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

一:2013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 20分

你想问的是什么,能不能具体些。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记叙文阅读专题4

【广安市,二(一)】记叙文阅读

芦花荡(节选)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了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⑦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⑧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5.根据选文内容,赏析老头子的形象特点。(3分)

答:

16.第⑦段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7.历史上,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现实中,中日的鱼岛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等事件让我们清楚 地感受到战争离我们并不远。结合所选作品中,说说我们该怎样理解央视“百战经典”节目的开篇词“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的深刻含义?(4分)

答:

【答案】

【广东省,二(三)】(20分)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1.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2.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余下全文>>

二: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有小作文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我们从小学接触作文开始,最早写的就是记叙文,一直到初中,我们还是不断地在写记叙文,记叙文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怎样才能写好一篇写人记叙文呢?我们平时的写人记叙文中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之后,采取怎样的步骤可以写出一篇好的写人记叙文。这一切,我们将在此篇中给予指导。

记叙文可以说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一种文章,在写作时也是最早接触的文体,记叙文看似所有人都可以写,可是记叙文真的很容易吗?我们遗憾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种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中考记叙文阅读,点评探究题怎样做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余下全文>>

四:中考 语文记叙文阅读所有题型的答题方法、技巧

说明文阅读技巧

1、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

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激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⑧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服力。(在文章开头时,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

逻辑顺序: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答题模式:运用……的说明顺序,对……事物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3、中心句:(1)开头、结尾、句中

(2)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注: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4、说明语言

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题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

(2)解释原词语,有何作用

(3)解释所换的词语

(4)换了之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题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不能

(2)“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议论文阅读技巧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考点一:论点

中心论点的特点:①完整、简洁、明确②统摄全文③明确表态(往往是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有明显的情感偏向)

题型1:找出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题技巧:①主要位置:标题、开头、结尾②语言标志:“我认为”“所以”“因此”“由此可见”“总之”“总而言之”“要”“是”

题型2:如何提出论点。

答题模式: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②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③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纳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提出中心论点⑤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论述,得出结论(注:有些开头的故事,作用只有:引出话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思考;充当有力的事实论据,证明了……的论点)⑥针对生活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纳中心论点

题型3:给议论文加上恰当的标题。

答题技巧:①找出论题,即论述的话题②根据中心论点,找出揭示中心论点的短语

考点二:论据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

题型1:补写道理论据。

答题技巧:补写名言、格言、警句,要注意其准确性

题型2:论据的作用。

答题模式:这是(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了……的论点

注:如果有分论点,则先写分论点,......余下全文>>

五:中考记叙文开头的妙处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余下全文>>

六: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提问题的题怎么做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七: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八:2015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那一年,父亲的怀抱》答案

语文多去理解啊

九: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 :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 (2)抒情散文4、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7、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8、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9、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0、 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1、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2、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3、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4、 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余下全文>>

十:初中语文考试中记叙文的答题技巧(各种题型都要涉及),感谢。

1  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3、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 (2)渲染某某气氛或突出某某环境的恶劣;(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果是文中的第二或第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则可能还有一点作用:(5)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变化,与上文某处景物描写相照应或形成对比。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3)具体的人、事物 或某句话 ;(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 ;(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1)人物  (2)时间  (3)地点  (4)事件起因  (5)经过  (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 ; (2)拟人  ;(3)夸张  ;(4)排比  ;(5)反复  ;(6)对偶或对仗 ; (7)反问;(8)引用等。

9、比喻有何作用?

(1)把某某比成某某,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2)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0、拟人修辞有什么作用?

(1)将某某描写对象人格化(或赋予某某以动感,化静为动)(2)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的某某特点;(3)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1、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对比、衬托 ; (2)欲扬先抑; (3)象征 ; (4)白描;  (5)铺垫;  (6)设悬念,埋伏笔。

12、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