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浅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

摘要:为了建设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本文总结了中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并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

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是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循环经济是走向集中和联合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完全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时代潮流。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促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是划时代的“第三次变革”。农业循环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性、基础性环节。所以,它的发展不单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效益的放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清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在产业体系中,农业是与自然界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它与生态

和环境紧密相连,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因此,农业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的过程中,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其一,农产品与人类自身消费更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就要求协调农业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二,农业构成的特点是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贸易,以及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互为原料、共生共荣的耦合体,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其三,农业本身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特别在现代社会,农业不仅具有传统的生产服务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生活服务功能。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本质的反映,既自然、又必要,也符合农业自身特点。其四,农业循环经济所具有的特点,一般来说,是其他产业循环经济所不具备的或不完全具备的。诸如,农业与自然环境关系紧密,农业产业链条长,对农产品的安全性能要求高,农业的废弃物是有机的,农业的领域非常广阔等。

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规划

减量化生产形式:减量化既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也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理念。减量化原则是我国目前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理论思想,减量化生产形式要求节约资源与减少排放并重。减量化原则的要求基本上有两个方面:1)源头控制或者输入端控制资源投入和消耗,控制的结果是减少资源消耗,节约资源;

2)末端控制或者是输出端控制,控制的结果是减少废弃物生产和排放。对农业生产而言,减量化的关键内容包括对土地污染的减量、对塑料农业材料的减量等。

生态保护模式: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循环经济利益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环境的整合。生态保护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治理污染和保护农业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包括要对养殖业的大量粪便及废水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加快对太阳能、风能、小水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得农村的生活环境进入到完全的生态能源利用的环境之中。

再循环链接模式:再循环链接模式是将传统的农业单项目生产方式转变为多项目的链接循环模式,通过这种循环俩实现生态养殖、循环种植,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经济产业链条。例如:“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 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 鸡粪发酵后喂鱼, 鱼塘淤泥作肥料。这种就是产业链条较长的一种模式,在这种产业模式中,可以以多种农户联合生产为基础,也可以发展多产业的农户合作社团,使得农业生产向集团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既可减少农业通过最终产品向系统外输出污染物,又能增加可利用的物质与能量来源。同时又全面地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科学规划,加大宣传,引导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我国农业在一家

一户“小而全” 经营格局下低水平运行,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识弱。因此,首先要作好规划,整体布局,也要考虑地区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建立最优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宣传政府科技政策和发展模式,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共性技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小型专业合作组织,土地入股分红,把着眼点从单个产业化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到生态园区,通过龙头企业的推动和辐射作用,形成新型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多样性由于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有着明显的区域性,譬如北方习惯种小麦、玉米,南方习惯种水稻,山区主要生产林产品和药材,沿海发展水产品养殖,草原发展畜牧业等,客观事实告诉我们,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必须从区域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绝不能盲目照搬不适合本地情况的模式。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加强技术培训要把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到广大农村生产过程中去,光靠口头和报刊杂志宣传是难以实现的。笔者认为,应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主力军,首先由省市部,把农业科技人员组织起来,分期分批进行理论和综合技术培训,通过推广骨干培训,把科学技术贯彻到农业循环始终,让农业科技人员回到自己工作岗位上,选择实施项目,做出典型,组织群众示范观摩,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只有这样,农业循环经济模

式才能逐步得到发展。

推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资源环境安全,应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模式,以减少系统投入,增强系统产出能力,为此,要做到三点:一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综合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物质与能量再循环利用;二是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满足人们绿色产品消费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避免大量施用化肥和高毒农药,通过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基因技术替代来实现清洁生产;三是通过节水农业,采用耐旱品种,推广喷灌、滴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缓土壤盐化。通过以上措施的贯彻,才能保持我国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总之,农业循环经济有着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其模式探讨中应该以减量化生产形式、生态保护模式、再循环链接模式为主,通过政府的调控作用,全面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最终目的。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郑学敏付立新

经济问题 2010年09期

  农业循环经济是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系统是一个包括农业产业系统、农业-工业循环、种植-养殖-农业-营销、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系统的大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有着天然的互为关联、共生共存的紧密关系,构成不同形式的生态产业循环链。农业各产业系统之间的这种天然的不可分离的共生共存关系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是发展农业产业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由农业大产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现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践有:“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光管生态农业模式等。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劳动力素质、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负效应、土地产权的制约、法律缺失、技术水平等。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论文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摘 要】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型产业,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走农业循环经济这一条道路。因此,本文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个对策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资源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1.何谓“农业循环经济”

上世纪60年代,全球人口激增,由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状况日益严重。社会现实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一词便是这个背景的产物。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最早提出“循环经济”一词,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实际上是把生态学规律引入到经济活动之中,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尽可能的低排放,以达到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和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对策建议

第92期(总第352期) 3版

出版日期:2005.11.10 作者: 资源区划所 尹昌斌 周颖

--------------------------------------------------------------------------------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用占世界6%的水资源10%的耕地养活和支撑了世界21%的人口。我国的农业在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资源高消耗和过度利用、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农民收入增加不快、农村发展缓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有很大差距。

  在2004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和农村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推动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和农村社会生活的节约消费,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使农业生产、加工过程的废弃物资源化、农村生活消费的“净化”,增加价值链条,延伸农业产业链,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从资源、环境、产业与消费以及综合循环经济的角度,探索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统筹规划农业与农村产业、农村生产与生活、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深入研究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与重点领域,构建循环型农村经济体系。

  1、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以提升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重点,尤其是对生物质能和微生物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方面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2、在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实行资源化利用,实现种植业生产所积累的生物资源全程化利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利用资源化。

  3、在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实行清洁生产,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增加价值链,拓展农业产业化空间。重点关注农业产业循环链的延伸与产业联动,加强农业产业循环链整合思路、途径与模式,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

  4、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着力建设循环型社区,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外部能量输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农村社会生活的“干净化”消费,改善生活环境。

  三、 加快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正在着手制定“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配合这一规划,在农业发展方面,农业部门应立即着手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在农业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农村社区“净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未来五年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的思路、途径、目标和模式及相关的工程措施、支持重点领域与保障体系。

  2、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技术模式的革命。近期,应重点在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技术链接、绿色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多级转化、高效利用与废弃物再生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标准规范、农村生态小城镇建设技术等层面,开展整合与集成研究,建立相对完善的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3、开辟资金渠道,建设若干领域的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 “十一五”期间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与产业链整合、农村社区“净化”等方面在全国开展若干个示范工程建设,以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广泛应用。

  4、加强制度创新,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立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近期应开展循环农业促进法的前期工作,尽可能出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税收、金融保障等方面制定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摘要:说到环境污染,人们最先想到工业企业排放出来的三废,然而现今中国农业污染严重程度绝不亚于工业污染,甚至已经超过。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以江西永丰县为例,结合中国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做一个简要规划。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永丰县;现状;问题;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前言

  农业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链原理,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有机废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最大限度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活动真正纳入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从而达到生态平衡与经济协调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永丰县农业发展现状概述

  永丰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全县总面积2695平方公里,人口共45万(2010年)。现有耕地53万亩,是江西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可养水面2.1万亩;林地面积达2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是全国百佳林业县之一;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形以丘陵为主,生物种类较丰富。

  根据2010年永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342万元,可比增长15.03%,其中:种植业产值125186万元,增长10.05%;林业产值37835万元,增长19.0%;牧业产值60712万元,增长17.2%;渔业产值23349万元,增长30.9%。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8.08万公顷,同比增长0.54%,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12万公顷,增长0.94%;油料种植面积0.40万公顷,增长1.25%;蔬菜种植面积0.95万公顷,增长1.67%。

  三、永丰县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加工落后,潜在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发挥。永丰县每年生产大量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但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且很多剩余米糠、稻壳、菜叶等开发利用的比例极低,造成环境污染。

  2.清洁生产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农药、化肥污染严重,秸秆利用率低,人畜污染进一步加剧等。这些都对环境造成破坏。

  3.循环经济意识淡薄。农业人口文化素质总体偏低,接受新技术、新生产方式的能力较弱,易受传统观念束缚。且组织化程度低,信息获取难,生产效率低,这严重阻碍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根据永丰县的实际情况,本文总结出以下适合永丰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再循环链接模式

  将传统的农业单项生产方式转变为多项的链接循环模式,通过这种循环实现生态养殖、循环种植,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经济产业链条。如:“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 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 鱼塘淤泥作肥料。这样既可减少农业通过最终产品向系统外输出污染物,又能增加可利用的物质与能量来源。

  2.农林复合型发展模式

  可以采用多年生木本植物(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与农作物(粮食、油料、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各种间作模式,使之成为物质循环利用、多级生产、稳定高效的农林复合循环生态系统。

  3.以沼气为纽带资源利用型发展模式

  利用沼气池把农业和农村产生的秸秆、人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转变为有用的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有以下模式:一是“三结合”如:沼气池—猪舍—鱼塘;沼气池—牛舍—果园;沼气池—禽舍—花卉种植等;二是“四结合”如:沼气池—猪禽舍—厕所—果园(或鱼塘、大田种植、花卉种植)等模式,是庭院经济与农业循环结合最典型的一种模式。

  4.农作物秸秆利用型发展模式

  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农作物秸秆通过加工处理变为有用的资源加以利用,实现秸秆资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消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观光参与模式

  以农事活动和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开发休闲度假农林牧场、渔塘、养殖场、农产品和饲料加工厂、观光果(菜、花、茶)园、设施农业、市民农园和教育农园等观光旅游产品,将乡村旅游与农业循环经济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绿色安全旅游产品。

  6.科普教育模式

  兼顾农业生产和科普教育功能。通过建立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利用农村作物种植、家禽养殖、农业教育园和租赁农园等其他资源,向城市市民或游客普及和讲解农业知识,让他们亲历农业生产的循环流程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使之自觉融入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形成“寓教于游”、“旅教结合”的氛围,以此提高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还可为市民游客提供具有农村特色的、新鲜优质的安全农产品,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从而带动相关农副产品的销售,吸引游客进行餐饮消费,使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降低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杨雪锋.循环经济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08).

  [2]刘传松.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江苏省邳州市循环农业发展初探[J].循环经济,2011(03).

  [3]刘峰.睢宁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浅析[J].循环经济,2011(10).

  [4]胡金梅.浅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J].北京农业,2011(10).

  [5]张华仙,李俊惠.会泽县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0(05).

  [6]和献中,王世金.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