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还一报》影评100字

  《一报还一报》是一部由格雷格里·多兰执导,克莱尔·普莱斯 / Lucy Phelps / Sandy Grierso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报还一报》影评(一):400年了,为什么我们还在看莎士比亚

  之前就一直在想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看莎士比亚,为什么我们还在看莎士比亚,400年过去了,我们居然还能从他写的故事里得到共鸣得到启示得到思考,我想这可能就是他伟大的、能够成为经典的地方。

  abuse of power,掌权者的道德和责任,私人品德行为举止和公众形象行事标准,如何审查,是否有人监督,处罚力度,什么是合法,道德伦理和法律的界限,一个故事,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主题,揉在一个故事里却又那么合理。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和斗争,就会有阶级分层,就会有暴政滥用职权,现代社会吸取了那么多的历史教训,才走到了相对的文明,然而这并不是绝对,还是有那么多的不公不可思议的案件。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会思考会学习,也是因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然而有的人就是会控制不住。人类真的是个充满着缺点的物种。

  今天一早才知道有限免,中午休息看了一点,下班地铁上用流量看了一点,到家匆匆吃完饭,1.25-1.5倍速,总算在21点前刷完,这个晚上平静不了了,还在回味。

  2020.04.26 youku新现场限免。

  《一报还一报》影评(二):第一次在看live前看过现场的剧

  现在回想八月份在斯特拉福感觉像在做梦一样,不过趴在被子里看高清影像也挺幸福的。

  看视频的这次有get到弗洛伊德流精神分析元素在这个改编版里的意义,所谓自我就是他者,当同是金发,同样能言明理,同对上帝有着保持着严格戒律的伊莎贝拉来到angelo面前,画面上这个时候给到的是一个前景是angelo的过肩镜头,angelo眼中的伊莎贝拉,何尝不是一个建立于他想像之中的、被异化的、被扭曲的与被误认了的他者。很喜欢大腿上那个扎出血的苦修圈的细节,从伊莎贝拉身上angelo见到了自己,他对她的侵犯也许可以理解成他对自己毁灭冲动的一种投射。

  好想什么时候再去看戏呜呼啊喂QAQ

  《一报还一报》影评(三):Measure for Measure

  剧情方面,Shakespeare是担忧詹姆斯一世上位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当权者,才有了剧中对于权利滥用,政客可信度的探讨,这一点是人类历史长河里永远无法避免的议题。此外,安杰罗对于伊莎贝尔的性勒索又让人想到当下“Me,too”运动以及新近的“鲍毓明”案件,让人心生畏惧。

  在角色方面,我个人比较质疑的是摄政者抛弃的未婚妻居然五年没有变心,甚至接受扮作他人与曾经的抛弃者发生关系,从侧面也就表现出那个时代女性处在一个极弱势的地位,她要原谅丈夫的一切过错,成为一个妻子,母亲,此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出路,很让人唏嘘。而女主伊莎贝尔,唯有进入修道院才能实现自己一生为人的尊严,可以不再去为男性当权者折损自我,只可惜剧中最后的结局不过是从一个陷阱掉到另一个陷阱去。人保有自我,远离世俗偏见的唯一道路只有修道,修行。

  表演上,皇莎的演员都很强,外在表现力和内在理解力都非常优秀,弗洛斯的肢体控制和面部表情控制都非常自如,练家子。总让我觉得国内外训练体系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得好好学外语,争取学习到国外的训练方法。

  《一报还一报》影评(四):观剧笔记(字数太多被迫写影评)

  原剧是17世纪,这一版是20世纪维也纳。舞美很厉害,舞台跟环莎似的有两条延伸到观众席的上下场通道。后面有三层,最上面一层是乐队。各个场景利用投影和光影在地板上的投影营造。室内是黑案中一束白光,室外是大面积黄色光。还有一些必要的道具,桌子镜子吊灯。安吉洛表面冷酷严格,兽性大发的时候看起来格外讽刺。有趣的是,弟弟很惊讶“难道他也有情欲?”以为那么高贵冷酷的人不会有情欲。事实上印证了安吉洛的话,人们不会相信伊莎贝尔。得知了安吉洛宁愿犯罪,弟弟也觉得这不算什么罪了。男人对男人的影响真是可怕。抓庞培的警察:“摄政最讨厌拉皮条的”,事实上是他对自己厌恶的投射。映前和幕间采访真是太干货了,对理解非常有帮助。最亮点的地方我觉得是公爵这个角色,上半场结束前在镜子前批判安吉洛的时候,镜子里映出安吉洛跟他同步手势和口型,然后整个下半场两人都在呼应:都说谎,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滥用权力,都贪图美色,高潮就在幕间采访里专家提到的结尾伊莎贝尔的沉默。这个设计真的太棒了。俩人看似迥然不同,其实没啥本质区别。镜子用得也蛮好,算是一种self reflection的表现,也像照妖镜,照出人的本质。

  《一报还一报》影评(五):071《一报还一报》RSC格里高利·道兰执导20200426

  (RSC: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时代】二度创作的改编-——导演将原著的17世纪维也纳改编为舞台上的20世纪维也纳,他认为这时期更容易被观众理解,更容易产生联想与共鸣:这一时期也发生了许多意义重大的社会事件,比如弗洛伊德开始精神分析法的实践、心理学起源于此等等。这是一部关于性别政治的剧。

  导演:“莎士比亚的剧底下的人物不在乎性别,有时,重点可能在其职能。”

  突然想到以前看过在17世纪莎士比亚时期,戏剧演员必须采用男演员。到今天,性别仍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舞美】

  导演:“近乎裸舞台,几乎没有道具,依靠舞台背后的投影背景展现着昔日维也纳的繁华。用最少的元素打动观众。”

  导演虽然是这么形容的,但我觉得道具准备的还是很充分的,精炼。比如监狱里的人头…台下的观众也不禁发出惊叹;安杰洛(“摄政”这个翻译太妙)的办公桌,东西虽少但摆放的很整齐,侧面反映出出角色严谨一丝不苟的一面。

  【角色/台词】

  伊莎贝尔:“屈辱的赎罪和大度的宽赦怎么会是一回事?合法的慈悲于肮脏的徇私怎可同日而语”(这翻译太好了)

  卢西奥是个喜剧角色,却也讽刺了现实中两面派的中间小人。最后下跪前还拿条丝巾铺在地上hhhhhhhhhhh爆笑,最后的体面吗。

  一直把安杰洛看作是矛盾的中心人物,可偏偏在最后结局的一个镜头,看他的震惊脸莫名像冯巩老师…………………………(2h51m30s左右)

  总的来说,在一开始听说这部剧舞美简单,我的期望值是不高的,因为平时观剧习惯比较喜欢先看舞美。但是好的演员和导演仅用语言也能使得舞台充满魅力。

  (除此之外就是希望自己学好英语,听懂非母语中的双关梗)

  《一报还一报》影评(六):RSC《Measure for Measure》观后感

  感谢免费的高清放映,这部真的太好看,也太致郁了。

  这是一部虽然已有百余年历史但仍无比契合当今社会的作品,如果不是时不时冒出来的莎式排比,我甚至会以为它是一部新时代的话剧,也是我认为经过改编后最接近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莎剧。

  作为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摄政和“绅士”卢西奥的丑态引人发笑。然而,在生活中,如他们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当我们不再是“观众”而是“演员”,这样的故事便一点也不好笑。并不会永远有一个“公爵”主持正义,更多的时候,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就在权力和诽谤中一点点被杀死而不自知。如果皆大欢喜的结局必须要靠贤君和好运的垂青,那么这更像一出悲剧。

  全剧最精彩的部分,对我而言是结尾伊莎贝拉沉默的绝望。经历了一场闹剧,滥用职权的摄政被赶下台了,看起来有情人都终成眷属,而维也纳将摆脱腐败走向光明的未来。然而,实际上什么都没变。公爵成为了第二个想要伊莎贝拉的人,而同样伊莎贝拉无法拒绝,不,情况可能更糟糕。比起被摄政在私下里威胁,她被在众目睽睽下被德行高尚、大权在握的救命恩人求婚,且受到了围观者的“祝福和认可”,更没有回旋地余地。这是所有人的浪漫故事,这是所有人的皆大欢喜,除了伊莎贝拉。掌声雷动中,她是主动沉默的人,也是被动失语的客体。 我不知道别的版本是怎样处理结局,但是该版本的结尾让这一“莎士比亚早期风格轻快的喜剧”成为了一出彻头彻尾的女性悲剧。

  百年过去了,人类社会真的进步了么?我们真的被教育(或者教化)得更文明更高尚了么? 没有。

  【结尾补一点舞台和演员的评价】 对比中场讲解中惊鸿一瞥的其他版本,RSC这版的服化道都显得更为简洁。伊莎贝拉的颜值稍稍与描述不符,有点太普通了。 双面镜的那一幕真的是太绝了,不知道现场会多震撼。酸每一个在现场的。 总觉得几个演员有点眼熟,但是一时间想不起来在哪部作品见过,全英就那么几个演员石锤

  《一报还一报》影评(七):“最危险的诱惑,就是让我们因仰慕美德而激起恶念的诱惑”

  打卡第一部RSC,本来以为没什么好看的(虽然一直没看过Measure for Measure)结果真香了…本来限免到21点,看完之后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感谢版权方和平台,所以立即来写repo了!

  除了日常吹莎还要夸一下导演,镜子的设置是个亮点(虽然没怎么看明白场景的切换还有舞台的形状),整部剧的确有一种“粗砾”感,而且结尾的处理简直绝了!绝了!

  就,同样的套路,如果放在《十日谈》里的话就会在第一幕的时候让禁欲的摄政官发现爱情的力量,把克劳迪欧赦免,然后修女也爱上摄政官,大家一起享受爱情;《费加罗的婚礼》就是平民用自己的机智惩罚了伯爵,也可以算是喜剧;《托斯卡》把悲剧的套路演全了,虽然杀了法官但是画家还是被阴谋处死了;但是《一报还一报》太复杂了,伸张正义之后反而还是一个悲剧,伊莎贝尔再次面临性剥削。

  再说一下人物:摄政官的独白其实挺打动人的,本质也是一个一直受到束缚的人;我莎的台词太强了,神父一席话(又是生命和死亡的辩证法)把克劳迪欧说得安心赴死,我竟然想笑(dbq),但是克劳迪欧听姐姐说出条件之后从“我宁愿死”到“要不你从了他”的反应太真实了,我莎真的是人性挖掘机;伊莎贝尔是真正的悲剧角色,不能放任弟弟被处死,不能控诉摄政官的性侵,不能自由地坚决拒绝要挟,还参与了公爵的圈套,她自己的信仰也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渐毁灭;公爵在拯救危难的时候一直是高位之人的俯视姿态,在舞台上表现为在远处的黑暗中旁观(当然也有“天降正义”套路的锅),结尾对伊莎贝尔的求婚或许是合情合理的,只是在这个语境中令人觉得不是滋味…我好想去找原剧本品品结尾的“沉默”。最后小人物也都很丰满,卑鄙的(?)花花公子卢西奥有点可爱,皮条客庞培也承包了一大半金句,还有刽子手那句笑点“这是对这门手艺的侮辱”,一下子想到了NT的《刽子手》那部剧。

  在整个充满私欲的悲剧里唯一令人动容的只有伊莎贝尔那句“就当他是我的弟弟吧”。虽然弹幕此时一片“???”,但这一刻才能意识到伊莎贝尔的修女身份,理解什么是怜悯和宽恕。所以为什么要叫《一报还一报》嘛,打着《旧约》的幌子宣扬基督教义,大概我莎真的想搞成喜剧吧(就像《新贵》每集结尾威廉的创作意图都要被反转一样,哈哈哈哈)

  《一报还一报》影评(八):不那么完美的黑色喜剧

  20200426,youku。感谢新现场的限免。

  三星半,多出来半星给结尾。公爵的求婚不过是包裹着“恩赐”外壳的sexual blackmail,配合伊莎贝尔不情愿的表情真是绝妙的讽刺。

  整体而言,上半场偏严肃,下半场偏轻松。不知道是英文水平变差了还是剧本确实太多书面语,许多地方都听不懂……(感谢字幕orz……)三位主演里面最喜欢公爵的表演,伊莎贝尔所有的大段台词都很飒,也很好,只有安杰洛在“由善向恶”时刻的剖白听得十分尴尬……

  讨论了性别政治,但女性人物的设定仍然有很浓的“封建”色彩:抗争的不应该是virginity,而应该是对待身体的自由;玛丽安娜对悔婚并诽谤自己的“渣男”念念不忘了五年,在审判时刻仍然愿意为他求情;公爵助手明明不见得比安杰洛差,也还是只能当副手。应该是戏剧时长所限,对许多矛盾做了简化处理,使得人物略显单薄:譬如伊莎贝尔为了自己的清白直截了当让弟弟去死。(当然也有可能是信仰太强orz……)

  主题挺明确的,强权勒索什么的基本都借主角之口讲明白了。关于“伪善”的表达很有意思:每个主要人物,包括看起来十分正面的伊莎贝尔,都并不总是表里如一。这也是人性悲喜剧的复杂、真实和有趣之处吧,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第一次看莎翁的戏,不知道其他戏里的处理是不是也是这么妙。)蛮喜欢公爵假扮神父去监狱里劝克劳迪奥平静受死那段讲演的,很合心意2333。另外特别喜欢巴那丁,我也想“人生得意须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啊qwq!

  补一段讲演:

  有了必死之念,那么活也会洒脱,死也无所顾虑。你应该这么看待生命:生命啊,倘若我失去了你,不过是失去了一件傻瓜才会爱惜的东西。你不过是一口气,寄居在一个多灾多难的躯壳里,受着天命的支配。你不过是死神的玩物,虽然你不断试着躲避死神,实则向他直奔而去。你并不高贵,因为你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卑微污浊中孕育而来;你并不勇敢,因为小蛇分叉细弱的舌头也足够令你胆寒。睡眠是你渴望的理想休憩,可对于死亡的长眠,你却惊恐万状。你并不幸福,因为你总是渴慕尚未得到的,却要忘记已经到手的。你朝三暮四,脾性就像阴晴圆缺的月亮。你看似富有,其实很辛苦,像头拖着金条的驴子,一路上,财富把你的脊背压弯,到死才能卸下重担。青春和暮年,均不过是黄粱一梦,你其实从未拥有。当你年老富有时,已失去了激情、热爱、体力和美貌,无法享受财富。这样的生命,有何足惜呢?生命的苦难超过万千次死亡,可是我们对一了百了的死亡却充满恐惧。

  《一报还一报》影评(九):莎士比亚,好绝一男的

  「Measure for Measure」 《一报还一报》是一部复杂的戏剧,其中糅合性别政治、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掌控权、国家法律与宗教戒律的交锋、当权者滥用职权、对死亡的探讨、人的本我和表我、何为公正审判以及妓院是否应当合法化等等。 公爵偏好年轻、资历浅的男性摄政者安杰洛,任命安杰洛代理政务,而不是选择稳重智慧的女性埃斯卡勒斯。伊莎贝尔自愿前往修道院,为了挣脱世俗的枷锁,拒绝沦为男性的发泄工具。 她的弟弟锒铛入狱,打乱了伊莎贝尔的原有计划。为营救弟弟,她前往摄政者安吉洛的办公室,安杰洛却向她提出不合理要求。 她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她的道德原则和她对弟弟的爱三种动力交织在一起,极富戏剧张力。 伊莎贝尔最后的沉默令人窒息:在性骚扰者安杰洛离场,正义得到伸张之后,迎接她的却是另一场无法说不的性剥削。 谁能不爱莎士比亚呢?

  《一报还一报》影评(十):一报还一报摘录

  Comments:

  1、人们在当时的紧张态势中,勉强维持着冠冕堂皇的假象,但在表象之下,潜藏着骄奢淫逸的陋习以及诸道德的问题。

  2、当房间里只有两个人时,政治意味着什么?谁才是拥有权力的人?这部剧也在探讨人的本我与表我,我们如何隐藏真实的自我,又如何原形毕露。安杰洛在剧中曾感叹:“我们都是脆弱的”。在剧中,我的确也看见了脆弱人性的诸多体现,还有人们为此戴上的假面。

  3、上帝统领着基督教徒此外,在一个家族里,丈夫父亲主人统治着他们的妻子孩子奴仆在这种社会秩序下,如果有人有了私生子,就会造成公共秩序的混乱,同理卖淫也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而最终威胁道国家的稳定。

  4、这些问题在当代社会也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大多与滥用职权有关,今天,我们都在认真思考执政者的责任,执政者的私人生活是否应与他们的公共形象相符,对于政治人物的行为举止,我们采用的标准是否应与衡量其他人的标准一致,还是说我们应该对身处高位的人更严格。

  quote:

  1、上天生人,犹如人们点燃火炬。火光不为照亮火炬本身。若我们的美德不能推及他人,于我们又有何益。

  2、我制定了一套严刑峻法,但14年来从未推行。蛰居山洞的老狮子久不觅食,爪牙便不复锋利。溺爱的父亲若将家法束之高阁,久而久之这棍棒便会沦为笑柄,失去震慑的效力。

  我只怕人民过于畏惧,放纵他们原是我的过错,但既以默许他们放纵,若又贸然惩戒他们,只会让自己成为暴君招致人们怨怼。

  3、伊莎贝尔:

  天哪,众生皆有罪呀,上帝本可以惩罚人类,却选择了为人类赎罪,帮人类寻求解脱。倘若至高无上的上帝审判您,您能够自问无罪吗?请您好好的想想,这一点在用心感受,您唇齿间怜悯的气息吧。

  4、安杰洛:

  法律纵然暂时沉睡,却不曾死去。如果首个犯这种罪的人就受到惩处,许多人就不敢重蹈覆辙。如今法律苏醒,看到了这些罪恶,就像先知透过水晶球看到了将来的罪恶,不可让它们自由滋生,现在就要杜绝后患。

  5、伊莎贝尔:

  女人生育了男人,男人却摧毁女人。尽管说我们女人要更脆弱十倍吧,我们如自己的容颜般娇嫩,轻易就被虚伪的事物留下印记。

  6、克劳迪奥:

  希望是不幸者的唯一解药,我希望活下去,但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7、爵士:

  有了必死之年,那么活也会洒脱,死也无所畏惧。你应该这么看生命生命,倘若我失去了你,不过是失去了一件傻瓜才会爱惜的东西。

  你不过是一口气,寄居在一个多灾多难的躯壳里,受着天命的支配。

  你不过是死神的玩物,虽然你不断试探着躲避死神,实则向他直奔而去。

  你并不高贵,因为你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卑微污浊中孕育而来。

  你并不勇敢,因为小蛇分叉吸入的舌头也足够令你胆寒。

  睡眠是你渴望的理想休憩,可对于死亡的长眠你却惊恐万状。

  你并不幸福,因为你总是渴慕尚未得到的,却要忘记已经到手的。

  你朝三暮四,脾性就像阴晴圆缺的月亮。你看似富有,其实很辛苦,像头拖着金条的驴子,一路上财富把你的脊背压弯,到死才能卸下重担。

  青春和暮年君不过是黄粱一梦,你其实从未拥有。当你年老富有时,已失去了激情,热爱,体力和美貌,无法享受财富。

  这样的生命有何足惜呢?生命的苦难超过万千次死亡,可是我们对一了百了的死亡却充满恐惧。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