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一: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信息处理的什么和什么?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不断向着信息化迈进,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处于信息交互的状态之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是我们获取这种信息交互能力的基础,因此学习信息技术刻不容缓。正是由于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这种重要性,我国教育体系规定小学阶段就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活动中,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等一些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何通过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最优教学结果,是每一位有责任的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笔者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摸索得出以下几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方法。

1 针对学生特点制定有效学习计划、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想象力丰富以及活泼好动是小学生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因此在制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采用一些新颖的、独特的、灵活多变等教学方式,并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最终使小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提高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好的学习计划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各类游戏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金山打字王、快乐打地鼠、吃苹果等,借此来锻炼学生对鼠标和键盘的熟练程度。再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设计导入语,使用一些有吸引力的导入图片、材料等,引发小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并在原有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出色完成学习目标,进行信息教学的教学更新,紧跟时代和潮流,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给予学生新鲜感。例如随着当前新课改的推行,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到大中小各级校园之中,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当认真地研读新课改资料,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最新的教学要求,这样在日常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才能制定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计划。

2 加大学生的实践学习力度、增强学生手动能力

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信息的传输、运用、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因此重视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十分之必要。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以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平台及媒介,而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在其中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对于尚处于智力发展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起来存在很多的困难。由于信息技术不易理解记忆,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时多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理解困难很大。实践是加深学生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将教师所教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琢磨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师所教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故而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了解记忆信息技术的操作,轻松掌握信息技术学习的要领。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牢固性的试金石,是学生学好知识、学会知识的重要途径。加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实践,学生就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教师讲解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经验,最终完成知识的积累和吸收。例如在学习五笔打字时,教师只是单纯地教会学生背诵“王旁青头兼五一”等五笔歌谣,并不能保障学生就会使用五笔打字,必须要让学生接触计算机,让学生使用金山五笔打字软件进行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五笔打字方法。

3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当前所知的有关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文章中,无一例外地提到......余下全文>>

三:小学信息技术的内容简介

《小学信息技术(3年级下册)(第6版)》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很重要,会给你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所以你们要认真地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这套书。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非常有趣。通过学习这套书,你们可以穿越四通八达的Internet,了解五彩斑斓的信息世界,描绘丰富多彩的计算机图画,制作生动形象的卡通影片,玩转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小学信息技术》(闽教版)这个版本的教科书是福建省经过课改之后的新版本,课程安排更加贴合这个时代的学生进行学习。

四: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

教学中,信息技术老师普遍会陷入一种尴尬场面。

学生对每周两节的信息技术课充满期待,满怀兴奋的心情去上课。

因为他们觉得信息技术课可以上网、打游戏、聊天等,非常好玩。

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学生会发现信息技术课理论性非常强

五:小学信息技术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学信息技术版本很多很多!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有就几套,苏教版有几套……

不知是说哪套?不过大致内容都差不多!

认识计算机、打字、PPT操作、邮箱注册和使用、上网等!

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作为小学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的一个图书馆里曾有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据此,为完成《纲要》规定的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必须牢固地立足于平时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并运用一种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深入,其课堂教学从不规范到基本规范,教学方法从无到有,教学模式从借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本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二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以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为依据,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根据平时教学的总结,归纳出以下六种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供大家交流,在此只能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传统讲解法 传统讲解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它不用借助其它教学设备就能完成教学过程,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网络道德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汉字输入法分析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学语言要注意“生动”、“形象”,防止照本宣科,对教材的内容必须深加工,这样教师才能教的轻松,学生听得愉快,记得牢固。 二、广播演示法 广播演示法就是教师利用网络演示软件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过程,如画图、WORD、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启动、退出、操作界面的介绍、各种编辑操作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了解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用 操作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用在讲解新课,也可放在课程的导入阶段,只要教师组织一些新颖的导入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让学生同步进入教学过程,防止个别学生在做其它操作,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能与教师的授课内容同步。 三、同步教学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新知识教学过程,在复习中学生存在比较难于理解的过程也可采用此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义。此教学法有两种应用模式。 第一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很广,对于操作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针对某个具体的软件中的某一项具体的功能,操......余下全文>>

七:如何评小学信息技术课

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正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价值正是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真正的发展。如何积极探索优质教学的策略,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呢?那么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浅显探索和认识。

一、“任务驱动”与“情境创设”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所学内容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主题,展示任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

为此,充分运用丰富的学科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每堂课从计算机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货,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所蕴含的知识、技巧之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这样导入主题任务:首先,教师播放MTV“小海龟运动”让学生欣赏,并引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怎样制作相同的小海龟运动途径呢?这就是这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样设计不但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深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二、“集中演示”与“个体尝试”相结合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形象建模阶段,毕竟在他们脑海里很多知识都是空白的,他们要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而正好信息技术是一门可以接触许多实体或者建立模型,好让学生们直观的感知,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集中演示操作步骤。这种“集中演示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接触新知或答疑解惑时,使用此方法是非常简洁有效的。加上学生可以跟着屏幕同步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要领。

让学生从跟着老师模拟练习到自主实践、尝试操作,这是一个知识和技能逐步内化,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自操作才能体会到小海龟运动的要领。

三、“组间竞赛”与“组内互助”相结合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一点就通,甚至有的可以通过自学可以举一反三,而也有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的太浅怕影响了基础好的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深一点又有些学生听不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让学生们进行“组内互助”。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发挥其长项,而基础差点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学习。此外,还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竞赛评比”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但“竞赛评比”也有缺陷,会导致一些落后学生的失落感。因此,可以采取小组间的“竞赛评比”与小组内的“互助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成就感与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各异,导致了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不同。这时,采取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形式,不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提供了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

四、......余下全文>>

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什么为主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住处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快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0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小学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汉字输入。

(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

(1)绘图工具的使用。

(2)图形的制作。

......余下全文>>

九:如何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如何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 3)教学目标(三维)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 5)教学流程图

(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8)评价标准

( 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

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

( 5)教学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体现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

创设情境 ——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 ——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

新课讲解 ——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

实践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

分享交流 ——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效果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要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状况

归纳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本节课知识和以前知识的联系,形成信息技术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方法

拓展提高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引导知识应用于学生身边

( 6)教学过程

教学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展现出每个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要与流程一致

教师活动要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讲授、引导、学习过程监控等

学生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关键点,思考、观察、操作、讨论等......余下全文>>

十: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①加强教材的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图文并茂的课件、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较稳定的兴趣。

②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它多半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因此,搞清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就有了扩展和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基础。

③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这将有利于学生更深地认识信息技术,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④不要光口头表扬,来点实质的,这些实质如:奖励学生自由上机的时间,破格录用到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中来,当小老师,等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