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爸爸回家》读后感精选10篇

  《等爸爸回家》是一本由[加]乔安妮·施瓦兹/ 著 / [加]西德尼·史密斯/ 绘著作,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0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一):等爸爸回家,在爱里成长。

  故事发生在一个海边的煤矿小镇。翻开绘本,映入眼帘的是靠海的房子,屋内陈列简单,餐厅靠窗边的一盆盆植物在阳光下倒影在水池边。餐桌上是吃剩的罐头和餐盘,妈妈倚靠在门边与整装待发的爸爸告别,场景简单而又温馨。“从我的家里,可以看见海。”小镇环绕着海,镇上的爸爸们都是深海的矿工,为这个小镇辛勤劳作着。

  绘本描述了小男孩一天的生活,而这一天中无时无刻惦念着远在深海劳作的爸爸。一天工作结束,爸爸回到家中,一家人共进晚餐,享受饭后闲暇快乐的时光,体现了平凡生活中简单美好的幸福。小男孩长大后也会像爷爷和爸爸那样,成为一名矿工,这是煤矿小镇历代的传统。

  绘本画风简单,色彩柔和,却能鲜明地浮现小镇美丽的景色,泛着波光的海面,夕阳映红的天空,随风飘动的植物,宁静的夜与拍打暗礁的海浪。环绕着海的煤矿小镇,在作者的画笔下显得那么生动而又安详,一家人周而复始的生活着。爸爸作为一家之主,在暗无天日的深海下进行煤矿劳作,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无形之中,爸爸称为小男孩的榜样,也让小男孩深知长大以后肩上的责任与重量。

  合上绘本,我为小男孩一家简单的幸福感到动容。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爸爸。我的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四处奔波工作,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生活。每年能与爸爸相处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儿时的记忆里,学龄之前,爸爸总在炎热的夏季每天给我买一支巧克力脆皮甜筒,让我能享受午后清凉甜美的时光。爸爸工作再忙,都不忘经常打电话给我送来问候,提醒我雨天出行注意安全,洗澡的时候记得把窗户打开通风。每次回家,爸爸会给我带许多当地特色的零食,给我包一个厚厚的红包,以及一个大大的拥抱。虽然爸爸不能每天陪伴在我左右,我却能感受到爸爸带给我的满满的呵护与爱。渐渐长大,我懂得爸爸一个人在外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懂得每次分别时的不舍与难过。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承受。

  我也时常,坐在门前的柿子树下,盼望着等待着爸爸回家,我喜欢一家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光,因此也倍感珍惜。每一个有父母陪伴与呵护的孩子,都是幸运和幸福的。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二):愿每一种爱都不缺席——读《等爸爸回家》有感

  愿每一种爱都不缺席

  ——读《等爸爸回家》有感

  李艳霞/文

  绘本《等爸爸回家》作者乔安妮·施瓦兹以加拿大布雷顿岛的孩子的视角,真实再现了一个矿工儿子的生活,更用图片和文字讲述了海边小镇男孩等待父亲回家的故事,让大小读者体会到温暖的父子亲情,彼此理解,学会珍惜和感恩自己所拥有的幸福的家庭生活。《等爸爸回家》来自海豚绘本花园“大奖大师绘本”系列,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和绘者均来自加拿大,这本不厚的绘本一经发行,便迅速获得“2018凯特·格林威金奖”和“杰出插画童书奖”以及其他九项国际大奖。凯特·格林威奖被称作是“绘本界的奥斯卡”,奖项即是图书品质的象征。因此美国主流媒体《学校图书馆》《纽约时报》《书单》《柯克斯评论》《号角图书》等强烈一致推荐。国内王志庚、朱自强、李一慢、李怀源、余治莹、柯倩华、袁晓峰等儿童阅读推广人也极力感动推荐。 小男孩的爸爸是一位深海的煤矿工人。快到傍晚时,小男孩等爸爸回来时四扇门的特写,将小男孩的心情暴露无遗。每一天午后,小男孩都要去墓园看望爷爷,他的爷爷也是名矿工,这似乎预示着小男孩早晚有一天也将接替父亲成为一名矿工。《等爸爸回家》是 一本诞生于日常生活的图书,用等爸爸回家这个话题,让孩子和爸爸妈妈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特别适合亲子阅读,甚至更适合于成人看,每个人都会在书的内容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找到温暖和启发。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在书中投射出不同的内容,从而对书形成不同的感受。这本书描写每一个场景的文字,全都充满着韵律感,就像是一首小小的散文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天真活泼,书中的图画很好地衬托出文字诗意而忧伤的感觉。读完此书,我还想再次重复我的一句话,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愿每一种爱都不要缺席,每一个人都在傍晚时分尽量早点回家。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三):你的归来才是温暖的起点

  这本绘本,让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

  我的家乡,就是以煤兴起的城市,我的爸爸,就在煤矿工作。不仅如此,我的姥姥、姥爷、爷爷、舅舅、舅妈、姨妈、姨夫、姑父,全都在煤矿工作。我的家人,就是这样与一座煤矿紧紧牵连着。

  后来,我没有回到煤矿,毕业后,我的工作单位在海边。绘本上那片闪着耀眼光芒的大海,与我在工作单位看到的海,如同复制。

  煤与海,就这样与我紧紧牵连着。

  作者乔安妮·施瓦兹也在一个煤矿小镇长大,她将自己的经历赋予书中的小男孩,小男孩的所见正是作者的过往经历。插画家西德尼·史密斯则以细腻动人的笔触用图像诠释了这个故事,图画中明亮的海面与粗犷的黑色线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这个看似简单但寓意深刻的故事形象地展现出来。

  绘本的语言是很简单的陈述句,但通过精妙的语言排列,把孩子与父亲的生活进行了对比,无论小男孩在家中休息还是在户外做游戏,形容爸爸的一直有一句话——“在海底下很深的地方,我的爸爸正在挖煤”。这种对比在画面中体现在明亮的地上场景与海底大面积的黑色场景中爸爸在一条闭塞的小道中挖煤。

  在这种以煤炭为产业的小镇,人们的所有生活都是与煤炭产业息息相关的。小时候我居住的小区,都是由煤矿建设,并依附在煤矿周围,相关的第三产业,也都是以矿工的生活为依托的。我的小学、初中,都是煤矿开办的学校,我的大部分同学,在兜兜转转一圈后也回到了煤矿,继续父辈的生活。

  矿工的生活危险程度是我们在地上生活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在那个奉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年代,采煤工人是有权利生二胎的。如果有父辈在煤矿工作,那么他的孩子也会顺理成章获得去煤矿工作的机会。生于斯、长于斯、藏与斯——这才是煤矿小镇的生活。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家人的整整齐齐是最重要的。生活环境简单却充满未知,顶梁柱爸爸能回到家,才是一家人最温暖的时刻。这意味着安全、安心与收获。

  尽管生活中有黑暗与坚硬的存在,也有家人的记挂与惦念。尽管世俗与传统禁锢了一些人,也给了一些人温饱的保障。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一家人依旧可以团聚,就像那片明媚耀眼的海,给人希望与温暖。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四):“每一天,我都在等待爸爸回家”

  对于孩子来说,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呢?不是收获新玩具,也不是吃到美好的食物,而是一天结束,爸爸妈妈终于要下班回家了!

  小时候妈妈在县城边上的学校里教书,中午不回家吃饭,早上很早便出发,晚上我放学后要过很久她才回来,所以每天我都在等待妈妈回家。在她还没回到家时,我会不断走到巷口张望,直到路口出现她熟悉的身影。我妈下班后的时光是我最幸福的,我们吃着很简单的饭菜,但一家三口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的时光,让我感到安心与幸福。

  大概对每一位小朋友来说,都有一段等待爸妈回家的记忆吧?

  在《等爸爸回家》绘本里,小主人公也如同我们一样,每天,他都在等待爸爸回家。

  小主人公生活在一个沿海小镇上,这个小镇并不大,以至于每次他去买东西,即便走得很慢,也能很快的走到。小镇上的男青年们,大多在做煤矿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孩子们的童年也并不富裕,破旧的操场,坏的只剩下两个的秋千,似乎就是他们全部的娱乐设施了。

  等待爸爸回家的时间里,小主人公会做很多事。上午找朋友玩,中午帮妈妈买东西,下午去墓园看望已经逝去的爷爷,但在他做这些事的同时,他的爸爸一直都在海底重复着挖煤矿的工作。

  等到了晚上,终于到了爸爸要回来的时候,一家人团聚一起吃晚餐,而后一起聊天,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满足、幸福的时刻。

  《等爸爸回家》绘本里描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又温馨的故事,小主人公等爸爸回家的日常也很动人,他的生活并不十分富足,童年也没有太多可以玩乐的玩具,但这并不影响他快乐成长和感知爱与被爱。

  阅读到最后,小朋友或许会问,为什么小主人公最后会说“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名矿工。”,他难道没有其他选择吗?

  在煤矿区里,大概就是如此。

  孩子们没有更多其他选择,只能是一代一代的做着重复的工作,比如爷爷是矿工,爸爸是矿工,最终儿子也会是一名矿工。

  与孩子阅读这本绘本的时候,除了能够看到丰富、写实的画面,以及生动有趣的文字外,还可以与其互动。比如让孩子描述下自己等待爸爸妈妈回家的日常,阅读完以后,不妨问下孩子:

  “在等待爸爸妈妈回家的一天中,你都在做些什么呢?“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五):诸多亮点的绘本,不应该错过

  当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时,家长偏爱选择纯文字的书,作为家长,我也不例外。但是这次我却选择了《等爸爸回家》这个绘本。估计很多人会认为给大童读绘本,太过于简单,其实并不然。

  《等爸爸回家》这个绘本的作者是加拿大的乔安妮施瓦兹,绘图则是加拿大的西德尼史密斯。

  绘本之所以称为绘本,就是因为整本书都是通过图画来讲故事,图画占的比重要大一些。而西德尼史密斯就是一位非常擅长通过图画来叙述故事的绘者。他的作品曾获很多奖项,比如凯特格林威奖提名,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中国童书榜推荐儿童读物等。特别是本书,就曾获取2018年凯特格威金奖,2017年号角图书奖9项国际大奖等。拥有如此重量级的奖项的书,我想我们不应该错过。

  多数儿童的书籍,都是妈妈与孩子占的比重多一些。家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个人共同组成。而这本书,则是家庭里另一位——爸爸,讲述他与孩子之间的故事。作者的切入点很有意思,阅读的时候可以发现,在整个故事里,爸爸几乎很少有和孩子同框的时候。因为爸爸要去上班,他的工作地点是在深深的海底,他是一个煤矿工人。每个人的工作不一样,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地点不同,可是这些人的工作都是在为我们的生活做保障。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是公交车的司机;无论是集市上售卖东西的人,还是煤矿工作者,他们都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做贡献。

  孩子需要了解世界,他们对于职业的认知,也正是从父母这里得来的。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懂得工作的艰辛,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父母。正是有了他人的工作,保障了我们生活的正常,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我们要感谢他们的工作,要学会感恩,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才有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品格的教育不需要特意,而在这绘本的滋养这下,自然而然的养成,我想我们不应该错过。

  男孩看不到爸爸的工作环境,但是他可以看得到海,因为爸爸就在深海之下。海,成为他与爸爸之间的纽带。无论是荡秋千,还是吃饭,他都可以看到海。他会想到爸爸。孩子对于爸爸的思念,特别是等待爸爸回来。作者没有用过多话语说安全说危险。却在画面上,用那深深黑黑的地下,工作人员都戴着安全帽,映照出来。唯有安全,才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时刻不忘安全,安全准则牢记心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懂得安全重要性。

  好绘本就像一轮太阳,照亮孩子的世界,我想我们不应该错过。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六):孩子的全世界

  “你想给孩子全世界,而孩子的全世界就是你!”当儿童心理专家、教育学家纷纷著书立作,用文字向父母们传达这一观点时,加拿大作家乔安妮·施瓦兹却独辟蹊径,通过儿童绘本这一表现形式,从儿童的视角向世界温情传递出孩子的真实感受。

  《等爸爸回家》由乔安妮·施瓦兹著文,由曾荣获26项国际大奖的绘者西德尼·史密斯绘图,是一本囊括了2018年度凯特·格林威金奖(此奖被誉为“绘本界的奥斯卡”)等9项国际大奖的优秀儿童绘本。全书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表面的故事线索,讲述的是一个海边矿山小镇的日常,这里有可以看见海的房子、长满草的山崖、海鸥声、狗叫声、大声说早安的声音、荡秋千的孩子、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的大海、空气里盐的味道……这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小镇,令人心驰神往;但这也是一个暗藏危险的小镇,因为这里的男人们大多以下海挖矿为职业,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另一条主线则是掩映在故事情节下的孩子的心情。小男孩正是天真无邪的年龄,但他不管是每天早晨刚睡醒、上午和朋友兴奋地荡秋千、中午吃妈妈做的三明治,还是下午去墓园拜祭矿工爷爷,他的心里都一直牵挂着当矿工的爸爸。全书中重复出现的“在海底下很深的地方,我的爸爸正在挖煤”,刻画出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爸爸、盼望爸爸下班回家的心情。只有当晚餐时,爸爸终于平平安安下班回来后,孩子的心才是欢欣雀跃的。

  《等爸爸回家》从孩子的视角描述温情的家庭生活,爸爸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下班后,总是会给孩子一个大大的笑容和拥抱。也只有爸爸回家后,吃过晚餐,妈妈和爸爸会坐在阳台上喝茶聊天。当全家人一起在阳台看着落日徐徐沉入海里,吹着海风,闲聊家常,小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怀里甜然入睡时,时间仿佛静止了,世界被定格在这个爱的窗口!

  作者乔安妮·施瓦兹笔下的矿山小镇,正是她童年记忆里的模样。全书文字简约,却如一支主音不多的悠扬曲目,奏完仍余音绕梁,意境绵长。在作者的笔下,有美丽的海滨风貌,“今天,太阳很大,海面闪闪发光”;有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海鸥的声音”,鲁冰花和野胡萝卜花“在风中窸窸窣窣”的声音;有孩子们快乐的童年生活,打秋千“荡得非常高”;有世代相传的职业传承,“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名矿工。我是矿工的儿子。在我的家乡,就是这样”;有在平凡、艰苦的日常生活下,却仍然温情环绕的血浓于水的至亲之情……

  (乔 欢)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七):明天会继续,爱也会继续!

  每天晚上,我家两个孩子都翘首企盼爸爸开门的声音。当钥匙转动,发出清脆的“嗒”声时,两个孩子不管在干什么,都会以极快的速度冲向大门,欢呼“爸爸回来了!”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等爸爸妈妈回家的经历,那种期待、又有点兴奋的小心情,怕是永远也忘不了。

  所以,当绘本《等爸爸回家》这几个大字赫然入目的时候,那种熟悉、温暖的感觉,不由得袭上心头。

  《等爸爸回家》的作者是乔安妮·施瓦兹和西德尼·史密斯,它获得了包括2018年凯特·格林威金奖在内的9项国际大奖。该绘本讲述的是一个旷工的儿子,等待爸爸回家的平凡的一天。故事很朴素,但简单勾勒的画面,却能直击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它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首先,故事由明暗两条线交织而成。

  明线,是孩子平平常常的一天:他几乎每天都是在爸爸离家上班的关门声中醒来,然后,他会去找朋友玩,去探望爷爷的墓园,会帮妈妈去镇子里买东西,最后在傍晚时分,迎回一身疲惫下班回家的爸爸。

  孩子的生活,其实是清苦的,不管是破旧不堪的操场,还是坏了一半的秋千…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孩子的心情,因为他的心,始终牵挂在大海深处挖煤的爸爸,只要能感觉到和爸爸很近,就是最幸福开心的事。

  暗线,则是爸爸工作的大海深处。不管是和好朋友荡秋千,还是探望已经过世的爷爷,孩子都能看到大海。而在大海深处的矿井,爸爸和他的同事们正在辛苦地挖煤。

  两条故事线交织,既不会让人觉得故事太单调,又能让人感受到孩子对爸爸深深的牵挂。

其次,细节打动人心。

  绘本中有几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孩子每天醒来时:会先听到海鸥的声音,再听到狗叫,接着一辆汽车经过海岸边的道路,有人碰地关上门,大声说着早安。

  许多孩子都是如此,在父母上班的关门声中醒来,然后开始单调又思念的一天。

  而当孩子和他的朋友在操场荡秋千时,他会尽量荡得高一些,因为那样可以看到大海。

  当孩子去海边的墓园探望爷爷时,他提到爷爷要求下葬时要面向大海。即使“海浪扑向岸边,带着盐的水花不断拍打着他的墓碑,也没有关系,因为爷爷习惯了暴风雨。”

  他的爷爷是旷工,爸爸是旷工,所以,他觉得自己以后也会是旷工。他从来没想过改变,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一句“有一天我也会成为旷工,在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不由得让人泪目。

  亲情,就像涓涓流水,虽然很少有惊天动地的时候,却无时不刻地温暖着孩子。

最后,画面简洁,明暗色彩的熟练运用,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了等待和温暖的画面。

  绘本中的人物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描绘出五官,只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动作和意境。孩子荡秋千、父母下班推门而入,只寥寥数笔,就将动态飘逸和等待的急迫感都勾勒了出来。

  当描述孩子日常的时候,画面是明朗的,而当画面转到爸爸工作时,整个画面几乎都是黑色调。压抑、辛苦、暗无天日,爸爸工作的日常与孩子阳光明媚、海风习习的日常交织碰撞,让人有一种心疼的感觉。

  挖煤矿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当孩子紧紧地拥抱父亲时,旁白有一句“漫长的工作结束了,他在家,平平安安的。”

  牵挂、思念、担心,这本不该是一个孩子应当承担的。而夕阳西下,一家四口在躺椅上依偎着看海的画面,是整个绘本最安静美好的时刻。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

  “等爸爸回家”,明天还要继续,爱也还在继续!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八):最妙的绘本,胜在言有尽而意无穷

  读这本《等爸爸回家》,记忆中的很多东西都昭苏了。

我睡醒的时候,常常是像这样。 我会先听见海鸥的声音,再听见狗叫。 接着,一辆汽车经过海岸边的道路 有人砰着关上门,大声说着早安, 道路两旁的鲁冰花和胡萝卜花。 在风中细细碎碎。

  《等爸爸回来》中的图画和文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声效效果,让我回想起自己的经历。我的童年是在汉江边一个小小的院落长大的。家离江边很近,可以看见许多江鸥在天空中飞翔。院落不太隔音,有时能听见隔壁人家的狗叫和关门的声音。90年代的小县城相对闭塞,身边环境的基调大多是黑白灰,连同衣服的色泽和款式都非常单一,与绘本的风格如出一辙。

  原来,城市的发展轨迹都很类似,即便是加拿大也不能例外。

  这本《等爸爸回家》,以加拿大布雷顿岛的孩子的视角,真实的再现了一个矿工儿子的生活。

  矿工的儿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他生活海边,祖祖辈辈都是矿工,自己长大了以后也预期会成为矿工。他每天能看到大海,也会想到在海底下辛勤工作的父亲。年纪小小但又很爱父亲的他,早早的承担起家庭的重任,能够帮助妈妈去小镇里买需要的东西。每天看到父亲平安回来,他也会如释重负,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吃上一顿饭。哦,这样的一天又结束了。

  原本很简单的故事,但作者却以孩子的视角告诉了我们矿工儿子的生活,更用图片和文字告诉了我们很多其他的事。

  比如,当时的矿工家庭的生活是清苦的。

那里只剩下四条秋千了。 一条适合大孩子,一条适合小宝宝。 以前,那里有四条秋千,但一条断掉了。 另一条卷到了秋千顶端的铁架上,再也下不来了。

  小男孩生活在海边,生活的条件是清苦的。那里没有大型商场,没有游乐场,只有又老又旧的操场。可小男孩儿还是和自己的朋友们自得其乐。然而,他们的玩具有限,玩的秋千只有四个,现在只剩下两个秋千可以用。秋千是怎么坏的?是被海边的风吹坏的吗?为什么没人修理?是大人们太忙还是因为没钱修理,又或者是大人们并不在意?看似简单的语句背后,传递着一点点蛛丝马迹。

  又比如,矿工的生活充满着各种危险。

暴风雨来临的时候 海浪扑向岸边 带着盐的水花不断的拍打着他的墓碑 没有关系, 我爷爷习惯了暴风雨

  小男孩的爷爷已经去世了。每天下午,他站在爷爷的面向海下葬的墓碑前,想到爷爷曾经说过的话,会再看一看今天的海面。爷爷那些充满豪气的语言充满着一个矿工对自己事业的自豪,也揭示了这个行业的危险。

  如果说整个画风都是阴暗的,那么爸爸的回来让整个绘本突然明亮起来。当太阳的光影一点点的迁移,小男孩焦虑的盯着自家的房门,空着的房门外终于出现了爸爸的影子。小男孩终于如释重负:

他在家,平平安安的。

  这个绘本为了最真实的再现矿工的儿子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使用了略带复古的“老旧”色调,但整个版式和设计绝不老旧。

  比如,版式的设计。

  爸爸回来时的那4个门的特写,将小男孩焦虑的心情暴露无遗。有的时候,图画就有这样的力量,他什么都没说,只通过门前区域的光影变幻就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和孩子的关注度。

  又比如,节奏感的把握。

  从文字角度,每一个场景的最后一句都是孩子对海的关照,体现了矿工家庭生活与海的密不可分。而每一个场景的文字,大多也都充满着韵律感,就像是一首小小的散文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天真活泼。

  好的绘本,总有一种力量。

  好的绘本,将历史与今天、未来结合起来,让我们回溯过去,同时又感恩现在。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九):一本令人窒息的书,其中的安静和美丽让人恐惧!

  如果一个地方是封闭的,它将会以什么面目示人?《等爸爸回家》(Town Is by the Sea)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地方。这里的小镇似乎就是封闭的,尽管小镇上的人们不断地挖煤。“即使到了20世纪50年代,也就是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大约高中生年纪的男孩们继承着他们父亲和爷爷的传统,继续视在矿井工作为他们的未来。这是一个煤矿小镇的传统。”一代又一代,他们的身份和追求就是矿工。

  故事的结尾说:“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名矿工。我是矿工的儿子。在我的家乡就是这样。”故事到这里,似乎一切都停顿了下来。是自豪?是悲伤?是无奈?是坦然?是自然平静?是暗流涌动?似乎什么都有,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画面中,海洋、陆地、天空连接、交融在一起,一种近乎万籁俱寂的氛围扑面而来。黑油油的陆地上有无数灯光闪烁的小屋,灰蒙蒙的海上和天空里也闪烁着点点亮光,它们是水上的船和天上的星。所有的亮光交相辉映,不断让人沉静下来,一直沉到画面里去。

  该书的作者是加拿大人西德尼·史密斯,《等爸爸回家》让他获得了2018年凯特·格林纳威金奖。他也是无字图画书《路边花》的作者。《路边花》和《等爸爸回家》中,史密斯都钟爱用墨来表达故事。或浓或淡的墨色里,或深或浅的水彩里,他找到了表情达意的方法。而《等爸爸回家》里正好有“煤”这一元素,这让史密斯用色彩讲述故事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

  煤矿的黑暗无边的影响是巨大的,书中有四幅跨页图都是整片整片的黑,尤其到了最后一幅图,黑色似乎要把人给挤出来了。我们或者说史密斯让这种影响也得到了最有冲击力的呈现。日常生活里的家具,小屋的屋顶,路边的鲁冰花,操场上的秋千等,都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黑色。

  尽管黑色那么多,黑色无处不在,可是亮色也始终存在着,它们也是生活的底色。金光闪闪的海面,爷爷的墓碑,海岸边的青草,黑茶杯里的茶乳,缓缓落下的太阳等,让身处黑暗环境里的人感受到明亮和生机。

  如果一个地方是平静的,它将如何面对现代化的社会和人?当我们深受进化论影响后,会情不自禁地对“不变”的事物予以指摘或者羡慕。不管怎样,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很高级的人,理应享受现代生活里的一切,比如电影院、互联网、购物广场等。可是我们却找不到一种很安稳的东西,一种足以让我们心安理得生活的东西。

  位于海边的这个小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平静的地方,甚至平静得有些可怕。“常常是像这样”可以说概括了这里的一切,不管是静止的还是活着的。因为这里的房屋、道路、长满草的山崖、海等都向四面八方延伸开去,它们一起构成了这个小镇,构成了小镇上一户一户的人家;因为这里生活着的人们世世代代以挖煤为生,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海底工作、挖煤,在陆地上游戏、生活。

  幸好,这种异乎寻常的“不变”生活里,还有很多“变化”的东西。这些变化的元素通过富有色彩变化的画面和充满声音和味道的文字表现出来,让人情不自禁地去想象生活的美好,想象这个小镇是充满生命力的。

  早上,小男孩会先听到海鸥和狗的鸣叫,然后是汽车驶过的声音,人们说“早安”的问候声,倘若走出家门,还会在道路两旁听到鲁冰花和野胡萝卜花在风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即使不走出家门,从窗口向外一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海。

  图画书以小男孩的一天生活为线索,叙述了一家人的生活状态:一是小男孩自己的地面生活情形(找朋友荡秋千、帮妈妈买东西等),二是小男孩想象爸爸在海底挖煤的情景(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起)。虽然是一天的生活,但是它也概括了他们这家(爷爷—爸爸—小男孩)三代人的生活。书中重复的生活,重复的结构,重复的句子,重复的心理,给我们展示了生活常态下的当地人们的生机和无奈,以及无数个小男孩的“童年的欢乐与感伤”。

  这个不变中有变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边城》,想到了某个时代里的某种美好该怎样叙述。很显然,现代社会里的某个地方已经不可能是一个孤岛,也不可能不受到外面世界的人事影响。如果能在影响中能保持自己,还能把自己美好的一面更强烈地呈现出来,我想这是一个好故事的魅力所在:会让读者回到过去,又能纾解现在的寂寞和疼痛,还能去想象未来的时光的明亮。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十):每个人的心底都留有一份童年等待的悲伤

  朋友给我寄了一本书,他说你一定要看。因为前一天晚上他看完这本书后就哔哔流泪,只好去重温了几个小时的《樱桃小丸子》才缓了过来。他说,我不信你不感动。我在手机的这端笑岔了气,真的难以想象一个比我还大一岁的男生看了一本书后哔哔流泪的场景。当然,《樱桃小丸子》不是女生的专利,请不要取笑他。

  他给我寄的书就是这本《等爸爸回家》(Town is by the sea)。

  这本书的绘者是西德尼·史密斯,他的上一本无字图画书《路边花》获得了26项国内外的大奖,其中包括凯特·格林威奖提名。而这本《等爸爸回家》则获得了2018年度凯特·格林威的金奖。

  另一位文字作者是加拿大作家乔安妮·施瓦兹,这本绘本中的故事就来源于她的童年,来自于她的父亲,来自于她长大的煤矿小镇。结合英文书名Town is by the sea,我可以用一句话告诉你整本图画书的故事——一个海边煤矿小镇上的小男孩等待他煤矿工人爸爸回家的一天。

  无疑,等待是这本书的主题之一。

  封面上的小男孩坐在屋顶上,落寞地望向一望无垠却又波光粼粼、未知的海面,他的影子像极了无数个在家等待父母回家的小孩的身影。

  这本书的环衬是漆黑一片。而环衬对于一本图画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往往奠定了这本图画书的基调,也暗示了这本书的主题,更能在一开始就调动读者的情绪。看到黑色,我的情绪一下子就低沉了。看完全文的我,知道之后还会多次出现这大面积的墨色,它除了是一种悲伤情绪的表达,更是煤炭工人家庭一种无声的呐喊。煤炭,就是黑色的。

  内文中,作者采用了第一视角“我”讲述了自己一天的生活。“从我家里,可以看见海”开始,我开始一天等待爸爸下班的生活。我望望窗外,荡荡秋千,帮妈妈去商店里买东西……不管我做什么,我都能看到海。而一看到海,我就会想到“在海底下很深的地方,我的爸爸正在挖煤”。前一页明亮美好的海面,与后一页漆黑一片的煤矿产生了鲜明的对比,看到后一页的我总会产生一种窒息感。

  不得不说的是这本图画书用的“重复”艺术表现手法。用重复手法的文学作品有很多,比如《汉乐府·江南》的“莲叶何田田”,比如《追风筝的人》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比如周翔的改编自北方民谣的图画书《耗子大爷在家吗》的“耗子大爷在家吗”。“重复”的艺术表现手法往往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绪。

  而在这本图画书中,“在海底下很深的地方,我的爸爸正在挖煤”这句话、这个漆黑的画面、这种明暗的对比重复出现了四次。我能感受的到的是,作者很想强调,不管我做什么事,我都一直在牵挂海底挖矿的爸爸,我的担忧与思念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通过反复的文字和图画传达到了读者心里。

  我最爱的是爸爸回家要开门进来的那一幕,以及一家人四口吃完饭在阳台休息的场景。

  这应该也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期盼的场景吧。想想我为什么会被这本绘本打动,我的朋友为什么会哭,可能都是想到了童年时代等待家人回来时内心的悲伤,所以感同身受。更有很多人在长大之后依然在等待,无论做什么事情,内心都会牵挂着某个地方或者某个人。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等到爸爸回家。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