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读后感100字

  《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读后感(一):请记住,你是个人类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忙成为了一种生命常态。我们总是在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忙着照顾家庭和孩子,用那句流行话说,就是忙的“累成狗”,不过其中却很少有时间是抽出来给自己的。如此周而复始,日子似乎单调的没有尽头。静下来的时候,不免觉得这样的生活既可笑又无奈,而后不禁疑惑,难道这就是生活吗?

  不,不是的。曾经我以为,这样忙绿的日子的确就是生活,但最近却有了不同的看法。记得我国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先生在《闲暇处才是生活》一书中,曾提道:“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我深以为然,要知道生活固然少不了为了填饱肚子而奔波忙绿,但在另外闲暇的时间内,人类还应该是去享受生活的。

  我们可以像鸟儿一样拥有自由,可以像花儿一样伸展呼吸,可以像鱼儿一样体验戏水的乐趣......换而言之,只有感受到来自生活的诸多美妙乐趣,才算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不过,面对总是“不得闲”的生活,或许你会感到有心无力,毕竟谁又不想真正的去享受人生呢?其实,正因为这种“不得闲”的状态存在,才更让“闲”变得尤为可贵。因为它不仅仅代表的是生活状态的体现,更是一种切切实实的人生态度。

  梁实秋先生是一个很懂生活的人,读他的文字总是觉得有种直达心底的亲切感。他说:“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而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的。从那些暖心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梁实秋先生对“闲暇”有着深刻而丰富的理解。

  在他看来,下棋是为了消遣,观棋也是一种趣事;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才算恰到好处;书法,最终还是要归于平正的;读书、听戏,自有其乐趣可言;勤劳、惜时、惜福的人,心有常闲;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心安。说到底,你的生活是怎样的,就代表你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拥有了这样的生活,也就拥有了鲜活的人生。

  学会用一颗闲适的心,来应对生活的繁忙和负重吧。你会发现,一切都将变得大不相同,人生就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神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都是,无论哪一样,都能让人深感快乐。

  《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读后感(二):闲暇才是真生活

  第一次读梁老的书,之前一直听闻梁老的书很有意境,这次真的读到了,第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梁老太有文学内涵了,里面引用了很多的国内著作,甚至还有一些外国文学,深厚的文学底蕴,给我视觉的新颖和心灵的抨击,着实令人耐人寻味。

  书中一共分为五部分,闲暇包括:下棋、饮酒、读书、写字、甚至我们的吃喝睡觉都可以是闲暇,处在一个物质飞快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每天忙碌着,忙着工作,忙着家庭,忙着走忙着生活,真是能闲暇下来,坐下来,细细的品茶,细细的回想自己生活的时间都没有,那么我们都在忙着什么呢?奔波本是生活的主节奏,可是在快速忙碌之余,我们是不是也要享受一下生活的快乐,真正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生活品质的时刻就是他的闲暇时刻。举个例子:平时我们大家都是在上班,我们在工作上有能力高低,有时间长短,但是回归到下班时间,有人选择一觉睡到日晒三竿,起来玩手机,刷微信,打游戏,点一些外卖,就这样混混日子,可有些选择看看书,写写字,学一会儿非自己专业知识,或者陪陪父母、、、、、、这些时间真是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心状况,也不是说玩就是不好,可是我们除了上班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本来就是很有限的,可是我们如果把玩当做这些闲暇时间的全部,那么可想,这个人的内心是多么的空虚,多么的虚度人生,我自己本人也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在我结婚前,我一直是害怕一个人的独处,每当我下班自己回到家后,我内心无比的空虚,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就每天给朋友打电话,和朋友聊天,后来的后来,我结婚了,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有了稳定的工作,我突然体会到我不该这样的虚度我的人生,我该干点什么,可是我能干些什么?我有了自己孩子,我该给我的孩子做一个榜样,不一定是优秀的榜样,但至少是一个努力的形象,所以,我开始大量的看书,学习,学习法律,并且看一些杂书,在书的世界里,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到现在,我每天上班,下班看孩子,晚上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并且练练字,有时间和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去旅旅行,我想我领会到生活的真谛了,永远做一个生活充实的人,而不是每天的虚度。

  闲暇时间的利用才真正体现一个人的生活的品质和质量,也才是智慧和情商的结合体,我们都该好好的想想,我们到底该如何的利用好我们的闲暇时间,千万别虚度你的时间,毕竟我们都回不去过去,也没有后悔药可吃!

  《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读后感(三):做像花一样的人

  《闲暇处才是生活》这本书精选了梁实秋最经典的散文名篇。其中梁实秋说: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这句话应该是现在的中国人最能感同身受的。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终于从拼命生活想到了享受生活,从满负荷工作过渡到了有小闲暇的工作,从以工作为主演化为工作是为家庭服务。这本书用了“闲暇处才是生活”来做题目,但涵盖的内容远不止这些。这里边有作者对生死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对时间的理解,对处事的态度。

  之前只知道梁实秋先生是个伟大的翻译家,鉴于以前对他思想的批判,很少读到他的作品,只是偶尔在一些书上就是零零散散的看到一些,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看这本散文集,我忽然有一个念头挥之不去。就是一直都觉得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应该是水深火热的,应该是到处都充满着黑暗和恐怖的,就像鲁迅先生的作品里展现的一样,普通大众的生活都是苦大仇深的。可是这些当时的现实情况在他的文章里边,就没有太多的体现。也许这些散文都是在台湾写的吧,但是还是会让我产生这些念头。这和他的思想有关,梁先生认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着重于体现人性,所以在他的文章里我们熟识的黑暗时代就没有痕迹。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话,应该会觉得他的文章就像是现在的贵族圈里流传的东西,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但是现在看他写的这些散文,你就会觉得和我们的现代的生活是如此的贴近。

  很难想象,现在我们的文章里经常还在纠结的一些论题,实际上梁先生早有过论述。比如梁先生在他的文章里,对于钱的用处这一块儿就写的非常的透彻。有两种方法,他说:有人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教导孩子,不工作便没有钱。于是他们鼓励孩子服务,按服务的多寡优劣而付报酬。这种方法有好处,可以让孩子知道,钱不是白给的,是劳动换来的。但也有流弊,“没有钱便不工作”。我见过很多家的孩子,不给钱便不肯写每天一页的大字,不给钱便死抱着桌腿不肯上学,不给钱便撒泼打滚不给你一刻安静的功夫去睡觉。这样,钱的报酬的功用已经变成贿赂的功用了。“没有钱便不工作”,这原则并不错,不过在家庭里应用起来,便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分。看看是不是文章里边很早就把这种用钱教育孩子的利弊分析的那么透彻了?可是我们现在的很多书上都还在教导我们如何的去让孩子在家里付费去干活。

  对生活的感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曾停止过,就像爱情一样,永恒的话题。梁先生的感悟经历时间的洗涤仍能指引现在的我们成长,尤为可贵。

  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做像花一样的人,是不是可以成为我们的理想?

  《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读后感(四):一点.紧绷的进来 一处.闲暇的品读 是否悟出,有待生活的验证

  谢谢秋水老师赠我的梁实秋老师《闲暇处才是生活》一书 ,我利用了5.1劳动节这几天的时间 在安静的环境下静静的把这本书阅读起来 …

  阅读章节 看到先生能够把自己身边的生活娓娓道来 是闲适的家常 是质朴平实的味道 让我感动且有代入感 佩服先生可以用朴实又饱满思想的文字把我引导呈现出画面感的作者 (ps:秋水老师 你的文章也是有这种功能,hhh)

  看着这本书 起初我带着如书名让”闲暇处才是生活”的思想走进去的 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发现越看就越感到内容不仅仅有闲暇质朴的味道 更看到里面一些先生里说的“人”,无不有我自己的影子,书中先生说的关于“利用零碎时间” 常常听人说,想读一点书,却苦于没有时间。这个说法 先生给出不太同情的说法,他说“不管是多么忙,总不至于忙得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一天当中如果抽出一小时来读书,一年就是有三百六十五小时,十年就有三千六百五十小时,积小成多,无论研究什么都会惊人的成绩” 先生还列举了其他作家对“利用零碎时间”的例子;除”惜时”还有关于“怒,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 最难看”;关于懂沉默的朋友”及关于“赖”等…

  后面, 看到先生自己前后用三十年时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译文 期间还有很多其他的个人作品, 能有这样的强大力量 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知识库 除了自身的热爱和责任外 我看到更多的是他夫人在他生命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大家对其夫人都是高度认可 ,就如书中有一句是写他朋友对他夫人的评价,认为“梁先生的成就,一半应该归功于他的夫人“ 并做出异口同声的说出了一个妻子对于她的丈夫之重要。

  文中还叙述了很多关于和他夫人程季淑从相识、短离、结为夫妻到永别在心中的贯穿全书 ,让我对于先生的夫人,用接近完美来形容不为过,夫人在给予的力量上就如太阳和月亮的结合 温度 把自己的一生燃烧来照亮一家 这种爱的燃烧 从对家对梁实秋更是无微不至 梁实秋对夫人的评价也是”她容忍我这么多年做这样没有急功近利可图的工作,而且给我制造身心愉快的环境,使我能安心地专于其事”。

  此书值得慢慢细细的品读 发现里面的趣 此次的阅读仅是让我在知道的层面 希望现在开始 以及未来 我自己也能慢慢的从中悟道出生活的趣和闲适 做一个在工作之余还能闲暇去做人,去享受人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活在表面。

  《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读后感(五):偷得浮生半日闲,享受闲暇处的快乐

  最近读到梁秋实先生的《闲暇处才是生活》感触颇多。我总是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很忙碌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想着快速解决身边的一切问题。吃饭快点,上班路上每每都是飞奔跑去,紧着剩余的几分钟,赶急赶忙地跑,又有多久不曾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抬头看看天上的蓝天白云,闻闻空气中的花香。

  打开一卷书,泡上一杯清茶,在那一刻中,仿佛只有自己。在文海里遨游,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烦扰,与古人游,与智者语。

  梁实秋先生在书籍里提到的“有闲阶级”说:“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如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

  如今我们现在的生活看似忙碌,什么都追求效率。时刻在忙,但是根本上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瞎忙,而不忙的时候,不是在无休止刷抖音,就是不停刷朋友圈,要么是玩游戏,这些根本不是真正的让自己闲,这样的闲更耗体力,没有营养,没有韵味,没有气质。与梁实秋所提倡的闲暇,是两码事,自然,这样的“闲”怎么会让我们体会到“闲暇处才是生活”的真味!

  是什么让我们越来越忙?这是一个高效运转的社会,一切行为都被效率主导,每个人都在追求行为的效益最大化。

  真正有品位的闲暇,应该如梁实秋一样,要闲中有味,闲中有追求。在这样的闲中,才能既得到了身体的休憩,也得到了心灵的休憩。也让自己的精神更丰盛,心态更从容闲适,不必时刻烦躁不安。

  每个人的生活都无法一帆风顺,总有这样或那样不甚心意的烦恼事。我们应让自己用一颗闲适的心,来应对生活的繁忙与负重。

  梁实秋先生是真正懂生活、会生活的人, 在这本书里,梁先生谈到了关于生与死,送别,关于读书,关于下棋……用这些发生在我们生活里最真实最自然的一些事情,来告诉我们一些人生哲理。

  梁先生说生死。他说,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何处去,生非甘心,死非情愿,所谓人生只是生死之间短短的一橛。

  的确如此,人生下来并不是他走得选择,心甘情愿的,到死了也是他无法预料而且情愿离去的,可是不管你是否情愿,生跟死其实很短的距离。

  人生中总会突遭很多变故,每天都有不定的意外事故发生,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横死意外当中,他算的到自己会遭遇此祸事吧,当然无法,可又能如何呢?生命无常,生死终究不由自己说了算。看淡生死珍惜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人,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人没必要将自己弄得忙碌不停,人需要有适当的闲暇时光来消磨放松自己,释放压力。在休息时去散散步,看看身边的风景,让整个人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

  我们不能人生过得仅仅为了生存,生活也并不是毫无目的的往前走,不要一路匆忙只是来过而已,我们应该留心旅途中的风景,体验下,感受一下。

  古人都说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也要给自己创造些闲暇的时光,适度地享受生活可以做到精神愉悦。

  《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读后感(六):民国向日葵笔下的闲暇

  有闲的日子最生活

  上学的时候,很喜欢课本里的名家名篇,喜欢鲁迅的弃医从文,心怀苍生的博爱胸怀,喜欢朱自清的素朴缜密,清隽沉郁的文风,喜欢徐志摩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新月诗,但最爱的还是散文。大概是中了语文老师教导散文是一种型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的毒太深,对于追求内心精神世界丰富便喜欢的一发不可收拾。

  一直对梁实秋这位民国里活得最有趣的男人,像向日葵一样灿烂充满着正能量的人很是佩服。那句洒脱 大气“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便是梁实秋之笔,他写下生活中的小事,男人事,女人事,小小的细节中透露着生活的思考与智慧。刚刚读过《人间有味是清欢》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在假期打开了他的另一本书《闲暇处才是生活》。

  冰心曾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追问下去,冰心只道是鸡冠花。别以为梁实秋在民国大师之列只如鸡冠花一般不显眼,冰心眼中的梁实秋外风流似倜傥,但内心却是云淡风轻的,只愿像花儿一般在平凡的世间兀自精彩地活。

  这本书是他系列这个的一本,分为五个部分,从人在有闲之时,才最像一个人开始讲起。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一直年轻人挥霍青春的资本的座右铭,从不去想停下来,只有马不停蹄才不负青春韶华,然而梁实秋书中了生死,谈寂寞,甚至是悲观说七了自杀者常是乐观的人,不疾不徐的风格适合在春风和煦的午后让心静一静,在奔跑的路上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哪怕是观看身边的人去下棋呢。小时候我常常蹲在爸爸旁边观看他下棋,即使我只知道马走日,象走田,小兵过河当大车,但是我仍能敏锐的感受到下棋双方的剑拔弩张,只是很少出现在我爸身上罢了,因为我爸属于那种沉稳淡定型人,即使危险重重,老将已经生命垂危,他死死抵抗,可面部与肢体却毫无破绽,如果梁实秋来与我爸对弈,定是不喜欢的。因为他书中坦诚不喜欢与有太有涵养的人下棋,这样的人神色自若,不动火,无关痛痒让对方顿时在胜利上大打了折扣。当然观棋是一种真消遣,其中的妙也不言而喻了。不然公园处的老头们围观下棋怎一个舒服了得。

  很少有人像梁实秋一样,既幽默又优雅,因为他总能把最平凡的人间事写出味儿来。连书封面都那么贴切,一只喵星人在闲适的猫窝思考喵生,不远处是错落有致的书架,舒适的家具都在让生活有闲暇,因为那才是生活。

  《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读后感(七):温柔蕴藉

  对于人生的解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自然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相对应学者而言,他们的成功人生观点,会给读者带来众多的启示。

  这部梁实秋的随笔,所述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下棋、饮酒,书法、读书、看戏、了生死,谈人生,论幽默……,文章更多是对闲暇的自身认识。闲暇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消磨的时间,是不受任何限制的,闲暇不是目的,让生活有意义才是不虚人生此行的目标所在。梁实秋说,"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如何度过闲暇时光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品位和情趣,只有内心充满向上的人才有能力享受闲暇所带来的乐趣。对于绝大多数精神空虚的人来说,给他闲暇的时光,无异于让他苦闷无聊,这些人正愁无法打发这些无聊的时光,他们必须热闹,害怕孤独和寂寞。梁实秋提到,"寂寞是一种清福"。不妨试试静修,让思想静静地尽情流淌。

  在读书这件事儿上,梁实秋坚信,“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籍质量需要细细甄别,以免浪费时间。说到幽默,看到这句:“为了响应当时的号召,在后院建设了一个简陋的防空洞,其作用是积存雨水繁殖蚊虫。”看到这儿,不由地暗自微笑。对于幽默学者,读者还会想到林语堂、老舍两位先生,林语堂的幽默是半雅半俗、亦庄亦谐;老舍的幽默是通俗化的“好玩儿”;梁实秋的幽默则平和中正,温柔蕴藉。老舍的幽默散文写得是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是对沉重的生活负担的叹息,而梁实秋的散文近乎女性格调,更多地散发出休闲的气息。

  尤其喜欢附录的两则文章,看着梁实秋的文章,想象着曾经梁家的生活场所,入门口的两块金砖,就能想象出当时的奢华。在《槐园梦忆》,可以看到作者对妻子的思恋,也从中了解到几十年来作者在北平、上海、南京、青岛、北碚、香港、台湾、西雅图等地的生活再现。

  只是,很同情梁实秋的妻子,作为当时社会的女人,在婚后只能陷入在家庭的平凡生活之中,忙忙碌碌,生儿育女,操劳家务,照管老人,曾经在学堂里灿烂的生活,早已失却,却为着自己的家庭默默奉献出自己的青春。老伴的离世,对梁实秋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赠妇诗》里有句诗是这么写的:“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寄托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梁实秋 北京故居

  《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读后感(八):寂寞是一种清福

  题目引用了梁实秋在《闲暇处才是生活》中的一句话,当时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给深深地吸引了,封面中的生活是我们很多人想要的生活,后面书架上面有书,茶具,看书的时候喝喝茶,逗逗猫这种闲暇时间还是挺不错的。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不知为何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赞同内心也不愿意接受,为何呢,我才二十出头,怎敢去休闲,身边太多的压力压到自己的身上,但现在的年龄也不是享受清福的时候,现在就享福不努力,之后的日子怎么办?不可能依靠父母一辈子,依靠的那都是啃老族,我感觉书中有句话说得好,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在忙些什么?”何坤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是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每个人都会为了优越的生活而奋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加油,在奋斗中的年轻人!

  梁秋实作者文笔超级棒,每篇的文章,都能引用古往今来的事例或者句子,作者强调读书等我重要性,我们在校学生也要利用零碎时间去读书,这就像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守时这个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但守时能看出来我们的人品,从小爸妈教导我们,能早到绝不晚到,跟任何人约时间,我总是第一个到的,从来不迟到,但每个人肯定都不一样,书中也列举了很多,现在好多那些重要级人物都会迟到,迟到的理气直壮的,感叹这些年怎么成这样呢?

  《闲暇处才是生活》这本书,作者从多个方面去解释,去传授经验,传授价值观,教我们在闲暇去做人,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看完书,作者真的很会享受啊!也给我很多感触,人也不能一味地去享受,付出跟收获是成正比的,正所谓,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文章的最后的附录,梁实秋老师在后面讲述了与原配妻子的相识、相恋的过程,当时我并不了解老师的感情状况,因为当时是被老师的文字吸引了,然后我在网上了解到了梁实秋老师的状况,也知道了许多,许多人都说作者教育孩子教育的很好,虽然他们没有在文字方面研究颇深,但是每个人的还是挺棒的!

  《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读后感(九):知道的太多和太过忙碌,现代人的两大顽症

  知道的太多,做到的太少。

  太过忙碌,导致生活密不透封,因而喘不过气,但,无助于缓解焦虑,甚至还增多了焦虑。

  春节的时候去台湾,在台北停留了几天,因为旅行是我发起的,责任所限,主要是和团友们一起活动,没来得及去梁实秋故居,但是,能够靠近,也很满足。何况,他的文字,从不曾离远。对我来说,那是长年的慰藉,美食、闲暇、对生活的细微体验,教我如何享受人生。

  我不只是读了,也做了。

  就像在台湾的时间里,走在永康街、青田巷,走在清境 农场,其实都是闲暇处。记得在清境农场的时候,从小瑞士花园出来,找了家山间小店吃饭,很美味的牛腩锅,面对着窗外的青山、樱花,饭罢饮着单品咖啡,感觉活着真好。

  不知不觉间,变成了热爱生活的人。

  以前对梁实秋,有个从误解到消释,再到喜欢的过程,缘于当时课本里读到的对梁实秋的批判,到了后来,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愿意全面和深入地去看一个人,才明白自己以前的狭隘。

  多年前读梁实秋的时候,还在银行工作,主要也是当消遣闲书来看,到了后来,研究知识管理,成了职业病,才想到他的家庭对他的影响。对于梁实秋的父亲梁咸熙先生,我非常敬佩。在网上也查了一些他的资料,清末秀才,毕业于同文馆,就职于京师警察厅,是美食家,对儿子很严格,同时也有宽厚的一面,比如经常带儿子下馆子,培养了梁实秋对美食的爱好,也容许梁实秋进自己藏书甚丰的书房,以及延请良师教导孩子,而当知道梁实秋恋爱后,又不时塞钱给他——看到那幕描写时,感觉眼睛都酸了——还有梁实秋婚后劝他趁机离家,梁实秋回京后发现七十高龄的父亲亲自去买早餐,各种辛酸。当然还有梁实秋的母亲,贤德、勤劳,伺候翁姑,若无这样的父母,可能不会有梁实秋的成就。

  梁实秋夫人程季淑也有良好的家教,父亲早逝,母亲身为长嫂,在大家庭中的生活困苦,而程季淑受母亲影响良多,精于刺绣,自食其力,也如其母亲和梁母一样,照顾长辈和孩子,那是一代传统女性的缩影,处于新旧之交的人,既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也受到西方独立思想的影响。

  程季淑逝后,梁实秋续娶韩菁清,很多人对此诟病,我对此倒持宽容态度。七十余岁的老人丧偶,其心理活动不是健康年轻的人所能体会。我并不因此认为梁实秋薄情,面对衰老和死亡,其实文学家往往更加脆弱,因他们比一般人更加敏感。

  从书的内容来说,我看到的是对于生活的热爱,有些章节内容太短,有点不过瘾,比如茶与酒,感觉是梁实秋了解还少,所以写不出来。从书里,我读到一个人从物质世界上升到精神世界的历程,从书的背后,我看到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当然,这是我自己的延伸。

  其实不管哪个时代,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所成就,这个成就的内涵,各有不同,而热爱生活的孩子,一生都不致匮乏,如果真的爱孩子,可能会愿意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吧。

  当然前提是:父母自身的修养。

  我们如何把自己培养成热爱生活的人?有这么多的好书,这么多的启迪,而如果我们的心思只在成功学、鸡汤上面,没有时间去领略闲暇之美,那也是极为可惜的事情。

  我很庆幸自己在很早的时候就读到梁实秋的文字,也接受了良好的影响,是百川归海中的涓涓一支,帮我形成了对生活的热爱。如今的我,享受忙碌,更愿意制造闲暇,让灵感和创意不时产生,工作和生活也因此而充满乐趣。

  《闲暇处才是生活(修订版)》读后感(十):寂寞是一种清福

  最近爸爸退休了,非常的失落,那种焦虑在他周身缠绕。可能那是一种不被需要的落寞,或是马上步入老年的恐惧。对于突然出现的大段空闲时间,肯定没忙里偷闲那么欣喜,那就把这种来之不易的闲暇看成人生的秘密花园,放下内心的负累,静静的享受,萧然落寞却也似神仙。

  《闲暇处才是生活》在我读完后决定送给爸爸,希望能带他走出生命的过渡地带。

  梁实秋,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祖籍中国浙江杭县(今余杭),出生于北京。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这本《闲暇处才是生活》是梁实秋生活美学五部曲之一,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和我现今的心境十分契合。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一个代序两个附录都可以加深我对梁实秋的理解和作品的感悟。

  第一部分 人在有闲之时,才最像一个人

  在不用为生计奔劳的闲暇之时,体会生活,生死,人生。“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何处去,生非甘心,死非情愿,所谓人生只是生死之间短短的以橛”生死不由你我,为何不纵情享受这闲暇十分。寂寞的独处一室,孤单的看潮起潮落,说明你有这明媚又无琐事打扰的一天,跳出尘世的藩篱,神游天外,这是一种清福。

  第二部分 闲暇处才是生活

  一共五篇,从下棋,饮酒,书法,读书,听戏这些雅俗共赏的乐趣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其中对读书的理解,让我沉静思考良久。“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读书可自己,可从众,开卷必有益。

  第三部分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时时的勤奋总是好,可总要寻一种放松的方式,情绪的释放。乱发脾气伤人伤己,闷头大睡也许是一种好方式。约真正知心的朋友,在风和日丽的天气,絮叨絮叨,不枉费春光,不错失年华。

  第四部分 惜时,惜福

  对时间要有概念,知道珍惜时间,规划时间,该做的时候抓紧时间,该休息的时候想办法拖住时间,总有寻不玩的乐趣。

  第五部分 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心安

  “心安”带有非常大的主观色彩,其实人就是这么自我的来世间走一遭。讨好逢迎或孑然一身你还是你,历史洪流中的沙土,关注自我比关注什么都来的现实。

  冰心曾这样评价梁实秋——“实秋不但能说会道,写起或译起文章来,也是下笔千言,尤其是小品文字,更是信手拈来,谐而不俗”。在我看来雅俗共赏才是真境界。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