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的作文

一:求一篇关于老子的600字作文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著作

《老子道德经一则》窦中亮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

老子道德经

永恒意义。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轶事

聪颖少年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余下全文>>

二:以老子为话题的高中800字作文

作文1 感之,动之 岁月无痕,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段记忆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每当我们想起它时,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违的冲动,这便是感动。 从不会有人刻意得去寻找感动,因为是一种朴素的真实,一种心灵的震颤。当我们看见自己的同伴们为了这个集体而战时,总会不禁为他们加油,失败了哭,成功了也会哭,从鼻尖涌起的是酸酸的,但从心里涌出的却是甜甜的。许多人总喜欢听一些老歌,也许并不是那么好听,只是,那些熟悉的旋律和简单的音符总能让人想起过往的人事,回想着当时听这首歌时的心情。同样的,无论想起的是悲伤还是快乐,总有感动萦绕心头。 其实,在生命的长河中,无时无刻没有感动的存在。 父母牵挂的目光,一天一天憔悴的背影是一生一世的感动, 朋友的信笺,一条祝福的短信是给飘落在远方的你的慰籍, 生活便是如此,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声招呼,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点缘分……这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久了,便是深刻,甚至是一生的刻骨铭心。这些温馨的记忆,当我们孤单寂寞时会不自觉的涌出,备感温馨, 所以,每每捧着一张偶然翻出的旧照片,不要惊诧自己为何泪流满面,也许那模糊的身影是你曾经的牵挂。 所以,梦里飘来一片红叶,不要惊诧于它的无端,或许它是你一段尘缘的珍藏。 所以,临窗偶读一篇精致的小品,不要惊诧于自己为何指尖微颤,也许那一段哲理演绎的正是你走过的沧桑。 而感动也需要懂得体验与回味,在别人给你爱的同时,你是否也想过付出?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她的丈夫去世了,自己的孩子也各自走了,只剩她一个人,她觉得生命对于她已经没有意义,于是便走到了海滩边,想要结束自己悲惨的命运。就在她沿着海滩走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女孩,送给她一个深深的微笑。顿时老人感觉有一束阳光洒进了她心里,原来生活并没有放弃她,她决定要好好活下去。 只是一个微笑,一簇感动,就能让一位老人重新接受生命,那么让我们不妨在雨中为别人撑一把伞,给陌生的过客一杯暖茶,送给亲爱的人一束鲜花,甚至一束无名的小草也好,只要不是敷衍,不是故弄玄虚,只是为了表达你的情怀,有你真诚的目光,捧着那一抹纯朴而清鲜的碧色,定会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生活是美的,感动别人也会让自己感动。 哲人说,只要慧心独具,即使随处拈花微笑,也能感受也一份爱意,一份情趣,一份韵味,甚至哲理。 感动是春风吹拂下冰封已久的慢慢融化的小河; 感动是白茫茫的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暗香浮动的红梅; 感动是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 感动是无边的暗夜里那一轮如钩的月亮;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作文2 因为爱情,即使跨越半个世纪,他们仍然相守相伴。——题记   自从到奶奶家,每天傍晚都会陪爷爷奶奶去离小区不远的一座山散散步。   那座山是运货的捷径,所以在山底到半山腰都有盘山公路,夜晚少有车辆经过,加上坡度并不大,所以是周围老年人锻炼的好去处,几天下来,我也认识了不少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他们常常结伴而行,这其中有这样一对夫妻,每天都可以看见他们,他们也只是偶尔和路人点头示意,便慢慢向山上走去。   今天也是一样。   远远的,我看见老奶奶走得很慢,右腿有些跛,右手紧紧拉着老爷爷的手臂,大半的白发沾着汗水,贴在她满是皱纹的额头,而一旁的老爷爷略微低着头,右手拄着自制拐杖,双腿笔直的向前迈着,走得似乎比老奶奶还要慢些,有时,会停下和老奶奶说些什么,他们的衣服都有些旧,宽大的衬衫皱皱的,洗的泛白,走近一些,我......余下全文>>

三:关于老子的作文450字.

《道德经》的语句还没在脑海中消散——虽然那已是八个小时之前的事儿了。耳边似有一种熟悉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了——我的闹钟声!

我一咕噜翻下床,刷牙,洗脸,吃早饭……下了楼,才发现到了一个极陌生的地方,回头一看,我刚刚跨出的楼又不见了,只有一座桥,上面一位老人坐着,把鞋扔下去,叫我捡来。我捡来给他穿上。他微笑着说:“唔,孺子可教也!”

不知为什么,直觉告诉我,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长者就是老子。

他也默认了这种想法。

他说:“我最近想写一本书,介绍我的思想。”

我极恭敬地请教。

他讲道:“举个例说罢!……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

我想也不想,立即插嘴道:“长者!你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人们回到无矛盾的‘无为’境界,对么?很遗憾,我无法苟同。”

他饶有兴致地听着。

我便继续说道:“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定都是要不断地发展和提高的,也许……请允许我冒昧地指出,您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消极的。”

我看了看他。

他很高兴地说:“好哇!”

又说道:“那么,我认为,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

我似乎是得寸进尺了。我说:“您对问题的一方面——沉溺于五色、五音、五味等会带来恶果讲得很透彻。不过……请恕我斗胆说您偏激而片面。”

他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我放下心来了。

我说:“在您之后一些时候,齐国军队艰难地在深山之中行军。鄙人的本家管仲令士兵唱歌前进。在歌声的鼓舞下,他们忘记了艰苦,很快穿过了深山。可见,“五音”也有积极作用。“

……

最终,他说:“是呀,小朋友,毕竟我比你早2000多年呢!社会进步了。我老朽啦!哈哈哈……”

伴随着爽朗的笑声,他的背影越来越模糊了。我依旧痴痴地立着。

耳边似有一种熟悉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了——我的闹钟声!

四:《走进老子》800字作文

“老子”是什么意思?“老子”是桂林的俗语,就是“我,我是老大,我是你爹,我是你祖宗,我是你大爷”的意思。我好像也有这样的意思。

熟人的妈妈拍拍我,我把她推到一边去,差点摔了一跤。好心的老奶奶看我一眼,我朝她吐一泡口水,把她吓了一大跳,差点吓出心脏病送进了医院。谁说我也不行,谁看我也不行!别看我小,我可是天下第一。虽然我才读四年级,今年还不到十一岁,可是我的名气却是天下第一。

爸爸说:“你怎么这么不讲礼貌,我们桂林可是全国文明的桂林城啊,真丢桂林人的脸!爸爸的名誉都被你损坏了,人家都说我教子无方,你以后别叫我爸爸了,我害羞……”爸爸说着还用手捂住了脸。我把头撇到一边,懒得理他。谁叫“老子天下第一”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小卖部买东西时,我衣服穿反了,阿姨好心提醒我:“达,你衣服穿反了。”“要你管,你是我什么人,少管闲事”。气得阿姨连说:“你出去,我这里没东西卖”。恰好妈妈往这里路过,得知此事给了我一巴掌。我摸摸被打的小脸蛋,心想:打吧,一点也不痛。打得了我的人,打不了我的心。

还有一次,我撕破了赵一的衣服,赵一哇的一声哭了:“陈虹达撕我衣服了!”我满不在乎的看着他,就像在看一场好戏。他其实也没惹我,只不过我看不惯他的小样。明明是他自己窝囊无能,凭什么怪我。我是天下无敌!“老子天下第一”!

可是,我真的是“天下第一”吗?数学考了大鸭蛋,语文考了56,同学们不理我,老师们看见我就躲,个个都说“陈虹达好了不起哦!我好怕哦”爸爸妈妈的脸早就找不到了,都丢到地上喂狗了。

为了让我改掉不礼貌的习惯,爸爸妈妈费尽了心机。

可是我呢,我行我素,恶习难改。谁叫“老子天下第一”呢?爸爸妈妈心灰意冷,就当没养我这个儿子。我呢,乐得自在,没人管我更好。

可是有一天,我还是钻进了妈妈的怀抱,我好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不是天下

五:描述哲学家老子的作文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老子则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时代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历代不知有多少人考证过老子的姓名、字号。

按照《老子内传》的说法,他生下来就是满头白发,所以号为“老子”。

《神仙传》说,老子的母亲是在李树旁生下他的,当时指树为姓,所以就姓李。

概括地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去世后追谥(shì)为聃(dān)。也有人认为,老子就是太史儋(dān)或老莱(lái)子。

老子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到他这里查阅资料,并向他请教许多问题。

有一天,孔子又来拜会老子,问道:“我研究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非常精通了。可是我周游列国,用这些学问去游说诸侯,谁也不采用,这是什么道理呢?”

老子谦逊地说:“也许你的学问不合时宜吧?”

孔子道:“是的,我也经常在想一些问题:谷子种在田里会长成禾苗,鸡蛋可以孵(fū)出小鸡;母亲怀了弟弟,做哥哥的就哭——我自己不投入变化,怎么去变化别人呢!”

老子点点头,似乎表示同意,随后露出微笑,向孔子张开嘴,问他:“你看,我还有牙齿吗?”

“没有了。”孔子回答说。

“你再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在的。”

“你知道我的意思吗?”

“您的意思是说:硬的容易掉,软的却能保留?”

“你很聪明,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老子说。

“那您不是更有学问,可以更有作为吗?”孔子说。

“不。你有为,我无为。道不相同。你走向朝廷,我走向山野。”

后来东周王室发生内乱,老子便决定退隐,丢下官职走了。

老子经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时,守关的官员尹喜认出了他,热情地把他请到关上。尹喜亲自打开城楼上的大厅,请老子坐下,端茶倒水,忙个不停。

老子不卑不亢地坐下,朝窗外一望,只见黄土平原延伸到天际,苍苍茫茫,没有尽头。函谷关地势险要,关外左右都是土坡,夹着中间一条路。路上人来车往,一目了然。

尹喜恭敬地对老子说:“学生仰慕您的道德学问,想拜您老为师。”

老子道:“我已老了,肚子里的那些货色也很有限,而且说话又七颠八倒的,怎么好意思开口教人呢?”

尹喜见他推脱,便半开玩笑半正经地说:“您满腹经纶,如果不留下些东西来,恐怕很难走出这个函谷关的。”

老子知道无法推脱,便接过尹喜递上的笔,一口气在竹简上洋洋洒洒写下了五千个字,这就是后世称为《老子》的一部书。因为这书上篇开卷谈“道”,下篇首章谈“德”,所以又称《道德经》。

尹喜拿起老子刚写好的书稿,认真地拜读起来。老子连忙提醒道:“时候已经不早,请您放我出关。”

尹喜再三挽留老子多住几天,见他不答应,只得马上放行;可心里有些遗憾,因为自己还没有读懂老子的这部书稿,正想慢慢请教呢!

老子终于出了函谷关,骑着青牛扬长而去,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道教创立后,奉老子为尊神,称作“帝君”、“太上老君”。到了唐代,道教在太清、玉清、上清“三境”的说法上,安排了三位大神各主一方,形成了“三清”的说法。这样,太上老君也就被称为“道德天尊”,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组合在一起,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唐代皇帝姓李,便尊老子为李氏祖先,追封他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又加号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老子的神化过程,完全是一个学派的传人变化为教派的祖师的过程;也是道教形成、发展,然后逐渐趋于统一的过程。老子从人到神、从太上老君到太上玄元皇帝,他的地位的变化,可以看做是道教发展的缩影。从前每逢农历二......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