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备课的

  周四的课务都在上午,下午基本就是在做备课的事。这学期开始上班与开始教学没有空档,中途没有充裕的时间做更多准备工作,包括备课,使得我这几天的教学一直是先上课、再备课,内心极度惶恐不安。所以今天弱弱地问了一下办公室的老师:为什么不见你们备课?我很担心自己不备课就上课的后果,但一时又无法解决备课问题。

  有老师说:不是有现成的备课吗?哦,我有点明白地“哦”了一声,心里还是不太明白。比如:现成的备课如何成为“我的”备课,现成的备课能否成为“我的”备课,怎么备课才是“为我所用”……反正,我就是不明白别人的备课你是怎么怀揣着走进课堂的,反正我不敢,所以我总是自己备课,自己上课,自己反思。即便现在与徒弟一起备,我依然会改成自己的备课,而后走进自己的课堂。

  特别是这几年(应该有五年了),我持续在1-3年级教学,我也曾经不止一次要来过他人的备课,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有的备课粗制滥造,质量低下;有的备课内容不对,根本无法操作。这样的备课,除了应付所谓的检查,真的毫无用处。这使得我更加疑惑:到底应该怎么备课呢?(教研组和备课组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其实,即便是一个下午就做备课一件事也是非常辛苦与费神的,至少我是这样。很长的时间,翻阅教材、教参,打开光盘、学习,戴上耳机、聆听,备课就在这些材料间切换,思考,提笔,停顿。默默看,静静想,翻过来倒过去,参照比对,组合调整,我也总怀疑自己:是否在备课上太花时间?还是自己效率低下?

  我也在想,这样的折腾也是因为教材于我而言是新,是不熟悉的,是需要从头开始解读与理解的。一般的过程是这样:浏览教材内容,结合教参再读教材,根据内容确定单元总课时,确立单元目标及重难点,分课时备课(课时目标及内容、流程等)。也就是,这个前期的浏览、阅读(教材教参的整合阅读),确定单元目标与确立课时数以及单元重难点,包括如何运用光盘资料,这个前期过程是最费时间的,也是最费心力的。有时也会拿捏不好,一筹莫展,好比在挤牙膏的缝隙里通行,备得不畅,备得疙瘩。

  就拿今天的下午备课来说,基本完成了一个单元三课时,只能说效率一般。其实,很想知道别人要花多久,当然,最好还是同学科参照为好。我不认可的备课有:

  1.拿来主义备课。一份备课,不管好坏,拿来即用。

  2.备课与上课的分离。备课是备课逻辑,上课是上课逻辑,不搭界,不关联。

  背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又有多少人愿意在备课上做足工夫呢?真不好说。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