么经常有老师感叹,作文太难教了:不知道教什么,不知道怎么教。发出这样感叹的老师,不在少数。

作文到底该教什么?

我想,还是回到写作主体——学生本身。和孩子们聊聊,你会发现,他们怕作文的原因总是大同小异: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其实,还有一点孩子说不出来:为什么要写作文?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课,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为什么写?第二,写什么?第三,怎么写?

前两个问题关涉写作动机和写作内容,第三个问题,则关涉写作技法。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作文的本质,太宏大,限于篇幅,此处不作阐述——而且是作文教学中比“教什么”更重要的问题。而一旦写作动机问题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因此,怎么写,就成了最核心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课,实际上在做着两件事。

一是,老师常常告诉孩子们一系列的名词术语,什么“猪肚”、“豹尾”,什么“结尾十法”、“开头十法”,什么“详略得当”、“中心明确”……老师空对空地讲了一堆概念,然后,一撒手——你们自己去写吧!

二是,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创设一个情境,开展一项活动,让孩子们经历或疑惑、或兴奋、或吃惊、或激动的种种情感体验,然后,一撒手——你们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吧!

第一种做法,犹如游泳教练不让孩子们下水,在岸上大讲游泳知识,完后,让学游泳的人自己去扑腾——结果,怎么也学不会游泳。

第二种做法,是教练千方百计地游说、宣传游泳是多么有意思,并把学游泳者带到水池边,激起游泳的欲望,于是,一撒手,尽情游吧——结果,还是学不会。

并非危言耸听。当下的作文教学,确实存在着这两种现象。这也许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出路何在?

还是回到“儿童写作”这一本体上来。我们面对的是儿童,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善于用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来表现喜怒哀乐,却缺乏用文字来表达喜怒哀乐的实践经验。因此,如果任由孩子们凭感觉去写,肯定写不好。这就需要教师做具体的写作技法上的指导。如何指导?就写作本身进行指导。

写作是什么?是一种用文字符号表达思想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由一系列行为组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这个过程进行分解、指导,进而让我们的儿童切实地掌握写作技法,用比较贴切的语言,比较准确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观点。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就很重视对写作行为进行分解,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写作。

日本三年级有一个调查作文项目,他们的教材中,有如下的字样——

“我们周围有很虫,仔细观察这些虫可以发现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找一种我们周围的虫,用放大镜、尺等工具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把观察的事物写成文章”,这是作文的内容。

接着,教材详细地指导观察笔记的写法——

“作记录时要注意以下的事项:观察的日期、星期、天气、气温;虫的身体特征(形状、颜色、大小、构造等);虫的行动方式:叫声、吃的方法食物等;你认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这其实是教给学生怎么做观察笔记。还要查阅资料,“如有疑问,自己一下有关的词典、百科全书之类的书。”接下来就是写文章。文章怎么写?“把图表等放到文章里面去,写得别人容易懂;把书中写到的和观察到的与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较,要写的每一项内容要加一个小标题。”有一个叫山田君的学生,根据这个习作指导,做了西瓜虫的观察笔记,他的文章小标题有“调查日期、抓到的场所、身体的特征、西瓜虫的生活方式”。有了这样的细致的观察笔记的指导,学生今后写观察作文,就知道了怎么观察、怎么把观察到的呈现出来。作文教学,就是要教给孩子们写作的程序性知识。

什么是程序性知识?比如一个工人,到流水线上操作,第......余下全文>>

四: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因而,一听到“作文”两字,许多学生不是抓脑袋,就是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笔,脑子一篇空白。而教师也是紧皱眉头,不知如何教,才能使学生领会怎样写?写些什么?有时教师说了一大堆,几乎把文章都说了出来,以为学生这下会写了吧,而学生的作文还是一塌糊涂。俗话说:“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力求做到: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成为记载自己人生的史记。我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作文教学。一、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①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②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欲望;③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返向成功的基点。

二、 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在《语文课程标准》引导下的作文教学改革,锋芒所措就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在内容上,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文章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写自己的见解感受;写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真实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作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理话。一次考试结束了,当我把试卷发下去之后,考高分同学的那种兴奋及考低分同学的那种悲观,明显的写在学生的脸上,我适时的抓住这个时机,要求学生把卷子收起来,写下此时不掺一点儿虚假的感受来。这时,学生在作文里尽情倾诉着当时内心的喜与悲,极大限度地发挥着他们的才智。然后,我为他们提供能够展示他们作文水平的平台,让他们感受“真实的美”。

三、 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除了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外,我还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并每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方法,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我总结写日记的好处是: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②是可为自己的那份美好的回忆。如:“今天我和XX同学吵架了……”“今天开学第一天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以后在回头再看就觉得非常的有趣。开始限制日记的内容,表达方式自由,可以抄几则格言;记一段妙语;写一件趣事,可以洋洋千行,也可寥寥几语,做到每天检查,慢慢的改为每周检查一次。日记中,有不少佳句,但也有象流水帐的,有的马虎应付,但不管怎样,只要鼓励,勤写就是一个进步。这样学生们就由统一要求写逐渐养成自觉写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通过多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