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很久的智慧的读后感10篇

  《活了很久的智慧》是一本由[古罗马]玛克斯•奥勒留 / [春秋]老子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了很久的智慧》读后感(一):智慧活了很久,你可以活得更好

  自古以来,人们对人生答案的追寻有增无减,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经典的回答呢?

  《活了很久的智慧》一书,撷取沉思录和道德经中外结合的哲学经典,来拓展读者关于人生、社会、自然多层面的思考。

  对于人生我已经不太有一个统一的见解,以前总信奉格言、名言和警句,现在发现那其实也是片面的。要将生活的智慧提炼成一句简单的描述,它总是会自动过滤掉很多重要的内容。现在的我,遇到那些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或者看到欺骗、善妒、傲慢等行为,不会发表观点,如果有机会倒想和他们谈谈,然后便可以得出他们是否不辨善恶的结论。

  千人千面,以我们的时间精力不可能了解全部——他在什么情况下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而对于一个人来说起码的尊重是了解他的想法。所以除了交流,你无法了解一个人。

  《活了很久的智慧》跟现代人的交流会产生怎样的反应?

  现代人活得不易,如此艰难、困乏,难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在那种家庭的背景里,孩子能想到最大的责任是孝道,毕竟自己的出生与并仅与家庭有最重要的关联。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是有意义的呢?有什么此生必须完成的事,是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吗?

  很少有人参透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活。在人类历史河流之中,甚至在星系之中,短暂而不可挽留的生命瞬间,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是发出星子一样耀眼的光芒,还是流星般划过天际,还是黯然无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面对这宏大的宇宙,人们燃起的希望是不可否认的。

  因为希望,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我们为希望而活着,在没有希望的时候,借助于外力寻找它。在人们普遍看不到希望的现代,《活了很久的智慧》一书有助于我们寻回一直潜伏于我们血液中的那种力量。

  也许,你还没有找到支撑你实现梦想的信念,也许一切理想还看到希望,但是你必须坚信这只是迟早的事,你必将达成所愿。理由是,那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这样活着,一直有人实现理想追逐梦想,你也不例外。

  所以习惯了怠惰,就去习惯勤奋;习惯了痛苦,也请习惯快乐,无论什么智慧,到最后不过是教你一件事,世界既没有你想像的糟糕,也没有你想像的完美。

  《活了很久的智慧》读后感(二):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一个能够指引心灵归属的灯塔——《活了很久的智慧》的魅力

  初识玛克斯·奥勒留的《沉思录》和老子的《道德经》实属偶然。我对于哲学经典以及古学名著之类的书籍一直是不敢企及的,因为自认为文学造诣并不能达到如此的高度,同时,快节奏的生活着实让人无法静下心来跟着文字的节奏思古人所思,想古人所想,恐不能体会圣人著作的奥义,又面对与日俱增的从未翻开的书籍而心生内疚平添烦恼。

  冬日晌午,沏一杯清茶,温暖的阳光映着树荫点点斑驳,空气中有些凛冽的味道,突然心就能沉静下来,拿起《活了很久的智慧》,随着字节的跳动,圣人的语录仿佛冬日暖阳沁入心脾。我承认,这着实是需要一本能让人安静下来仔细阅读的书。

  玛克思·奥勒留身为一代传奇的帝王,在战乱之时依然用朴实无华的句子,撰写着,字里行间散发着哲学思考的光辉。虽然有些记录的语句似乎看起来有些语无伦次或者重复赘述,但是看着书仿佛给你的穿越时空的魔力,好像他就在你的眼前。

  他面对着你,孜孜不倦的轻声细语娓娓道来。当你觉得困苦的时候,读他的文字可以让你感受到生生不息的力量;当你觉得人生得意之时,他告诉你需要怀着居安思危的意识;当你觉得无助的时候,你可以体会到每字每句都能给你不竭的动力;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他会告诉你需要始终保持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他用他身在宫廷的羁绊和深处乱世的感受,向你诉说着人生哲理,让你能情不自禁的进入他的精神世界。

  而说起《道德经》,这着实是历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了吧。虽然只有五千字,到那时涵盖的内容甚是宽广,能把这本书读懂读透的人估计没有几个。我从《活了很久的智慧》中读到《道德经》也只是不求甚解,想来多读几次,也是必有受益的。

  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中的一座高峰,仰可观宇宙变化,俯可察世事浮沉。它谈及天地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也谈论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它更谈处事原则: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鲁迅说,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宇宙真谛。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古今中外的高人,谈及这部经典,已经不再是读没读过的问题,而是读过多少遍的问题。

  这本《活了很久的智慧》把两部传世经典合二为一,《沉思录》由梁秋实先生翻译,《道德经》由胡适先生解读。熟读多遍的人看了,也会觉得别开生面,对以前一知半解的问题忽然豁然开朗;对于第一次读的人,它又十分浅显好懂,读一次像读5次,印象极深。

  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一座指引心灵归属的灯塔;无论何地,你都可以手捧此书,找寻灵魂的归宿。

  《活了很久的智慧》读后感(三):活了很久的智慧

  人生是关于时间的函数,人生的意义是函数在时间上的积分,不是某个时间点处函数的值。

  没有死亡的话,我们根本就没有活着这个概念。我们身边所有被当成理所当然的东西将不复存在。

  我的确说不上来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但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人格魅力赋予的

  清末名臣李鸿章虽位高权重,但为人谦恭有礼,从待人接物中常常能体察他人之不易。

  有一次,他被紧急派往南京处理公务,经过家乡合肥时,决定抽空去拜望恩师徐子苓。

  李鸿章和随从到徐府大门口时,门人看清他的花翎顶戴和官服后,吓得赶紧跑着去禀报,看到门人着急忙慌的样子,李鸿章随即叫停门人,对他说道:“你不要急于通报,能否先借我一套衣服?”

  一头雾水的门人连忙去找衣服,随从不解其意问其原因。李鸿章答道:

  “倘若穿着这身官服去见恩师,则显示了我当官的身份,恩师一定会很有压力,即使我想一叙旧情,他也定会有所顾忌。若是我脱去官帽,换上了便装,恩师肯定会更加放松,亦不致于产生隔阂。”

  若是常人能如李鸿章一般位极人臣,至少也会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但是能够做到如李鸿章一般不显官衔不报名号,真正做到体察他人之不如己处,这才是常人所不能比拟之处。

  这本书真的超级烧脑,看的我云来雾去活了很久的智慧是什么呢?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化都还在诠释,还在探讨,继续思考吧

  《活了很久的智慧》读后感(四):《活了很久的智慧》读后感

  从开始看这本《活了很久的智慧》开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写好这本书的读后感。突然间,手机推送了这样一条新闻,“具荷拉被警察发现在家中……”心猛的一沉,打开新闻,评论里网友们都在伤感和叹息,“姐姐,说好要好好生活的呢?”“姐姐,为什么这么傻?”

  难得糊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个世界,聪明的人太多了。聪明又记忆力好的人,常常会活的比一般的“庸人”痛苦。“庸人”善于忘却,凡事多点“阿Q精神”,反而活的逍遥自在些。书里讲,“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凡事往开阔处想一想,每一个人都是因为爱你那些人活着的,那些不爱你的人,真的不用太在意。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这唯一一次的生命旅程,请好好珍惜。作为生命个体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的关心自身,而不要把自身幸福的希望寄予旁人。烦扰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真的觉得厌烦了,运动一下,爬爬山,向广阔天地呐喊两声。如果遇到什么实在难以排解的事情,也多向亲友或者心理医生求助。生命短暂,“取悦自己”远胜于“愉悦他人”。记得有人问罗志祥遇到黑粉,气不过怎么办?罗志祥回答,“实在气不过,就开个小号,跟他对骂。”罗志祥的回答特别真性情,这也确实是个很好的解压方式。这世道十全十美的人根本不存在,没必要给自己压力那么大。短短的一生,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拼搏、享受、承担。我们需要适时的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变得“充实且有力量”。

  看完这本《活了很久的智慧》(东取《道德经》,西问《沉思录》),我又凝视了很久封面。封面上印着“东西方哲学进行对读,解开做人难的纠结”。人生在世,有些纠结在所难免,有时候也未必需要“解开纠结”,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接受自己、接受纠结,多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做人“糊涂一些”,好好的安排吃饭和睡觉,退一步海阔天空,相信自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要相信“希望总在前方”。

  《活了很久的智慧》读后感(五):东西方智慧大碰撞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作为我国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至今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不仅哺育滋养了我们的心灵,近年来更是不断被翻译,介绍,传播到世界各地。

  马可·奥勒留所著的《沉思录》记录了他对自己当时身处的混乱环境的感受,听从内心,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本书是从他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但是道德经是文言文,沉思录是西方作者所著,我们读起来可能不是那么顺畅。这本《活了很久的智慧》集合了梁实秋老师所翻译的《沉思录》和注释的《道德经》,顺着读是《沉思录》,倒着读是《道德经》,这两本著作都是历久弥新的智慧书籍。将两大哲学家所著哲学大作放在一起,形成对比,不同的思想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带给我们不同的更深的思考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奥勒留是罗马最后一个皇帝,可他的一生过得并不顺心顺意,他在位的日子里,国内灾祸频发,他拼命工作,也无法挽回大厦倾颓之势,他开始思索生命、拷问自己的灵魂,与自己对话。我一直都觉得一个人能够看清自己是最难的事情,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他狠狠拷问自己的模样。我们一生都在追问同样的问题,可很少会有人愿意真正静下心来和自己交谈,将整个自我摊开成一个平面,毫无死角的看清。全书十二卷,一卷一个主题。奥勒留内心是有一根很大的枷锁将他锁住了,身为帝王,他有着匡扶国政的责任,可偏偏国家逐渐衰败,想要逃避寻求安宁却也无处可逃。所以哲学思考成了他的退路,在哲学思考,拷问自我的时候他可以获得短暂的安宁。

  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知知其乘风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这是孔子对老子的评价,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很高了。老子一生就著这一本《道德经》,全书仅五千字,却囊括了世间大智慧。文字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却概括了天地人道法自然的规律。

  我们穷极一生或许都不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疲于奔命,忙碌一生到底是为了得到怎样的答案?这本《活了很久的智慧》或许可以告诉你答案。

  《活了很久的智慧》读后感(六):古今多少事

  智慧,在现代人的词典中,其实并不稀见。越来越多的人将人生的际遇与智慧联系在一起,不过,大家也只是说说而已,对于智慧的本质,并没有太多的理解。在我的认识里,智慧其实是“智”与“慧”,前期从构字法可以知道是日光下所有的学问,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诸子百家,只能是能形成文字的,都可以是智,进一步说读书识字的都可以归为知识分子,但做到后者则很难,慧者,则用心一也,没有心灵的体认,再多的阅读也只不过累眼睛而已,活得越久,越需要“慧”的参与。 《活了很久的智慧》很有哲理,如果你只想在忙碌的白昼之后图轻松、找快乐,这本书是不适合的,用句时髦的话,这本书很烧脑。不看此书,你能活得很健康、很平淡,看完此书,你就会发现活得是如此艰难、如此困乏。关于你是谁、你为什么而活着,从古至今,都很少人能想得通透。

  玛克斯奥勒留安东耐若斯,西历纪元一百二十一年四月生于罗马,这个年代、这个地方就足以让我们水土不服,原来我们经历了几千年,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仍然还停留在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令我们无比汗颜的是世界并不因我们而存在,我们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仍然不是这个世界、这个星球的中心,那我们活着的瞬间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文章憎命达,是我学习文论中见得最多的一句话,但是在阅读《活了很久的智慧》之后,才发现和平时代的我们有了积习,懒惰与安逸的积习,对于战乱中的人类缺乏心灵的关爱,甚至忘却了曾经经历的痛苦,这种痛苦并非虚构,而是实实在在施加于祖辈之身。

  往往发誓要建立学科体系的,要么是吹牛,要么就半途而废,很少人在活着的时候能被社会所认可、所承认,这是人性的悲伤,也是社会的必然。像《沉思录》《道德经》之流的,我没有恶意,这类作品言简意赅,任由后人评说,但是作者本人并不寄希望于立书著说而灵魂不朽,更多的是心有戚戚矣。

  中西文化的分野,本来就是为了研究需要,并不意味着二者是绝对对立的,我们不能以东方否定西方,也不能以西方否定东风,我们需要兼容并蓄,以开放的视野回眸曾经走过的路,展望未来的路,坚定作为人的意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卑,至少我们生活过,如同昙花一现,也要让思想之光茫闪耀古今。

  《活了很久的智慧》读后感(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活了很久的智慧》

  一部好书,可以传世,让人久读不倦,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点滴更是感悟良多。奥勒留的沉思录就是这样的好书,捧书而读如人一生的历程,做人做事,待人接物,励志成事,治国安民,如读如做如是,是为好人,好丈夫,好妻子,好朋友,好领导,成事图强,治国盛世,完人伟人也。奥勒留的一生是不断学习完善进步的一生,做人如他:学习了和蔼待人之道,学习了谦逊和勇敢,学习了敬畏上帝,慷慨,不肯为恶,不起为恶的念头,掘绝一切富贵之家的恶习,减少欲望,凡事要自己动手做,不要关心琐细的事件,听了别人的直言不要愠怒,要有自恃自立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决心,任何事件不要听从运气,除了理性之外绝不仰仗任何东西,在如何接受朋友的恩惠上既不可因此丧失自尊亦不可漠然地视为事之当然。做人要一团和气,主意打定前仔细考虑,主意打定后坚定不移,精辟啊。做人平事治天下,首先要从做人始,要随时帮助别人,热心施舍,保持乐观,信任朋友的好意,有人前来请益,绝对的坦白直言,自己的所好所恶,朋友们无需猜测,明明白白。遇事不慌,临事不惧,从容不迫,不拖延,不手足失措。他每天清晨都对自己说,我将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一天所遇皆有可能,但把自己定位只不过是一堆肉,一口气和一股控制的理性。做人就要像一个大丈夫似的那样坚定,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严肃而不虚矫,要怀着慈悲,自由与公道,不可稍存其他的念头。奥勒留说,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对宇宙负有义务,应随时不忘自己本分,致力于整体的利益,所以他的一生做人做事治国安邦的智慧之道留伟了二千年经久不衰。自古以来,有操守有修养的哲学家历代都不乏其人,位居至尊,叱咤风云的皇帝也史不绝书,但如奥勒留这样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学之人留史无二人,这部一千八百年前留下的《沉思录》可以见其为人,从而对做人处世之道路有所领悟,这部书确是人间至宝之一。读完《沉思录》再读老子的《道德经》便有相德益彰之感,道德经更显高深莫测,混然天成包罗万象之感,老子的道无声,无形,却有单独不变的存在,又周行天地万物之中,道就是自然,自是自己,然就是自然,如老子所说,做人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一直向前,遇到堤坝,那就停下来,有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我就是方的,容器是圆的我就是圆的,万法随缘,一切自然。正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