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1》读后感100字

  《三国1》是一本由[日] 吉川英治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1》读后感(一):白话三国故事

  之前我有听过谢涛的三国,还看过其他与三国有关的故事和电视~对三国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这本书是日本作家写的被翻译过来的,这点让我有些诧异~

  整本书通俗易懂,有画面感,也有故事性,不会像教科书般的枯燥无味,分章节来介绍,推进故事情节,很有趣味~

  刘备,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一起闯天下,刘备的仁义让人印象深刻;曹操何为天下奸雄,扩张势力,广纳贤才,张弛有度,睿智果断;孙坚拿得传国玉玺,贤明好口碑,东吴势力慢慢崛起;还有袁绍袁术刘表董卓吕布等,群起纷争,都分得一杯羹,汉献帝刘协被各方势力轮番控制,久在牢笼里缺无可奈何,让人倍感凄凉,为汉室400多年的基业叹息~

  三国的故事说个三天三夜都难以说完,本书轻松的口吻让我们能很快读懂这段历史,对三国人物的刻画精准,大饱眼福~

  《三国1》读后感(二):光荣《三国志》系列游戏原著

  如果嫌文言文版的《三国演义》晦涩,用日本漫画的方式重审三国演义是个非常有趣的角度,抛开偏见这本《三国》确实是市面上非常好的白话文版本,加之这版的翻译普遍评价很高,文字流畅几乎看不出日本作家的痕迹,看三国故事的过程中不会有突兀感,虽然言语中还是有《丰臣秀吉》的影子,但已经改掉了许多日本口语的表达习惯。楼桑村织席的刘备、黄巾小兵张飞、私塾先生关羽,更像是一部用想象力填充了细节的三国热血同人版作品,坚持看下去你就会知道为何这个时代让日本人如此也着迷。

  这次新版的吉川英治《三国》系列,将原本的十卷内容分为五本,目前已出了三本。第一本《大乱之兆》包含吉川英治老先生《三国》前两卷的内容,故事截止到董卓之乱被诛杀后李傕郭汜乱政为止。封面也经过重新设计,已日本独有的浮世绘风格来体现三国人物也表达了对三国的热爱,这版实体书网购优惠力度大,喜欢的话也值得收藏一套,作为三国入门读物也是很好的选择。

  《三国1》读后感(三):浅读《三国①大乱之兆——桃园の卷、群星の卷》

  作者吉川英治先生在本书中创作了另一种风格与人物形象。以刘备觅茶孝母和君臣相遇来说。作者别开生面的塑造或者加深了另一个刘备。孝悌,仁(侠)义,惺惺相惜都拿捏的非常到位。 刘备落魄贵族却没有湮于世俗、泯然众人,足见他与众不同。救鸿家小姐可见仁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是困境仍能舍身救人,见其气度不凡。被张飞所救,丈夫换剑,在我看来是以心交心。也通过这一段故事推动了张飞出场。 以刘母角度来看,一个母亲的所有品质几乎具备了,但是更多的一种是千年文化传承下的古代嫁娶观念,备、飞换剑在二人视角看来,你我可交。在刘母看来那是她的过失,刘备汉皇后裔,孝景帝玄孙,天下涂炭,百姓困于灾祸,身为刘姓后人就应该振兴汉室。所以她觉得愧疚,也有恨意,而这种恨意是恨自己。 羊仙出而刘备执棋,再遇张飞,结识云长,汉室振兴的棋局已然开场。正如《隆中对》所记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所谓三人成虎事多有,备得关张则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汉室复兴的一次征程。

  《三国1》读后感(四):读《三国:大乱之兆》有感

  武夫怀勇毅,勒马于中原。干戈森若林,长剑奋无前。此魏明帝之言也,其于乱世武夫之刻画,可称入木三分。 然汉末之乱何起?吾以为,其因为时政,时政所致者,即为起义。汉末起义者虽众,然影响深重者,当属黄巾。大乱苦黎民,然时势亦造英雄,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乱之世,英雄辈起之时。 刘关张三人即是《三国:大乱之兆》一书中首先登场的豪杰,此三人之名于后世家喻户晓,然吾甚重三人之坚毅卓绝,其于桃园起义兵,踽踽而行于乱世,克黄巾,伐董卓,于乱世争斗之中奔忙,于吴魏之奠基者而言,创业之何其艰难也。 刘备以仁立世,于后人多有争议,洪应明于《菜根谭》中言曰: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为仁者,亦如此。仁做到极处,何分真假?纵为伪仁,然竟一生者,可谓真仁义。三国群雄之中,吾本最敬曹操,其才能之卓绝,举世而相当者几何?然为今而观之,赫赫威名留于青史者,从无泛泛之辈。吾汉家儿郎,当人人如龙。 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

  《三国1》读后感(五):读《三国之大乱之兆》有感

  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如过江之鲫,能千古留名者,少之甚少。 刘备,起初不过一贩鞋织履者,为何能最终三分天下,建立蜀国?其因有三:其一有大志,并坚持不懈。刘备半生漂泊,起初身边仅有关张两位结义兄弟,士卒不过百人。讨伐黄巾,建立无数功勋。却因无人脉无金银导致论功行赏只给了一个小县长。后为都邮所欺。后追随公孙瓒,助陶谦守徐州,得徐州后又被吕布所抢。追随刘表却被因能力出众怀疑。坐了多年冷板凳。直到请到诸葛卧龙。赤壁之战后才开启了三分天下,若其中半途而废,也不会有后来的蜀国了。 其二,身边能人异士者众,并能知人善用。使之忠心不二,起初刘备身边只有关张两位结义兄弟。徐州之战,兄弟三人分散撤离,刘备投奔袁绍。张飞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仍心怀大哥,一有大哥消息便立即来投。关羽为兄嫂,假投降于曹操,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与之无数金银珠宝,仍不忘大哥,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大哥留下千古美名。赵云不过数面之缘,却认其为明主,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幼主。三顾茅庐诸葛亮,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者比比皆是。 其三,团队。刘备关羽虽文武双全,然刘备擅长政治,关羽长于谋略。张飞只有武力。虽刘备三人意志坚定,努力前行却缺少一个军师给与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诸葛出山前,三人虽艰苦奋斗,却建树不多。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直到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隆中对,确定了三分天下这个大方向。并有了刘备为决策者,关羽张飞为执行者,诸葛亮为军师的团队核心。才会在赤壁之战后分荆州,夺益州,得到了之前从来没得到过的成就。 成大事者,必先有远大理想,并有为之努力奋斗的决心。成功之前总会有无数的困难,如果我们迈不过去,那么无论多强的武将,多厉害的谋士,也不可能成功。袁绍虽四世三公。却优柔寡断,胸无大志。官渡之战败给了曹操后一蹶不振。相反刘备出身贫寒,却屡败屡战,一路向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时候,一辈子,做成一件事情就够了。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坚持自己的理想,选择正确的方向,有一个优秀的团队。那么你一定可以成功

  ——青山独归远

  《三国1》读后感(六):风云际会 群雄并起

  第一次阅读外国人演义我们的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这本由吉川英治所著作的《三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三国》在日本不同寻常的影响力,在日本这本书被定义为历史巨著、政略大全、商战宝典和励志奇书,成为日本人学习历史文化、成功之道、处事方法、领导理论等的书籍。只有小学文化、被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生前曾多次表示:“三国人物的智慧,是我的最好的老师。”吉川英治所著作的《三国》第一部,向读者介绍了汉代衰微,天下将乱,风起云涌,群雄并起。 吉川英治所著作的《三国》系列共五部,这是第一部,内容包括全十卷中的桃园之卷和群星之卷。桃园之卷为我们介绍了刘备为母买茶途中遭遇黄巾贼,被张飞相救,后结识童学草舍教书先生关羽,三人志趣相投,在桃园义结金兰,为拯救天下苍生与水火之中,开始了对黄巾贼的南征北讨。故事由此正式开始。群星之卷为我们介绍了三国风云人物悉数登场——“宁教我负人,不教人负我”的曹操、温酒斩华雄的关羽、号称江东之虎的孙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董卓,垂涎玉玺意欲称帝的袁绍、有勇无谋的吕布等各方英雄陆续出场……所谓风云际会之际,群雄并起之时。 本书的作者吉川英治,日本“国民作家”,历史小说大师,以改编史书闻名。日本菊池宽奖、朝日文化奖、每日艺术奖得主。有“百万人的文学”之美誉。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采用创新式现代手法演义史书。吉川英治通过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全新演绎,让读者既能看到原作原著中经典内容,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温酒斩华雄等内容,又能读出原著中没有的内容,如书中刘备买茶奉母细节描述等内容。二是注重人物内心描写。书中重点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如刘备母子对白,通过对话细节描写,进一步挖掘人物内心思想活动,揭示人物的心路成长历程。三是文笔清新隽永,全书用语简短流畅,犹如行云流水般酣畅。四是情节曲折。尤其在刘备、曹操等几位关键人物的成长历程上,均是大起大落,几经沉浮,一边是大富大贵、位列三公,转瞬之际又是兵败如山倒、亡命天涯。通过人物的起起伏伏,让人感到世事无常,旗帜鲜明的向读者展示了书中人物人生的曲折和坚毅的求道精神。特别典型的人物是刘备,从编草鞋开启人生,到刘关张结义组织义军,东奔西走却到处遭人白眼,名为义军,却无一官半爵,英勇善战,却无官旗在手,直至被封为中山府安喜县尉,又因忠正耿直被督邮诬陷,最后挂印而去,被官府追杀、亡命天涯。 正如书中所说:“武人有武道,圣贤有文道,商人也有逐利之道”,品读本书,让我们对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等方面,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更深的体悟,这也是我推荐阅读本书的原因和理由。

  《三国1》读后感(七):群星与桃园

  天佑中华,把古民族放在亚细亚大洲的边缘角落里面,让其过男耕女织的桃园生活。

  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东北是难以开发的冻土苔原,东部是浩瀚的大洋,南部是瘴蛮的雨林,西南部是亚洲第三级的青藏高原环绕,西部是戈壁沙漠。在这些地形地貌的保护下,中间却是容易耕作放牧的华北大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盘地,江南地区这些的膏腴之地。

  这样的地形大势,虽然一定上造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可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华文明,免遭外敌的入侵,可以专心致志于实现独立的发展。

  然而人啊,总是有野心的动物,希望索取更多,尤其是希望通过掠夺他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积累,杀一人是凶徒,杀一万人就是战争英雄,偷针线的是小偷,盗取国家权柄的就是政府大员和诸侯,甚而这些一时的风云人物,死后也会被一些民间或者政府的人士所以吹捧崇拜,最终封神纳贡,成为天上的群星之。

  桃园与群星,可以说代表了中华大地上两种人的生活态度。

  本书是吉川英治所写的《三国》系列小说的前两卷《桃园之卷》和《群星之卷》,全书看完可以发现和看到是本书是作者依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章回小说所做的改造,而不依据陈寿的《三国志》正史所做的改编。

  故事大约从黄巾起义讲到董卓之乱,再写到十八路诸侯争讨,再到董卓被刺死,群雄自乱自相残杀到曹吕争霸兖州,汉献帝出奔洛阳结束这段。这两卷中既写了拥有桃园人生态度并结义于桃园的刘关张三兄弟,他们出身于草根民间,是地道的普通百姓,除掉大汉皇叔的虚名,就是编草鞋的手艺人,怀念信仰旧有的汉朝秩序,希望仁义和战斗来实现天下太平,黎民欢乐;也写了像天上群星般的曹操,含着金钥匙出身于统治阶级高层,有文韬也有武略,手上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是治世的能臣,可在这样的乱世,开始服从于内心的欲望,靠像吴起韩信这样的能力成为乱世的枭雄。

  三国可以说是汉字文化圈的大IP,在中日韩越各国流传很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程度,这不为过,各国都有自己民族和语言版本的改编,盛名之下甚至在国外还有其他语言文化圈也有他的粉丝和粉圈,这一方面可以说古汉文化相当的文化影响力能把自家的文化产品推销出去,一方面也是三国这部作品本身过硬的质量和素质的体现。

  自从蜀汉的降臣,西晋的文学博士陈寿完成《三国志》以来,历来史家文人还有民间艺人对这段历史的重写,改编,注解还有戏说就没停过,裴松之,习凿齿,司马迁和罗贯中都是这当中的代表人物,历数有近一千八百年不断绝。

  除掉读这些文字作品外,年纪稍长的通过评书、相声和昆曲这样的民间戏剧和表演来了解这段故事,凡有水渠水井处都能闻得关公斩杀蔡郎中的故事,中年左右的通过影视剧的改编来知道这些故事,CCTV的改编本还是很多人心中的大经典。

  现在的孩子通过游戏王者荣耀,LOL还有三国杀和英雄杀这样的手游和端游来了解这些历史,通过横山光辉的三国志漫画动画,或者一骑当前的Loli向的改编漫画来了解这段历史。

  经典著作随着技术的手段不断去下沉,门槛越来越低,文化的传承人也从饱学鸿儒慢慢开始向无知无识的下里巴人身上曼延,而今初夏开始在桃园下玩农家乐的普通孩子在夜空下数着天上的群星的玩笑中已经可以在无处不在互联网下得到文化的熏陶。

  《三国1》读后感(八):日本人眼中的三国

  三国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小时候在游戏机上玩《三国战纪》,粗狂的人物、激烈的战斗让我痴迷不已。而日本所出的三国类游戏非常多,《三国群英传》、《三国志》、《傲世三国》等等……这些游戏风靡全球,很多游戏出到十几代,几十年经久不衰。日本人的三国情结及对三国的痴迷程度已达“令人发指”的境界。

  虽然很不甘心,但不得不承认日本比国内更懂做三国类游戏,也可以说他们更懂三国文化。这样的文化积累从何而来?这里不得不提日本的三国文学作品。1552年,日本出版了第一部关于三国的小说《三国志》,之后相关作品长年不衰。而20世纪初吉川英治的《三国》更是将三国文化推向巅峰。这位日本国宝级的文学大师以日本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将三国故事再次演绎,从而该书得到日本全民的喜爱,直到今天仍然被奉为经典。

  该书由王筱敏所译并于近期在国内出版与中国读者见面。大家也许很奇怪,一个中国人耳闻能详的故事传到日本,日本人改写过后再反译回中国到底有何价值?这个问题我想放在最后和大家探讨。

  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发现和我们的《三国演义》有一些出入,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先:

  l 茶叶很贵,只有皇族才喝得起,但因母亲爱喝荼,刘备为孝顺母亲,用两年的积蓄买了一小罐茶叶。应该说中国茶道早就有之,但在唐朝才流行开来,陆羽的《茶经》将喝茶提升到艺术的境界。日本茶道也正是从唐朝时传过去的,所以他们认为在三国中茶道也很重要。

  l 张飞在认识刘备之前就和关羽是结拜兄弟。我们都知道关羽在逃亡过程中是卖枣的,书中他的职业是私塾老师。桃园三结义的桃园在刘备家的后院。这些内容和我们的故事有所出入。

  l 刘备军在铁门峡杀张宝。而我们故事中张宝被射伤后被自己的部下所杀。

  l 貂蝉之死----董卓被吕布抄家后貂蝉被吕布所救,但随后马上自杀。而我们的故事中貂蝉是在吕布被曹操所杀后貂蝉不知所踪。有人说是被曹操抓去,有人说出家为尼。

  l 李儒杀何太后及弘农王刘辩一幕很是冷酷,先是逼喝毒酒,再揪起太后衣领扔下楼。而我们的书中对这一段的描写并无太多文墨。

  从这些不同之处可以看出,作者书中强调茶道、孝道、血统,弘扬忠诚、坚韧的品质。吉川英治的《三国》已经不同于我们的三国,而是有自己的理解,并把三国精神和日本的民族精神相结合,目的是让《三国》更贴近日本人的思维,并从中得到更多感悟和提高。

  《三国1》读后感(九):日本人笔下的三国

  说实话罗贯中《三国演义》我没看过,不过电视剧零零散散也看过一些,最近看了这本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写的《三国1:大乱之兆》,吉川英治将这部中国小说加以现代日本小说化,在日本广为传播!

  本书中,分为两卷,桃园之卷和群星之卷!桃园之卷,主要说的是刘关张三桃园结义,群星之卷主要说的是,当时各英雄四起相争,比如曹操、刘备、袁绍和董卓等等!其中描写了刘备和曹操等等他们的发家史。刘备本是涿县楼桑村一个编草席的人家,是一个大孝子,为了给他母亲带茶叶回去,来到黄河之畔等商船过来买茶叶,买好准备回去的时候,又遇到了当时的黄巾党人,被黄巾党人带走,最后因为张飞而得救!后来,张飞带着关羽一起去刘备家开始筹备义军剿黄巾党匪,因一次战役之中相识曹操!书中还讲到了曹操多疑的性格,在一次逃亡之中,杀了招待他的全家人!把黄巾党消灭以后,又来了一个董卓。吕布却因为董卓送他赤兔马而拜董卓为义父。说实话,我认为当时个人武艺最强的就是吕布了,当时刘关张三人一起,都奈何不了吕布。只不过吕布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如果吕布有勇有谋,我觉得天下估计就是他一个人的了!自古以来,能坐上皇位之人必定不是只有勇武之人,而是有智谋之人!

  群星之卷中,还是得佩服曹操的才能。可以号召天下各路英雄一起讨伐董卓。虽然曹操后来在追击董卓的过程中,接近全军覆没,自己的性命好几次都差点丢了!不过还是得承认,大难不死之人还是有后福的!在当时,讨伐队伍虽然壮大,只不过是各自为营。各有各的目的来参加讨伐的。自从王允设局除了董卓之后,天下就更乱了。哪一方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纷争,然当时的刘备还是那样的平静,并没有参与纷争中,连太守都不需当!这时,谁也不会想到刘备后面会建立蜀国!

  说实话,刘备是汉室后裔,从小他母亲就给他灌输兴复汉室的思想,我觉得刘备后面有所作为,最大的功劳主要还是他的母亲。如果没有他母亲从小灌输,我怕刘备最后只是寻常百姓人家中一个卖草席的后生吧!

  或许书中的某些内容与我们的《三国演义》有些许的出入,只不过这是日本作家通过他自己对三国的理解以及根据日本的一些习惯写的,可能更符合日本人阅读习惯吧!

  《三国1》读后感(十):日本人笔下的三国之乱

  初中的时候家里附近新开了一家书店,某天跟姐姐去逛书店,她说要支援一下我,让我任挑一本,她来买单。然后我就鬼使神差地拿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那时刚学文言文,本着提高文言文阅读的精神,还特地拿了文言版的。抱着那部大巨头回家之后,有模有样地从第一个字开始读,遇到不懂的字还会查查字典。就这样连猜带蒙地倒也是读了不少章节,只是很多地方都不求甚解。后来读到最喜欢的孔明死了,心里悲痛,读不下去,至此搁置在一旁。想不到时隔多年再读三国,居然是日本人吉川英治所写的《三国》。借日本人之眼来看本国的历史,从中窥探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异,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吉川英治生于明治25年,是日本的“国民作家”,历史小说大师,以改编史书闻名。幼年因家道中落而辍学,做过多项杂工,22岁时正式步入文坛。等到34岁时才因《鸣门秘贴》一举成名,随后创作了《宫本武藏》《三国》《丰臣秀吉:新书太阁记》等多部巨著,均备受推崇,有“百万人的文学”之美誉。

  《三国》是吉川英治将中国小说加以现代日本小说化的奠基之作,很好地融合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气质,至今仍是日本人的必读之书。在日本,受《三国》影响的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等不胜枚举,他们从中学习历史文化、成功之道、处事方法等。金庸先生评价其“正是借助他(吉川英治)富有文采的文章,使日本的读者对这部作品的兴趣至今未衰”。

  《三国》系列共五部,《三国:大乱之兆》是第一部,内容包括全十卷中的桃园之卷和群星之卷。桃园之卷从刘备为母买茶途中遭遇黄巾贼讲起,逃亡途中被张飞相救,后又通过张飞结识童学草舍教书先生关羽,三人志趣相投又胸怀天下,在桃园结义后开始闯荡江湖。群星之卷里开始刻画众多风云人物--曹操、袁绍、吕布、董卓、孙坚.....各路英雄豪杰悉数登场,杀伐不断,群雄逐鹿愈演愈烈。

  与我们所熟悉的章回体小说不同,吉川英治并没有对三国进行改写或节译,而是大胆地采用了报纸连载小说的体例来进行再创作,并且在主要人物像刘备、曹操、关羽等身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意。书中较原著新增的的对白、心里活动描写都极其直接地表达出作者对不同人物的喜恶,并且通过对人物加以点评揭示为人处世的道理。

  比如刘备在徐州遭曹操围攻时施以援手,后被徐州太守陶谦委任为新一任太守。吉川英治点评其“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一个过程”。

  “刘备......一直都能持节守义,静观风云变化却不急功近利,因此名望极佳......他的这些固执和古板其实才是正道,在获取功名之途上貌似迂回而行,其实是走了捷径。”

  而对于一直存在争议性的曹操而言,吉川英治在对其进行描写时也能辩证地加以看待。他并不认可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却也欣赏其惜才爱才的优点。在生擒许褚时,曹操起了爱才之心,亲自为许褚解绑。吉川英治评价“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若被他视为敌人,则性命难保。反之,若被他看中为贤才,则一定会恩宠有加。他一方面懂得惜才爱才,另一方面若他憎恶某人,也是会不惜一切手段将其毁掉的”。

  《三国:大乱之兆》由于采用连载小说体例,并且加入了作者大量的点评,便于理解,阅读起来较罗贯中版较为轻松。但由于吉川英治是日本人,这部三国是由日文译成中文,不知是译者的原因还是怎么的,在其中出现了唐代的诗句,总感觉怪怪的,不合时宜。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