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9.1,你读的每一本书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后仍然戳心

  谷主麦家曾说:“文学的存在,是为了提醒大家,梦想比现实更永久,轻盈的内心比沉重的肉身更重要。”

  麦家陪你读的第134本书,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描绘了一个疯狂而可笑的理想主义者。

  可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却更能厘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哪怕在短暂的一瞬,让内心摆脱肉身的束缚。

  第134本书,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个落魄乡绅可笑又可敬的英雄梦想。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六哥的领读

  音乐 | 苏琛《最后一首情歌》

  本周,我们将陪伴大家共读的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这本书,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是现代的第一本小说。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称这本书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它完成了后来所有的小说家所企图完成的东西。

  而诺贝尔奖金委员会曾做过一项关于“最了不起的文学经典”的调查,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和全世界有名作家在内的大多人,他们认为《堂吉诃德》这本书当之无愧。

  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已年满五十岁的人,因为看骑士小说入迷,三次离家自命游侠骑士,到处行侠仗义,一路闹笑话,最终在遗憾中死去的故事。

  通过书本,我们可以从一个看似得了失心疯的主人公身上,读懂一个人在理想面前的态度。为了自我理想,他可以不顾世间任何问题,任何险阻。

  在阅读《堂吉诃德》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以下五个问题:

  1.一个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可以做到何种地步?

  2.身世坎坷的人,要如何一步步变得耀眼?

  3.为什么说苦难,都是惊喜的铺垫?

  4.当我们遭遇别人质疑的目光时,我们需要如何应对?

  5.当现实和理想有了冲突,我们需要如何去平衡呢?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1616年4月23日,是《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逝世的日子。

  塞万提斯去世两百多年后,德国诗人海涅曾把他和莎士比亚、歌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说他们三人,是小说、戏剧和诗歌三大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塞万提斯的艺术高度,和他的作品一直到今天都能持续爆发生命力有关。如果抛开他的这些成就和光环,塞万提斯的一生,我们只能用狼狈来形容。

  因为他的一生,和残废、绑架、海盗、诬陷与监狱这些词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

  塞万提斯只上到中学,在本该读大学的年纪,他去当了兵。当兵的第二年,他在一次海战中受伤,导致左手残废。

  几年后,又遭遇海盗绑架,因无法交出赎金,不得不被海盗折磨了长达五年的时间。

  他好不容易摆脱海盗,又遭人诬陷,两次进入监狱。在被释放以后,才开始写《堂吉诃德》。

  这本书的出版,没有让他从此脱离困境,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等待他的将会是又一次牢狱之灾。

  塞万提斯直到去世很久以后,他的国家才认可了他,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中心,竖立起的他的雕像,有人说这是他的家乡和祖国,对他表达的一种歉意。

  塞万提斯用他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苦难或许是艺术的调剂这个说法。而塞万提斯写出的《堂吉诃德》,也快速成为街头巷尾人人的谈资。

  从表面上看,故事中的主人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丘,这两位主人公都不是什么英雄人物。

  他们分别是疯癫和痴傻的代名词,存在的意义,似乎只是为了让人开怀大笑。

  少了他们,大家也很难再笑出声来。

  堂吉诃德疯狂到什么程度呢?他可以把风车当成巨人,进而用自己的长枪向巨人发起挑战。

  毫无疑问,结果他失败了,而且还失败得特别难看,连人带马都被风车的翅翼狠狠甩开了。

  大家看到堂吉诃德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即便是笼罩在愁云中的人,也可以找到一个继续乐观下去的理由。

  但是,我们喜欢书里的故事,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堂吉诃德这个形象,可以让人烦恼尽无;也因为,在书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人为了养活家人,不得不辛苦工作。

  有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嫁一个更有身份的人,不惜先让自己成为那个有身份的人。

  这本书写众人生活的书,我们可以看成是塞万提斯整个颠沛流离人生的真实写照。他成功塑造的一个逗乐大家的人物,是教会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面对接二连三的困境,如果我们只深陷在情绪的漩涡而不可自拔,这是不可取的。

  如果我们可以跳出狭小的视角,我们或许可以如同塞万提斯一样,看到更加广阔的天空。

  塞万提斯在影响普通人之余,还影响了两位重要的作家。

  这两位作家分别是博尔赫斯和鲁迅。

  赫尔赫斯的作品,总喜欢在虚实和真假之间来回切换。

  他曾因为受到塞万提斯作品的影响,在保留自己一贯风格的同时,写过一个短篇,这个短篇讲述一个法国作家打算用法语重写《堂吉诃德》的故事。

  博尔赫斯这样做,只是为了去体验一次塞万提斯曾体验过的东西。

  而为我们所熟知的鲁迅,他笔下的人物阿Q,很多人觉得,他也是借助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原型。

  就是这样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上下两册相隔的时长,长达十年。在第一本书出版以后,很多人开始写这部作品的续集。

  而一开始,这本书也并不叫《堂吉诃德》,而是叫《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慢却》,我们可以在第二本书中,看到塞万提斯讲述自己在书被人提前出续集的经历。

  塞万提斯,在自己的小说中,既谈论自己也谈论小说本身,谈论什么叫做小说的行文。

  塞万提斯在作品中,随处都在用这种写作手法。

  堂吉诃德游历期间,他会遇到一些早就听过他鼎鼎大名的人,大家说读过他的故事,早已知晓他的趣闻。

  再向前追问一步,我们会发现,别人塑造的他,已经变得荒诞不经,缺乏真实感。

  堂吉诃德甚至有一次在朋友的带领下,还看到一本关于自己的书,那本书正在校对,作者毫无知名度。

  他当时很气恼,觉得那样的书,早就该毁掉,毫无存在的价值。

  与此同时,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找到读书对人影响的答案。

  书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读书改变了他的行为,他因为沉迷于各种各样的骑士小说而不能自拔,在年满五十岁时,不顾家人的阻挠,执意出发去当一名骑士。

  最终,他没能成为真正的骑士,而是活成了一个笑话。

  堂吉诃德信奉骑士小说中的骑士精神,也一直在身体力行。我们可以说他在读书时,没有结合时代来进行思考。

  他不知道,自己所信奉的那套骑士精神,已经过时。

  他不仅可笑,也十分可怜。

  但塞万提斯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为了心中的理想,是可以付出一切代价的。

  一个活在现代的人,怀抱着过去的一套价值观,把魔法当成对抗现实的工具,是不可取的。

  只不过,随着堂吉诃德的生命走向终结,我们越来越看出他的可贵,他在一个并不接纳自己的时代,做着一件毫无可能的事情。

  这件事注定会失败,不是他的原因,是时代的原因。

  时代在变化,而他一直坚守自己觉得正确的东西,这就是他和所有人的最大不同。

  他除了自我坚守,还会帮助人成长,和他一起游历多年的桑丘,就逐渐得到了成长。

  因为在堂吉诃德的眼中,各个阶层是可以平等相处的,他们在遇到一个问题时,可以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面对桑丘的抱怨,堂吉诃德总是很包容。

  堂吉诃德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者,让桑丘一点点发现自己的问题,他再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点拨,教会桑丘处理事情,让桑丘成长了起来。

  我们读这样的故事,是一个寻找人生真相的过程。

  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时,我们当有堂吉诃德的执着;我们在面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时,我们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疑问;

  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选择错误后,我们要学会调节路径;即便是所有人都嘲笑我们的梦想,我们也当步履不息。

  在明天的共读中,让我们一同走进书本,去认识那个已经丧失理性的堂吉诃德。我们明天见。

  第133本书回顾:

  《审判》精读第1天:高分9.2,他的一生短暂而单调,却用一支笔写尽人生的荒诞和无奈

  领读人:沈寒冰。未来很长,不想投降。个人公众号:「沈寒冰修心居」

  主播:六哥。用声音陪伴成长,全网音频APP搜索【懂你直播间】,一起聆听这个世界的精彩,六哥微信号:TZH825。

  责编:黄蝶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背景音乐:苏琛《最后一首情歌》

  ▼2020的第一个月,点击阅读原文记录读书的日子吧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