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鲁尔区对东北可持续发展那些启示

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为借鉴德国经验,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根据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计划,2009年12月,国家发改委组织部分资源型城市赴德国开展培训。代表团与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北威州经济与能源部等政府部门就转型政策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波鸿大学、莱比锡大学等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培训,实地考察了埃森矿业同盟工业园区、赫尔腾工业园区等转型项目。德国鲁尔区的经济转型对推动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鲁尔区是指“鲁尔区城市联盟”,总面积4435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鲁尔地区一直是德国最重要的煤炭和钢铁基地,曾经为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乃至“德国经济奇迹”的创造发挥过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遭遇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以煤钢为主导的重型工业逐步衰落,失业率大幅攀升,人口大量外流,陷入结构性危机之中。面对危机,德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功能转型,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较为成功的完成了对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实现了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煤钢工业基地迈向现代欧洲文化之都的转变。

一、鲁尔区经济转型的基本做法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鲁尔区转型过程中,各级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联邦、州和市分工明确而又协同配合。联邦政府、州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市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鲁尔区结构调整是政府做出的政治决策,也在各级政府和各经济主体之间达成共识,在具体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坚持。二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在产业发展方面,有财政补贴、投资降税、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等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有对吸纳就业项目的投资补贴、建立培训机构、对个人创业的政策支持等。在社会保障建设方面,加大对社会保障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作用,通过立法为鲁尔区转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律上正式生效的区域整治规划。先后在环境保护、煤矿开发、投资援助、区域整治等法律法规中对转型专门规范。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明确各阶段重点任务

从全区整体的角度来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确保转型工作顺利进行。经济转型规划由州、市两级政府作为规划组织者提出总体框架,专业规划部门、大学及各类学术团体、国内外大公司、投资商、转型区居民都是规划制定者,对规划中的核心部分,如未来新技术产业布局和发展等聘请国际专家参与制定。对争议较大的项目,采用全民公决方式。规划要通过市议会形成决议,通过立法形式确定,并委托专门的执行机构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款严格执行。

针对不同时期经济转型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鲁尔区制定和实施了十多项规划。鲁尔区的转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有较大的差异,但整体思路十分清晰,各阶段产业发展的任务十分明确。前10年,以改造传统产业为主线,实现“再工业化”;中间10年,以传统工业为基础,增加教育和研发投入,培养结构调整软实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后20年,发挥各经济主体和地方的优势特点,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有创造力的经济,逐步改良整个产业格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鲁尔区转型实施的主要规划

年份 规划名称 主要内容

1968年 鲁尔发展纲要 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重点对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将采煤业集中......余下全文>>

二:TRI-ANGLE里最喜欢谁的造型?

俺喜欢现场那张力尹帅气的帽子........

三:自然资源流失资料

一:北美黑风暴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史性惩罚。由于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的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带。《纽约时报》在当天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已遭受旱灾的小麦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冲击经济的发展。同时,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灾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秘鲁大雪崩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拥有一望无垠的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它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著名的安第斯山脉的瓦斯卡兰山峰,山体坡度较大,峭壁陡峻。山上长年积雪,“白色死神”常常降临于此。1970年5月31日,这里发生了一场大雪崩,将瓦斯卡兰山峰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毁,造成两万居民的死亡,受灾面积达23平方公里。此时,在寒冷的地区,不少人都已沉睡于梦乡之中。

突然,远处传来了雷鸣般的响声。随即大地像波涛中的航船,顿时失控,在疯狂、猛烈地颤抖着。紧接着,又从远处传来了天崩地裂般的响声。震耳欲聋,把人们从酣梦中惊醒。那些正在夜读、娱乐和工作着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惊呆了。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房屋便东倒西歪、吱吱作响地坍塌下来。

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地震灾祸已经降临。

那些还未及逃离屋子的人们,都被压在倒塌下来的乱砖碎石之中。外面,寒风凛冽,漆黑一片,谁也看不到谁,只听到隆隆的崩塌声。

忽然,又一阵惊雷似的响声由远至近,从瓦斯卡兰山峰方向传来。一会儿,山崩地裂,雪花飞扬,狂风扑面而来。

原来,由地震诱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巨大雪崩爆发了。

地震把山峰上的岩石震裂、震松、震碎,地震波又将山上的冰雪击得粉碎。瞬时,冰雪和碎石犹如巨大的瀑布,紧贴着悬崖峭壁倾泻而下,几乎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塌落了九百米之多。

刚遭受地震袭击的容加依城,人们惊魂未定,又被随之而到的冰雪巨龙席卷,大多数人被压死在冰雪之下,快速行进中的冰雪巨龙,又使许多人窒息而死。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惨的雪崩灾祸。

三: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1987年7月, 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连日的暴雨,狂风肆虐,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毫无任何准备的居民不知所措。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造成2000多人死亡,2.5万头牲畜淹死,200多万吨粮食被毁,两万公里道路及772座桥梁和涵洞被冲毁,千万间房屋倒塌,大片农作物受损,受灾人数达2000万人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以北,属于恒河平原的东南部,其西为东高止山脉,东为阿拉干山脉,北为喜马拉雅山脉。境内有河流230条,每年的河水泛滥都使孟加拉国蒙受巨大的损失。加之这里地处季风区,印度洋上吹来的西南季风带着温暖而又饱和的水汽向低压区冲来。当受到山脉的阻挡时,立即降雨。这就使得地势平坦低洼的孟加拉国难逃水灾的侵袭。

水灾的发生,加剧了人民的贫困程度,联合国就此展开了两项粮食供给计划。仅一项计划的实施每年就要耗资200......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