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1000字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是一本由[美] 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Monica Ramirez 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一):写给自己的完美主义

  特别喜欢这句话 :

  “所谓成熟,就是不苛求别人,不为难自己。”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向型完美主义者不敢犯错,担心丢脸,而且尤其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外向型完美主义者在家里或者工作中总对别人过于苛责与烦躁,不自觉地使得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或产生矛盾。”实际上根据情况的不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兼有两种性格特征。

  一个人的理念与思维方式决定或影响着他对压力事件的情绪反应,因此有效控制烦躁,焦虑和沮丧的情绪需从根本上改变或更新旧理念和思维:

  * 过高的期望和目标,会忽略小幸福;

  * 缺乏自信心和自我怀疑;

  * 苛责自己或他人,吹毛求疵;

  * 惧怕否定和失败,不敢冒险;

  * 试图猜测别人/事件或预测未来;

  * 贸然评价或下结论,非黑即白;

  最终,我们要学会宽容,妥协和让步,并认识到非黑即白是理想世界,而灰色才是常态 - 不完美,才是生活的真相。但好消息是,即使不完美,我们还是可以过上精彩的生活,只需要重新分配试图做到完美的精力,将它投入到放松和找乐子中去。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二):幸福是超越完美的

  其实,自己有一点点完美主义倾向,这个不用看书,也能感觉得到,所以,朋友推荐了这本有关完美心理的书给我看,而且我读完发现真的很受用,在这里也是极力推荐给大家的。

  中国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还有所谓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常想一二。无论是人,抑或是事情,我们都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一直也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作者是美国的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博士、临床心理学家、作家、国家健康学院研究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心理学教授。

  中国的心理学一直也是不够成熟,但是中国讲究的是阴阳调和,知行合一,不同的一种心理模式,但是和国外的也是殊途同归,都是研究人的心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这本书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我们发现我们跟自己较劲儿的完美心态,帮我们认清楚我们完美主义的倾向,它的两面性,然后再从真实的世界入手,让我们懂得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作者不是让我们摒弃完美主义,而是要从心里真正的去了解完美主义,懂得从容,从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到真正的理解这个世界,要学会适当的妥协。

  人生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幸福,幸福是超越完美的,那为了我们最终的幸福,人生是需要适当的妥协,当然所谓的妥协也不是一味的无穷无尽的后退,而是让我们的心理足够强大,强大到认识自己真正内心需要的,然后温柔的与世间的种种相处,不再总是跌跌撞撞的与世间的一切相抗。

  另外,本书中也介绍了我们如何与不同的完美主义者相处,然后通过相处,我们其实也可以适时地帮助自己的朋友摆脱完美主义不好的一面,让他们也得到幸福的生活。

  最后呢,还是借用书中提到的著名游吟诗人莱昂纳德•科恩的一句话:“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所以说,看破自己的不完美,不执着;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不放弃,也正是本书的名字,不执著,叫看破,不完美,是生活,在此,也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本书,幸福的人拥有更幸福的生活,不幸福的人也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三):放下执念

  这两天吴昕因在芒果台一档节目《我家那闺女》中崩溃痛哭而上了热搜,让我不禁深思高起点的她,为何会走入这个尴尬的境地?

  她曾被誉为“中国最好命主持人”,外国语大学外语系毕业的她,顺利签下湖南卫视,与何炅、谢娜、李维嘉、杜海涛等人同台主持节目。但她始终是被忽视的那个,何炅负责带动全场,谢娜负责搞气氛,维嘉负责冷笑话,甚至连杜海涛也因沈梦辰而吸引了一波粉丝。让吴昕崩溃的是一场跨年晚会,吴昕的节目被突然砍了,而后辈沈梦辰却连唱三首歌。“为什么别人都不拿,只拿你的呢?你就是最差的那个,你是能被拿掉的那个,最差的。”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评价这件事情的,但在我看来,高起点的吴昕只有今天的成就,放在谁身上都是无法接受的。我一直认为坚持做一件事情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期待努力之后的收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本《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中很多观点我是存怀疑态度的。作者的思想有误导读者“听天由命”的嫌疑。何为“执著”?何为“完美”?付出一定努力后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继续付出难道是“执著”?事先对某人或某事有所期许,为了这个期许一再努力难道是“追求完美”?我不是个完美主义者,甚至是个宿命论者,但我只是认为你这辈子能遇上哪些人都有命定,但你哪怕已经注定了只能遇到那些人或事,但与这个人或事发展到哪一步,是靠你自己左右的。

  但当你付出所有能做的努力之后还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你是否该放弃?

  似乎凡事到极致就有病态的嫌疑。爱干净到极致就成了洁癖,爱整齐到极致就成了强迫症,喜欢某样东西到极致也有类似诸如“恋**癖”之类的称谓。

  古人用“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来让我们明白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哪怕这个过程满是艰辛。佛语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来让众生让下执念。只能说当你付诸诸多努力之后仍然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时,你唯一能做的是不要钻牛角尖,这本《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只适应于钻牛角尖的那些人,除此之外的我们还是需要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四):追求终极幸福

  心灵鸡汤类的读物往往以其精辟的人生哲理分享带给读者无限的智慧启发和开导。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给予,我偶尔也会在闲暇之时选读一些具有励志用意的读物激励自己。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是我最近刚刚翻读的一本心理学教授撰写的励志读物。也许是因为作者的职业缘故,所以我觉得书中的内容很是着眼于顾及读者的心理需求展开。无论是分析阅读群体的心理,又或者是交流沟通的方式手段,书中文字的分享无疑让读者很是容易接受,理解,认同并得以引导。

  尽管本书书名的译文看似有点繁琐,但是我们假若细心感受就可以简明扼要底提炼出本书想要分享的关键点。那就是不必刻意追求完美。摒弃完美主义的极端,只要幸福便是万全。

  以往,我其实我想很多的人或许和我一样无法真正理解这个定论的真正内涵。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完美才能到达真正的人生巅峰。但是我在读罢这本书后,我才换个角度底领悟到了人生中真正追求的真幸福。成长在一个竞争的社会,我们时时会身不由己底去和别人做着各种比较。也许我们想着借由压力转发动力来推动自己前行的脚步,我们却又不得不在很多现实情况下因为追求各种各样的完美让自己感到身心俱疲。也许彼一时的追求可以一时底满足我们此一时的成就感,但是我们却又总是会被下一个比较下的缺陷瑕疵而感到疲于奔命。《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这本书册便是为我们这样的忧虑打开一扇开解的心窗。谁说我们必须要时时执着于完美呢?与其经常纠结着和他人做无谓的比较,倒不如只是着眼于自己各阶段的比较。书中从所谓的完美主义者开篇,细数着由于追求完美而带来的不完美所在。类似于生活压力,疲惫痛苦,忽略了小幸福----追索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不知不觉底感受到作者透过文字的字里行间想要诠释的不完美论“。不完美并非意味着瑕疵,事实上生活本就是有无数个不太完美中绽放着幸福的真谛。我们只有懂得管理好情绪,不用直线式的简单思维衡量复杂的世界,我们才能为成就别样的人生,达到真幸福的终极所在。

  结合现实,我觉得书中的观念还是相当实在的见解。虽然我们有时会找寻各式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所谓“完美主义论“理由进行肯定,但是切实要害地剖析着不完美的精彩。认可了不完美的同时,我们其实才能真正地通向幸福的彼岸。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五):追去完美,但不要执着

  人生最美好的状态是什么?是功成名就走向人生巅峰的那一刻么?是带着满身荣耀回归故里么?我更加欣赏曾国藩的观点:“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还要希望,还有动力,真正的未来可期。

  莫妮卡的《不完美是生活,不执着叫看破》很好的证明了曾国藩的观点,过度的追求完美不是一件美好的品质,反而会成为追求幸福的最大阻碍。本书分九章详细的讲解完美主义的认知行为疗法。

  开宗明义,在第一章作者对完美主义的概念进行了准确地定义,还提供了自我评估练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情况。随后第二章着重讲解完美主义的利弊,第三章回顾了一些常见的完美主义现象,第四章则设计了很多联系,增强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性。第五章主要是一些对完美主义的错觉和误解,六七章涉及了一些灰色地带,八九章则是对生活的影响。

  读完全书得我突然想起白岩松最近的一次演讲“这个世界会好么?”白岩松的演讲对象主要是当下的年轻人,他讲述了一个提高自己生活幸福感的秘诀就是:“90%规则”对任何事情的追求都是达到90%就可以。所以,你看完美这个东西努力追也追不上,不如点到为止开心就好。

  《不完美是生活,不执着叫看破》书名印刷的设计很有趣,书脊的“不完美是生活”只印上了一半,恰好点题的体现了不完美,可反而这种设计更显得俏皮可爱,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书封页的句子也写的值得思考:“不要跟自己较劲,才能通往幸福。”

  所谓完美本来就是一种理想状态,只能无限靠近,永远不可能达到,如果总是为了那接近的一点点耗费全身力气和精力真的不值得。我们可以追求完美,那是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也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督促我们进步。可是过度的追求则是难为他人也难为自己。

  生而为人已经很辛苦了,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事情,自从长大我们的世界被各种烦恼填满。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成人的世界真是一点人情味都没有。”可见如果这个时候你对自己要求还太苛刻,那么人生还真是苦短。人类应该学着让自己开心,所以,我们可以追去完美,但是不要太执着,我们要学会生活,最重要的是要快乐。

  世界已经很丧了,越是追去完美就越容易不快乐,因为进步到80%很容易,达到90%也值得去努力,但是再想达到100%,每一步都很艰难。《不完美宜是生活,不执着交看破》教会我们一种智慧的生活理念,存在一些缺憾反而是一种完美。

  从今天开始,努力做自己的小太阳吧。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六):我们生而不完美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莱昂纳德·科恩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可是亲爱的,我们生而不完美啊。 "我喜欢你做的事或者你的样子",并不等同于"我喜欢你"。 认可(赞美)和喜爱之间的重要差别就是:你可能非常喜爱一个人,但并不一定认可或者喜欢她所做之事。 读到这段关于完美主义者非黑即白的世界观时,感同身受的被触动到了,有想流泪的冲动。 我无数次和朋友聊天时提及关于"性格和能力"这一无趣又毫无更改的话题,我固执又极端的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在他十岁左右就已经形成且此后再难更改,日后所有的努力修补做出的变动都只是"能力",是你外在的表露,而无关乎内里的性格。你再怎样努力积极阳光正能量,你安慰得了别人鼓励得了别人,你嬉皮笑脸嬉笑怒骂,你言笑晏晏出口成章,你插科打诨装模作样,你,也不过是装模作样罢了。读那么多年圣贤书,谁还不会伪装来着。 所以这样矫情又别扭的我,太难相信与接受别人的喜欢了。自负又自卑如我,虽从不敢认为那喜欢"浅薄",但当真觉得那喜爱"无知"了。无关宏旨,无关学识,只是你不懂我,而我不怪你,但也拒绝你的靠近。 可是你看,巴斯科博士她说,亲爱的,不是这样的啊,而是——你可能非常喜爱一个人,但并不一定认可或者喜欢她所做之事。 不是只有你必须完美,你才能被接受,不是你一旦被发现缺陷,就一定会被放弃。它们之间有关联不假,可是,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试图帮助我们摒弃完美主义的极端思维,她提倡,用最优主义取而代之。 她告诉我们,没有非黑即白的生活只有好坏参半的人生。所以在不太完美的世界里,你需要找到灰度地带,然后坦然接受不太完美的自己。 几年前我说,我们要学会和自己和解——与自我重修旧好,与世界握手言和。彼时的我以为走出对自己的不放过,已经是对自己最大的体谅与包容了,是认清现实后的学会了持有铠甲的同时温柔的坚持。后来才明白并不是,生活远远不止是需要温柔与体谅,还要拥有灰度的空间地带,去愉悦接受,并且认真对待,宽容接纳,适度让步与妥协。 我们生而不完美,我们也不会生而平安喜乐,可是我们可以慢慢来,不执着于完美,不苛责自我,克服非黑即白的想法,你的世界,明明可以五彩斑斓的。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七):不完美又何妨!

  说到完美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是苹果手机的创始人乔布斯。众所周知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偏执狂,所以他的苹果手机一直很受大家的欢迎。其实,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并且希望自己不废吹灰之力平步青云。 但是很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并不平坦,因为想要把事情变得完美就要注重细枝末节,从而浪费很多的时间和不必要的资源。最近在看《不执著,叫看破不完美,是生活》这本书,对于完美主义者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学会了如果舒缓自己的压力。 [美]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 Monica RamirezBasco)是这本《不执著,叫看破不完美,是生活》的作者,也是博士、临床心理学家、作家、国家健康学院研究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心理学教授。 曾在白宫科技政策司担任神经科学、精神健康和扩大参与项目的助理主任,同时还是国际公认的认知行为疗法专家和认知疗法学派的创始成员。 既在大学讲课,又作为心理学家在诊所为病人进行治疗,同时还进行研究和写作。 在读完这本《不执著,叫看破不完美,是生活》后,我意识到如果老是追求完美,有时候会顾此失彼,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写作业,或者是考试,都应该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先完成大部分,如果写作业,先把大部分简单和自己理解的部分写完,然后在把不会的仔细思考或者问别人。如果一遇到不会的题就思考,那么做作业就成为一个断断续续的过程,就会很慢。 如果是写文章,建议选写一个框架,然后再根据框架再往里面塞内容即可。然后在进行修改,如果一边写一边修改,写的太慢,而且无法再短时间内完成任务。还有考试,在考试的时候,也不要抱着得满分的心态去做题,先把自己会做的题写完,然后在检查一遍,把因为马虎而选错的题改过来,然后在想自己不会的题。上学的时候,也很羡慕考试得满分的同学,但也知道得满分的同学只有一两个,而自己在学业上也没有很多的天赋,所以也并没有很焦虑。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要摆脱焦虑症的方法就是放弃完美主义,接受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偶尔给自己放一个假,不要总是害怕失败和失去,其实很多是并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合适和不合适,在生活中,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做到合格即可,放宽对于自己的期待值,偶尔偷懒,也是可以的。比如每天为自己准备减肥早餐的人,偶尔出去吃个早点,每天按时运动的人,突然休息两天是可以的。 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每个人都是有瑕疵的玉都需要修饰和改善,也需要放松和享受生活。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八):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每个人都想追求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可是从古自今没有谁的人生是没有瑕疵的、完美的。这也正是绝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所在。

  有时候,我们总会觉得是不是老天爷和你作对一样,总是有那么多的困难挫折,人生总是不完美。其实,不单单是你,大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这样的,我们都是生而不完美的。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在收集了大量的案例的前提下,写下了《不执着叫看破,不完美是生活》这本书,希望告诉我们完美之人的困扰所在,走出完美主义的误区,以“最优主义”的态度来享受人生。

  完美主义在书中有两种定义,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外向型完美主义者总是觉得别人做的不好,什么事都想自己做。而内向型完美主义者则正好相反,他们其实很棒了,但是总是在自己的内心否定自己,觉得做的不好。还有一部分人是这两种类型的综合体,由于追求完美,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弄得身心疲惫。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作者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因为自己看不懂,就非常强硬的要求孩子重新写出问题的答案。这个例子中,作者就属于两种完美主义的综合。一种是我看不懂,害怕老师也看不懂,然后就觉得后果会非常可怕,另一种就是孩子没有想着要把事情做好。内心的完美主义影响了她对事物的看法,从而也带有很多负面的情绪。结果那?第二天孩子就自己的家庭作业与老师进行了交谈。老师给了他答案,整洁性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并不重要。可见,纠结在整洁方面的完美主义并没有必要。但是作为父母,已经教育好了自己的孩子。他在做好作业整洁的同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得出正确答案上。如果我们在这件事上换个想法,那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孩子写的不整洁,犯错了,发现后改正就行了。

  追求完美的人、执着的人是看不破的,因为他们会把自己困在自己人为设置的各种牢笼中,钻死胡同,钻牛角尖,执着于自己所谓的完美,无法脱困。人生就像一年四季,如果你执着于春天的绿色,那你将错过夏天的火红,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看不到四季更迭,失去了五彩的色彩,人生还有何意义和乐趣可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人都想追求一个完美的人生,但其实不完美才是人生。面对我们的人生,我们总要怀有一颗乐观的感恩的心。不执著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态度,是种坦然的心态。只有放弃不必要的执着,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你的未来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九):完美主义

  看过这本关于完美主义的书,反思自身,觉人们很多时候都陷入了自以为是的想法中。问了问身边的同事,大家对于完美主义的看法,与我差不多,都是字面意义的理解,觉得完美主义就是对自己及身边的他人要求都特别高,希望万事做到最好,并且这个最好是他本人自己的理解,若做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很纠结,连带影响周边的人也很被动。所以现在很多鸡汤文都在说,越是无知的人越是觉得自己很牛,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并且往往特别容易被骗,这样的人我还真遇到了一系列,躲都躲不掉的一系列。

  而看过本书后,似乎对于完美主义的理解,更专业了点,知道了其分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区别,估计如果是完全的完美主义者,该是成为病态了,属于比较严重的。并且通过测试,对自己完美主义方面的了解也更深了一些,另外带动其他同事一起做了测试,感觉这个测试真的挺准的,建议大家可以一试,这样还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看到自己哪方面有些小问题,尽量在今后的生活中克制,真的不错。

  通过测试发现自己有些轻微的完美主义倾向,心下甫定,还好还好,还好不是一点都没有,也还好不是那么绝对完美。所以再看起来就没有那样大的压力了,连带着心态会更平和些,只是作为了解就好,大多数人身边不乏这样的完美主义者,看到他们完美达到焦虑的状态也觉得有些惋惜,书中对于完美主义者自身调节这一部分,没办法身体力行的测试了,但看到完美主义会带来的一些益处和一些缺点问题,也会给自己带来警醒,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去犯这样的错误,有些好处也可以尝试着学习一下,当然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给自己定规则约束。若是完美主义者自身想要改变,那么试一下这些办法未尝不可,咱们可以尽量的保留正面作用,摒除负面作用,做一个美丽的完美。

  如何与完美主义者相处这一部分,个人觉得挺有用的,其实有些家庭中和工作中会有一些完美主义者,通常大家会有些头疼,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但又不想被别人改变,所以其中的一些行动做法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妥善的解决一些问题,更温和的达成彼此相处的和谐。

  当下社会,很多时候都是人们自己与自己在进行斗争,人们遇到的问题也多是自身形成的一些问题,所以对于个人心理建设方面,还是挺有必要正视并好好经营的,心理强大了,正确了,人生便有了正确的方向,你的努力才会产生加速度,相得益彰,完美的行动,搭配完美性格,当然人生不会十全十美,有短板才会凸显长处,存在即合理,不是合道理,是因为存在即有原因,很希望除了自己发现,还会有智者能够帮助指出我们发现不了的问题。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十):Perfect

  erfect

  这本书的封面是硬壳精装,喜欢这种质感,书名有点冗长,不过也是概括了这本书的主旨(建议换一个书名,有点无法吸引读者。。。)不知道作者的原版书名叫什么,可能是翻译问题吧。目录扫视下来,思路清晰,每章的主旨内容也很明白,其实这类图书的目录能够很好地帮你把握本书的大体方向。当然,题目也早已“泄密”了。

  本书第一章以苏珊这个内向型完美主义者和汤姆这个外向型完美主义者的2个故事为开端,把这2类人的性格特色展现出来,苏珊为自己忘记邀请最重要的客户而责怪自己,汤姆苛责自己身边的人,包括妻子和汤米都不能让他称心如意。这是不是有点像处女座哈哈。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开始介绍此书的目的和他的内容的分层,每一个章节设置的重心。对于自己或者其他人不够好引发的情感痛苦,完美主义者的典型——追求完美可能是痛苦的,因为它往往是由想做好的渴望和对没做好的后果的担忧共同驱动的。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蛮佩服完美主义者,他们往往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得最好,无可挑剔,无懈可击。可这样完美的时候总是少数,完美主义者在自我折磨,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完美。十全十美是人们历来的追求。上天是公平的,它公平到不会让一个人永远保持着完美。他可能光鲜亮丽,配得上“优秀”二字,精英人士,但是他私下独处时,他不为人知的内心深处,是否千疮百孔?他可能在无人的夜晚在承受着某些痛苦或者精神和性格上面的缺陷和折磨。尤其是女性对于自己的身材,极易产生希望更好更美之类的想法,但我不觉得这是一种完美主义,更有点像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要是”。。。“就好了”这是自卑的人失败者的口头禅。完美主义者更多的是积极的追求而非消极的自闭。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总觉得自己没有的东西更值得追求,到手后又不以为意。

  作者改变了自己第二个孩子的完美主义者的秉性,不再过分在意作业整洁与否,这个问题其实我可以反过来观照自己。我的字永远比男生还潦草,作业考试都会写得乱,但是我的妹妹恰恰相反,她写得一手好字,错的地方总是会用修正带。我性格急躁,只求对,不求美。她的重心往往是在美上,慢吞吞精雕细琢,但是对于准确度就不会过多追求了。奇怪的性格。不知道她是不是完美主义者?但我想说的是,整洁性也是会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我作为文科生历来考试吃尽了苦头,室友常常调侃我说,如果我能把字写得漂亮一些,或许不会在这个不知名的211大学和她们成为同学了。

  没有亲手拿到这本书,就离开学校了,感谢室友帮我把内容拍下来发给我。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