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电流表的使用

电压表电流表组合使用接法的再讨论

第33卷第11期

2012年

物 理 教 师

PHYSICSTEACHER 

Vol.33No.11

()2012

电压表电流表组合使用接法的再讨论

王钰生

()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苏州 215128

物理》义务教育课程  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9年级《

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多次出现利用电压表测量导体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的电路,仔细揣摩教材中出现的电路图,不管是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还是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测量小电灯的功率,甚至推导串联电路均无一例外地运用了电流表外接的电总电阻的电路图,

《路.另外,若再查“苏科版”物理教师教学用书》的“课程资源”中,关于伏安法测电阻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的叙述时有“这样一段话:内外接法的选择并不都是理论上越精确就…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指针式电表,一定越好.由于制作时动圈电阻的大小、刻度间的间距、阻力的大小磁钢的强弱、

等因素不可能绝对相同,因此电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误差.中学生实验使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一般都是2.5级电表,2.5级电表的含义是用该电表测量时的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量程的2.即测量误差可达最大分度值(实际就5%,——笔者注)的2在这种情况下,用RA=是电表的量程—.5%.使用内接法和外0.05Ω的电流表和RV=10kΩ的电压表,接法,两者的相对误差本身是不能反映的,因此测量结果将”相同.这段话的寓意很明显,即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考虑电流表的外接和内接问题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教材上不出现电流表内接的电路图?电流表外接法和内接法到底有没有考虑的价值?两种方法的区分界限又在哪里?

1.2 

电流表内接法

电路图如图2所示.因为电压表测量的是Rx和RA的串联电压,所以电阻的测量值是Rx和RA串联时的等效电阻.

图2

A)(x+

==RRA,x+

II

绝对误差为

R测=

R内=R测-RRA,Δx=相对误差为

内A=.RRxx

易见,当待测电阻R应采用δ内很小,x远大于RA时,电流表内接法.

δ内=

——临界电阻R1.3 内接法和外接法的分水岭—0

通常电压表的内阻RV很大,如J0408型直流电压表而电流表3V量程的内阻约3k15V量程内阻约15kΩ,Ω.

如J内阻RA很小,0407型直流电流表0.6A量程的内阻约为0.然而,中学电学1Ω,3A量程的内阻约为0.02Ω.实验中使用的导体的电阻通常有几欧到几十欧,究竟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呢?这可以根据RA和RV的大——临界电阻R小,推导出外接法和内接法的分水岭—0.

所谓临界电阻系指当电阻的阻值为R无论外接0时,亦即δ这法还是内接法所引起的相对误差相等.δR外=R内,样就由

1 区分两种接法的临界阻值

电压表和电流表组合使用(以下简称组合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是组合使用中的一种)采用哪一种接法,这主要取决于电流表的内阻RA,电压表的内阻RV,未知电阻Rx的大小及两电表的准确程度、使用范围、读数误差等因素.若不考虑后3个因素,可从两种接法的相对误差着手分析.1.1 

电流表外接法

电路图如图1所示.因为电流表所测量的是通过Rx和RV的总电流,所以电阻的测量值是Rx和

图1RV并联时的等效电阻.

RRVUUx

R测===<Rx,

I)RRVx+

+RxRV

绝对误差为

Vxx

,R外=(-R=Δ|x

(RRV)RRV)x+x+

相对误差为

A,A,0

得变形后有==()()RRVRRRVRx+x0+0

2RRARRARV=0,0-0-

(RA+A2+4RARV.

解得

R0=

由于RV RA,所以RARV.0≈以前面列出的J0408型直流电压表和J0407型直流电流表为例,若用0它们的临界.6A两挡量程,~3V和0~0阻值为R若用0~3V和0~7.3Ω;.1×3000Ω=1 01=它们的临界阻值为R3A两挡量程,.02×3000Ω= 02=若用0它们的临界阻7.7Ω;5V和0.6A两挡量程,~1~0值为R8.7Ω….1×15000Ω=3 03=2 参照待测电阻估值确定电流表的接法

电流表究竟采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要参照待测电阻的估值才能确定,具体步骤如下.

()先根据待测电阻的估计值确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1量程.

δ=

外x

=.RR+RVxx

显然,当待测电阻R应采用δ外很小,x远小于RV时,

电流表外接法.

Vol.33No.11

()2012

物 理 教 师

PHYSICSTEACHER 

第33卷第11期

2012年

伏安法测电阻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要匹配,这样可以尽量减小测量的偶然误差和由于器材自身造成的系统误差.正如本文开头引用“教参”上的一段文字所讲中学实验使用的电流表、电压表一般都是2.下面表5级电表.表2给出了使用0~0.1、6A电流表和0~3V电压表测

量电流和电压时电表指针偏转角度与相对误差(即最大绝对误差与电流(压)表读数的百分比值).

表1

电流表指针的

偏转角度

满刻度/满刻度的12 /满刻度的13 /满刻度的14 /满刻度的110 /满刻度的120 

0~0.6A电流

表的读数

0.6A0.3A0.20A0.15A0.06A0.03A表2

电压表指针的

偏转角度

满刻度/满刻度的12 /满刻度的13 /满刻度的14 /满刻度的110 /满刻度的120 

0~3V电

压表的读数

3V1.5V1.0V0.75V0.3V0.15V

最大相

对误差2.5%5.0%7.5%10%25%50%最大相对误差2.5%5.0%7.5%10%25%50%

为1同样也采用外接法;若R估为2电表量程为0Ω,0Ω,

比较后显然也应采05V和0.6A时的R8.7Ω,~1~00为3用电流表外接法.所以苏科版9年级教材上出现的有关电路图都是电流表外接的方法,究其原因在于研究对象的阻值一般在50Ω之间.~2

如何确定电流表的具体接法3 待测电阻估值不明时,

“对于这个实际问题,苏《科版”物理教师教学用书》的“课程资源”中介绍了一个方“法,现摘录于下:在实测中,不一定都能事先知道待测电

图3

也不一定很清楚RA和RV的大小,为了快速、阻的大概值,

准确地确定一种较好的接法,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①将待测电阻R与电流表、电压表按图3接好,并将电压表的一根;接线S空出;b②将S先后接触电流表的两接线柱a、③比较两次触碰中表的示数变化情况,若电压表示数变化显著,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明显,应使用外接法,若电流表S接a;”示数变化明显,应使用内接法,S接b.

这个方法是闭门造车,既不能快速,更不能准确定位,笔者只要择其一即能道明.

最后一句话是“若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应使用内接”法.所谓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对电阻R的分流作用明显,亦即电阻R的阻值跟电压表的内阻RV在同一数量级,以0~3V的量程为例,因为RV=3k则R的Ω,阻值也接近3k假定电压表指针偏转满刻度3那么电V,Ω.

流表开始时(的示数约0.后来(的示S接a)002A,S接b)数约为0.因此对0~0.其001A.6A量程的电流表来说,最小分度值是0.即电流表的指针从最小分

度值的02A,减为且想,电流表示数变化能否明显呢?另外,由于.1020

电流表示数实在太小,电表本身的系统R的阻值相当大,

误差和偶然误差也很大,这种情况下,用伏安法测电阻,不论是内接法还是外接法已失去其实际意义,应该另找其他方法进行测量.

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剖析所谓的电压表示数变化显著,应使用外接法亦纯属纸上谈兵,实际行不通.须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均是对常用电流表(而言.00.6A,03A两种量程)~~

其实,本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先行估测待测电阻大小,然后确定具体的接法.

如图4所示,图中Rx为待测电阻,R为一标有“10Ω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闭合开关S,若电流表示数6V,

在0.表明4A至0.2A范围内,

 图4R0Ω之x的阻值约为5Ω和2间,如前所述,采用不同的电表量程,都可以用外接法测量,若电流表示数有明显读数,但小于0.就要采用内15A,接法,若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表明R用伏安法测x很大,电阻就不适用了.同样电流表示数接近0.表明R6A,x很小,用伏安法测电阻同样不当.

(下转第48页)

为了减小由电表本  表格表明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时,

身形成的误差,电表指针偏转角度尽量要超过满刻度的

(最好.譬如待测电阻估值约为5Ω,那么电源电压至少3

在3V以上,由于电路中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表可采用0~3V量程,电流表采用0~0.使相对误6A量程,再如待测电阻估计值为1同样可采用上差降至最小.0Ω,述两种量程,若待测电阻估值为2则电源电压可取10Ω,5电压表量程取0~1电流表量程可取0~0.V左右,5V,6A(可用滑动变阻器调节).

()量程确定后,再根据待测电阻值和临界阻值选择2接法.

电表自身的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不等于说不要考虑电流表的具体接法了,前面表格中所列出相对误差是属于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在一般情况下,都要比表中的数值低,因为应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必须预先确定究竟将电流表外接还是内接,这样就可以减小实验不够完善造成的系统误差.具体方法是只要将待测电阻的估值R估跟临界电阻R若R估>R电流表应内接;若R估<R电0作比较.0,0,流表应外接;若R估≈R两种接法等效.0,

再以前面案例说明,

若R估为5Ω,而电表量程为0~3V和0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R估.6A时的R7.3Ω,~00为1

Vol.33No.11

()2012

物 理 教 师

PHYSICSTEACHER 

第33卷第11期

2012年

学过于集中在模型的应用,也就是有关考题的训练上,往

往忽略了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模型的分析和模型的内涵教师的“模型归类”其实归类的只是一研究等重要的方面,些常见的考题类型,而学生的“应用训练”则更像是依样画葫芦的速解操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

弥补这些缺失,笔者认为可以从没有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重视建模过程

[2]

无论是物理对象模型,还是物理过程模型,其建立的过程都是科学抽象的过程,都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中学生而言,都必然是教学的难点同时又升华的过程,

是培养其相关能力的重要契机.例如“质点”新课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什么是质点”哪些情况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这些“会考到的问题”上,但是如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复杂性”揭示质点模型建立的果能从“

必要性和必然性,从“各种具体问题情境中主要因素和次要揭示质点模型的内涵,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体因素的分析”

必然能加深其对质点概念的理解并通过这样的潜移默验,

化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素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原始问题”2.2 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

[1]

存在且未被加工的物理问题,它源于客观现实中的物理只对这些现象做客观朴素的描述,而没有一般物理现象,

,习题中经过提炼加工的“已知条件”如前文中题2.研究、解决原始问题,首先要弄清有关事实、现象是怎样的物理

问题,再通过分解、简化、抽象后使之转化为科学模型,最(上接第46页)

后才是通过演算和推导解决问题,其中前面2个过程与物

理建模过程是一致的,能有效改善学生因单一习题训练而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和理解逐渐僵化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模型的能力.

2.3 活用模型转换

往往导致适用物理模型问题条件或精度要求的差异,

的不同.例如前面题2中,考虑鸡蛋的竖直运动高度、斜向速度甚至考虑空气阻力,将分别适用竖直上抛模型、斜上抛模型甚至更复杂的物理模型.如果能在训练、讲评中结合不同精度要求层层推进,将不同条件与相应过程模型相

既加深学生对建模过程和模型内涵的理联系做具体分析,

解,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从基本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

而如果在讲评中仅仅满足于得出相应选项所谓研究思路;

的正确答案,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都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通过高考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改进我们的教学,高考就真正发挥了对教学的指导作如果仅仅从表面上研究高考考题,考什么练什么,弄出用.

轻杆轻绳”甚至“二力杆件”的新题海,而不是从根本一个“

上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分析物理模型的能力,则违背高考能力考查之本意了.

参考文献:

陈清梅.从习题到原始问题: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变1 邢红军,

()课程教材教法,革.北京:20061.课程教材2 吴慧灵.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云南:

教学研究,2011.

()收稿日期:2012-09-01

4 设计典型案例实验加以验证

上述分析是否可信,具体步骤是否可行,仍采用图4所示的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数据及有关计算见表3.

表3

定值电阻电源电压电压表量程电流表量程

0.5Ω1.5V

5Ω3V

10Ω3V

15Ω15V

电压表电流表的组合使用(如伏安法测电  实验表明,阻)先要根据待测电阻估值确定电表量程,尽管电表系统误差不可避免,两种接法形成相对误差相差不大,但笔者认为仍要根据估值和临界电阻确定合适的接法,以将实验误差降低至最小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验中没有考虑定值电阻自身的阻值误差.实验时不论是外接法还是内接法测量电阻都采用每项电压值、电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值的变化量不是太大,电表指针的偏转角度力求在满刻度以上,表中所列出的数据仅是多项测量中的一组有代2

表性的数据.的

参考文献:

李蓉.物理(下册)南京:江苏科技出版1 刘炳升,9年级上、.

社,2007.李蓉.物理物理教师教学用书(南京:江2 刘炳升,9年级上册).苏科技出版社,2007.中学物理仪器的使用与检验.福州:福建教育出版3 王乃兴等.社,1984.张大同.中学物理实验大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4 杨介信,社,1995.

~3V0~3V

0.40 1.9 4.75 0.25 5 0.38 2.12 5.57 0.57 10.2 内外接

均可,外接稍优

0~3V0~15V0.24 2.25 10.63 0.83 5.9 0.23 2.585 11.07 1.07 9.6 内外接均可,外接稍优

0.20147020400.221463.6413.6427.28

~~0.6A~0.~0.6A

电流表示数/A900. 

V01. 外电压表示数/

接电阻测量值/11Ω1. 法绝对误差/61Ω0. 

相对误差/%122 

电流表示数/A90. V11. 内电压表示数/接电阻测量值/22Ω1. 法绝对误差/72Ω0. 

相对误差/%144 结论(应采用的接法)

()收稿日期:2012-02-10

1-7电流表的使用

1-7 电流表的使用

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能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学会试触法选择电流表量程,能证明电流表是否被接反 实验类型:操作类

使用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电流表、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一、 学习电流表示数的读法:先看准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再

看指针位置读数。如下图中,电流表A1选择的量程是0~3A,读数是1.8A;电流表A2选择的量程是0~0.6A,读数是0.52A.

二、 如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后的位置。

三、 将上图中的电池加到3节,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

转后的位置。

四、 按下图重新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后

的位置。

实验现象:

1. 步骤二中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后还在量程范围能,能准确读出电路

中的电流值。

2. 步骤三中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到了量程范围外,不能准确读出电路

中的电流值了。解决方法是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接到更大的量程,或更换量程更大的电流表。实验前不能确定正确的电流表量程时,可以先选择较大量程,迅速闭合断开开关,通过电流表指针的瞬间偏转程度确定电流表应接入何种量程,该方法称为试触法。

3. 步骤四中的电流表指针向反方向发生了偏转,电流表正负极接线

柱接反了。正负极颠倒过来即可。

实验结论:

电流表在使用中应选择合适量程。不能正确判断量程时,在实验前可以使用法判断。

电流表的使用

下图(a):量程 ______A.刻度盘每大格表示______A。每小格表示_______A,指针示数为________A。

下图(b):量程 ______A.刻度盘每大格表示______A。每小格表示_______A,指针示数为________A。

(6)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如图所示的几种错误接法究竟错在哪里?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