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反思

一:木兰诗 教案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 英雄气概 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 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 木 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余下全文>>

二:《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 英雄气概 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偿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 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 木 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余下全文>>

三: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 英雄气概 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 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 木 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余下全文>>

四:请谈谈文言文教学设计特别需要重视哪些问题

诵读、积累是文言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板块,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和积累呢?听了刘湘玉老师的报告,我对自己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专家说:“背诵是教学的最佳途径。”确实如此,从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来看,越来越清晰的表露出对诵读要求的情有独钟,因此,诵读法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从教学实际中摸索出来的有效方法。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诵读的形式方法很多。可以笑着读,呼喊着读,也可以摇头晃脑的读;有自由读、齐声读,也有指名读;有共性的赏读,也有个性的品读。总之让学生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鉴赏,在读中受到熏陶。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可反复诵读体味,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例如教学《岳阳楼记》这样的名篇,就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骈句整齐、琅琅上口的特点,领略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以及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抱负。读时要“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进一步做到有轻有重、抑扬顿挫的读出感情来,就能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对要求背诵的文言文,还要加强背诵的指导。如学《木兰诗》一诗,背诵是本篇的教学重点,老师可以做如下指导:全诗共14节,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是六句一节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的读,一节一节的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另外,利用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复沓句、顶真句等句式特点,帮助记诵。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便可以做到当堂背诵,而且背得准确无误。

读文言文还要遵循诵读的步骤和规律。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清句读、读懂文意;第三读美意境与情感。如学习《三峡》这种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因为在作品中作者都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所以更应注重诵读。可以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释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做到读通;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读懂;在此基础上最后达到读美,把句子的美、景色的美、情感的美都读出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课堂上应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文言文教学更离不开读,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诵读的作用,不要因为课堂上时间紧张而忽略朗读。应该读得沸沸扬扬,读得字正腔圆;读出层次,读出缓急,读出情感。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诵读的设计,还要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设计积累。

学文言文,摘录积累尤其重要,要善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要求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还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卡片,摘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意差异,记录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例如,学习《论语十则》,可以把以下几项内容做成卡片积累起来或记录在笔记本上。一是通假字:1、“不亦说乎”的“说”,同“悦”,有“愉快、高兴”之意。2、“诲女知之乎”的“女”同“汝”,“你”的意思。3、“是知也”的“知”同“智”,“聪明”之意。二是文言虚词“而”的用法:1、连词,表示承接,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2、连词,表示并列,像“......余下全文>>

五:谁有《雪儿》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课文《雪儿》。

二、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悟,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把文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生动的形象及生活的体验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对雪儿的喜爱之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让学生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展开平等的对话,在平等的对话和反复地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到人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与动物和睦相处,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诵读课文,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鸽子图;课文配乐录音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儿》,(课件展示雪儿在天空自由的飞翔)雪儿飞来了,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儿吗?

2、如果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飞不起来了,你的心会怎么?

3、课文中的“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爱心,促使他们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味作者孤寂、向往春光的情感。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一段,通过数人朗读,比较优劣、询问感觉的操作步骤,让学生体验作者情感。

2、(问读得好学生)同学们都说你读得好,你读的时候,感觉到什么了?读的时候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比较,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二)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重点词。

2、读后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 “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让学生反复读。(自由读、齐读)

①“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和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指名班级平时朗读最好的学生读)

③你们也想读得和他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师范读)

3、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4、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增强语言文字的形象感,学生更能专注地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当。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升华爱心。)

(三)读课文4—6自然段

1、“我”的盼望终于实现了吗?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课件展翅飞翔的雪儿)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

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谁能找出来?

4、集体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

请听老师朗读第3......余下全文>>

六:公开课故事春天的声音教案怎么写

在这篇诗歌中,感受“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等优美的意境,培养孩子的艺术想象力,这是重点。而这篇文章中让幼儿理解“春天是怎么样的一本书?是一本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这些比喻拟人的句子又是幼儿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我把它们制定为学习的难点。根据重难点,我设计了一下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有关诗歌内容的图片,绘画材料。

3、《春天在哪里》音乐。

四、说教学方法

说教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欢快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孩子带着疑问去探究春天。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以饱满的情绪、优美形象的图片,适时地指导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让孩子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美,体验学习诗歌的快乐。这样教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 说学法: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将根据诗歌内容、孩子学习的特点,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视、听、说、想)感受诗歌的内容,有;

七:幼儿园红公开课《找影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知道产生影子需要光。

3.体验影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找影子》。

2.玩具、手电筒。

3.打印材料:小兔子、小熊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自己的影子,影子会消失吗?有只可爱的小熊,名叫墩墩,它不小心把自己的影子弄丢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播放课件【第一段】,请幼儿欣赏故事的前半部分。

①教师:为什么在白天,墩墩和朵朵都有自己的影子?晚上就没有了呢?

你有什么办法让墩墩和朵朵找回自己的影子?

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播放课件【第二段】,请幼儿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教师:他们怎么找到自己的影子的,为什么蜡烛能帮助他们找到影子?

后来为什么影子又不见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播放课件【故事欣赏】,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2.提问:墩墩和朵朵说他们知道了影子是怎么回事,谁来说说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四)做实验,初步了解产生影子需要光。

1.教师:小朋友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①打开手电筒,将光投到墙上。

②教师: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2.教师用玩具狗挡住光线。

①教师: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②教师:刚才没有影子,现在有了,为什么呢?

3.教师关掉手电筒,提问: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教师可请幼儿上来操作,感受影子形成的原因。

4.总结:当东西挡住了光线宝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影子了!

5.教师播放课件【影子的形成】,请幼儿观看画面,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说一说为什么看到了

小熊的影子。教师点击“小结”按钮帮助幼儿进行总结,加深幼儿对影子的形成的理解。

(五)和影子做游戏

1.教师:好了,咱们小朋友知道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你们想不想到前面来看看自己的影

子呀?

2.教师打开手电筒,请几名幼儿在手电筒前自由动作(或伸手、或弯腰、或跳舞、或踢腿……)。

八:生物题优广东省(生物)综合能力检测(二)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 ——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第1课16个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第2课 17、骊歌 第3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 辨 辫 瓣 (2)蓬 篷 逢 缝 (3)肿 仲 钟 种 冲 (4)惧 沮 俱 狙 阻 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31个 2、词类活用6个 异 书 奇 宾客 利 日 3、通假字1个 扳 4、“之”的用法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 文言文练习1 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词30个,词类活用6个,通假字1个。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二单元基础、文言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 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2——40个3—6课 二、默写《木兰诗》1---3段 三、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12个:第7课 1、征发 2、哽 第9课 3、炽痛 4、标直 5、嗥鸣 6、谰语 7、亘古 8、污秽 目标册: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3、目标册重点 四、《木兰诗》 1、词语解释22个 2、通假字2个 1、帖 2、火 3、翻译、理解 4、默写......余下全文>>

九:我马上要讲五年级的语文公开课,而且只能讲复习的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写教案,从没讲过,求高人指点啊!! 10分

非常理解,我指导过学校年青教师的多节公开课,你可以先从看名师视频开始,心中有个数,然后确定主题,搜集资料,不要照搬别人教案,多次修改,梗出有个人特色的课来。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