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礼仪

一:蒙古族的待客礼仪有哪些?

蒙古族的风俗、待客礼仪以及土人风情

2011-3-1 12:39 提问者: 夏晗落 | 浏览次数:2100次

蒙古族的风俗、待客礼仪以及土人风情(不过45字,尽量简洁,简短)

急需,请在一天之内解答!!!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选为满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2011-3-1 19:35 满意回答 蒙古人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放五茶。五茶的含义是:献哈达,喝奶茶,尝鲜奶,摆羊背子,敬美酒。

鄂尔多斯蒙古族与鼻烟壶

客人走进蒙古包,殷勤的主人就会热情的向客人递鼻烟 壶,以表示敬意和友好。 鄂尔多斯蒙古族与白色

蒙古族崇尚白色,白色在蒙 古族的礼仪中,显得十分庄重:迎接尊贵的客人,首先必献上一条雪白的哈达,随后递给客人的是一种洁白的精制奶食。用“白”来祝福民族的健康与兴旺。 鄂尔多斯蒙古族住所

鄂尔多斯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已逐渐被定居轮牧所替代,住上了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的房屋。为了适应游牧时的生 活环境,他们倒场放牧时,仍需住在蒙古包里。 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的服饰艳丽美观,别具一格。 头饰、长袍、腰带、蒙古靴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

蒙古民族的节日 那达慕大会,祭敖包

如果你想去旅游的话 要注意这些礼节。所谓入乡随俗。

二:蒙古族饮酒礼仪 5分

蒙古族饮酒习俗——简介

蒙古族历史悠久,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胸怀坦荡的民族,至今保持着一套特有的民族礼仪。酒被蒙古人看作是敬老和待客的最好物品。所以逐渐形成了饮酒的习俗,其中颇有讲究。蒙古族好饮酒,男女喜饮奶酒,且有大碗喝酒的豪侠风度。饮酒有未饮先酻(祭祀)的礼数。“凡饮酒,先酻之,以祭天地。”

蒙古族饮酒习俗——款待客人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61年在内蒙古写下的一首诗中写道:“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这首诗非常生动地描绘出草原上的人们用奶酒、手把肉款待客人的场景,展现了蒙古族真诚、豪爽的酒文化。俗话说:“无酒不成席。”蒙古人在设宴欢迎客人时,总是要斟满酒杯,捧出洁白的哈达,唱起悠扬的酒歌,送去一份美好的祝福,让人们领略到草原上的人们以酒寄情、以歌结友的胸怀。

蒙古族饮酒习俗——表达情意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常有酒。酒是表达礼仪的佳品,祭敖包、祭奠、婚丧、得子、寿诞时必有酒。酒是相聚喜庆的首饮,故人重逢、宾客造访、家人团聚以酒表达情谊。蒙古族给孩子起名、举行剪发仪式时,都要以酒和手把肉款待亲朋好友。孩子的父母也向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敬酒表达谢意。从求婚到举行婚礼的整个过程中,酒是不可缺少的。蒙古族在正式婚礼之前,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这时,小伙子拜见姑娘的父母后,敬献洁白的哈达,敬酒唱《求婚歌》,表示求婚的意愿。求婚过程中,酒是表达意愿的媒介。举行婚礼期间,两位新人向客人敬酒,表达谢意和敬意。饮酒和敬酒也体现着蒙古族传统的尊老敬长美德。每逢酒席,年轻人都要给长辈敬酒,并须用双手敬献,把酒作为礼物赠送时,只送给长辈。过去讲究年轻人不在长辈面前饮酒。在祭祖先或葬礼的过程中,用酒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蒙古族人在结交知己朋友时,双方要共饮“结盟杯”酒,用装饰有彩绸的精美牛角嵌银杯,交臂把盏,一饮而尽,永结友好。

蒙古族饮酒习俗——主人礼仪

蒙古族接待客人讲究礼节,欢迎、欢送、献歌、献全羊或羊背等都按礼仪程序进行,程序中都要敬酒或吟诵。一般敬酒礼仪如下:敬酒者身着蒙古族服装(头饰、蒙古袍、腰带、马靴),站到主人和主宾的对面,双手捧起哈达,左手端起斟满酒的银碗献歌,歌声将结束时,走近主宾,低头、弯腰、双手举过头顶,示意敬酒;主宾接过银碗,退回原位;主宾不能饮酒的,要微笑表示谢意,以右手无名指沾酒,敬天(朝天)、敬地(朝地)、敬祖宗(沾一下自己的前额),施礼示敬或少饮一点;主宾饮毕酒,敬酒者用敬酒时的动作接过银碗,表示谢意;向主宾敬酒完毕,按顺时针方向为下一位客人敬酒或按主人示意进行。

蒙古族把酒当成饮品之首。斟酒以满为敬,这不仅是好客的反映,更是一种祝福的表现。敬酒时,讲究着装整齐,用双手敬献或用右手,恭敬虔诚地给客人连敬三杯酒,三杯各有说道:第一杯是感谢上苍恩赐我们光明,第二杯是感谢大地赋予我们福禄,第三杯是祝福人间吉祥永存。

蒙族有客来必热情款待,宴饮必备各种酒,献上纯净的马奶酒和各种肉、乳食品。主人和客人必须畅饮,“男女杂坐,更相酬劝不禁”,“客饮若少留涓滴,则主人更不接盏,见人引尽则喜”,“必大醉而罢”。他们认为,“客醉,则与我一心无异也。”来客后,不分主客,谁的辈分最高,谁坐在上席的位置。客人不走,家中年轻媳妇不能休息,要在旁听候家长召唤,随时斟酒、添菜、续菜。

遇到尊贵客人时,敬酒要实行“德吉拉”扎节:主......余下全文>>

三:蒙古族的最高礼节是什么?

是 送你 哈达 就是那条白色的围巾

四:蒙古族的文化习俗有哪些?

一、蒙古文字和语言

在蒙古国建立以前,聚居于蒙古地区的各部落,因居住环境不同,来源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一致,彼此之间无统一语言,亦无文字。凡世系事迹,或口相传述,或刻木为记。直至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后,始以畏兀儿字拼写蒙古语,并令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子弟等识字,以这种文字发布公文、信件、玺书、牌札等。这是蒙古国使用文字的最早记载(详见前)③,世称为畏兀儿字蒙古文。

畏兀儿字蒙古文有21个字母,盛行于蒙古族聚居区一带。汉、契丹、女真、畏兀儿等族聚居区内,则通行汉字和畏兀儿字。汉字文书、诏令,由耶律楚材负责;畏兀儿字文书、诏令,由镇海管理。④

由于多种文字同时并行,给发布命令,驿使往返造成很多不便。于是,忽必烈即位后,决定命吐蕃萨迦派喇嘛帝师八思巴,创制统一使用的新文字。新文字是根据藏文字母改制而成的,共有字母41个,辅音34个,元音5个,介音2个。

1269年(元至元六年)颁行。忽必烈下令规定,“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①。新字因为八思巴创制而成,故又称之为“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颁行后,实际上并未被广泛应用。除官方文书、官方造发的印篆、碑刻;牌符、钱钞等方面使用外,民间仍使用畏兀儿蒙古字。1282年(至元十九年),还违反诏令刊行以畏兀儿字翻译的《通鉴》。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又以畏兀儿字翻译累朝实录。元朝衰微后,“新字”逐渐被废弃,仍行畏兀儿字书。现今使用的蒙古字,就是在改革畏兀儿蒙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蒙古字的创制和推行,对于蒙古族共同语言的形成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1648年(清顺治五年),卫拉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为更好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使文字更接近于口语,又创制了托忒文字。“托忒”意谓“清楚”,共有15个字头,每一字头有7个音,共105个音,右行,直下。②此后它一直流行于卫拉特蒙古各部中。

二、蒙古宗教信仰

(一)萨满教

蒙古族人原来大都信奉萨满教。凡遇有重大行事,都必需先向天祷告,请天护佑,所谓“每事必称天”。③蒙古语称天为“腾格里”。为了祈求天神的保护,他们总是叨念“托着长生天的气力”。④每有征战,则常常要取羊胛骨进行占卜,以断吉凶。若出师前听见雷声,便以为是上天发怒,发出叫声,不敢出兵。他们对萨满教的虔诚程度十分惊人,几乎贯穿于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帐南向,对日跪拜,奠酒于地,以酹天体五行;以木或毡制偶像。其名曰on-gon(翁干),悬于帐壁,对之礼拜。食时先以食献,以肉乳抹其口”⑤。还经常把每一头乳牛和母马第一次挤出的奶祭祀偶像。当屠宰动物时,则将其心放于杯子里供奉。有时甚至向这些偶像奉献马匹。凡被用于作供奉的马匹,“没有人敢骑”⑥。

他们相信,人死以后灵魂是不灭的,由于他们迷信鬼神,其对预卜、预言、巫术、咒语等都很注意。当其“从魔鬼那里得到回答时,他们相信,一个神正在同他们说话”。⑦他们对萨满教的信仰,有时几乎达到入迷程度。据说贵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就是因为笃信其法教,竟将大部分时间“单独与珊蛮们在一起,沉溺于他们的胡言乱语中”⑧;蒙哥汗则热中于巫觋卜筮,“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⑨。

(二)景教

除萨满教外,也有少数部落,如克烈、乃蛮、蔑儿乞、汪古等部崇奉景教。所谓“景教”,即基督教的聂思脱里派,蒙古称之为“也里可温”,意谓“上帝教”、或“信奉上帝的人”。①景教是在公元7世纪时传入中国的。后因唐武宗李炎禁佛,中原地区崇奉者遂日渐减少,而漠北地区则仍盛行不衰。如克烈部长......余下全文>>

五:蒙古族人的习俗

1、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

2、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3、生活风俗

(1)服饰:

靴子:.年青人多爱穿马靴。蒙古靴.有尖稍向上翘的,靴子的邦,通常有图案,压花纹,里面有的衬皮,有的衬毡,靴身宽大,靴可套棉袜毡袜。

袍子:.这种袍子,宽大袖长。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领子较高,纽扣在右侧。袍子的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子的颜色,因地因人因季而异。

腰带:是穿蒙古袍子时所必备的,有的是布料,有的是绸缎,长有五米,颜色和袍子相协调。

首饰:平素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多用红、绿等颜色的长绸子把头缠上,男子,夏季多戴鸭舌帽,冬季多戴羊皮、狐皮帽,式样是尖顶大耳或草原式斗笠帽。蒙古族妇女的首饰,逢年过节,喜庆宴会,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装饰品种类很多,材料也因贫富不同。比较讲究的,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2)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又叫蒙古茶。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饮料,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酸奶:即发酵后的马奶“其格”以及发酵后的牛、羊奶“塔日嘎”能散热止渴,且富有营养;奶酒,又叫蒙古酒。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即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

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是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种: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

其格:“其格”酸马奶(通称马奶酒)是蒙古民族人民在各种聚会、盛宴中的珍贵饮料。在那达幕大会上,总是痛饮其格,以庆贺畜牧生产的大丰收和吉祥如意。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在皇宴会上曾把其格、驼奶等饮料盛在金碗里款待客人。

蒙古酒:蒙古酒是蒙古族人的主要饮料之一......余下全文>>

六:蒙古族送行礼仪是什么流程?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客人辞行,全家人会都来送别,有时主人家的老太太会用牛奶酹祝。

鞠躬、握手礼、互赠纪念品

七:蒙古族待客礼节?

草原上的蒙古人都很好客。不论是不是亲戚故旧,认识不认识,到蒙古人家里做客,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  按蒙古人传统,来家就是客,一律茶、食招待。除非客人忙得等不及烧茶,也得要品尝点奶食品才能上路,如果到一个蒙古人家里而什么也不吃就走,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献茶敬酒照例以长辈、老人为先。有时也会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而先客后主,客人接过来茶碗来要放在长者面前。献茶要站起身双手奉上,不能坐着献茶。晚辈如果是男性,敬酒时作单跪姿势。

客人吃过茶,先向长辈一一敬酒,长辈们接过第一盅酒,照例说几句吉祥的话,用太阳指蘸酒弹酹。这时客人应该向老人献上礼物,分糖果给小孩。

客人献过礼物,主人家的家长开始给客人敬酒。如果家长年高辈长,一般会由少辈人代替。晚辈忌讳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但必须接过酒杯并酹酒之后,将杯放在桌子上。如果客人好喝酒,长辈便会借故回避,给机会让同辈人饮酒娱乐。多么好喝酒的老人,也不能同青年人一道饮酒。即使大规模喜庆,也必须按年龄、辈分、地位、性别分开坐。避席的长辈待年轻人饮到差不多时返回,与客人共同斟满一杯酒放在桌子上,大家开始用饭。如果主人以整羊席待客,则先由长者动刀割肉。和客人一起吃饭的,必须是家庭主事人。

蒙古包的西北隅和灶口处是不能贸然去坐的。要沿房门西侧坐在门里或被主人让到正北沿东一排坐下。不论天气多冷,不得在火盆上烤脚、磕烟袋、吐痰和进出跨越。客人的鞭子、棍子之类禁忌带入室内。

在草原的有些地区,蒙古人家妇女生了孩子,总要在屋檐下挂个标志,如果挂的是弓箭,说明生的是男孩;挂的是红布,说明生的是女孩,即寓男用弓箭、女用针线之意。凡遇这些标志,客人须注意,不要贸然闯进妇女坐月子的屋里。

八:蒙古族习俗是什么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生活风俗

(1)服饰:

靴子:蒙古靴子分马靴和蒙古靴两种,马靴分棉靴和单马靴。用牛皮制成黑色,个别有紫色,挺拨,秀气,年青人多爱穿马靴。蒙古靴(香牛皮靴)有尖稍向上翘的,靴子的邦,通常有图案,压花纹,里面有的衬皮,有的衬毡,靴身宽大,靴可套棉袜毡袜。

袍子: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余下全文>>

九: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风俗

春节: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调马、清扫蒙古包,购置奶桶、毡子、锅盆等用具。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过去蒙古民族对火格外崇敬,以为火神可以赐予幸福与财富,把三天叫“火日”,三十天叫“火月”,三百六十天叫“火年”。小年正是送火神的日子。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老小席地围坐在桌旁,桌上摆满一盘一盘香喷喷的肉食,奶食以及糖果、香烟、美酒等,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午夜,开始饮酒进餐,这时儿女们要给父母和长辈敬酒祝愿。这一顿饭要吃好喝好,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新一年里酒肉不尽,吃穿不愁。唯用黄油、红糖、白面混合烙出的大圆饼,也叫新年饼,每人只许吃一口,意思是全家永不分离,永久团圆,永远过甜甜蜜蜜的快乐生活。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正月十五,各寺院最为活跃,旧时大喇嘛头顶法帽,坐台念经。有的寺庙喇嘛还头顶假面具,身穿彩服,扮为天王、菩萨、牛头马面诸像,在坛上跳舞。开始时两个天王先跳,接着所有菩萨都出来合舞,一时鼓乐,喇叭号角齐鸣,颇为热闹。寺院附近的人,这天一大早起来,排着长长的队等待活佛摩头顶,活佛坐在台上,先是闭目诵经,之后以缠红布的木棒向周围人群扔去,被击中者大喜,兴奋异常。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您好或阿末日、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蒙古民族把酒看作各食品的精华,敬酒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蒙古族人对客人的食宿常不取酬谢,无所计较,并认为对客人的招待小气吝啬是看不起人家的表示。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蒙古族的礼节,大体上有献哈达,递鼻烟壶或请安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余下全文>>

十:蒙古族的酒桌礼仪 20分

1.蒙古族春节习俗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清洁卫生打扫家,到傍晚要“祭火”。“祭火”是从萨满教传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后有所改变,蒙民把羊胸脯肉连同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做祭品,然后由长辈点燃九个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里诵赞词,祝福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红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为蒙古族都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烧完祭品后,全家进餐。有的把祭品的剩余送给附近亲戚吃。“祭火”的时辰为傍晚黄昏时,上祭品时,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在古代,有钱人还专请喇嘛祭火。

腊月二十三以后,就准备过春节。有关衣食住各方面的事,如炸油果子,油食花样繁多,尤其供佛之品要讲美观。其次是包饺子。年三十是最热闹的一天,全家换新装,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柜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型,上边插上特制的金银花。还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一天换一次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由对联(与汉族同,只是写蒙文)。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菜、肉,开始祭祖先。长辈嘴里念着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又一盅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完祖先后,全家上席,晚辈敬酒给长辈送旧岁。这天,全家不论男女老幼,玩什么都可以。在牧区,男人下蒙古象棋,女人、娃娃玩“羊拐”,蒙语叫“沙”,一直玩到天明。初一凌晨,摆好饭菜上度给老人长辈敬酒,敬酒时要跪拜,男人双膝下跪,头往下低时双手向上下摆动。这时,长辈祝福你长命百岁,终身幸福等。未婚女子与男人一样叩拜,而已婚女人则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额右侧上下摆动。新媳妇则须唱歌。初一不分男女相见第一名话是问:“新年好”、“过年好”,而不说“见面发财”之类的话。给亲戚拜年时,每人带蓝色哈达和酒。到亲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之处,给佛像叩头,然后用自备的酒敬长辈。向长辈敬酒时,敬者必须戴帽子。长辈兄长向你敬酒,必须站起来等;而且喝完才算有礼貌,如不喝者可回敬。如今拜年时,已改为握手等新习俗了。牧区拜年时,不管你是否吃过饭,都煮饺子,实在吃不下可尝一个。

2.蒙古族待客

如果您到鄂尔多斯蒙古人家里作客,会受到盛情款待。在善良好客的蒙古人心中,各民族都是一 家人。蒙古族十分注重礼貌, 待人接物皆彬彬有礼,温文兼恭让,令外来游客感到亲密无间。

蒙古人迎接贵宾,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敬神祭祖,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放五茶。蒙古人认为: “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 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耻笑。”

五茶的含义是:献哈达,喝奶茶,尝鲜奶,摆羊背子,敬美酒。

献哈达:

主人迎送客人,晚辈谒见尊长,都要奉献哈达,这是表示对客人或长辈的崇高敬意和亲切的问 候。当主人手捧哈达,躬身把 它举过头,恭恭敬敬地递给客人后,便虔诚地下跪磕头。客人接到哈 达,表示了谢意,恭敬地向主人奉还哈达后,主人又非常有 礼貌地向客人磕头致意。传说,成吉思 汗在世时,常以哈达为纽带,结交了很多朋友,对巩固政权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哈达的质料有布的, 有丝织品的。有白色的、有蓝色的、有黄色的,但以白色居多。

喝奶茶:

客人被邀请进蒙古包,主人先在红漆小桌上摆上黄澄澄的酥油、珊瑚状的奶酪、似饼薄厚的奶皮子,以及炒米、红糖、油炸 食品。然后就拿着瓷质精细、图案艳丽的小碗,用小木勺舀进少量炒米,沏上滚烫喷香的奶茶,敬让客人畅饮。蒙古人用砖茶、 牛奶或羊奶、食盐熬制的奶茶咸香可口,初次品尝它的人,也都会感到满意。 尝鲜奶: 尝鲜奶是必不可少的。主人把洁白的鲜奶倒入银碗中,用双手递给客人后,客......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