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一:青城山镇的灾后重建

青城山镇开始努力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紧张地进入正轨。一个地方的持续恢复,要从老百姓生活开始,除了住的地方与过去不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震后为了保一方百姓平安,让他们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青城山镇向温江区万春镇紧急求援500个袖标,发给各村的抗震救灾自卫队,白天为确实缺少劳力的村民提供帮助,晚上看家护院,守护安宁。后来,青城山镇又发放了500个袖标,壮大自卫队力量。青城后山的灾后调查、防疫和重建工作迅速展开,包括板房修建、景区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也都拉开帷幕。青城山镇的集中安置区由山西省太原市和成都市锦江区修建,取名“太原·锦青苑”,位于桃花村,占地600余亩,其中活动板房5000多套,可供15000—20000名群众居住。集中安置区配套有水、电、视、讯、无害化处理公共厕所、垃圾集中处理站、公共厨房,以及医疗服务点、便民商店、警务室等设施,体现出整体规划、安全、便民的因素。青城山镇安置受灾群众的基本思路是不打乱家庭这一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因为有家庭为纽带,结构更稳定,更利于灾后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心灵康复。青城山镇灾后重建工作正在高效开展。2008年7月8日,由成都人和青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6700亩蓝莓产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青城山镇尖峰村,项目总投资14665万元,分四期完成,将使都江堰成为全国最大蓝莓生产及加工基地。尖峰村将以此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果、秋赏叶”的农业生态旅游之地。青城山镇永久性住房的建设也在规划中,引入社会资金参与灾后重建农民家园的试点已在味江村12组进行中,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该村11组、13组也将陆续加入其中。从青城山镇返回成都市区的公路右侧矗立的广告牌上,“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背后是“发展是医治灾难创伤的良药”,青山衬映,醒目而又自然。这两幅标语,是发自青山城镇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以后,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乡镇府需要做哪些重点工作

(一)先保后安原则:确保受灾群众迅即从危险地段撤离出来,首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即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治疗,然后再进行逐步妥善安置。

(二)先通后畅原则:对受损的道路,先要疏通便道,保证车辆通行,然后确保道路畅通;饮水、电力、通讯、广

电设施先保障管网和线路恢复正常,再进行全面修复。

(三)先急后缓原则:要把重灾户、重灾区域、重点险情放在工作的首位,优先安排加紧实施,然后再开展全面灾后重建工作。

(四)统筹推进原则:要把灾民建房工作放在后四个月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统筹实施,最大限度减轻受灾群众负担;校舍、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要结合整体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

三:为何说汶川水磨镇是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

资料显示在2008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8.0级地震从地下近20公里的地方开始蠕动,一波波地向外释放能量,撼动四川。一时间,繁华崩塌,家园不在,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

当地的老人讲述称,“5·12”地震前的水磨镇,至今还留在很多当地人的记忆中:高耗能、高污染的工厂有六十多家,原本山清水秀的山谷被烟尘所笼罩,一年到头很难见到蓝天白云。那个时候,当地人都不敢打开窗户,汽车停在户外,第二天便会蒙上一层黄色的颗粒层。由于经济落后、环境不佳,很多人都习惯出外打工。

在佛山援建的过程中,水磨镇被重新定位为“汶川绿色新城,西羌文化名镇”。援建方专门请来国家级建筑大师作为设计顾问,同时借鉴日本生态环境学、瑞士优美旅游小镇建设和不丹现代建筑文化,重建后的水磨镇融合羌、藏、汉特色。

水磨镇在在2010年,被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让当地居民倍感珍惜。

2010年之后一段时间里,汶川周边地区连续发生泥石流和地震,由于担心安全问题来水磨旅游的人有所减少。“其实广东援建的房子抗震能力很强,我们当时住在里面都很安全,一点也不担心,九年过去了,我们这些援建房基本没啥问题。”当地的以为村民表示。

四: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做的怎么样?

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镇将建成著名旅游景区

中新社映秀四月五日电 (记者林永传)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让中国四川西部本不知名的小镇映秀因遭受灭顶之灾为世界所瞩目。在灾后重建的规划中,该镇将巨大的灾难化为巨大的机遇,将建成吸引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的著名旅游景区。

本社记者清明节期间专程赴此间采访时看到,灾区民众重建更加美好家园的各项工作正快速、有序推进,各路援建大军也正日夜奋战在施工工地上,灾区高水平重建的美丽图景正一笔笔绘就。

作为该场大地震震中的映秀,可谓遭受灭顶之灾,只有一万二千多人的镇区死亡数千人,几乎所有的房屋都倒塌,其惨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时间已过去近一年,该镇的各项基础设施正快速恢复建设,灾区民众都满怀信心地进行家园的重建。

在镇区所在的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蒋永福临时搭盖的家里,几个村干部正在商讨着村民房屋重建划桩的事。该村二百六十九户人家的房屋仅一户没有倒塌。但在地震发生时,全村民众同心抗震救灾,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震不垮的战斗保垒”。

灾后重建,该村也不落人后。蒋永福用他地震后刚学会的电脑操作技术向记者演视了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为该村所做的灾后重建规划。未来一两年内,该村将建成地震遇难者公墓、地震遗址公园、地震遗址观景平台、地震纪念馆、地震纪念广场。

为配合势必来临的“地震遗址游”的热潮,该村将建成一系列的旅游配套设施,包括川西文化住宿区、川西特色步行街、藏族文化居住区、藏族商业风情街、民俗文化展览馆、旅游接待中心等。

蒋永福称,现在渔子溪村的灾民对重建的前景充满信心,村里在加快家园重建的同时,也开始着手提高村民素质的提高,以迎接旅游热潮的到来,他本人就在简易的临时搭盖房里办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四月六日就要开张,待村民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全村将家家‘农家乐’”。

蒋永福的乐观自信也预示着渔子溪村、映秀镇重建的美好前景。记者在规划图上看到的,则是一个配套设施齐全、令人向往的现代化旅游景区。

五:城关镇镇长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发言稿

乡镇政府工作报告镇长发言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xx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市委八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六大战略”、“五大跨越”总体战略和“四保四促”总任务,坚定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富民、开放图强、和谐稳定”发展思路,组织和动员全镇人民,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镇第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既定目标。

一、紧扣加快发展第一要务,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xx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94亿元,其中:新引进规模以上企业1家,工业总产值达到6.92亿元,工业增加值2.7亿元,实现利润1850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02亿元,增加值1435万元,增长7.6 %,实现各类税收1011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

2、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在工业发展方面,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载体建设,积极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更具活力。一是招商引资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个,协议引资1.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95亿元。二是载体建设得到加强。加大江华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多方筹资20万元,完成原江华厂二村三村共15幢30000平米的危房撤除,为以后更好的利用闲置资产打好了基础。三是中小企业继续发展。主动承接周边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利用农村“三闲”,引进永盛机械公司、XX砖厂、中亚养殖有限公司入驻我镇。四是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川铁水泥用地28亩的土地征用和附着物的拆迁。同时,继续做好襄渝铁路复线建设后期的协调服务。

3、“三农”地位继续提升。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兑现良种补贴,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粮食单产率,充分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零撂荒,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一是新农村建设成果得到了巩固。在xx、xx村补植优质柑橘xx株,巩固发展了“香炉牌”优质果品基地;在江华社区3组发动农户新建蔬菜大棚3亩,引进岳池业主向方泽在邱家嘴村一组租地30亩发展大棚蔬菜,在邱家嘴、xx巩固发展莲藕500亩。

二是继续作好XX农业发展的五篇文章。(一)狠抓优质粮油生产。全镇水稻种植任务11120亩,实际完成11480亩,占任务的103.2%;玉米种植任务6090亩,实际完成6200亩,占任务的101.8%;大豆种植任务3920亩,实际完成4200亩,占任务的107%;“双低”油菜种植任务3510亩,实际完成3773亩,占任务的107.5%;建立水稻和油菜高产示范片各1000亩;玉米和大豆高产示范片各1500亩。大力推广旱育秧、水稻强化栽培、玉米侧膜栽培、双低油菜栽培等粮油科技栽培技术,努力提高粮油单产,全年粮油总产达到1.18万吨,增产110吨,粮油产业助农增收人均30元;(二)做大做强林竹产业。引进广安天瑞公司和东方红林场在xx村、铜鼓寨村实行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业主经营的模式,栽植巨桉和撑绿杂交竹3000亩,同时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房前屋后空闲地、荒坡地、乡村公路和溪河两边补植巨桉25万株,实现营造林5200亩,发展壮......余下全文>>

六:关于都江堰灾后重建的情况

都江堰灾后重建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五年、八年的努力,努力实现“三个重建”, 到2015年全面完成重建工作,基本建成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昨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都江堰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兴国就都江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并表示,据初步统计,地震造成该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但目前,都江堰市已经取得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社会秩序正在恢复,社会保持总体稳定。

救助救济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据介绍,为在最短时间内为受灾群众提供住所,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都江堰市共规划了351个集中安置点,建成活动板房2697间,搭建帐篷4451顶。目前,全市需要安置的受灾群众437600人得到妥善安置,其中,通过帐篷、简易棚房等应急安置417876人,活动板房过渡安置6712人,转移到成都市各区(市)县安置13012人。自灾害发生以来,全市累计发放47709顶帐篷、65.9万件各类食品、61.3万件饮用水、56678床棉被、6579吨粮食。

全市努力为受灾群众提供就业服务。目前,共举办21场招聘会,收集就业岗位20276个,达成意向性协议3965个,已经实现就业1635人,同时,积极鼓励受灾群众创业就业、自救代赈。

在受灾群众救助救济和抚慰工作上,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共对全市受灾困难群众发放了1.4亿元临时生活补助金,共向遇难者家属发放了1466.7万元抚慰金,为受灾困难群众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

当前状况

城市功能逐步恢复

许兴国表示,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都江堰的城市功能已逐步恢复。其中,受损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市政设施恢复面分别达95%、98%、96%、100%。全市13条城市公交和5条农村公交线路恢复运行;恢复对外客运线路48条、日客运量4600余人次,分别达灾前的65%、50%;恢复规模以上农贸、专业、综合市场共26家,达灾前的74%;部分金融网点和3992家商品零售点恢复营业。

公共秩序趋于正常。全市采取就近临时教室复课、异地复课、顶岗实习复课等多种形式,全市共有43所学校6213名学生复课,中小学全面复课。各乡镇和市级部门机关办公秩序逐步恢复,公共秩序日趋正常。加强社会治安重点防控、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处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社会保持总体稳定。

与此同时,三次产业梯次复苏。农业生产“双抢”基本完成;34家农业定业化龙头企业恢复生产,占龙头企业总数的79%。通过帮助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恢复生产,191家工业企业恢复生产,恢复面达3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6家恢复生产,恢复面50.3%。青城国际酒店、二王庙宾馆等5家规模以上旅游饭店和20家特色旅游餐饮点、夜啤酒长廊部分恢复营业。

总体目标

三步实现三个重建

许兴国表示,都江堰灾后重建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五年、八年的努力,努力实现“三个重建”,即重建家园、重振经济、重塑形象。具体来说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重建家园,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10年底,完成受灾群众的永久性安置,经济社会发展恢复到灾前水平。

第二步是重振经济,力争通过5年努力,到2012年,形成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格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成都市郊县平均水平。

第三步是重塑形象,力争通过8年努力,到2015年全面完成重建工作,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成都市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当务之急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

“为......余下全文>>

七:4·20雅安地震的灾后重建

2013年7月15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了规划范围,分析了灾区特点及重建条件;明确了重建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介绍了重建分区、 城乡布局、土地利用等问题。同时还涉及了重建中有关居民住房和城乡建设、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家园、 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规划用860亿元、三年时间,完成芦山地震重建工作。该规划的制定,依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地震灾害评估、地质灾害排查及危险性评估、房屋及建筑物受损程度鉴定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根据《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灾害评估报告》,地震波及区域划分为极重灾区、重灾区、一般灾区和影响区。本规划范围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包括雅安市芦山县、雨城区、天全县、名山区、荥经县、宝兴县等6个县(区),以及成都市邛崃市的6个乡镇,共102个乡镇,面积10706平方公里,2012年末总人口114.79万人。规划中表示,此次重建将借鉴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得以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建任务,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经测算约为860亿元。

八: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1、加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重点选好配强乡镇、村党组织书记。选拔那些思想素质好、事业心责任感强、带头实干、熟悉农村社情民意、敢抓敢管、清正廉洁的干部,尤其是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加强乡村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中选拔和培养乡镇领导干部。

2、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

适应美好乡村建设的需要,按照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的原则,在坚持按地域、行政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按照中心村社区设立党组织,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对符合设置党总支、党支部条件的中心村可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调整组织设置,理顺规范行政村党组织与中心村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协调服务功能,开展星级创评活动,促进乡村党组织和党员晋位升级。

3、加强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把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纳入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把党员活动室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有固定场所、有配套设施、有专人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整合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等资源,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文化体育、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效能。

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带领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能力

1、加强乡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把乡镇、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把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和管理创新等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2、加强乡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引导乡村干部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努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在农村基层干部中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3、健全乡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全面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要求,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村级组织运转、村干部报酬、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注重在美好乡村建设一线锻炼、培养、选拔干部,加大面向优秀村干部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力度,选拔一些长期在村任职并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成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进入乡镇党政班子。注重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乡村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

认真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经常性地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技文化教育以及农业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2、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中心村建设,创新党员活动方式,深化“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党员议事会和承诺制等“六大载体”建设。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和投身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3、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严把“入口关”,注重在美好乡村建设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技之长、能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青年农民和优秀农民工作为党员发展工......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