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谣》影评精选10篇

  《马兰谣》是一部由晨钟执导,田征 / 赵倩 / 徐杰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兰谣》影评(一):相比《漂亮的李慧珍》,《马兰谣》为什么会落选金鹰优秀剧?

  

昨天晚上通宵了看了《马兰谣》,看剧中不止一次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也好几次看得心潮澎湃!今天特意查了一下,这部剧在金鹰优秀剧提名中,然而却遗憾落选了!前几天看到《漂亮的李慧珍》入选十大金鹰优秀剧,我是难以置信,凭什么一部反应平平的翻拍的韩国剧,就这样轻易摘取国内三大国家级奖项?甚至我还爆了粗口,国内的编剧,导演,制片,演员都在做什么?竟然让一部翻拍剧给比下去了?看完了《马兰谣》,我知道我错了,国内不是没有优秀的剧。但是,一个难以介怀的疑问随之产生了,如果有评委或者工作人员看到本人写的这些,麻烦你们告诉我《马兰谣》比《漂亮的李慧珍》究竟差了什么,为什么比不上一部翻拍的韩国剧,诚心请解惑,恳求!!!这可是真人真事啊

  《马兰谣》影评(二):所以,饱含壮怀激烈的创业精神十分重要

  不知道历史,就不明白为什么会有现在。

  看《马兰谣》,第一代的马兰人,和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充满着对开创一个新国家、一个新时代的憧憬,慢怀着壮怀激烈的创业激情,饱含着民族复兴的强烈渴望,也忍受着贫穷和弱小带来的深重苦难。

  那个时候,国家贫穷、家族也贫穷,人们没有什么资产,然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国家强大的渴望无比强烈,在他们身上,对艰苦奋斗的践行和创业精神的诠释也最为彻底。

  林俊德们从普通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承担国家使命的军人,其过程不仅仅是军容风纪和单兵作战的训练,林俊德和他的战友们更要完成的是体魄的强健与精神的锻造,要从骨子里明白一个道理,服从是军人的天职。

  而这个服从,最大的是服从心中的信仰,信仰的是什么,你的世界就是什么。

  《马兰谣》影评(三):精忠报国的将军

  电视剧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和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林俊德将军为原型,真实讲述了为我国国防事业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一代军人知识分子的感人故事。

  林俊德是一个农民后代,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国防兵,他一生52年献身我国核军工,隐姓埋名,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电视集数不多,但讲述了林将军从农民,到大学生,到军人,到将军,最后成为院士专家的成长、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期间经历了无数坎坷,始终坚持本心。

  他成为将军后回家探母一场戏份不多,但实在令我哽咽,没有让人尴尬的拥抱,四目相对,将军搀扶老母的一幕深刻心中,田征把中国军人的气节演的真好,真的很好,尤其是中后半部分把一个专家的执着演的入木三分,把一名将军的霸气忠诚演的让我确信他就是将军!

  我觉得应该多宣传这样的人物,让国人知道国家的强大有多少幕后英雄奉献。

  这个剧的弱点是女性的刻画。

  《马兰谣》影评(四):这是那个时代的命运交响曲,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进行曲

  无意间看到这个片子。花了一段连续的时间看完。虽然看的时候,拖沓情节被自己跳过了,但是其中一些细节还是不免令人动容的。

  我国的那个时期,和美国曼哈顿时期是一样的,然而了解曼哈顿计划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我们国家的那个时代跟曼哈顿计划时代完全是两个曲风。虽然都是在漫山黄沙之中,但是我国当时刚刚结束了朝鲜战争,各种物资匮乏,而且也没有以奥本海默为首的那样集合了众多天才科学家和智囊团的顶级团队。我们当时的条件,无论软硬件,都比美国当时造原子弹的时期要艰苦,尽管在时间上我们是更晚的。在当时,我们物质匮乏,科技人才也没有那么多,再加上搞了几年后还出现了文革大扫荡,很多知识分子遭受到了迫害,一些工业设施甚至也被破坏。能够在那么短暂的时间造出各种核弹,能够进行大数据回收真的超级不容易。

  在今天的实验室中,我们很少能够出现死人的情况;然而在那个时代,在那个戈壁滩中,却埋下了许许多多忠烈之骨。他们有的是海外归来一腔热情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有的则是历经朝鲜战场的英勇战将;有的则是我们当时国内自己培养的普普通通的科技工作者;还有无数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普通人.....那种豪情壮志,那种敢为人先,那种抱着马革裹尸的悲壮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并不容易拥有的。

  同样身为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我深深的感到,身处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幸运。我们不需要担心,狂风暴雨会把我们卷走;不需要担心批斗会让我耻辱的做违心的事情,不需要违背良心的卑躬屈膝;不需要为了一个馒头而相互争抢打破头。我希望我们中国,可以永远朝着包容健康的方向,让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愿意回国报效祖国。

  现在尽管每年70-80%的在国外毕业的中国学生都会回国,然而我们也清楚,顶尖人才基本上都留在了美国。我们不需要问,其中的原因我们大部分都应该比较清楚。然而我想说的是,没有一个中国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土地,去一个语言、文化、饮食、政治背景完全跟我们不一样的国家从零开始的。我们首先都是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的好。我们也许不会为了五斗米折腰,但是可能真的会为了五斗黄金而选择另外一个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人才的录用模式必须多元化,一个具有人才储备的国家,才堪称有未来希望的大国。我希望我们的伟大祖国,可以在21世纪,慢慢实现我们的伟大复兴。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人的希望。

  尽管,在国外的同学、国内的同学朋友都会骂我们的祖国那里不好,这里不好。可是,当其他国家的人说中国怎么不好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反驳,告诉他们一个更加清晰的中国形象。所有说,爹妈,还是亲生的好啊。

  《马兰谣》影评(五):《马兰谣》剧评

  对于我而言,感触还是蛮多的。作为一个95后,作为一个大漠深处的酒泉人,我原本是一个对爱国这个词汇有点模糊的青少年,但在看过这部剧后,我有一种说不出口的爱国精神和马兰精神油然而生。真心为这些为了中国国防做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致敬、学习。

  气候环境,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女汉子,当然非常适应这里的环境,反而,现在去湖南读书,有点不太适应潮湿的环境气候。剧中的林俊德是一个福建人,我有一个福建室友,一次无意中,我提到问她,有没有意向去北京或西安选择工作,她直言不讳的说,算了算了,北方太干了,受不了。其实,北京和西安还好,大西北是真的干!尤其是春天的沙尘暴,在剧中好像第一集就展示了沙尘暴的威力。对于我而言,沙尘暴是非常常见的,昼夜温差大也是常见的,可对于一年四季气候湿润的南方人来说,真的是无法忍受的。有人甚至会流鼻血、脱皮等。然而,在当时的科研工作者中大多数都是来自南方的沿海城市的大学生,如剧中的刘振国、杨静怡、王淑琴都是江苏人。

  放弃了他们本不该放弃的,情亲、爱情等。林俊德对于阿妈的愧疚、李霞对于爱人的遗憾,可能是我们许多人无法理解的!放弃内地安稳舒适的生活环境,献身大西北、献身国防,是现在许多人所做不到的事情,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剧中的马兰精神是这部剧的核心所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闪光点和品格精神。都是我们所值得学习的,对于爱人王淑琴的愧疚,大着肚子让妻子独自一人回苏北老家待产,自己想去而无法去。在大雪纷飞的那天,淑琴坐着大巴车望着车窗外的坐着吉普车的林俊德,林俊德扒着车窗看着淑琴的大巴车缓缓远去。林俊德的内心是矛盾的、是纠结的、是痛苦的。但在国和家之间,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国。在淑琴快要退休的年纪了,她依然还是中级职称,不是她不够优秀、不够努力,仅仅是因为她是林俊德的老婆。在大家都无法理解林俊德的做法的时候,林俊德说出了真相,淑琴的科研年龄只有5年了,而许多年轻考研工作者有20年。所以,他不得不再一次为了国而“舍弃”家。

  对于子女,他也有无限的愧疚,无数的抱歉。浩然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俄语、英语、数学、园林设计,林俊德勃然大怒,生气的拍桌子说“为什么不选核物理、力学、声学”,浩然平静的说“你献完青春献子孙”。浩然自己深知自己父亲的工作性质“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愤懑的说“我不确定是不是能够幸运的得到妻儿对我工作性质的理解和支持”。晚上,林俊德对儿子道歉,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我们不能光在马兰享福,更要为马兰造福。

  “他的一生是激光十色的一生,色度纯净,穿透力强”,林俊德走了,在住院的去世就一个月的时间,但他没有一天是休息不工作的,他在与时间赛跑。他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死了,都要求埋葬在马兰。他的一生愧对母亲、妻子、孩子,唯一没有愧对的就是自己的祖国。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