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拼图读后感10篇

  《性格拼图》是一本由【德】西尔维亚•洛肯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性格拼图》读后感(一):每一个出生,都是未完成

  ——内向者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安静特质。

  内向性格——这个选题曾经很流行,随着心理学普及,现在人们对内、外向性格的认识已经失去过去的片面,而且有了内、外向相融合的混合型性格趋势。其实每个人出生时并未完成,在后来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才逐渐雕琢成形。

  除了生物遗传、社会环境,特别是自我意识的选择,共同促成我们性格的发展和演变。

  反过来说,我们被性格影响而绝非被性格决定。

  这就意味着正确地认识性格,即它只是我们做选择时的倾向,而不是选择本身。《性格拼图》向我们指示了内、外向性格的人相互沟通的途径。德国作者西尔维亚·洛肯似乎有意要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由于她本人是内向者,所以她在“外向领域”所作的努力显得格外可信。

  内向性格者可以从事“外向领域”的工作吗?

  关键在于把握性格的优势和障碍,即使不违背自身特点和观念,我们仍可以适应不同领域来获得成果。完美征服不那么适合的领域,需要认识到这个领域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规划自己的混合性格地带。

  内向者可以从事“外向领域”,譬如政治、教学、销售等;同样外向者也可以从事“内向领域”,譬如科学、工程、写作等。

  内向者和外向者可以达成同样的目标,只不过他们可能使用不同的方式。而不同性格的人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完成目标,是没有按自己的需求作出恰当选择。

  举例来说,内向者想在学校工作中发挥安静的特质,有三种应对策略保证质量和健康:

  一、爱惜声音

  不停地讲话让人疲惫,学会用声音信号(如铃声)表示某个教学活动:课堂作业、或者练习结束。面对学生捣乱,,第一次将其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次自动罚写作业,而且上课前就把规定写在黑板上。经常让学生体验老师角色,如双人一组回答问卷,学生相互监督、纠正。

  二、转移焦点

  课堂上安排课堂练习稍作喘息,定期利用课间享受安静、放松休息。任命特别外向的学生做助手,与某个班级相处越久,委派越多的任务给助手。

  三、避免时间压力

  你可以选择是否随时接受家长一气之下的激烈情绪,甚至做出回应。一般的做法是为家长提供对话的可能,但需提前约时间,对话可以是面谈或电话交流。实践证明这样更有效。

  即使你是完美的混合型性格,从《性格拼图》中你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如果你是内向或者外向性格,你将会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什么比体验不一样的丰富人生更让人憧憬的了,不是吗?

  《性格拼图》读后感(二):认识自我性格,找到自我舒适区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当在外人或是不熟悉的人面前的时候,你会很拘谨。在和很熟的朋友面前,你会放的很开。长辈们见到你都会夸这孩子好文静啊,而只有朋友才知道你根本就是个疯子。大一学生会面试,准备好的稿子,一上台超级紧张,大脑一片空白,啥都不记得,晕晕乎乎的随便说了几句就下台了。从小到大一直都很羡慕外向的孩子,他们有在台上侃侃而谈的能力,丝毫不怯场,而我除了在熟人面前可以闹得很开以外,其他时候都很安静。同学一直说我高冷,其实不是,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缓和气氛,每一次和陌生人在一起待着,心里一直想:我是不是要说些什么。想了半天,看了别人一眼,立马怂了,算了算了,老实待着吧。所以我一直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不说变得多外向,起码不要一见到生人就沉默。

  之前就读过阳光博客的《内向高敏者》,全方位分析了内向者的性格特点,我全程就是:哇,这就是我啊。《内向高敏者》可以帮助内向的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我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但是有的时候我也在想我好想也不完全是内向者,所以在看到这本《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的时候,毫不犹豫的翻开看了。这本书它不仅是告诉你怎样去区分不同的性格,更多的是教会你针对不同的性格,如何更好的发挥优势利用好它。

  影响性格的三大因素

生物遗传

  科学家能够通过刚刚四个月大的婴儿预测这孩子将来是内向性格还是外向性格。内向婴儿的神经系统对于强光,噪声,气味的刺激更加敏感,这是构成性格拼图的第一块。

社会环境

  现在原生家庭这一话题热度很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原生家庭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的影响。同样的,环境的不同也会对一个人的性格发展产生影响。我们人类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家长的引导,文化教育都对塑造我们的性格产生影响。

个人意识的探寻

  真正性格的形成是在寻找自我价值和目标这一过程当中。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会脱离原有的性格倾向。当然,不是整体性格全部变化,而是对既定结果的一种调整。

  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不可否认,内向或是外向的性格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但她并不能决定我们的生活,正确认识性格,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正确的抉择。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外向和内向的一面,只是看大多数情况下倾向于哪一端。我们对于内向外向性格有着偏见和思维定式,但在读了这本《性格拼图》之后,我发现了这两种性格有优有劣。优势帮助我们更好的追逐目标,而障碍则是横亘在前方的需要我们跨越过去的挑战。

  内向优势:谨慎,自我探索,专注,善于倾听,分析,安静,独立..

  外向优势:勇敢,热情,灵活,善于展现,敏捷,行动力强,关心他人... 内向障碍:恐惧,被动,逃避..

  外向障碍:轻率,马虎,冲动... 这本书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性格的优势和障碍,包括混合型性格,还以实际案例讲解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效利用我们的性格特征,帮助内向者和外向者更好的成长,找到适合自己生活方式。

  《性格拼图》读后感(三):内向就做不好销售,带不了团队?只因你没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

  敏感内向的我在孩子读一年级时,为了能兼顾家庭和工作,体验了半年的保险销售工作。过程苦中有乐,咦?有很多现成的销售话术啊!哦,就算背得烂熟也没用!这次尝试,让我看到许多优秀的同行,开朗外向,不仅为销售业绩的排名骄傲,与人交往赢得信任就是他们的乐趣所在。更让我坚信自己的失败都是因性格不适合。后来找工作,都避开了营销相关的职位。

  读了《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才意识到,外向者在销售中也有劣势,他们倾向于频繁和密集的沟通,容易给对方带来压力。且大约一半的人属于内向型性格,这一半人不一定会喜欢外向推销者的典型方式。其实,销售专家既有内向者又有外向者,他们共同点是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并能够扬长避短。

  《性格拼图》作者西尔维亚·洛肯,语言学博士,是德国知名的性格咨询专家和权威训练师,2012年登上《明镜周刊》封面故事,并于同年获得德国“年度最佳演说者”殊荣。另著有《内向心理学》、《内向高敏者》。

  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内向还是外向,遗传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性格的形成,身为当事人,拥有多少自主权?作者在引言中写道“影响性格的第三个因素,同时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因素:通过自由意志做出决定的能力,选择对自己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

  一、真正的性格形成于自我实现的过程中

  一向与世无争的内向者在会议上通过一次具有攻击性的发言,公开警告他的某位同事注意分寸;一位外向性格的人突然沉默寡言,深居简出。某些时候,在特定情境下,我们可以脱离原有性格倾向,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安格拉·默克尔原本是安静的物理学者,因国家现状和周围环境令她感到,投身政治结构建设比“符合内向性格”的研究工作更重要更有意义,而成为德国总理。许多有影响力的知名人物如特蕾莎修女、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都是内向者。

  美国科学家布莱恩·拉图的“自由性格理论”,解释了个人意识对更有意义的目标和活动的追寻,也塑造着我们的性格。

  二、内、外向性格的重要差异

  成功的公众人物里不乏内向者,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并非仅依据他的言行。内向与外向的主要差异在于以下两点:

  1、对刺激的敏感度

  外向的人着迷于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刺激,经常从与他人的交流和环境推动力中获得能量和生活乐趣。

  内向的人更容易受到过度刺激,喜欢且需要给自己保留一些安静的空间。他们从安静中恢复能量。

  聚会上与大家谈笑风生的人未必是外向者,聚会后觉得很累,必须要独自静静才能恢复的一定是内向者。

  2、追求风险还是安全

  内向者自我保护意识更强,普遍较为谨慎,喜欢与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外向者热爱挑战和冒险。有时为了获得奖励,不惜牺牲珍贵的财物和人际关系。另一个鲜明特点是他们“兴奋的能力”。

  对内向者而言安全第一,对外向者来说“没风险就没乐趣。”

  三、充分利用性格优势寻找自我定位

  为了从事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事”,内向者和外向者都可能进入陌生领域,只要注意充分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都能获得成功。内向者在销售沟通中,有五个优势:

  1、善于倾听

  内向倾听者能给对方足够的关注,他们记住顾客的话,并从中筛选出重要信息。

  2、安静

  安静的人能在销售对话中给顾客足够的空间,让顾客自己做决定。内向消费者特别喜欢这种销售人员。

  3、善于分析

  良好的分析能力使内向销售者能够将顾客说出或流露出的需求整理,并准确描述出来,这是提供服务的出发点。

  4、有毅力

  在等待顾客做出最终购买决定的过程中,他们不轻易放弃,平和而有耐心地保持沟通。

  5、有同理心

  没什么比同理心更能体现“服务”二字。只有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才能更好辨别和照顾客户的需求。

  销售,是通过恰当的交流传递给客户积极情绪,影响他们的潜意识,让顾客获得安全感,乐意完成购买行为的过程。成功的、内向的销售专家正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做出了不俗的业绩。原来,内向不适合推销只是我逃离保险业的“借口”,更多由于当时的我内心对它的偏见。

  侧重于实用的《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告诉我们:性格并非不成不变。它更像是位于“内向—外向”两个极端之间的曲线,区别仅在于更靠近内向还是外向。我们可以根据环境和专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发挥优势重塑自我,使个人发展不再受限于性格类型。

  《性格拼图》读后感(四):内向与外向性格,职场更欢迎哪一种呢?职场性格的三大心理学解读

  内向型的人,一直会有烦恼,那就是每每看到别人在会议上侃侃而谈,心里总是很羡慕。可自己就是属于那种老实本分的人,一上台就紧张,不知该说些什么。

  所以内向型的人会很担心自己在职场的发展。

  那么这样的担心,有必要吗?

  的确,在管理岗位上,更需要性格外向的特征。因为管理就是与人做交流,它需要你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愿意以表达自己来影响他人。但内向者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性格优势,只要善于发掘和利用,内向者也有外向者无法超越的品质。

  内向者,注意力朝内,善于思考。

  外向者,注意力朝外,喜欢讨论。

  所以作为部门领导,我们更需要了解内、外向性格的不同优势,以便给到下属适合他性格特征的工作环境与任务,让下属发展得更好。这也会是你的成功。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从出生时已经开始生成并发展,它可能有一定的先天基础,但更多会受到后天的带动和影响。

  西尔维亚•洛肯所著的《性格拼图》中,提到:性格的生成,受到三方面的影响:生物遗传、社会环境、个人意识探索。

  生物遗传,来自于你的亲生父母;对于已经在职场打拼的我们而言,社会环境与个人意识探索,对我们性格产生的影响会更大。

  01 .掌握内、外向型员工的工作特质

  内向型的人,喜欢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如果不受干扰,他们能连续深入工作数小时。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是内向型的员工,不要过度对他进行监管。因为一旦他的工作过程被打断,对于他而言是一种干扰。

  给予信任以及工作空间,可以让内向型的员工发挥他的性格优势。这可以让他更容易做出工作成绩,对于你的管理也会更认可。

  外向型的人,喜欢面对新奇、创新的事物,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对于企业所强调的接受新事物,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等要求,外向型的员工会适应得更好。

  同时,外向型的员工喜欢与人打交道,闲聊,扯皮等,这些在内向型员工看来都是无趣、低级,不愿去参与的事件。

  若是你在会议开始前,能悉心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在等待开会时,外向型的员工总能找到几个人,脑袋凑在一起聊八卦,而内向型的员工仍然争分夺秒地用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处理手头事务,沉浸在自己的工作空间中。

  你可以通过类似这样的观察,了解到自己下属的性格构成,然后因材管理,分配工作任务。

  02 内、外向型员工的能力特长,各有千秋

  内向者的观察力更强。

  虽然外向者有很多朋友,也能从众多聊天机会中收集到不少职场情报。但外向者收集到的信息,往往是语言信息,即:为大脑处理过的情境性语言。

  这样的信息,总是会带着当事人的情绪以及主观色彩,所以有些只能称为职场八卦。因为你很难准确的判断出其中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

  内向者因为没有参与到热议中,所谓旁观者清。他总是能够敏锐地感知到一些现场的细节。例如:语气的突然变化,表情的瞬间僵硬等。

  因为内向者善于思考与观察,所以如果能研习微表情,则会对自己的职场发展很有帮助。

  内向者观察到的这些非语言信息,恰恰是最真实的。

  如果你的下属中,有这样类型的内向者,可以考虑发展他成为你的军师。

  把外向型的下属,发展成你的广播站,传播你的核心管理理念。

  03 内、外向型员工的承压能力的不同,使他们成为最强组合

  外向型的人,对于外界刺激与压力的承受力比较强,应急反应也快。这也是为什么企业管理者大多数都是外向型性格的原因之一。

  内向型的人,喜欢安静,他们不喜欢吵闹的环境(外界刺激)与人际冲突(压力)。他们更愿意坐在工位上,安静优雅地完成数据报告、方案分析。

  一位部门领导需要为部门去争夺资源,需要在部门面临压力事件时迅速带领下属做出反应,这些岗位需求都对应了外向型性格的特点。

  如果你希望自己也能担起部门领导的岗位,那么你就需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性格类型做出转变,让自己朝着外向型性格去发展。

  如果你已经在管理岗位上的话,你可以按照上述工作性格特性去分配事务。

  外向型的下属,能够去与人谈判。因为他们的快速应急反应,可以使他们按照对方给出的条件与反应迅速调整自己的战术,并运用到语言和行为中去。

  在这方面,他们比内向者更善于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但同时,你可以再给他配备一个内向型的员工作为搭档。内向型的人善于观察与分析,他能够从旁提醒外向型下属风险所在,避免谈判出现较大的失误。

  恰当的性格搭配,可以实现1+1>2的效果,避免统一分配任务所造成的员工适应不良,矛盾等情况。所以做企业管理,了解一些管理心理学将会非常实用。

  如果你对自己的性格倾向,也有好奇,你可以阅读西尔维亚•洛肯所著的《性格拼图》。

  此书能够帮助你发现自身的性格优势与障碍,不同性格的成长方式,并告诉你如何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质的生活方向。

  《性格拼图》读后感(五):性格可以影响我们,但不能决定我们

  经常听妈妈们的说“我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内向了!”,于是想方设法的逼着内向性格的孩子变外向。结果呢,孩子强颜欢笑,大人也内疚痛苦。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性格内向的人不善言谈、孤独寂寞、不善交际,没有魄力、没有领导力,工作上也因此会失去好多晋升机会,想事业有成那更是不可能。内向在我们的认知里就成了一种性格缺陷。

  最近看了一本《性格拼图》让我对内向性格有的新的认识,性格可以影响我们,但不能决定我们。这本书介绍了内、外向的不同性格的优势和障碍,帮助不同性格的人利用性格优势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以及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本书的作者西尔维亚•洛肯,语言学博士,企业培训师。他自己就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从2003年起,她开始专为性格内向者这一特定人群做咨询工作。多年来,她陪伴周围的内向者一步步迈向了成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人们对性格的误区,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

  第一,社会交往中,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加平易近人,会有更多的朋友。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只是内外向者的交朋友方式不同。相比较下,外向者更喜欢迅速结交新朋友,看上去善结交、人脉广,但知心朋友也是屈指可数;而内向者呢,不喜欢“社交寒暄”的场面话,更愿意和他人进行更有深度的真诚对话,反而能得到更加深厚和可靠的友谊。

  第二,内向者的贯彻力不如外向者。

  我们通常以为执行力、贯彻力都特别强的一定是和乔布斯、克林顿等外向领导者,他们拥有激励他人的能力,能够借此建立和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

  但是,具有权力意识的内向者,比如奥巴马则会用另一种方式,创造和保障他的影响力:清晰的战略、坚强的意志、对目标的专注力,以及为自己建立忠诚和信任的能力。

  第三,内向者和外向者无法和谐相处。

  如果有两个人,工作的时候,一个侃侃而谈,一个沉默不语;休息的时候,一个酒吧放松,一个咖啡馆里读书,想像一下,这样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是不是真的无法相处。

  但事实是:内向者和外向者可以彼此互补。内向者可以用安静和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帮助情绪激动的外向者更加轻松地谈话;而外向者可以鼓励向内者勇敢地行动一次,争取自己的目标。内向者可以提醒外向者注意风险,外向者可以鼓励内向者更好的展示自己。所以,如果内向者和外向者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第四,内向还是外向,会根据不同情况改变。有时候,一个内向的人会成为派对的主角,一个外向的人也会为了某个题目而埋头书海中,他们会做出完全和自己性格相反的行为。

  事实是:固定的性格特征并没有改变,只要有机会,我们便会无意识地寻找适合自己性格特征的场合。也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会自然的寻找安全的环境,让自己的恢复能量,外向的人则会避开无聊的事情,选择刺激的环境去放松自己。

  说完了性格误区,我们就来看看内外向性格的优势和障碍:

  直接点看性格的不同就是,内向者对刺激的敏感度更高,可能一句话或者一个表情,他们会更敏感;还有一点就是选择“安全第一”还是“没风险就没乐趣”,可以直接区分出内外和外向性格。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看下表的内向者和外向者的优势和障碍表格,来了解一下,不同性格具备的特点。

  如果你能认真看完这个表格的话,你会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藏在其中。

  寻找自己的性格舒适区,利用性格优势完成工作和生活任务。书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内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特点,无论我们学习还是运动,或者是工作,不管什么岗位,比如管理者、销售者、拥有权力者等等都可以用独特的性格优势来用不同形式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就拿运动来说吧,一会特别外向的女士艾乐在新年时,做了许多运动计划。不管是为了想减肥还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反正做她正在努力着。

  艾乐想参加一个瑜伽课程,还要定时在家中练习;还有冥想练习 、控制饮食,获得内心的平静。两周后,艾尔放弃了,内心平静?怎么可能,简直狂躁不堪!

  艾乐说,瑜伽标榜的智慧纯粹是一种无聊!,还有和两个朋友一起喝咖啡,老师那“平稳”的声音,像车载导航,最要命的是自己在家练习 时,那呼——吸,呼——吸……简直可以就像把她活埋了!

  或许你也一样有过和艾乐一样的经历,想积极的做一些事情 ,但发现这些正能量的事情却给自己带来了疲惫感,其实这更像穿了一件不适合风格的衣服,怎么穿怎么不舒服。

  怎么办呢,比如,运动只是一个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完成。

  外向者呢,可以选择与朋友一起进行带有娱乐因素和富有变化的运动项目,比较轮滑、拳击、动感单车等等。还可以选择竞技类运动:赛跑、马术等等,有外部奖励就更好了。

  而内向者呢,刚好可以选择瑜伽这类需要耐力的项目,因为内向者更喜欢这种安静自然的环境。

  书里可不光介绍了运动噢,还在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都为我们介绍了如果通过性格的不同优势达到相同的目标。

  如果你有梦想已久却不敢尝试的职业,不妨学学书中的方法,更好地拓展一下自己的舒适圈!

  《性格拼图》读后感(六):你的性格塑造了你,但没有锁定你

  周末,和同学聚餐。同学说起她的儿子,眼里满是担忧。她儿子读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级一直都是前十名,这让同学挺欣慰的。只是儿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和身边的小朋友不怎么能融合到一块,这让同学有点头疼。

  为了扩展孩子的社交圈,同学给儿子报了各种兴趣爱好班,弹钢琴、篮球、跳舞、游泳,最近又报名学习跆拳道,希望儿子能够活跃起来。然而,儿子对这些兴趣班并不感兴趣,每次去上课,都要磨蹭很久才肯出门。除了游泳坚持了下来,其他项目最后都半途而废。

  与其去文化宫上这些兴趣班,她儿子更喜欢去旁边的图书馆看书。同学苦恼着说,我和孩子的爸爸,性格都挺活泼的,怎么到他这里就蔫了呢!可千万别以后成了书呆子!语气间满是对内向者的否定和担心。

  像同学这样的妈妈其实大有人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开朗外向才是一个讨喜的性格,仿佛外向者才是一个人应该成为的样子,而内向者就像患了病的病人似的,亲戚朋友担心着非要给对方治病。

  你说累不累?内向者实在太难了。

  可是,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我们有必要去改变吗?《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告诉你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性格咨询专家西尔维亚.洛肯博士,她本身也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她于2012年8月登上《明镜周刊》封面故事,并在同年获得德国“年度演说者”殊荣。

  由于在德国学术交流资讯中心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洛肯博士对性格这一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自2003年起,她专门为内向者这一特定人群提供咨询,陪伴周围的内向者一步步迈向成功。

  她把自己的研究总结写成系列性格心理学作品,一出版便广受好评,《性格拼图》就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不同性格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教大家如何利用性格优势找到各自的舒适圈。

一、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如前面所讲,我同学和他老公的性格都挺开朗的,同学就纳闷了,为什么她儿子的性格那么内向呢?

  《性格拼图》里面介绍到,除了生物遗传,社会环境和个人意识的探寻也是影响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虽然有研究显示,四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倾向,内向或者外向,是一种自出生起便可测量的生理特征。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人生命发展的开端。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不完美的成品,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继续塑造,而在这过程中,社会环境和个人意识的探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环境不难理解,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家长、周围的人际关系、文化预期、学习榜样等,都将影响着我们朝内向还是外向的性格发展。

  但最具有吸引力的性格影响因素是个人意识的探寻,它是指通过自由意志做出决定的能力,选择对自己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真正的性格形成,是在寻找自我价值和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生理特征,也无法决定社会环境,但是我们能够自主的选择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脱离原有的性格倾向。比如一向与世无争的内向者在会议上用攻击性的语言,公开警告同事注意分寸;外向的同事突然沉默寡言等。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西尔维亚.洛肯告诉大家,性格类型塑造了你,但是没有锁定你。内向或外向的性格特征也许会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不能决定我们的生活,它只是我们在做决定时更倾向于选择的方向。

  那么,我们有必要去改变它吗?其实古今中外,内向者和外向者都有杰出的人物代表。

  可能大家认为外向者更容易成功,如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等。但是内向者依然也有很多杰出人物,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等都是内向者。

  因此,内向或者外向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与其艰难的去改变性格,不如好好的认识不同性格的优势和障碍,学会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将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二、内向者和外向者的优势和障碍

  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大脑的不同结构。经证实,内向者前脑中的脑电波活动比外向者活跃,血流量也比较充足,这是大脑分析活动的区域,因此内向者对于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

  而且,两者大脑中神经感觉中枢的活跃区域也各不相同,内向者大脑中负责恐惧的区域比较活跃,而外向者的大脑则对奖励的渴望更加强烈。

  此外,内向者体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含量比较高,这种神经递质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促进记忆、学习和权衡等活动。而外向者的大脑中有更多的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能够促进肢体活动和好奇心。

  基于这些不同的生理特征,洛肯博士分析和总结了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十大优势和障碍,当然,这不仅限于此,人的性格也不可能被清晰的定义为内向或者外向,这十个优势和障碍代表的是这类性格倾向的重要特点,方便大家了解这些性格。

  优势:

  内向者:谨慎、自我探索、专注、安静、善于分析、独立、持之以恒、擅长写作、有同理心

  外向者:勇敢、热情、灵活、善于展现、思考敏捷、行动力强、关心他人、有自发性、擅长讲话、善于应对冲突

  障碍:

  内向者:恐惧、过于注重细节、易受刺激、被动、逃避、过分理智、自我否定、固执、孤僻、害怕冲突。

  外向者:轻率、马虎、缺乏耐心、过度展示自我、攻击性强、冲动、自我中心、容易分心、自我回避、压迫感强。

  了解这些短板和长处,我们可以对性格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比如前面所讲的我同学的儿子,虽然他不爱说话,有点社交恐惧,但是他爱专研,他的安静专注善于分析让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与其想方设法去拓展儿子不擅长不感兴趣的方面,不如好好利用他的性格优势,发展他的特长。

三、如何利用性格优势找到舒适圈

  有时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会有疲惫感,往往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可能与我们的性格特点不匹配。就像挑选衣服,只有合适的尺寸才能穿得舒服。因此,我们在做决定时,要学会结合自己的性格优势,才能找到舒适圈。

  以运动为例:前段时间,有个同事向我抱怨练瑜伽的痛苦。说起这事,起源也在于我。同事觉得工作压力大,身体有点吃不消,想通过运动来缓解一下。她听说我报了个瑜伽班,就向我咨询瑜伽班的效果。我以我内向者的经历感觉,告诉她瑜伽是一项很享受的运动。于是,同事也加入了瑜伽行列。

  然而,没上几次课,同事直呼受不了,对外向的她来说,瑜伽简直是一种折磨。前面我们提到过外向者的障碍,缺乏耐心,容易分心,她无法忍受一个小时坐在那边,耳边是教练的“呼——吸,呼——吸...”她说,本来想通过运动给自己补充点能量,现在感觉自己快要死去了。

  后来,同事改学跳舞,在有趣刺激的节奏中,她找到了能量的源泉。外向的她,热情灵活是她的优势,带有娱乐因素和富有变化的运动项目会更适合她。因为对于外向者来说,能量来源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交流和各种有趣的感官刺激获得,人数众多、气氛活跃、有音乐的健身房才是能够给她带来乐趣又容易坚持下去的选择。

  除了运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们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做出选择,拓展我们的舒适圈,以更轻松的方式达到我们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中我们并不总是选择容易走的那条路,有的人倾向于选择有意义的那条路。

  比如,内向的物理学者安格拉.默克尔,因为国家的现状和周围的环境让她感觉到,投身政治结构建设比“符合她性格”的研究工作更重要,更有意义,最终她成为了德国联邦总理。

  按照自由意志生活,也许会消耗我们更多的能量,但是因此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未尝不是一件很值得的投资。

  所以,何必为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而担忧呢,条条道路通罗马,重要的是这个罗马是不是你想要的目的地。

  《性格拼图》读后感(七):你的性格塑造了你,但没有锁定你

  周末,和同学聚餐。同学说起她的儿子,眼里满是担忧。她儿子读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级一直都是前十名,这让同学挺欣慰的。只是儿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和身边的小朋友不怎么能融合到一块,这让同学有点头疼。

  为了扩展孩子的社交圈,同学给儿子报了各种兴趣爱好班,弹钢琴、篮球、跳舞、游泳,最近又报名学习跆拳道,希望儿子能够活跃起来。然而,儿子对这些兴趣班并不感兴趣,每次去上课,都要磨蹭很久才肯出门。除了游泳坚持了下来,其他项目最后都半途而废。

  与其去文化宫上这些兴趣班,她儿子更喜欢去旁边的图书馆看书。同学苦恼着说,我和孩子的爸爸,性格都挺活泼的,怎么到他这里就蔫了呢!可千万别以后成了书呆子!语气间满是对内向者的否定和担心。

  像同学这样的妈妈其实大有人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开朗外向才是一个讨喜的性格,仿佛外向者才是一个人应该成为的样子,而内向者就像患了病的病人似的,亲戚朋友担心着非要给对方治病。

  你说累不累?内向者实在太难了。

  可是,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我们有必要去改变吗?《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告诉你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性格咨询专家西尔维亚.洛肯博士,她本身也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她于2012年8月登上《明镜周刊》封面故事,并在同年获得德国“年度演说者”殊荣。

  由于在德国学术交流资讯中心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洛肯博士对性格这一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自2003年起,她专门为内向者这一特定人群提供咨询,陪伴周围的内向者一步步迈向成功。

  她把自己的研究总结写成系列性格心理学作品,一出版便广受好评,《性格拼图》就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不同性格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教大家如何利用性格优势找到各自的舒适圈。

一、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如前面所讲,我同学和他老公的性格都挺开朗的,同学就纳闷了,为什么她儿子的性格那么内向呢?

  《性格拼图》里面介绍到,除了生物遗传,社会环境和个人意识的探寻也是影响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虽然有研究显示,四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倾向,内向或者外向,是一种自出生起便可测量的生理特征。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人生命发展的开端。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不完美的成品,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继续塑造,而在这过程中,社会环境和个人意识的探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环境不难理解,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家长、周围的人际关系、文化预期、学习榜样等,都将影响着我们朝内向还是外向的性格发展。

  但最具有吸引力的性格影响因素是个人意识的探寻,它是指通过自由意志做出决定的能力,选择对自己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真正的性格形成,是在寻找自我价值和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生理特征,也无法决定社会环境,但是我们能够自主的选择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脱离原有的性格倾向。比如一向与世无争的内向者在会议上用攻击性的语言,公开警告同事注意分寸;外向的同事突然沉默寡言等。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西尔维亚.洛肯告诉大家,性格类型塑造了你,但是没有锁定你。内向或外向的性格特征也许会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不能决定我们的生活,它只是我们在做决定时更倾向于选择的方向。

  那么,我们有必要去改变它吗?其实古今中外,内向者和外向者都有杰出的人物代表。

  可能大家认为外向者更容易成功,如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等。但是内向者依然也有很多杰出人物,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等都是内向者。

  因此,内向或者外向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与其艰难的去改变性格,不如好好的认识不同性格的优势和障碍,学会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将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二、内向者和外向者的优势和障碍

  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大脑的不同结构。经证实,内向者前脑中的脑电波活动比外向者活跃,血流量也比较充足,这是大脑分析活动的区域,因此内向者对于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

  而且,两者大脑中神经感觉中枢的活跃区域也各不相同,内向者大脑中负责恐惧的区域比较活跃,而外向者的大脑则对奖励的渴望更加强烈。

  此外,内向者体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含量比较高,这种神经递质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促进记忆、学习和权衡等活动。而外向者的大脑中有更多的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能够促进肢体活动和好奇心。

  基于这些不同的生理特征,洛肯博士分析和总结了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十大优势和障碍,当然,这不仅限于此,人的性格也不可能被清晰的定义为内向或者外向,这十个优势和障碍代表的是这类性格倾向的重要特点,方便大家了解这些性格。

  优势:

  内向者:谨慎、自我探索、专注、安静、善于分析、独立、持之以恒、擅长写作、有同理心

  外向者:勇敢、热情、灵活、善于展现、思考敏捷、行动力强、关心他人、有自发性、擅长讲话、善于应对冲突

  障碍:

  内向者:恐惧、过于注重细节、易受刺激、被动、逃避、过分理智、自我否定、固执、孤僻、害怕冲突。

  外向者:轻率、马虎、缺乏耐心、过度展示自我、攻击性强、冲动、自我中心、容易分心、自我回避、压迫感强。

  了解这些短板和长处,我们可以对性格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比如前面所讲的我同学的儿子,虽然他不爱说话,有点社交恐惧,但是他爱专研,他的安静专注善于分析让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与其想方设法去拓展儿子不擅长不感兴趣的方面,不如好好利用他的性格优势,发展他的特长。

三、如何利用性格优势找到舒适圈

  有时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会有疲惫感,往往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可能与我们的性格特点不匹配。就像挑选衣服,只有合适的尺寸才能穿得舒服。因此,我们在做决定时,要学会结合自己的性格优势,才能找到舒适圈。

  以运动为例:前段时间,有个同事向我抱怨练瑜伽的痛苦。说起这事,起源也在于我。同事觉得工作压力大,身体有点吃不消,想通过运动来缓解一下。她听说我报了个瑜伽班,就向我咨询瑜伽班的效果。我以我内向者的经历感觉,告诉她瑜伽是一项很享受的运动。于是,同事也加入了瑜伽行列。

  然而,没上几次课,同事直呼受不了,对外向的她来说,瑜伽简直是一种折磨。前面我们提到过外向者的障碍,缺乏耐心,容易分心,她无法忍受一个小时坐在那边,耳边是教练的“呼——吸,呼——吸...”她说,本来想通过运动给自己补充点能量,现在感觉自己快要死去了。

  后来,同事改学跳舞,在有趣刺激的节奏中,她找到了能量的源泉。外向的她,热情灵活是她的优势,带有娱乐因素和富有变化的运动项目会更适合她。因为对于外向者来说,能量来源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交流和各种有趣的感官刺激获得,人数众多、气氛活跃、有音乐的健身房才是能够给她带来乐趣又容易坚持下去的选择。

  除了运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们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做出选择,拓展我们的舒适圈,以更轻松的方式达到我们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中我们并不总是选择容易走的那条路,有的人倾向于选择有意义的那条路。

  比如,内向的物理学者安格拉.默克尔,因为国家的现状和周围的环境让她感觉到,投身政治结构建设比“符合她性格”的研究工作更重要,更有意义,最终她成为了德国联邦总理。

  按照自由意志生活,也许会消耗我们更多的能量,但是因此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未尝不是一件很值得的投资。

  所以,何必为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而担忧呢,条条道路通罗马,重要的是这个罗马是不是你想要的目的地。

  《性格拼图》读后感(八):三岁看老?性格无法改变?不,你的性格由你自己定义

  伍绮诗的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中理查德森家的小女儿伊奇,我觉得这个小孩一定很孤独。身边的人都和自己不一样,所以一看到独特的米娅,伊奇就被吸引。

  从不轻易跟理查德太太解释的伊奇,会跟米娅解释。因为米娅对伊奇没有偏见。妈妈说的话,伊奇不听,却把米娅说的每一句话都放在心上。可见外界的反馈,对一个人的影响。我们会根据外界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我们的性格就是在不断地与这个世界短兵相接种塑造起来的。就像西尔维娅·洛肯在《性格拼图》里说的,没有谁生下来就是一件完美的成品。每个人都是在与人交往中继续塑造。

  西尔维娅·洛肯对性格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并在2003年开始为内向性格这一特定的人群做咨询。引导安静的内向者,走在自在的道路上。洛肯博士,自己也是个安静的内向者。

  《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在错综复杂的性格拼图中,为每一块拼图找到正确的位置,拼凑出性格的样貌。并针对各种性格的人如何实现自我,提供了一些帮助。

  性格拼图中非常重要的三块:生物遗传、社会环境、个人意识的探寻。

  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内向和外向性格并不是对立的,也不是相反的。它们更像是一把刻度尺的两端,我们可以在这把刻度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01 生理性格决定我们获取能量的方式

  《性格拼图》认为,内向或外向是自出生起便可测量的生理特性。

  这并非是说,从出生起人的性格就定性了。而是指我们日常表现出外向还是内向,跟我们大脑分泌物,神经递质等生物特性有关系。

  内向者的神经通路比外向者的神经通路要长。这说明,内向者需要更长的思考时间。内向者擅长深度思考,可这会令人产生误解:内向的人反应迟钝。

  内向者的副交感神经发达而外向者交感神经较为发达。副交感神经多分泌乙酰胆碱,主要作用于大脑杏仁核。所以内向者大脑中主要负责情感领域的杏仁核较为敏感,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反应更加强烈。这意味着谨慎的内向者,在面对新鲜事物、意料之外的事件,更容易紧张不安。需要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做出判断,再行动。者也是为什么内向的人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平时不怎么说话,一开口就是重点。

  外向者的大脑较容易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会使人兴奋。所以外向的人更喜欢刺激。冒险。遇到突发状况时会比较兴奋,反应比较迅速。但有时候一惊一乍的,给人感觉不够沉稳。

  神经构造不同意味着,获得能力的方式不同。生理性格就是根据能量来源确定的。

  内向者容易在安静平和中获得能量。外向者偏爱外界的刺激来获得能量。

  能够获得能量的地方,我们这里叫做舒适圈。不论是外向还是内向的人,在消耗能量过多时都喜欢并且需要在舒适圈充电。

02 社会环境影响我们性格的发展

  生物特性是我们性格的起点,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和表现自己的性格。

  理查德森家有4个孩子,老大莱克西和老二崔普优雅迷人,很有异性缘。老三穆迪虽然不像哥哥姐姐一样迷人,但是安静聪明。唯有伊奇是个异类。

  理查德森太太对别的孩子都有足够的耐心,唯独对伊奇缺乏耐心。如果理查德森太太对伊奇像对别的孩子一样,也许伊奇会是个安静聪慧且坚定的孩子。至少不会有那么多对抗行为。伊奇在米娅那边就很乖巧。

  伊奇用琴弓打了老师,理查德森太太说,伊奇你能不能不要惹事。妈妈从不听伊奇的解释,伊奇就不解释。但伊奇很生气,要用卫生纸把老师家的房子糊起来。米娅听到伊奇要这么干时,不是先在心里先下结论“这个孩子太不像话了”,而是跟伊奇说,老师肯定知道是你干的,之后要怎么办。米娅让伊奇第一次意识到,面对误解,自己除了愤怒,以及加深误会以外,还可以有别的行动。然后伊奇告诉了米娅,自己为什么要打老师。

  别人眼里的异类伊奇,并不是什么都不在意,而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反抗。比如觉得动物收容所里的流浪猫像犯人,就偷偷跑去要放掉它们。对于一个坚持自我的小孩,要消除自己内心被不认可的价值观同化的焦虑,可能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正面刚。

  我们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我们生活的社交圈也有一套行为准则。比如内向的人喜欢安静,因为我们可以从安静中获得力量。可是外向性格主导的社会对安静会有“无趣”的刻板印象。就会对安静的人不那么友好。被不好友对待的人,对这个世界也会有敌意。表现出来可能就是,像伊奇那样显得“疯狂”。如果内向安静在一个环境中被认为是好的,至少是中性的。安静的人表现得也会更加平和。外界环境和我们性格的表现相互影响的。面对不同价值观的时候不必非此即彼,分个高低。彼此尊重自己和各自的价值观,求同存异才是明智之举。

03 自主决定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获得自由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苏格拉底

  生物特性是与生俱来的,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也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自主选择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观。生活的意义决定生活内容,价值观决定以何种方式完成目标。

  这里的获得自由是指坚持自我行为的自由。是坚持自我的选择和决定,同时赋予他人同样的权利。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也不允许别人这么对待你。

  我们前面说过,每种性格都有自己的舒适圈。我们首先会在自己舒适圈内寻找自己的领域。将自己的性格融入到环境中去,影响我们的行动,相互促进。

  如果性格和环境相契合,那么只需极少的能量就能保持自己的天性,并完成目标。比如内向安静的人,刚好特别喜欢写作,并且愿意为此付出行动。那么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写作,对于安静的人来说,需要耗费的能量比较少。

  如果一个人的兴趣与自己的性格相背离,也可以获得成功。但是需要特别注意能量管理。例如一个外向者,也喜欢写作。安静地坐在书桌前会让TA觉得枯燥无聊,TA必须克服这种无聊,写作这件事对TA来说就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

  科学家布莱恩·拉图把这种选择和自己性格背离生活的行为叫做“自由性格理论”。

  按照这个理论和本书的解释,生物遗传和社会环境塑造的是人的“固有”性格特征,个人意义的探索决定人的“自由”性格特性。为实现个体决定,我们需要“自由”的性格特质,它将我们从生物遗传和环境中解放出来。

  布莱恩·拉图自己就是个内向性格,但同时他也是个热情的激励导师。他可以进行安静的学术研究,也热爱给学生分享精彩的课程和悉心的教导。把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别人,符合他人生的意义,激励他成为一个热情的导师。但是他会定时,把自己从嘈杂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在安静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能量。

  所以不管你是外向者还是内向者,不管你喜欢的领域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你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完成目标。只是需要定时回到舒适圈里补充能量。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因为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确定自己的舒适圈或者叫能力站,才能走得更远。只有克服了内心的脆弱和犹疑。才敢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性格拼图》读后感(九):性格决定命运:那到底什么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呢?

  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中讲到: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或经历:

性格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 我性格内向,不适合干销售工作 我性格外向,喜欢到处玩,不适合在办公室里坐班。 与爱人争吵时,对方指出你的一些缺点,你大声的回答说我的性格就这样了,爱不爱随便你

  我一直认为我性格内向,只适合坐在办公室里,不适合出去与人打交道,而且我认为我的性格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因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性格。

  今天在图书馆里翻到了《性格拼图》这本书。我才知道我对性格的理解有误。这本书讲到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因素:生物遗传、社会环境和个人意识的探寻。这本书由德国知名的的性格咨询专家、语言专家和权威训练师西尔维亚.洛肯博士写的。她的代表作还有《内向心理学》《向上高敏者》

  《性格拼图》这本书,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内向和外向者有哪些优势和需求?混合型性格的特征优势有哪些?

  如何利用性格的优势和障碍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性格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小时候性格的形成就已经能够预测将来的性情。

  但后来发现,性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环境、自己的意识改变而产生变化。

  比如,美国总统林肯,自小性格腼腆,不善言辞,当了总统,性格开朗,幽默风趣,自嘲、调侃、讲大白话等幽默方式来营造内心的愉悦和良好的氛围。

  一个不怎么会说话的人,能够在几千人的舞台上顺利的讲完自己的演讲稿,并且能够与听众产生很好的互动,性格在其中起到很大的改变。

  让性格产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性格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生物遗传、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意识的探寻。

  生物遗传:指的是我们出生时从父母遗传过来的东西。有研究显示4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倾向。

  社会环境:指的是自己在社会关系中表现。比如,一个人长大结婚后成为了父母,他对自己孩子时产生的不同性格变化,这就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包括自己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其他方面产生的联系。

  林肯当总统后性格的改变是因为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所处的环境需要他去与人交流,经过不断地这样改变,形成了他的新的性格。

  自我意识的探寻:通过具有意志作出决定的能力,选择对自己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因素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因素。

  当我们自己拥有了自己决定的能力,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作者在书本里讲到,我们不是先发育再与他人建立关系连接,而是生育这种关系的纽带之中,而这种纽带将我们塑造成人类。我们之所以为我们,是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共同作用,是我们对自己自我意识探寻的最终结果。

二,内外向性格的差异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优点和障碍有哪些?

  1,对外界的敏感

  外向者喜欢积极行动,着迷于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刺激,经常从与他人的交流和环境推动力中获得能量和生活乐趣。

  内向的人更容易受到过度刺激,喜欢且需要给自己保留一些安静的空间,从安静中恢复能量。

  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的不相同,他们对于风险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

  外向者偏爱风险,他们会认为没有风险就没有乐趣。而内向者则追求安全,他们喜欢呆在安全的环境里,这样会显得比较有安全感。

  对于风险接受的程度不同,也会影响着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决策和选择。

  许多外向者都很勇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随时做好冒险的准备,并且更乐于行动去尝试,他们会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适应新的局面。

  而内向者需要深思熟虑作出决定,这个决定一般都是他们认为可行的,这样成功的机率也比较大。

  2,对自我的认同

  外向者会将自己的特点和需求置于中心位置,他们更多关注于外部的评论,把别人的评价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

  而内向者会否定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或者给予自己负面的评价。他们不会太受外界的影响性格但是他们自身对自己的评价不会过高,甚至自我否定,

  3,处理问题的差异

  外向者会更果断,也可能会武断,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就作出了决定。

  内向者会更善于分析思考,考虑得更周全,处理问题会显得有点拖沓,慢热。

  处理问题的差异会导致不同性格的人在处理同一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矛盾,分歧。

  4,混合型性格的优势

  混合性性格指的是性格中内向和外向特征比例几乎相等的性格类型。与内向者相比,混合性格不易受到过度刺激,与外向型性格相比,他们不容易感到缺乏刺激。

  这种好处就是能够多样的协调,自己的平衡,他们很少表现得草率、不耐烦,而在他们感到孤僻的时候他们会自己去寻找节目去解决。

  而这种性格的人能够具备内外向者的优点,这为他们在生活中做的抉择占了大优势。

  商业思想家丹尼尔.平克讲到:兼具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混合型性格的人,他们知道有何时开口,何时沉默;何时观察,何时回应;何时进,何时退。

三,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利用性格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拓展自己的能力

  1,了解自我,认识自己的性格

  作者在书本里讲到,一个不知道自我是什么,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是不可能会成功的。

  了解自我,包括了解自己的目标,思想,性格。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会决定习惯和行动,而习惯和行动也会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在选择的时候迎合自己的性格特点,顺势而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自己的做一些事情,改善自己,追求新的目标,然后一段时间后你会察觉到,这些改变带来了疲惫感。

  与其在事后做出改变,还不如从当初的时候,选择正确的自己合适的与性格相符的路一直走下去,这样就能减少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能够让自己过得更加开心、从容。

  作者在书本里讲到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很简单的一个目标运动减肥。

  一个人为了运动减肥,制定了许多的运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想参加一个瑜伽课程,他想在家就可以做运动,能够节省不少时间,也能够达到运动的效果。坚持两周后他主动的放弃了,因为这做瑜伽这个运动不仅没有让他感觉很安静,反而让他感觉到做运动是一件无聊又寂寞的事。

  后来他去小区里和其他人一同去参加了小区的游泳培训班。在上游泳课的时候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并且感觉很舒服。他此时觉得运动是一件多么开心又有意义的事,之后通过游泳,他成功的减肥了,并且达成了他的目标。

  为什么瑜伽不能坚持而游泳可以呢?因为他是外向性格导向的,而报班学习游泳,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能够保持他的热情,让他坚持下去。

  运动减肥,无论内向者或者外向者都能完成这个目标。如果清楚自己的性格特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会选择自己合适的运动。

  2,摆脱自我拥抱原则

  自我拥抱原则指的是将自己的性格特征,爱好和行为方式看作自然的好的理所当然的。当其他人展露出与之不同或相反的特征爱好和行为时,他们通常给予负面的评价

  自我拥抱原则会让一个人在做决定的时候,以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感受或者价值观等为基础去判定他人,有时让自己分不清事实,导致了不良的后果。

  认清楚这一点,在做抉择的时候就能多深入思考,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做出更多让人满意的决定。

  3,利用好身份沟通

  身份沟通是一种特别的沟通领域,它涉及划定界限层级对抗竞争等等。

  身份沟通是人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对我们自身社会定位的权利主张,身份沟通能够帮助我们对共同生活的社会结构进行组织和规划。

  简单点说,就是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明确自己的社会身份,能够利用好自己的身份关系,和自身的性格做好交流,达成良好一致的关系。

  比如与人合作的时候,如能明确了他的社会身份,他在公司的地位和他的自身性格。如果他是领导的话,就提一些策略或者决策性的问题,如果他是基层员工的话,就与他更多交流技术方面的问题。性格内向的话,就多通过邮件等交流方式去交流,而性格外向的话,就可以适当的增加见面的机会。

  身份沟通的最主要意义在于运用适合你性格的方式与他人相处,使对方更容易尊重你以及维护你希望维护的界限。

  4,内外向者共同合作

  其实人的性格并不只分内向或者外向,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同时具有内向和外向性格。

  比如我们在熟识的人面前会表现得特别活跃,有很多的话想说,这时候就是外向性格作为主导。

  假如在陌生人的面前表现的比较拘谨,这时候会是内向性格作为主导。

  《性格拼图》这本书告诉我们,内外向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在大事方面都表现的一样。因为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整个市场会回归到自我的意识情况下,做出同样的决定。

  内向和外向并没有一定的对错,我们要的是发挥自己性格中这些特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障碍,比如为什么在陌生人的圈子里自己发挥不了外向的特长,我们要找到这样原因,并且提示自己多去交流沟通,达到改善的效果。

  了解内向者的性格,了解他们的认知程度,在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自己的思考模式。

  性格塑造了你,但并没有锁定你,你可以塑造自己的性格,成为自己更想成为的人。

  《性格拼图》读后感(十):《性格拼图》教你越了解,越强大

  先来讲一个关于自我介绍的小故事。

  有些同学不怕作业、不怕学习,最怕刚开学时的自我介绍环节。看着前面的同学一个个上去、一个个下来,快要轮到自己时,简直是头皮发麻、浑身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怕忘词、怕尴尬、怕空气静止,上了台结结巴巴,两手不知道该往哪儿放。这还没完,下台后脸部发烫,心跳就像跑了几十公里马拉松,但心里还是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噩梦”终于结束了!

  相反的是,有些同学一听到要自我介绍,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能让大家哈哈大笑就更好了。前面的同学讲得好慢呀,还有几个才到我上台发挥?上了台以后滔滔不绝讲个不停,恨不得时间就永远停在此刻。成为焦点的感觉真好!

  有些人喜欢读书度过周末;有些人则喜欢在夜店彻夜狂欢;有些人喜欢黑白分明的、具体的和简单的语言;有些人说话则既复杂又模棱两可,等等。这些表现上的千差万别让我们不仅去思考:

  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我的特质在哪里?

  为什么一些人会有某些特定的言行举止?

  我们的性格又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

  说到底,这些都跟性格脱不了关系。说到“性格”这个概念,它一直让心理学界非常着迷。不同的性格特性不仅让别人更了解你,也会让你更了解你自己。这时候,我们需要《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在迥异的性格曲线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区,生活得更自在和成功。

  先来介绍一下《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的作者西尔维亚•洛肯博士。她是德国知名的性格咨询专家、语言学家和权威训练师,从2003年起就专门为性格内向者这一特定的人群进行咨询服务工作,多年来陪伴许多性格内向者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其中不仅包括企业和科学领域的领导者,还有经理人、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自由工作者和创业人士等等。事实上,她也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在《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这本著作中,西尔维亚•洛肯博士就分别对内向型、外向型和混合型性格的不同人群作出了具体的阐释,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障碍,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群有效沟通和和谐相处。

  1、了解你自己:你是什么性格?这种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性格呢?性格的三大影响因素分别是生物遗传、社会环境和个人意识的探寻,生物遗传很容易理解,指的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基因;社会环境则是第二自然,从方方面面继续塑造我们的性格;当我们拥有了通过自由意志来做决定的能力,开始选择对自己重要的和有意义的事情时,就是“个人意识的探寻”。

  西尔维亚•洛肯博士用“性格拼图”来比喻错综复杂的性格元素。无论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其实都只是这张“性格拼图”上的一小块;这张性格拼图将决定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兴趣爱好和日常感受等等各种。同时,拼图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游戏规则,那就是需要和别人合作来完成,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跟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相处。

  先来看看内向型、外向型和混合型的性格差异吧。跟字面含义一样,“内向”就是倾向于内在的,而“外向”就是倾向于外在的。很多人都以为这两种性格是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每个人的性格中都存在内向和外向的成分,只是看更倾向于哪一端;那些处于中间点的人,就是混合型性格的人。西尔维亚•洛肯博士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区别:“外向者燃放烟花,内向者享受炉火的温暖”,这也体现了他们的差异:外向者和内向者对刺激的敏感度不同,外向者对丰富多彩的刺激着迷,内向者更偏爱内心世界思考分析的过程;还有外向者倾向于追求安全,而外向者热衷于追求风险。但我们要知道,外向者和内向者虽然有诸多不同,但人生价值是相同的,他们也有着各自的成功秘诀,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讨论这一点。

  2、确立自我意识:内向者和外向者如何用不同方式达成目标

  维也纳精神科医师维克多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但他也失去了妻子、兄弟和父母。在这段悲惨的遭遇期间,他意识到是自己的求生意识让他能坚持下来,生存概率取决于当事人是否看到了未来生活的意义,并以此来支撑自己度过艰难的时光。这也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影响性格形成的三大因素之一,个人意识的探寻。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与一个人本身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的性格无关;按照自由意志生活需要消耗我们更多的能量,也会让我们脱离舒适区域。怎样才能做到呢?西尔维亚•洛肯博士教我们以下两个方法:

  首先是利用自己的性格来完成任务。无论是哪种性格的人,在成长过程或日常生活中,都会先寻找属于自己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只需要消耗很少的能量就能保持自己的天性。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天生热爱探寻新事物,于是就尽可能多地跟大自然相处,从小时候就开始收集矿石、植物和昆虫标本;父母去世以后,他用留下的遗产来从事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作为一名独立科学家环游世界。同时,他还支持了许多新生代科学家,利用他的政治影响力来维护人权,去争取重要的资助者。他利用自身的外向性格优势,让自己成为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之一。第二是去从事陌生的工作。天生内向安静的革命家圣雄甘地就经常策划数千人的冒险行动,去不断练习降低因为违反性格而产生的能量消耗。

  下面我们就以运动和学习这两个领域为例子,来看看内向者和外向者分别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取得成功。

  外向者艾乐想要通过运动来控制意识以及获得内向的平静,于是她加入了一个瑜伽课程。但无论在上课时老师柔和的声音还是在家的独自练习,都令她焦躁不已:“好无聊的运动!简直比活埋了我更痛苦!”她最终放弃了瑜伽,选择了空手道运动,现在她能够保持每周两次和好友一起的练习频率,而且越来越感到乐趣无穷。而内向的伊姆雷在曾经是足球运动员的爸爸带领下,进入一家足球俱乐部,但他超级讨厌这项需要不停追着球跑还会常常摔倒的运动,因此总是心不在焉。后来,他改为打兵乓球,感觉这种和对手之间隔着一张桌子的运动方式非常有趣,还交到了好朋友。这两个例子说明了由于自身性格使然,外向者往往需要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交流和有趣的感官刺激来获得能量,而内向者则更注重安全和可预见性,他们需要从安静的环境中汲取能量。因此,根据需求变化来对运动方式进行实时调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再来看看在学习这个领域上又有什么区别。有研究显示,在美国虽然外向的小学生在起步阶段表现得比内向的小学生要好,但这种情况在进入高中和大学之后发生了反转,内向的学生取得了更多的学术成功,获得了更多的奖学金。很明显这种情况跟智商无关,因为内向者和外向者在智商上并无差别,唯一的原因就在于性格差异上。一开始,外向者倾向于通过简洁途径来快速解决问题的特点让他们领先,但后来在学习复杂内容时,内向者的毅力、意志力和分析性思维等等就占了上风。内向者更倾向于内部、对感官刺激更加敏感以及更注重安全感,所以内向者学习的理想方式是由内至外,先向大脑灌输知识再引导实践。比如说,内向者在面对需要思考的困难任务或者学习内容时,会先写下来,再讲出观点和解决方案,写作培训师乌尔里克•舒尔曼推荐用“写作思考法”来激发内向学习者的潜能,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同时,因为内向者对刺激敏感,所以不应该给他们安排过于紧张的学习节奏和过多的社交合作任务,让他们单独学习或者只是双人练习会有更好的效果。让内向者熟悉学习的环境,营造公平和信任的气氛、提供足够的结构和引导等方法,也能为他们提供安全感。至于外向者的学习则相反,需要从外到内,也就是从具体的感官刺激再到一般的抽象知识;由于他们喜爱刺激,可以为他们准备丰富的内容,让学习形式充满变化,也要避免单一的学习阶段。还有可以利用奖励和比赛来刺激他们去坚持学习。总之,只要能够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就能为两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创造公平的学习条件,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良好的学习的效果。

  3、拓展你的舒适圈:不同性格类型之间的相处之道

  下面我们来讲讲,当不同性格类型之间由于彼此的差异而出现冲突时,应该怎样处理。伊内斯和埃德加是同事,他们正在竞争一个职位。这天在一个讨论“如何拓展国际销售网络”的部门会议中,内向者伊内斯正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好的方式是向欧盟内部的东欧市场拓展;也可以从匈牙利现在的分销网络中盈利;还可以通过捷克与Ybos公司的联盟……”这是她对研究数据付出了大量努力所得出的结论,但话还没说完,外向者埃德加就抢着说:“这个建议其实很不错,我们只要注意几个细节就能成功,我们来搞清楚下面几件事……”然后部门主管就说:“好的,那埃德加你来跟进这个项目吧。”伊内斯目瞪口呆,但她不再说话,选择了放弃。在性格研究中,类似这样涉及到划定界限、层级、对抗和竞争的情况,属于一种特别的领域,被称为垂直沟通或者身份沟通,这显示了我们是怎样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表露对自己社会定位的权力主张。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和行为比如打断别人、忽视别人的回答来确认自己的地位。而每个人都倾向于用自己偏爱的行为方式来发射身份信号,比如埃德加就认为当众打断伊内斯是正常的,他了解伊内斯的性格,也习惯于扮演自己最习惯的身份。

  身份沟通这件事情属于日常相处沟通中的客观存在,本身不能说是好还是坏。但我们从中学习到如何更了解自己,从而知道该如何应对,采取策略来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伊内斯可以这样反击,比如说“等等,现在到底是谁在讲话,亲爱的埃德加?”或者是“等等,埃德加,让我把话说完......”而不是只能够无助地用被动的方式瞪着他。身份沟通真正的意义在于运用适合自己性格的方式来跟他人相处,使得对方更容易去尊重你和维护彼此的界限。当然,你也需要同样尊重对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了解对方的性格特征,然后保持一定的距离,采取适合自己的性格沟通策略,来赢得尊重。

  美国哲学家拉尔夫•沃尔多•艾默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试图让每个人都像你一样。一个你已然足够。”这也是《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这本书的主旨所在,就是让你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会发现,从未如此了解自己,而且这本书会教你通过更了解自己和他人,找到自身的能量所在,并利用这些之前像未爆发的火山一样潜藏的强大能量,来消除生活中的种种障碍,过更有意义的生活;也能更了解人类世界运行法则,创造更美好的内在和谐世界。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