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10篇

  《当我画下一朵花》是一本由樊雨飞著作,耕雲 |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一):温暖如朝阳

  在樊雨飞的笔下,花开美好,气质芳华,安静如山林,温暖如朝阳,璀璨如星河,是平淡生活里照进的柔软月光。

  书中画中,每一朵花,恬淡柔软但都有各自的力量,器与花的美学搭配也暗含心思,有的独立明暗生长,有的花团锦簇但不争不抢。

  关于花的美,花的故事,画花时的思与绪,雨飞都在书中一一呈现,用一笔一划建造画境,用一花一叶感知生命的力量。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二):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从小就爱好绘画,尤其是关于静物的水粉画,我们总是对一切美好的东西没有抵抗力,《当我画下一朵花》以“花”为主题,荷花、牡丹、百合、芍药、兰花……不论插在花瓶中、画在扇子上,还是长在山水间,在画家樊雨飞的笔下都有或浓烈或淡雅或精致或自然的姿态。结 合俏皮的日常杂感和流传至今的十二月花谱故事,让你放松心情,在这个被花包围的小世界中得到片刻治愈。

  水彩和花卉一直以来都是一对非常绝妙的组合,花卉的清新柔美和水彩的淡雅完美的结合起来,颜色优美、细节丰富,带给人无尽的美感,百看不厌。

  画家樊雨飞的水彩花卉作品,颜色细腻,细节丰富,色调清雅,是不可多得的水彩佳作。

  她的画面看起来非常舒服,通过这些画面,能够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水彩技法功力,和对于生活和花卉的喜爱。

  水彩画这种画法有着不同于油画、水粉画等传统美术的独具优势,水彩画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水彩画尤其善于表现自然景色,在画家的妙手中,花卉在她的笔下活色生香,绽放出了别样的魅力。

  《心意》这幅画画的是插在花瓶中的雏菊和芍药,错落有致,浓淡和谐,笔触自然又洒脱,可以想象她的作者是一位如何蕙质兰心的女子,才能绘出这样给人温暖的画。旁边的注解也很有意思,写的:没人爱时专注自己,有人爱时用力拥抱。这个注解,一下给了这幅画一种铮铮傲骨的感觉,一种在浊世中独立又清醒之感。

  《心花》这幅画花的是一盆睡莲,“把念想放进深心,把故事托出胸臆”注解配合写意的画作,让人顿时感觉来到夏日的午后,凭栏远眺,直抒胸襟之感。

  美丽的画其欣赏的过程是一种审美享受的过程。在欣赏中,由于审美的介入,我们从感情的角度体会到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审美活动的过程,即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或审美的发现、艺术的构思、情感的表达。美术欣赏具有调节精神与情绪的节奏,丰富学习内容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还能进化我们的生活。

  美术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全部都是具体的,视觉美的体验是我们生活压力的释放。也许我们不是艺术家,但每个人都可以说我们生活在艺术中,欣赏名家的画,感受美好的文字,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给我们身体上的舒适和视觉上的享受。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三):心中有花,畅享美好

  正所谓万物皆有灵,世界的一花一草一木皆留情。对于有心的你我,我们总可以在不经意间感受到那花草树木间传递的精彩美好。无论是看到的,还或者是听到的,又或者是嗅到的,集天地精华的花木自有着其引人关注的生动。

  《当我画下一朵花》便是一本以感悟花的美好为主旨,以绘图和码字为形式捕捉花的两点,以表达内心深处对花朵赞美的情怀为切入点的读物。有别于传统形式下花卉的展现形式,本书用着与众不同的诠释角度来引领书外读者的注意力,更激发着大家对花朵蕴藏正能量的感悟。

  对于美好的东西,我们人人都会向往和喜爱。对于花这种本身自带美好,更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美好共鸣的自然之物尤为让人注目。在《当我画下一朵花》这本书中,我觉得自己翻读的过程本就是一次美好的阅读旅程。客观而言,我最初是怀着观赏花的主题画为阅读目的的。及至于真正走入书中,我才恍然大悟于本书与众不同的出版立意。与其说我们是在看一个爱花,更爱画花的 女子关于花的画,倒更不如说是借由着这些花朵的图画领悟花朵自身传递的美好精髓,成就最美好的自己的过程。倘若盛开,清风自来; 开在心间的一朵花;瓶花;十二月花谱;山水心间;中国扇和后记这几大章节共同构筑起全书内容的主题。对于这本书,我个人觉得文字和图画的占据比率其实毕竟地另类。于本书之中,文字为辅而图画主。文字是作者过往心境的记录,而图画则是作者借由自己曾经关于花的绘画分享。借由着这些画面,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是花的外在表现,更是我们透过画面来理解和体会作者对于不同花朵心灵的互通和表达。画已经不再只是花的表现形式,画更是跳脱于表现而蕴藏着作者的情绪和思想。于是乎,这里的画面更充斥着灵魂。一如作者自己在书中提及的,当她画下一朵花更是感悟其间传递的美好。赏花,看景,享美,抒情----浓妆淡抹的花图,别有深意的美好诠释。

  很是有幸的在于我居然也身处于作者所在的城市---杭州。每当作者借由花聊到的景,侃到的情,我总是比较可以细细地,感同身受地去领略和把握。类似于书中涉及到的杭州市花—挂花,我也情不自禁地放飞自我于天地间,金秋时节,我们如若徜徉于桂树林间是那般惬意悠闲。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一番意趣溢于言表!借由着作者的感慨,我也信步于桂花这片美好的天地。

  读着《当我画下一朵花》,我们无疑赏花享文时更是感悟那份真精彩的内心美好瞬间。当然,假若书中可以有更多的文字旁白于每幅画面,我想这本书将会缔造一个更加充实饱满的花世界。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四):谨以我手绘我心

  古人好以花明志。陶渊明爱菊“不苟随时俗”,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郑板桥爱梅“一种清孤不等闲”。除了诗作,还有不少画作流传千古。据说古代不少王侯将相、文人雅士们都有兰花情结,这大概与孔子从精神层面确立了兰花的“君子”地位大有关联。这些足见“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分量。

  古时,“画”作为文人四友之一,是文人骚客以及名门闺秀必做的功课,而在今天,亦有不少爱好者以此修身养性。佛家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画者们在落笔时,全身心专注于画本身,其他杂念就会慢慢被摒弃,由此变得澄明,看世界的目光也变得澄明。正如画者樊雨飞在《当我画下一朵花》里所感:所画之画,终不在物,在于其气。所画之人,终不在技,在于其心。

  《当我画下一朵花》以绘花为主,辅以画者的心得和十二月花谱,相得益彰。花的类型很广,清洁的荷花,富丽的牡丹,秀丽的芍药,深冬的茶花,应有尽有。除了花,作者也画山石、鱼虫,素净的宣纸上,或肆意挥洒笔墨,晕染出一幅夏日荷花图;或小心着墨,勾勒出一束繁复的紫藤萝。有需要细细打磨的长幅画卷,也有精致的扇面画。全书以写意的绘画形式,抒发了作者个人细腻的情感。在讲究大胆直白的今天,这样委婉的表达形式所见已经不多。

  这样的绘画风格,与樊雨飞的成长经历不无关联。作者在书中讲到,这种情节在她童年时便开始植根心底。外婆家门前大片自由生长的花卉给了她对自然的亲近感,人与世界万物开始有了关联。后来父亲教她练习毛笔字,熟读诗歌,画下工笔画,作为她终生文艺的启蒙,这也成为她后来习以为常的爱好与寄托。如今,这些早年间积攒下的好习惯,成了她表达自我的途径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心也容易浮躁。大部分人都在忙着求学、工作、结婚、消遣,很少有人能真正静下心来把时间花在阅读、绘画这类看似“没用”的事情上,也很少有人能认真思考、表达自我,长此以往,不仅自己没有爱好与寄托,反而渐渐养成一种看到旁人阅读、绘画便开口讽刺的恶习。实在是浪费光阴。

  实际上,书法,阅读,写作,绘画,这些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形成的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受用终生。正如《兰亭序》中所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五):千人千面,画由心生

  红颜温婉,是我第一眼对作者的印象。江南女子特有的柔情从眼波笑颜中荡漾开来,热爱绘画陶瓷更是让文艺气质浓的化不开。一个瘦弱的年轻女孩,离开繁华舒适的成长地,放弃优渥的工作和生活,孤身前往三线城市景德镇闯荡,这份坚定执着让人钦佩。

  绘画制陶听起总觉得有种神秘的艺术感,其实又脏又累经常把水灵灵的江南女子弄的像个灰头土脸的建筑工人。没有背景人脉,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是靠着这种热爱和信念奋斗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从她柔美的花园里,我看出了坚韧和源于内心深处的喜爱。

  “茜红衫上描正气,茶褐衣里绣木香。曲曲领沿深染皂,飘飘博带浅涂黄。金环灿烂头巾小,一朵花枝插鬓旁。”一朵花可以装点一整个画面,想把花画好也是不容易。花的形态,代表着笔者的内心世界,活泼内敛,沉静外显,都是瞬息变化的内心世界。

  望着形态各不同的香花,多想沉静如她。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做一个内心沉静的人,不浮躁不敷衍,为人踏实,做事认真,内心有追求有信念,不偏激不傲慢,不盲目地乐观和悲观,胸怀大志脚踏实地,时刻保持内心的强大。但是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很难。我一直在努力,可是一直没达到。延着作者的成长痕迹,我似乎找到了自己行进的方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的美带着春的芬芳,裹着一年的灵气。深的浅的,浓香清幽的都给人以盼望。“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选一周正的花瓶,插一只桃花,把它誊在纸上,芳华永存。

  琐事中的苦,想来是多么不易。愿我们珍惜眼前人,爱自己,爱生活,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六):看见花朵高举的瞬间,眼睛就会暖和起来

  《当我画下一朵花》这本书非常的小清新,第一眼见到它就被封面上粉色的花吸引了,给人一种很春天的感觉,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花又喜欢画的人来说,真的是很有吸引力的。翻开书的第一页是对作者樊雨飞的介绍,作者的经历让我有些惊讶,因为作者放弃了在大城市的优越条件,选择到景德镇学做陶瓷,生活中喜爱绘画和摄影。这些都让我好生羡慕,因为她在做的每件事都是我也很喜欢的,但是却并没有在生活中去实践,更没能作为自己的职业。我感慨作者的幸运,但我也知道,这种幸运和她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她一开始的放弃工作和努力拼搏,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我这样的空想家,大概也就只能羡慕羡慕了,毕竟自己没有那种魄力,总觉得被俗事所扰,少了太多太多的勇气,也就只能做个俗人了。

  只是看了作者的简介,就生出好多感慨,然后一页一页看下去,对她的画也是非常喜欢。作者的画以花为主,可以看得出是真的很喜爱各种花,每幅画都有配一两句简短的文字,可能是作者当时的心情,也有对花的介绍,有感而发的文字能看出作者是一个心思特别细腻的人,而且很热爱生活,我想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一定是很乐观的,而且能够周围的人带来正能量的吧。

  书中的画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花,风格也是比较多变的,有自然生长的花,有插在花瓶中的花,还有画在扇面上的,这是平时比较少看到的,每一幅都能看出画画之人的用心,或者说是对花的喜爱,不一定很惊艳,但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就像作者的那句:看见花朵高举的瞬间,眼睛就会暖和起来,看见这么漂亮的花,还有什么心情郁闷的理由呢。按月份介绍十二种花这个部分我特别喜欢,因为之前还不太了解这部分的东西,看了介绍感觉对花的了解又多了一点,很感谢作者对这部分的分享,因为我对于花也是希望了解的越多越好。

  最后作者谈了自己对于画画的一些心得和看法,我还蛮赞同的,尤其是画画不应抱着功利心这点,我特别支持。我更愿意把画画看成一个兴趣爱好,但我觉得画画应该是纯洁的,如果抱着太多的功利心,就会走偏了。虽然我自己基本没有画什么,主要是因为懒,还有就是怕拿起画笔不知如何下笔,索性就不去碰。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突然也很想拿起画笔画点什么,感觉人生还是应该在忙碌之中抽出一些时间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而不是碌碌无为,时间花了,也并没有多少幸福感,仿佛是白活一场。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七):只要你喜欢,就能画画,这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

  有个学生问过我:“老师,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可是我妈妈说画画那是需要天分的,我怎么画也不会画好的,让我专心学习。” 我没有直接否认这位妈妈的话,而是对学生说:“只要你喜欢画,那就去画,画自己喜欢的景物或人物,都好,只要你愿意。只要你画的时候是开心和愉悦的,那么未来有一天,你会感谢曾经坚持画画的自己。这种坚持越久,你以后的人生受益越多。” 学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转身而去。 看着她的背影,我轻叹一声:孩子的很多喜欢,都被父母扼杀在摇篮里了。 像画画这件事,很多人都误会了,觉得是专业学习这个,将来要考学才去画,或者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才去画画。 其实,不是这样的。 前几天,我翻开这本《当我画下一朵花》。

  作者攀雨飞并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美术专业毕业,而是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爱文艺、爱自在,在著名的瓷都景德镇扎根制作瓷器,是制瓷手艺人。 她长期专心于陶瓷设计,闲时日常以画画消磨时光,以摄影远行他方,间或记录所思。 《当我画下一朵花》使我重新拿起画笔的念头越发地浓了。画如其名,书中所作都是和花朵有关,或嫣然秀丽或可爱淡雅,翻看着书页,我的心情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作者说:“我一直相信,如果能够用简单的心意,不为了任何,只出于内心的喜爱而去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有独特的收获。” 书中收录了作者多年积攒的绘画、零碎的杂感文字,分了六个部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开在心间的一朵花;瓶花;十二月花谱;山水心间、中国扇。 小画里的局部,比如一朵花,一座山,一只猫儿,一件瓷……于我而言,就像是与日常生活的对话。 一个人喜欢上画画,并不是因为后来能读懂多少高深的艺术作品,那个直觉和冲动其实很直接。 你看到一片云,觉得它像一只小绵羊,于是想把它画下来;昨晚你做了一个梦,梦见火车穿越不同颜色的树林,于是想把它画下来;或者上课开小差,在课本上随意涂鸦。 不是每一个人的绘画水平都能达到艺术家的程度,但有一部分喜欢画画的人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书中所绘花朵,很少有特别浓艳的,这大概和作者的职业爱好有关。 瓷器上的花朵,大多也是淡雅的居多,浓艳的少许。 也正是因为手作制瓷人这个特殊的身份,使得书中所绘画作,都有一种统一的调调,随便拿起哪一副,都可以和瓷器完美融合,毫无违和感。 水墨浓淡色彩轻浅,勾勒出一幅幅美好的以画为主题的画作。 有人问作者:“那些抽象画哪里好看?我实在看不懂。” 答案往往是反问:为什么红色示人以温暖热烈?蓝色示人以舒缓宁静?紫色示人以神秘高贵?我不知道,就像不知道看绿叶丛中开出一朵栀子花会感到欢欣,不知道为什么看细雨天里梧桐叶落屋檐会感到忧伤。 书中还写了初学者学习绘画的注意点,以及作者画作的一些感悟。 这是一本赏心悦目的文字绘画书,整本看下来,收获满满,已经迫不及待拿起我的画笔开始画一幅画了。 我想从我孩子的笑脸开始画起,心里不由地高兴起来。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八):墨里看花,花中见人,人间自有诗意在

  如何欣赏一幅画?

  是百度知乎拿出小本本记下历史知识点,还是注重线条轮廓色彩光晕等绘画技艺呢?

  其实对门外汉来说,喜欢一幅画,就像遇见一个人,他不用处处都好,被他某一处的好打动,就能欣赏他全部的好与不好。而在各大画种中,中国工笔花鸟画是我个人最喜的。无需了解厚重复杂的背景和专业技巧,却触得到它的趣味并让它打动。

  一只鸟停在枝头上的人间闲适,一朵花开在瓶中的出尘美艳,只要对生活有所感有所知,对画中场景便能有所悟有所爱。

  花鸟画向来不是单纯的自然写生,它意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画的是人。当看青年画家樊雨飞《当我画下一朵花》这画本时,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樊雨飞是由父亲教她拿笔一起画出第一张工笔画的,也是由父亲为她读诗,告诉她古诗的平仄押韵,启蒙了她对文艺的追求。她对花的执着,便是从故乡外婆家门口种植的花开始的,那些花儿大多任其生长,春夏秋冬,交替开放,而这儿时短暂又自由的田园时光,成为了一生的眷念和她笔下的绘画主题。工作后毅然决然放弃城市里的时尚工作,去往景德镇学习制瓷手艺,一切重头开始,或许正是和无忧自在的成长环境有关。

  少年时期,樊雨飞就了知到一些与物质无关的快乐来源。朋友林帝浣也与她说:“抛去所有,坚定做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天必会给予回报。这回报未必是钱,而是人生的丰盈和自信。”

  《当我画下一朵花》共收录百余幅中国水墨小画,书的内容不止画,还有散文与古诗相互映衬,可谓是画与文字的美妙搭配。因为有打小的绘画基础和多年苦功坚持,使得樊雨飞有足够的能力用清丽娴熟的技艺表达内心。

作品《散》就让叶子自由散漫地生长吧,这样也好。

  最喜欢书中的这幅画《散》。肆意延伸的枝叶,有超出寻常日子的散漫心情。它无拘无束甚是带点放肆。偶尔拥有一点放肆的时光,然后像株植物一样野蛮生长。

作品《欢喜》时常花开,时常欢喜。

  星星点点的粉色光影,梦幻一般的晕染处理,处处透着女孩的浪漫与期许。构想这画时,画画之人也应是甜美欢喜的。

作品《樱花 之二》小女子的大爱清,既娇柔,也壮烈。

  温柔又勇敢,娇羞却坚定。如花灿烂,也如火燃烧。这大概就是画家对爱情的描画。

  樊雨飞画风浪漫细腻、清新雅趣。我们可以从她的画中,看到一枚女子内心的丰盈和面对生活的不同姿态。她时而幸福愉悦,时而坚强独立,时而也脆弱孤独。

  作品《青枝》里就有孤单写意,道:“某些时候,你能触及的,只有你自己。”那一刻,想要被人拥抱是自己,只抱住了空空如也的静默。

  有太多敏感的瞬间被落笔成画,变成樊雨飞独有的情感表达。她说:“这些关于花朵的记忆,构成了我对故土的印象,感知着亲人对我真挚的爱,寄托着年轻时的困顿与思索。”于是在作品《小鸭》里配以小字——“田园小森林,时光从前慢。”画这幅画,大脑一定让儿时的记忆风光席卷,遍遍忆起,就画下了那样鲜活可爱的一幕。

  《当我画下一朵花》里的作品都是由心生发的,它们载满画家林林总总的回忆。而回忆早就如一朵朵开在心间的花,亭亭玉立,美好动人。

  画作之于画家而言,是精神世界和真情实感的表达。是每一朵花,都有自己;每一笔墨,都藏心绪。画花画鸟从来不需要磅礴大气,要的也不过是一种情趣。偶有兴趣来了,画上几天,图人一乐。

  画作之于欣赏的我们,则是一种美的品味,是想要去感受的生活情趣。闲来时分,无事赏赏画,从画家们的精神世界和审美品格里走一遭。

  墨里看花,花中见人,人间有自己。

  《当我画下一朵花》读后感(九):怀抱最初的梦想,去迎接美丽的生活

  工作之外,日常之余,去做一些看似“没用”的事情,是一种心灵寄托,更加重要的是自我内在精神的一种成长和完善。一旦坚持,必有大成。好习惯受用终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翻阅雨飞的画作时,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同样喜欢画画的朋友。我早已不再去细想我们相遇时候的模样了,那份情谊是世间最美好的,悄然的遇见也让人心动。我偶尔去阅读她的微博,以悄悄关注的姿势,看她写时间流转,世情可爱或残酷,画最用心的画作,谈最美好的祝愿。我认为那是最好的生活状态,她做到的是平静生活,淡然处事,最重要的是坚持梦想,让自己靠近一切美好。笔尖词句,生活琐碎,画上灵魂……

  《当我画下一朵花》就是一本与绘画和梦想有关的作品。这本书里包括了作者樊雨飞对绘画兴趣的喜爱和写作灵感的乍现,收录作者近几年来的作画,大多是与四季花草有关,她把生活中常见的那些小美好用画笔记录下来……

  说到对画画的坚持和对花草的关注都来自于她幼时就养成的习惯。幼年在外婆家,遇到过很多草木生灵,引发她对花朵的兴趣,又在少年时期受父亲的启蒙,开始执毛笔学习工笔国画……这些都构成樊雨飞的绘画素材,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对故土的喜欢和感恩。

  樊雨飞的这本画作大致分为四个部分,清新雅致的花配上撩拨心弦的小句子,文字虽短,却有生活真谛蕴藏其中,也是真情实感的表达;十二月花谱,每个月都有自己对应的花事及历史。比如六月荷花十二月梅花,一朵花一段诗一个故事,让人感动又有知识乐趣,唯一遗憾的是这部分没有画对应的花来相衬,但依旧教人欢喜,仿佛画在纸上,而那些花已在心中绽放开来;雨飞在徽州旅行时所绘,她的水墨画和这个城市名字一样充满了诗意,淡雅,朴素,让画境宁静悠远,又有一丝点彩,像是多了神韵;最后部分是扇画,不单单有花,意境更是在山水里。

  书里所画,花鸟鱼虫,山水云石,给人以云淡风轻,悠扬深远的中国画意境。诗画相得益彰,让人心旷神怡,容易沉浸进去。这些画并不是画的什么大的场景画面,很多时候,只是一枝花,一片叶,是局部给人带来了美感。佛家的“一花一世界”,在这儿被形容得恰到好处。

  故而,翻阅着《当我画下一朵花》,浏览雨飞所作的这些画,这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静和美。从清新淡雅的画作里,不仅能看到这个女子的生活日常,还有她丰富的精神世界。怎样的画作才算得上是好?或,什么是审美?肯定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看法。她在书中说道:你看画/图时的想法会随着时间段的不同而有感知变化,恰恰是这种变化在慢慢的确定自己的审美。

  樊雨飞又提到:所画之画,终不在物,在于其气。所画之人,终不在技,在于其心。其实看一幅画也是这样的,你想到什么,希望看到什么,多少你就能感受到什么。作者的文字确实能够帮你看懂这幅画,但更多是在于自己的心境。多少我是喜欢心情平和的时候看画,这样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意思。也有时候,你心情不好,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内心平静了许些。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画的一个原因吧。而对于画画的人来说,画下自己的脑海的画面或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许更像是重新找回美好的一次旅程。

  在书的后记系列,作者提到画画的技术和材料的选择等。如果你也把画画当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可以作为参考,当然这些干货实用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态度。面对喜欢做的事情,应该保留住纯粹和美好的部分。

  生活的脚步总是急促而忙碌,等到一瞬间的闲暇来到,人们却觉得不知所措起来。

  多少人不是真的离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很远,而是自己没有意愿去做出改变,明明很简单的满足,却要自己在纠结和繁琐之中度过。说到底就是懒惰,可再小的梦想再喜欢的事情,都是需要坚持到底才能成为生活中的调味剂。写作,阅读,绘画,拥有这些兴趣爱好看起来是很文艺的,但仅仅停留在卖弄的程度是远不够的。生活之所以充满乐趣和美好,大多是来自于自身对喜爱之物或说是兴趣的坚持。

  恰恰坚持是最难的,惰性容易导致人对一切事物的兴致都消磨殆尽……

  看过太多人的文字和生活方式,是憧憬的希望的,不能否认,你内心深处想感慨的实则是她们的坚持梦想,不懒惰不懈怠。才暗自羡慕。比如雨飞,她有清雅的画作,苍劲的书法,入心的文字,这些好像是在肆意挥洒笔尖时就完成的,但其中所需的努力,不言而喻。

  保罗·柯艾略曾说:“恰恰是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变得有趣。”的确,太多梦想不切实际或难以实现,但这也不应影响自己沉溺其中,真正的沉溺其实是从做开始,不仅仅是“想”。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踏入美丽的生活。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